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新闻网页 现代影视管理EMBA助力中国电影管理产业化

新闻 新闻网页 现代影视管理EMBA助力中国电影管理产业化

北京商报2月22日报道 电影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然而,电影产业表面光鲜的背后,甚至难觅一名优秀的现代影院经理。快速发展的电影产业也使我国电影人才储备捉襟见肘。4月中下旬,国内首个现代影视管理EMBA项目即将开课。这次将电影艺术与电影经济有机结合的尝试,是否可以提升电影产业发展中最为核心的管理人才整体水平,让人拭目以待。
现代影院经理高薪难聘
不久前一位导演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他亲身经历的拍片遭遇:他拍戏过程中需要花120元买一只羊作为贯穿始终的道具,但制片人坚决不同意这项花费,要求改写剧本,取消羊的“戏份”,但这个制片人在拍戏过程中却烤了6只羊来吃。  这个看似好笑的拍摄插曲背后体现出,快速发展的电影事业也使我国电影人才储备捉襟见肘。
近年来,中国影视业佳音频传,尤其是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连续6年实现超过30%的增长率,向世界证实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2002年之前,我国的电影产量徘徊在80到100部,但是到去年,我们的产量已经达到了456部,世界排名前3位。同时,去年电影票房收入62亿元,电影综合产值应该超过100亿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尽管这个数字可能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微不足道,但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元起步到2009年的60多亿元,相对增长幅度平均超过30%。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还体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以电影银幕数量来看,美国3亿人口约有3.6万块电影银幕,中国6亿城市人口仅有4700多块屏幕。“可以设想,如果我们保持这样一个高的增长速度,中国电影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令国人惊喜的产业。”
童刚坦言,虽然中国电影未来发展趋势给所有电影人非常大的信心,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这一直是我们想解决而不知道怎么入手的问题”。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对此深有感触。他举例说,我国电影银幕数量以一天两块的速度增加,每年都增加上百座新电影院。随着新影院数量的增加,影院经理严重短缺,很多新电影院高薪都难聘到理想的管理人才。“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在制片、发行、放映等电影产业各个环节都缺乏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电影管理既有一般行政管理和商务管理的特征,又有文化产品管理的特殊要求;电影行业既有艺术,又有技术,急需一批复合型的高管人才带动行业的发展。”杨步亭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联合举办的现代影视管理EMBA学位班应运而生,这也拉开了我国影视界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序幕。
电影艺术和电影经济的联姻尝试
说起这次合作,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建平用“计划多年、一拍即合”形容。“这个项目我们筹备了两年多时间,一开始我们主动寻找了一些合作伙伴,包括教育界的院校,也有一些影视界的院校想跟我们合作,但是综合考量之后认为都有所偏颇,最后我们与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一起推动这个项目。”张建平表示,通过系统调研得知,中国电影制作普遍处于“小作坊”式生产阶段,距现代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杨步亭则认为,电影是具有国际技术标准的文化产品,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艺术商品。因此,利用国际商贸的管理知识、经营理念来管理电影更符合电影产业的特征。
据了解,影视管理EMBA研修班的课程设置中,除通用的管理类科目外,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运营管理等,也有针对影视行业的项目,如导演学、现代导演学、电影发行、编剧、摄影等课程。师资方面,除对外经贸大学国内外的管理学者,还将邀请电影系统领导、专家进行电影方面的教授和讲座。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利用资本市场把电影企业做大做强。但在影视行业中,并没有就对接资本市场进行过系统研究。“在影视管理EMBA课程中,会有资本运作方面的安排。”张建平表示,资本市场的魔力在于能够让企业飞起来,如果企业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定要借助资本市场,这在电影产业发展中也很重要,不论是何种行业,它与资本的关系是有普遍规律的。
张建平表示,影视管理EMBA第一期计划4月中下旬开课,除了固定课程外,还会邀请冯小刚、林威等著名导演、制片人进行讲座授课。此后的第二期或第三期班上,可能还会请一些国外的导演、演员前来授课。
记者了解到,现代影视管理EMBA项目入学门槛极高,不仅要求报名的影视企业、机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原则上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还要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5年或以上管理工作经历。此外,项目学费也令人咋舌。该课程为期两年,学费高达26万元,这还不包括食宿、差旅以及出国访问学习涉及的费用。
报考条件的苛刻和学费的高昂,也令业内对此课程是否能够真正吸纳和培养出大量优秀影视管理人才持保留意见。“但可以肯定,影视管理EMBA学位的设置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推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表示。
电影产业深层问题尚未被关注
“电影运作当中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一语道破电影运作的关键。过去人们总觉得有个导演、有两个明星,一部电影就能做好了,郑洞天表示,其实这只是非常原始的想法,电影的成功运作在于融资、策划、发行、放映档期安排等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经济因素。然而,人们普遍关注的还是电影表层的内容。
作为现代影视管理EMBA项目的影视专业师资,郑洞天表示应通过实际案例对电影产业进行分析。电影《建国大业》就是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成功案例。“起初人家可能会想,这么重大的一个题材,一定会大量用我们过去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钱,用政府下文件的方式,所有人都要提供方便来做,但它所有演员没要钱,所有战争场面没花一分钱,都是八一厂的影像资料这两点之外,电影投资、宣传、发行、排档等所有事都是其他影片可以借鉴的,特别是主旋律影片。每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50部左右,按《建国大业》这种目的和方式拍摄的电影约占到1/4至1/5,但并没有人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运作。“一些萌芽的、先进的、前瞻性的电影运作方式,是很好的课程内容。”
此外,一些真正影响中国电影命运的领域还没有受到关注。郑洞天以日前热映的《孔子》和《喜羊羊与灰太狼2》为例,虽然前面已经有《2012》(看专业评论)、《阿凡达》(看专业评论)等6部大片上映,但《孔子》首周末的票房仍获得3800万元的好成绩,令人振奋。而到了第二周,《喜羊羊与灰太狼2》的首周末票房超越《孔子》,达到4500万元。当时就有一些文人发出声音,这个民族怎么到这个程度?2000年一个至圣先师才3800万元,一个幼儿看的小动画片就4500万元,这太悲哀了。其实,这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喜羊羊与灰太狼2》的4500万元票房正好说明了一个没有被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票房所代表的观影群众的低龄化,这是全球近10年来的发展趋势。郑洞天表示,美国电影协会给出的美国电影目标观众平均年龄是13岁,中国观影主体年龄九成以上在13-29岁间,平均年龄为21.7岁。这说明现在电影票房所代表的不是一个民族文化素质或者审美需求,它体现的是13-29岁这个年龄段的特征。除了低龄,它不是以文化需求为第一需求。由此可见,电影票房的高和低里面有很多层的含义,而这正是一般人不了解、不关注,学术机构也没有充分研究的。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