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印度在中印边境惨败之后:动用空降兵,与美国勾结

印度在中印边境惨败之后:动用空降兵,与美国勾结



  喜玛拉雅山的暴雪倾泻而来,世界屋脊顿时变成粉沫的混沌世界,积雪已达两米之深,惯于在冰雪中生存的牦牛也垂首横卧,懒得动弹。这是名符其实的大雪封山的日子。
  中国边防部队的士兵,依然坚守在他们的哨位上。除了有人缓缓地挪动几乎要冻僵了的身子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动静。
  在相距不太远的印军阵地上,一片篝火通明,印军哨兵举着枪,不时地大喊大叫,继尔漫无边际地放着冷枪。大批印军士兵在军官的斥督下抢修工事。
  夜幕中零星传来印军大口径火炮发射的轰鸣声,炮弹带着尖利的啸声,落到中国边防部队的阵地上,有些炮弹远远的落到中国阵地的后面,在雪地上发出一阵阵低沉的爆炸声。
  中国首都北京毫无大战临近的迹象。这个正值秋高气爽的古都,景色迷人,游人如织。故宫的金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的一侧,中山公园正在举办盛大的菊展。一幅丹青写意的菊花招牌立在公园门口,使骑车从这里经过的行人,频频侧目。广场的旗杆下面,游人们正在争相拍照。
  人民大会堂前面空空荡荡,哨兵在台阶上肃立。外国记者没有接到任何有关重要会议的通知,尽管他们在下榻的宾馆里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中国的官方报纸也很少登载有关中印边境作战的消息。好像中国人把喜玛拉雅山那边的冲突都已经忘了。
  如果说此时北京如同一个文质彬彬的绅士,那么新德里则像一个气势汹汹的赌徒。连尼赫鲁总理本人也不曾料到,短短的几天时间,印度便偿到了损将失地的耻辱。
  十月十八日晚上,也就是中国军队开始反击的前两天。尼赫鲁的心情是平静的,他在总理官邸的花园里散了一会步,月光泻在他苍老的脸上,他的腰板儿依然挺得很直,微微地歪着头,倾听国防部长梅农汇报在塔格拉山口印度军队反击的情况。
  “是的,一点不错,我相信捷报很快就会来的,考尔将军的第四军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也许现在第四军的将士已经踏上了敌人的阵地。”梅农夸张地摆动着手势,他表情庄重充满自信。尽管他有谈话之中易于瞌睡的毛病,但是这一次他显得毫无倦意,神志份外清醒。
  尼赫鲁微微地点头赞许。他耽心的是这一次进攻,会不会激怒中国人,他还不想和北京闹得太僵,只是想告诉毛泽东,印度军队是有能力把中国人赶出塔格拉山口的。
  花园里的风有点凉,他们再次回到房间里,侍者端来了法国葡萄酒。梅农端起酒杯:“总理先生,我会适时地命令第四军停止进攻的,当然那必须是将中国人完全清除出印度领土之后!来,我们干一杯!”
  “哨”地一声,两只高脚酒杯碰在一起。
  梅农一饮而进。
  尼赫鲁只喝了小半杯,他用手指轻轻弹了一下玻璃杯,嘴角蠕动了一下,欲言又止。他放下酒杯,并不看着梅农说:“我想起了蒂迈雅说过的,中国军队至少比我们强大一百倍。”
  “那要看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喜玛拉雅山的哪一边?况且蒂迈雅言不足信,他的自以为是的毛病早该改一改了。”
  尼赫鲁坐在沙发上,缓缓地闭上双目,睡意朦胧。
  梅农知趣地悄然退出总理官邸。
  尼赫鲁换好衣服,他来到客厅的长廊尽头,等待秘书送来的文件,他习惯于在早餐之前过目这些文件。门前的长几上放着昨天迟到的报纸,也许是秘书随手放在这儿的。
  他无意地随手翻了翻。
  《政治家报》通栏标题:印军大举推进。
  据来自国防部的消息,塔格拉山下的印度军队已经在一条十五英里长的战线上推进了二英里,中国军队正在后撤。
  尼赫鲁韵脸上展现出一丝坦然的笑容。也许中国军队是在佯装撤退,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尼赫鲁带着少有的欣慰用完了他的早餐。他想到街上去走走,那怕是一小会也好。侍者在餐厅门口递给几份当天的报纸:
  中国军队占领僧崇。
  大批中国士兵渡过克节朗河。
  印度兼则马尼失守。中国军队进入达旺。
  尼赫鲁全身不由地一颤,两手一阵发冷,所谓的好消息不过是一场黄梁美梦,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来得快,来得准确,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已经习惯了这一点,不过这一次他仍感到太出人意外了。
  尼赫鲁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乐观的表情。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所有要求采访的记者。那些心急如焚的印外记者,在总理官邸和议会大厦外面整整转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尼赫鲁的影子。
  10月24日晚上,愤怒的新德里如同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数万群众聚集在新德里街头,除了高喊反华口号外,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泻到了梅农身上。尼赫鲁没有出席这次晚会,因为在激怒了的人群面前,他总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梅农面对愤怒的人群显得有些惊惶失措,以至《泰晤士报》记者韦尔娜向他提问时,他半天都没有听清她的话。
  韦尔娜口齿伶俐。锋芒毕露,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梅农先生,请问印度军队在什么地方可以挡住挺进的中国军队?”
  “什么地方?记者小姐。”梅农望了一眼金发碧眼的韦尔娜,耸了一下肩头:“他们打得那么猛,跑得那么快,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人群发出一阵嘘声。
  “这包括印度首都新德里吗?”
  “只要他们乐意,我想是的!”梅农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发出一阵叫骂声,好像是梅农将中国军队引了进来。
  “请问印度的后备部队在哪里,为什么不派他们去?”问话的是《印度教徒报》的记者。
  “后备部队还不能适应作战的要求,至少还需要训练一段时间。”梅农不等记者再提问,一口气将他的话说下去,这也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手段。“我想告诉你们,印度士兵在高原打仗,给养不得不依靠空运,而中国部队的据点则可以直接从西藏高原得到供应,我并不是为这件事发牢骚,但是我要你们懂得。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困难!”
  梅农竭力为自己辩解,但是记者也好,国会议员也好,印度平民也好,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他的话了,报界把一切不满和指责都加到了梅农身上,没有人想到去责备尼赫鲁,是梅农骗了尼赫鲁,骗了整个印度,应该坚决的、毫不留情地把这个骗子赶下台去。
  10月26日,这是梅农开始遭到噩运的日子。30多名国大党议员在新德里开会,会议大厅里一片混乱,议员们一个接着一个气势汹汹地向尼赫鲁指责梅农的过失,他们说梅农创造了一个中印边境万事如意的假像,他要为这个骗局负全部责任。
  梅农脸色铁青;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他当然知道印军在边境地区两年前就做好了打仗的准备,结果面对中国军队的反击连几个小时都没有守住。他又能说什么呢?
  尼赫鲁摆了摆手:“各位应该呀白,现在还不是对梅农评判是非功过的时候,因为中国军队仍然在向前挺进!”
  没有人理睬他的话,中国军队究竟要打到何处才会收场,没人知道。印度的生存好像与他们无关。
  尼赫鲁好不容易才使这些议员们安静下来,他用沙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议员们,印度军队还在作战,情况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糟。
  大厅里终于安静下来。
  尼赫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看了梅农一眼,好像是告诉他危机差不多过去了。
  这时,大厅的门被推开了,一些从外地赶来的议员涌了进来。他们高喊着;“梅农下台!梅农下台!”
  于是刚刚平息的波涛又重新翻滚起来,梅农下台的喊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尼赫鲁望着眼前大喊大叫的议员,一言不发。
  梅农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一片指责声中,步履蹒跚地朝门口走去。
  10月31日印度政府宣布由尼赫鲁接管国防部。
  梅农出任刚刚成立的国防生产部部长。
  梅农的政敌们对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极不满意,他们欲痛打落水狗置梅农于死地。
  11月7日。尼赫鲁面对国大党议会党团,抛出最后一张牌来保梅农。他理直气壮地说:“大家应该明白,对梅农的指责其实是对整个政府的指责,如果一定要什么人辞职的话,也许只好由他自己提出辞呈。”
  一名议员从椅子上跳起来,几乎是指着尼赫鲁的鼻子说:“好嘛,您如果继续追随梅农的政策,我们恐怕也只好不要您了!”
  这是有史以来对尼赫鲁权威的第一次挑战。
  这番话赢得了一阵噼哩啪啦的掌声。
  尼赫鲁沉思子片刻,用低沉的声音说道:“也好,换个人试试也好!”
  二
  10月30日。联大特别会议正在进行中。
  大约在30分钟之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佐林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合法席位的提议,遭到无理否决。
  代表们纷纷发言辩论中印边境冲突。攻击的矛头一致指向中国。
  下一个轮到佐林发言了。他走上讲台,打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
  “苏联认为,中国政府10月24日的声明包含了旨在早日结束冲突的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没有使有关各方的威信受到任何打击,可以作为开始谈判和和平解决悬而未决问题的基础,适当地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的利益。如果印中边界问题友好解决,这就会再次向我们显示和平共处原则后面的伟大力量,而且还会加深印度和中国人民长期的传统友谊。”
  佐林的讲话可以说是不偏不倚的,而且还有点明显的倾向中国。这比较符合赫鲁晓夫的态度,尽管他认为中国在那个不毛之地大打出手,说明毛泽东太好战。但是在加勒比海危机中,中国以其支持古巴的方式,站到了苏联的立场上,对于中国的支持,苏联此时抱以外交式的微笑,仅仅是微笑,而在这微笑后面又是什么呢?
  美国人说干就干。他们在加勒比海危机中赢了第一盘。肯尼迪还想在中印冲突中再赢一盘。
  华盛顿的天气格外晴朗,白宫的绿色草坪上,总统乘坐的直升飞机,静静地停在那儿,有几只白色的鸽子,扇动着羽翅,在飞机旁走来走去。一群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的嬉皮士男女,在草坪上疯狂地扭动着身子,他们高喊着:“香蕉。香蕉……”这一类谁也听不懂的嬉皮士口号。
  警卫人员毫不客气地将他们撵了出去。
  美国驻印度大使约

查看原图

一架印度IAF Mi-4直升机在拉达克上空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