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从领先到落后:浅谈明末以前中国火炮发展[组图]

从领先到落后:浅谈明末以前中国火炮发展[组图]



查看原图


我国古代火炮,其实按现在枪炮20毫米划分标准,我国第一门炮是宋代的突火枪,因为其口径早已超过了20毫米,只不过是竹制的。至于元朝出土的那门炮,正确理解应为我国第一门金属火炮。宋元的火炮属于创生和发展阶段,从竹制到金属。元朝在金属基础上,工艺有所规范,使火炮的口径、身管长度更加科学,前细后粗,减低了炸膛的概率。并且出现了炮箍。 不过宋元时候,炮弹多为实心或霰弹,没有应用爆炸弹。 明朝是我国火器发展的高峰,太祖朱元璋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就大量使用火器,建国后由工部和内务府的军器局、兵仗局专门制造。虽然能大量生产,但时间一长,容易导致中央部门垄断火器制造,民间无法参与,缺乏了创新性。明朝二百多年,传统火炮已能发射爆炸弹,据记载在弘治、正德年间。不过发射爆炸弹的是身管粗短的火炮,比如飞云霹雳炮、毒雾神烟炮等。长身管火炮一般发射实心弹、霰弹。明朝的爆炸弹内装火药,外连导火线。发射时先点导火线,再点火炮的发射药,飞出一定距离爆炸,考虑到引信还比较落后,能否在敌处爆炸,估计得看人品和运气。另外明朝中后期,出现了炮车,方便火炮机动。火炮上安装准星照门、方便瞄准。采用粒状火药、燃烧更充分,射程更远。 另外16世纪传入我国的佛郎机被认为是坚实可靠的武器。战时一门炮携带数个子铳,后装发射,省去了大量装填时间。一直到到南明时,明军还积极使用。 明朝的地雷和水雷也有发展,且设计精妙。戚继光带领科研人员发明了“自犯钢轮火”,就是机械触发装置,应用于地雷,人踩即炸。另外还有拉发、绊发方式。水雷主要是拉发引爆,在近海布雷,引爆装置通过绳索连接于岸上,若敌船开至水雷处,岸上人员即可拉发。在打击倭寇中,水雷大显神威。 万历年间,明朝引进了西洋大炮,也就是从葡萄牙购入的30门红夷大炮,其实这是葡萄牙人从英国军舰上拆下来的,原产国是英国。现存遗物口径125毫米,炮管长3米,身管倍数在24倍左右,参考炮弹直径与铁的密度,应该属于英国舰炮中的12磅炮(指炮弹重,19世纪以前,火炮型号以炮弹重量划分),另外,除了12磅炮外,17世纪的英国军舰标准舰炮还有18磅,且拆运30门卖给明朝,不能以现存遗物为12磅炮就肯定宁远的红夷大炮为12磅,也许还有18磅炮,且由于明实录记载,在宁远之战正月二十三日明军一炮命中五里外后金大营的射程来看,应该是18磅火炮的威力。杜派在《世界军事历史全书》里的炮表,此炮发射实心弹和霰弹。有效射程1700码,最大射程6700码,也有佐证的作用。(表中第一类长炮,18磅的)个人认为,18磅长炮虽然威力大于传统火炮,但不应将其神话。宁远之所以得胜,靠得不仅仅是红夷炮,更有袁崇焕敢战敢胜的精神,全城团结一致的士气。积极应用的发明创造,比如打击近处的万人敌。更不可忽视的是宁远的西式炮台,在城四角布设,封闭设计,既保护了炮手,更使攻城一面之敌受交叉火力攻击。若攻城一角,则受三面火力攻击。这已经融入了欧洲早期的棱堡设计,使西洋大炮发挥了最大威力。此后明军又陆续引进、仿造各式西洋大炮,并且采用了西方的铸炮方法,连带引进的,还有链弹、杠弹等海军用炮弹。 最后说一说长管火炮不能发射爆炸弹的原因。爆炸弹发明于16世纪,我国略早于英国。使射程远的长管火炮发射爆炸弹固然是好事,但是那时爆炸弹都是两个半圆拼接而成,内装火药,所以弹体强度低。而长管火炮膛压大、温度高,爆炸弹受不了这种环境经常炸膛,造成炮毁人亡,所以后来专门用短身管、膛压低的火炮发射爆炸弹(通常身管倍数不超过10倍),为了达到大射程,基本以仰角发射,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榴弹炮,17世纪时,与此相对应的长管火炮被定义为加农炮。于是,火炮两大种类形成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直射的加农炮比曲射的榴弹炮射程远。 加农炮发射爆炸弹,已经是19世纪初的事了,那时炮弹制作工艺提高,已经能造出整球型的爆炸弹,因此能扛住加农炮的膛压,既而,加农炮也能发射爆炸弹了。 至于火枪,宋元时使用的是火门枪,使用此枪时,必须一面观察敌人的动静,一面把烧红的铁丝插进火门点燃发射,属于一心二用,很不方便。 明朝中后期大量装备火绳枪,并且不断提升工艺和玩新花样,比如三眼铳、赵士祯发明的迅雷铳,具有六管,转管发射,且有枪架和防盾,枪后装有利刃,可近战使用。此外,明朝的火枪大量配备铳剑,近战时插入枪口肉搏。所以我国才是第一个发明刺刀的国家。 至于燧石枪,虽然民间、尤其是南方广泛使用,且毕懋康1635年上书呈现过,但崇祯国事繁忙,未受重视。所以有明一朝,明军并未装备燧石枪,殊为可惜。 古代火器名词释义 毬:宋元以前球的写法,指的是球型火器。如北宋的引火毬、蒺藜火毬、霹雳火毬等。到了明朝,已经被“球”所取代。 砲:原来写作“礮”,宋代简化为“砲”,专指发射石弹的抛石机。后来研制出了火球,于是出现了“火炮”二字,比如宋炮,元朝的襄阳炮,都是指发射火球的抛石机。而发射石球、石弹的,仍称砲。襄阳炮相比传统抛石机,用机械重力代替了人力发射。 炮:在明代火器鼎盛时期,火器分门别类,于是“炮”的涵义又有了延伸。覆盖了身管火炮、炮弹、炸弹、地雷、水雷多种火器。如红夷炮是指身管火炮;生铁飞炮,是指空心爆炸炮弹;钻风神火流星炮、荔枝炮等是手掷炸弹。击贼神机石榴炮、慢炮是定时炸弹;渡水神机炮、自犯炮等是地雷;水底龙王炮,是指水雷。 铳:明代以前枪炮的统称。徐光启结合了西洋大炮和西洋炮台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军事理论:“建立敌台,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万全无害之策,莫过于此。”这点在宁远之战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汤若望和焦勖合著的《火攻挈要》里也有专门一章:《铳台图说》,指得也是火炮。 到了清代,“炮”已基本指身管火炮,实现了铳(枪)炮分离。

查看原图


元至顺三年铜火铳

查看原图


明朝洪武十年(1377)造铁炮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