发新话题
打印

解放军HQ-9导弹威力大 研制背景迷雾重重

解放军HQ-9导弹威力大 研制背景迷雾重重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月19日发表文章称,中国日前成功进行了一次导弹拦截试验,外界对此颇多猜测。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此次试验不仅是为了测试反导技术,更暗含增强反卫星武器能力的意图,表明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明显进步。美专家还指出,中国的相关研究借鉴了美国和俄罗斯的技术。
      文章指出,关于中国日前进行导弹试射的迷局正缓缓解开,不过军事专家们仍然在争论中国此举到底是像其官方媒体报道的那样测试导弹拦截技术,还是意图进一步增强反卫星能力。消息人士认为,此次试验中所用的红旗—19(HQ—19)地空导弹装备了新型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用于弹道导弹防御或反卫星武器系统。
  美国华盛顿2049研究所研究员伊恩—伊斯顿指出,试验中使用的红旗—19导弹据信“合作开发或窃取自俄罗斯S—400‘凯旋’型导弹”。一位前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中航集团“409主题技术专家组”曾派出由导弹专家陈定昌带队的代表团前往美国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进行访问,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后期反卫星武器和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他指出,“该代表团访问的目的在于同美国专家磋商,以克服与动能拦截器有关的技术问题,这其中包括金刚石涂层技术,据说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表示愿意提供帮助。409主题技术小组被认为是负责反卫星和拦截导弹防御计划的高级研究机构,他们没必要窃取别国技术,大可以向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民间研究机构提出咨询”。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成斌表示,来自美国防部的消息认为“此次是一次大气层外的试验,这也印证了此前有非官方消息称中国军方一名上校透露试验发生在2万米高空以上”。他同时指出,此次试验的时机选择令人吃惊,距离中国2007年进行首次反卫星导弹试验恰好刚满三年,“中国特别重视事件发生日期的纪念意义”。选择在中国首次反卫星导弹试验三周年纪念日进行,本身就意味着此次试验绝不仅是一次导弹防御测试,而是中国更大规模提升反卫星能力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中国在2007年进行的反卫星试验中使用了改进型KT—1/2或东风—21导弹的衍生型号SC—19。伊斯顿指出,该导弹使用较复杂,需要12小时的准备时间,因此不会“作为有效的弹道导弹拦截武器。这也是为什么红旗—19被选定进行拦截试验的原因,不过目前对该系统所知甚少”。他还表示,“此次试验的潜在影响很大,这无疑代表了中国军事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只有美国和接受美国援助的日本曾经“进行过此类试验”。“能够在大气层外进行动能拦截,说明他们在传感、制导等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真是难以置信”。
  人们担心此次导弹试验是为了增强中国的反卫星能力。虽然中国媒体称试验的重点在导弹防御方面,但专家依然认为这可能是在测试新一代升级版反卫星导弹。伊斯顿表示,“毕竟击中导弹要比击中卫星更难,如果他们真的拥有传感网络系统追踪弹道导弹,那他们肯定能够打击卫星。由于我们的卫星在紧急时刻可能会改变轨道以避免遭受攻击,而且未来我们还将发射小型卫星、载人或无人太空飞机以及全球打击无人作战飞行器以对付中国,在中国看来,此次的拦截器技术可能与反卫星武器一样成为他们应对上述威胁的手段。”着有《中国战略现代化》一书的美国军事专家石明凯表示,“北京的目标显然是既要发展对付导弹防御的手段以确保其核威慑可行性,又要提高本国的导弹防御能力。导弹防御特别是中段导弹拦截能力同样适用于对付飞越中国上空的卫星。”他同时表示了对于中国基于东风—21导弹开发的空地弹道导弹的关注,认为拥有了反卫星武器、空地弹道导弹和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中国军队将在未来战争中有能力应对美国的军事行动。
  尽管美国对中国发展导弹技术表示忧虑,但目前来看中国真正的弹道导弹威胁应该来自印度。成斌指出,美国、日本以及台湾都不是以弹道导弹作为主要防卫手段,而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是不同性质的威胁,“但该系统适用于印度近程、中程弹道导弹力量,以及俄罗斯的各类型导弹”。
来源:环球时报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