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邓小平黑猫白猫论传播背后

邓小平黑猫白猫论传播背后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一句民间谚语能够和一个时代联系起来,除了语言本身的直白和传诵感外,更重要的是它来源于群众的切身实践,能够直指群众的深刻需求。邓小平认为,搞理论争论,就会贻误时机,错过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干了再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猫论”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乡镇企业、特区、私营经济、证券、股票……与此同时,由“猫论”开启的思维之门已经洞开,个体、群体的创造趋于活跃,市场变得丰富起来。

邓小平家中的《双猫图》

  西单东南的一处普通四合院,是四川饭店的旧址。当年邓小平最喜欢到四川饭店的宋厅,厅内挂有一幅黑猫白猫图。据称,小平曾在此谈到过姓“资”姓“社”问题。

  邓小平家中也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画者是被誉为“江南猫王”的著名画家陈莲涛。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时,得知“江南猫王”仍健在,便托人捎信向陈莲涛致意。陈精心构思,画了一幅《双猫图》,托人敬献给邓小平。

  猫有灵性,目光敏锐,活力充足,外柔内刚,这一点跟小平很相像。
坊间流传一种说法,猫有九命,所以邓小平三落三起,每次下落后,都反弹得更高。

党内争论与一句民谚

  1992年春天,88岁的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和珠海。

  也就在那一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成为坊间最流行的话语。2001年,APEC首脑峰会上,这句话成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开场白,寓意亚洲现在最需要的是发展。

  “猫论”溯源,要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

  1962年,一些农村地区为了应对饥荒和自然灾害,自发产生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各种各样的生产形式。

  这些变化,在党内引起较大争论。

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他引用刘伯承经常说起的四川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陈云等对此表示赞同。这只是一次内部会议的讲话,“猫论”并没有传播。

  1962年7月7日,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再次借用这句谚语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该讲话后收入《邓小平文选》。

  这是“猫论”第一次公之于众。后来讹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自己沙发
典型的机会主义。不择手段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