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我的纽约生活

我的纽约生活

第一季
第一月

Day 1 我来了,纽约
汽车发疯般的在曼哈顿的大街小巷飞跑、漂移、侧滑,轮胎与路面剧烈磨擦产生的噪音震耳欲聋,后面是紧追不舍的大群警车,警灯的闪耀充满了时间和空间。车翻了,我爬出仰面朝天的汽车跌跌撞撞的向小巷子里一头冲去,顾不得地面的泥水和垃圾。前面一个面目狰狞的黑人举着一把匕首拦住去路,后面的警察已经掏出了枪。有点糊涂了,我到底是哪边儿的?为什么白道黑道都要杀我?黑人的匕首向我刺来,警察的枪口冒出了火光。浑身一震,我猛然惊醒,擦擦头上的冷汗,我正在飞往纽约的班机上。

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看当年的热播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觉得纽约是那么一个神奇而又充满各种机会的地方,同时又觉得那个城市离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城市应该只是一座故事中的城市;而那个电视剧,只是那个故事中城市里的一个故事。

没想到在并不是很久的以后,自己就成了这个城市中的一员,一个按照标准纽约节奏在纽约生活了4年之久的纽约客(New Yorker)。生活好像就是这样,越是你认为虚幻的故事,越会让你到故事中去讲故事,从这一点上,我觉得庄子梦蝶或者蝶梦庄子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我有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做庄子还是做蝴蝶呢?我至今都不清楚我的答案。

故事从上飞机开始。到目前为止,一共没有坐过几次飞机,不管统计数字和科学家们怎么解释,反正觉得在飞机上隔着一层薄铁皮就是半空中,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安全。而去美国的这趟就是平生第一次乘飞机了。上了飞机就一个感觉:新鲜,看什么都新鲜。从座椅到电视,从舷窗外的景色到来来往往的空乘人员都新鲜,连起飞前空姐讲解的安全示范都仔仔细细的听。

飞机轰鸣着在跑道上越滑越快,按照电视剧里面的标准情节,这时候主人公应该是心潮澎湃,然后热泪盈眶的激动大喊:“祖国,我爱你!我会回来的”。如果当演员,我应该是个非常蹩脚的演员,可能连演个匪兵甲之流的小角色都不够格,因为我当时的表现跟这个标准情节完全是两码事。根据我对航空知识的粗浅了解,飞机飞行最危险的阶段应该是起飞和降落。这个时候,飞机要把发动机开到最大马力,并完全放下襟翼以增加机翼的升力。如果起飞和降落时来个风切变或者撞上个家雀什么的,可能一架飞机就完了。基于这些知识,从飞机开始滑行起,我的心就一点一点的揪起来,手紧紧握住座椅的把手,激动已和我无关,紧张才是我的本能反应。猛然间,飞机里的噪音减小了,偷眼往窗外一看,原来飞机已经离开地面飞在了半空中。地面上的房子真的变成了火柴盒大小。我尝试着想找出我认识的北京明显地面标志,但早已不辨东西,我离开地面了,我离开家了,我飞向纽约了。

好像现在国内对任何服务行业的口碑都不怎么的,但回想起来,当初国际航空的那些空中小姐和少爷们还真是不错。男的潇洒女的漂亮,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和蔼、亲切和高雅。尤其是我遇见的那位空中少爷,大概看出我在飞机上的百无聊赖(也可能是图省事),给我出了一个邪招,说我如果实在没事儿干的话,他可以给我拿一整瓶葡萄酒慢慢喝,喝的迷迷糊糊,一觉醒来已经到地方了,多好。

免费的葡萄酒当然不能拒绝,否则我在感情上是不能原谅自己的,于是我就对着他给我的那瓶酒用起了功。平时酒量不大,但这次喝了半瓶以后,不但没迷糊,反而更精神抖擞了,跟打了兴奋剂一样,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在飞机上四处乱逛,正巧在后面的厨房里碰上了那个空中少爷和几个人闲聊。忘了聊的过程,也忘了聊的内容(基本上应该是前辈们狂喷,而晚辈我一脸敬仰的听),只记得不知是谁开的头,经过那位少爷的默许,我们几位都抽上烟了,好像有人还递了一颗给少爷,现在想想很有几分得意了,我在国际航空的班机上抽过烟,还当着空乘。

不管兴奋还是不兴奋,旅途都是漫长的。在经历了最初几小时的新奇后,酒精开始在大脑中慢慢施展它的魔力。在恍惚中,我感觉一个温柔的天使将我揽入怀中,带着我飞,高高的飞,飞向我的未来、飞向我的梦想。纽约到底是什么样的?危险吗、我会被打劫吗?我能完成那些课程吗?能找到工自己挣学费作吗?真的能有自己的汽车吗?能顺利毕业吗?甚至能象王启明一样有一段浪漫的异国情缘吗?天使微笑着轻吻我,你真的那么想要吗,是发自内心的想吗?真的想就都会有的。
第一段航程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格雷其结束,因为要在这里进美国海关,也就是说在地理上和法律上真正进入了美国国境,然后接着飞向纽约。过海关的时候出了一个小岔子,说是小岔子,但差点就进不了关。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所以认为过海关只需要拿着有签证的护照就行了,而把学校发给我的录取通知(I-20)留在了飞机上的行李中。没想到入关的时候人家还管我要I-20,我只好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年幼无知,无心中犯下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已经追悔莫及了(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但用英语肯定表达的没这么地道)。如果您非要看我的I-20不可呢,您可以陪我到飞机上取一下。不知是我那种从里到外发自内心的纯朴还是那种浑然忘我的解释,或者是我优美的肢体语言打动了海关带着枪的老美,人家居然把我放行了,但拿到的I-94卡是一张暂时的,需要在到达目的地后的14天内到当地移民局再换一个长期的,不管怎么说,人家总算让我进入美国了。

当时另外一个小伙子就没我这么幸运了,那哥们儿好像是拿B签证的(商务签证),那口英语说的,还他妈不如我呢,解释了半天也没让老美明白他到底去美国干什么。让他提供在美国联系人的电话也提供不出来,一开始还瞎嚷嚷,后来就吭吭唧唧说不出话了。不知道他的最后结局如何,反正后来没看见他,结果应该不是乐观的。

后一段航程比较短。快到纽约的时候,几个坐在旁边半老不老、半皱吧不皱吧的老太太用半普通不普通的中国话开始和我闲聊,问了问我的情况。我说咱是自费留学生,从中国一个叫北京的小城市到纽约去读本科的,然后抱着虚心的态度向她们请教应该注意什么。谦虚是我的本色,但得分对什么人。我这一谦虚可坏了,那几个老太太应该是广东或者香港人,好像也是老纽约客了,一副市井气,对着我这个毛头小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导。原话忘了,但大意就是我这种一脸书生气的北京小年轻在纽约肯定混不下去,有得是苦头吃,大摆一副老前辈指点江山的臭架势。后来在纽约住熟了,想想那几位师太的言谈举止,也就是纽约法拉盛街头摆摊卖菜的,回国可以装装蒜,但在纽约街头平时是被人吆喝惯了的,今天好不容易碰到我这么个生手摆摆威风、装装大尾巴蝇。今后再碰到这种玩意儿,绝对不能客气了,干脆先正反手来六个大嘴巴,让丫满地找牙。

傍晚时分,飞机在纽约JFK(肯尼迪)国际机场降落,我终于来到了纽约。出来领行李的时候有点搞不定了,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没经验,所以什么都带上,吃的穿的用的,加上各色礼品(多半是国内亲友塞的),整整4个大箱和2个小箱子(为此在首都机场被罚托运费若干),加起来应该在一百三、四十公斤左右。这个时候身后来了一个老黑,拖着一个大平板车, 问我需要不需要帮忙,帮忙好啊,原来雷锋都移民到美国了。再问一下,原来帮忙不是免费的。好家伙,原来雷锋没在美国,可能去了火星或者小熊维尼星的什么对方,反正地球上是看不见了。

可能看我也是新来的,人家张口就要5块。我靠,5个美金,你想打劫啊,你知道汇率吗,知道五个美金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吗?说出来能吓死你!想当年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那两句半英语居然也和老黑侃价,从5块一路砍到2块,这成了我在美国花的第一笔钱。

表哥和表嫂早已在门外等待多时,看见我出来了先问问旅途是否顺利,然后采访我现在是什么感觉。什么感觉?我告诉他们,在走下飞机的那一瞬间,我念出了那段改编自阿波罗登月者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对我的人生来说,这是一大步。
Day 2 科普一下纽约
如果问一下,对于纽约你知道些什么?多数人会怎么回答呢。我刚到纽约的时候知道的是:纽约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有百老汇大街、42街、时代广场、世贸中心、自由女神,再多就说不好了。如果考试的话,这个答案恐怕连及格都不够,让我们还是先稍微科普一下纽约吧,当然,是山寨版的科普。

首先,通常我们说纽约的时候,我们指的是纽约市(New York City)。之所以要强调一下,是因为美国还有个纽约州(首府是Albany)。而标准的纽约客说纽约的时候,都指的是纽约市,好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纽约州这么个地方。
纽约市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北部,往东北是麻塞诸塞州(波士顿的所在地,盛产龙虾),北部是康乃提克州,西边是新泽西州(也就是我表哥住的地方,我第一个晚上的落脚点),东边是长岛,再往东和南就是大西洋了。纽约州、新泽西州、康乃提克州三个州的交界处称为Tri-State Area(三州地区)。一提起这个Tri-State Area就有点亢奋了,因为在不是很久之后,我和我的朋友们在这一带成为了某一个场合中,某一类人中,人见人怕、花见花耷拉的凶神恶煞;在那个特定的场合中,每次我们的出现,都意味着又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出现。当然,这些要在后面慢慢讲,现在还是首先进行我们的全民纽约科普活动。

纽约市分成5个区,分别是曼哈顿(最著名的区,不是文盲的都知道,个别文盲也知道),皇后区(我学校的所在地),布鲁克林(很多人印象里面黑手党聚集的地方),斯塔腾岛,以及布朗克思(红番区的原型),其中以皇后区面积最大,曼哈顿人口密度最高。

如果问纽约的英文名字,好像都能答出来,是New York。但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我要进一步问一下,这个名字的来历,知道的有几个人呢?我听说过好几个版本,每个来历都有鼻子有眼的,让人不辨真伪。为了不误导读者,我只能说,我还是讲讲那个最浪漫的吧:很久以前,一群在英国不得志的英国人来到美洲大陆一个现在叫纽约的地方,他们安顿下来以后,寻思着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吧。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听的。碰巧这些人都是来自英国一个叫York的地方,为了纪念他们的家乡,就把这个地方叫新(New)York了,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纽约的来历,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但我还是希望这个传说是真的,因为这里面有感情。没有感情,人该怎么活?对吗?

从纽约的JFK国际机场下飞机,坐上表哥和表嫂的车直接前往他们在新泽西的家。

新泽西州和纽约市一水相隔,从纽约市的曼哈顿渡过哈德逊河到新泽西有三条路,其中两条是隧道,一条是桥。两条隧道分别是林肯隧道和荷兰隧道。记得阿兰德龙的晚辈李小龙的远房表弟史泰龙曾经拍过一部著名的灾难片,就是在这两条隧道里面的一条拍的。当然,在那部片子中,史泰龙又一次显示了他老人家的英雄气概和过人身手,在最后一秒钟大嘴一咧,用满身腱子肉拯救了纽约人民。如果说一条隧道以林肯命名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另一条叫荷兰隧道就很费解了,一直不知道纽约人民当初是怎么想的。后来经网上高人指点才明白,因为设计此隧道的工程师姓Holland(译为荷兰),此人在修建隧道期间多次亲临工地,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通风方式,而这条隧道就是第一条用这种通风方式进行换气的。可惜,这位建筑师在隧道快完工前出师未捷身先死,年仅41岁。时至今日,世界上通行的隧道通气还是Holland的方法。因此为纪念他便将此隧道命名为荷兰隧道。由这个故事,又一次感受到在这个国家中,那些真正用自己的才能造福大众的普通人也是会被大家永远记住的,这点对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

现在说说那座桥,桥的名字叫乔治华盛顿大桥,名字当然是为了纪念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这座大桥是上下双层的,后来一个巧合才知道,乔治华盛顿是上面一层桥的名字,而下面一层的名字是马格丽特华盛顿大桥,是为了纪念国母,也就是国父的老婆的。我曾经测试过,很多纽约人都不知道这座双层公路桥名字的事儿,都不知道这座桥其实有2个名字,每层一个。从现在起,你对纽约的某些知识已经超过当地人了。

在美国的第二天是从新泽西开始的,确切的说不应该是第二天,因为还没到24小时。

表哥的房子是在一个叫Fort Lee的紧靠华盛顿大桥的小镇子里面。不知是因为时差还是兴奋,反正早上六点多一点就醒了,表哥家的乖乖狗还在懒洋洋的趴着,我自己就出门到外面街道上溜达考查民风了,让咱们用这双凡夫俗子的肉眼亲自看看美国是个什么样子的。

街道上整齐、清洁、安静,夏日的晨风轻轻拂过,各家的私家车静静的趴在门口。在大概10米外,一只憨态可掬的松鼠一跳一跳的过马路,不紧不慢的。出于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男孩的本能反应,我大叫一声冲向松鼠,那只可爱的小东西在愣了大约一秒钟以后,拔腿逃向最近的一颗大树,然后消失在茂密的树林中。估计那只美国松鼠一辈子也搞不清,我当时是和它逗着玩儿呢,还是有什么其它的企图。我现在告诉你,我当时的企图是非常不良的,其实已经不能单纯用不良来形容了。坦白的讲,我当时的想法是恶毒的,我想您能明白我的意思。

回去我还吹呢,说自己差点就赤手空拳差点活捉了一只美国松鼠,缴了一只美国枪。结果表哥以一个老美国的身份狠狠的教育了我,一是我的少见多怪,二是这样做很愚昧,如果让警察看见了可能会让我吃官司。以后的经历越来越让我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然保护,以及动物和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在美国,即使是在纽约这种大都市中,比如在曼哈顿的闹市区,松鼠和鸽子也是随处可见,有胆子大一点的甚至敢从小朋友手里叼吃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惭愧啊惭愧。
美国人早上很喜欢喝咖啡,表嫂起来以后也为我们煮了一壶。和国内不同的是,她先拿出一些整个的咖啡豆,然后用机器打碎,再放入咖啡机里面。咖啡机是电的,用电把水烧开后把水蒸气喷过打碎的咖啡豆,做成咖啡。国内好像都是喝速溶的,为什么要这么费劲的做呢?喝过真正咖啡豆煮的咖啡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咖啡,那种醇香和清爽是任何速溶产品所不具有的,是上天对人间的恩赐。从那一秒钟起,任何速溶咖啡在我眼中都成了垃圾。
Day 10学校报到和分级测试
在学校报到的时候才搞清楚自己的姓和名在英语里怎么说。
到学校的注册办公室去报到,接待我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白种人阿姨。我去的时候白阿姨正在接待另一个学生,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强的排队概念,直接就站到桌子前面。人家看出我是来办手续的,让我等等,对我说:“Please wait 1 minute please.”(请等一分钟),听是听懂了,当时就佩服了,早就听说人家老美的时间观念强,今天可算亲眼看见了,时间都是按分钟来计算的。咱得“见贤思齐”啊,也要学学人家。于是退后,开始掐表,正好一分钟后趋前,那意思是:“一分钟到了,俺准时回来了”。可人家好像没完事呢,于是又是一个“1 more minute please.”,好像稍微有点不耐烦的意思。这下有点蒙了,不是讲究时间的准确的吗,怎么不准了。后来才知道,是我无知了,在老美的口头语里,什么一分钟、一秒钟、一阵子等等,都是一会儿的意思。难怪当初人家语气有点那个了,肯定以为我催了。
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报出自己的姓和名,人家在计算机里面一查,居然没有这个人,当时一身白毛汗就出来了。不能啊,录取通知和I-20都发了,我翻山越岭的跑了半个地球到你面前了,怎么会没有呢?又查了一遍,还是没有。白阿姨有点着急了,说干脆你把录取通知书拿来看看吧。看完录取通知书上的姓名,人家说你到底姓什么啊?原来报名表上填写姓名是按洋人的习惯,First Name(名)在前,Last Name(姓)在后,偏偏咱那个时候对First Name和Last Name分不太清,想当然的就按老祖宗留下的习惯,先姓后名了。还不错,现在终于搞清楚了,而且在学校的系统里面马上就更正了,人家白阿姨居然都没让我先从居委会出个证明或者去做个公证什么的。
按照学校的规定,不管你来的时候分数如何,语言水平如何,一律要参加一个分级考试,来最后确定你的知识程度,过不了这个考试就需要先修一些基础课来提高你某方面的差距;当然同时你也可以修其它课程,但如果在你修满六十个学分的时候还不能通过这个考试的所有科目,你就不能继续修其它课程,而只能专注于分级考试的内容了。考试就三个大项,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是四十道题,能答对24道就过关;阅读是读几段话,然后答几十个问题;写作有点类似于托福考试的写作,给你一个有点争议的题目,比如说“应不应该支持堕胎”,然后发表你的议论。
考试第二天考,成绩几天以后就出来了,数学对了三十八道题,发分的老师对我一脸惊异,敬若天人的样子,跟我说这么好的分数很久都没有看到了。我脸上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自己心中暗问,就这么简单的题,怎么还能错了两道呢,简直是丢脸,绝对是胡来。
估计中国学生在美国学校里都能在数学上吹吹牛,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普通的高二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感谢我们扎实的基础教育啊,骂了十几年的东西,没想到居然还是有点用的。但英语方面绝对是我的弱项了,阅读勉强通过,写作吗,实打实的说,要我自己判分都不能给及格。
于是乎,我第一学期的课程里面,理所当然的就有了一门初级的写作课程,而这门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这些不会写的家伙能通过这个该死的写作考试。
回过头看看,这门初级写作课程也许是除专业课以外对我帮助最大的课程之一,因为老师教的太有特点了。记得老师是个白人女性,犹太人,对人态度很好。从第一节课,她就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要想通过这个该死的写作考试,必须按照她说的练;而且只要按照她说的做到位,肯定能过。好吧,既然你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我就死心塌地的练。
首先,她告诉我们这个写作不能太长,应该控制在三几百字以内,要不然我们这帮菜鸟没那么多可说的就只能胡说八道了,满嘴跑火车是肯定要出事故的;但文章也不能太短,起码应该在二百字以上,否则那就不叫作文,成提纲了,判卷老师会认为你什么都写不出来。文字上嘛,不要用很多华丽的词,只用日常用语和基本的东西,否则看起来很滑稽(也对,如果一个外国学生冷不丁给我来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者银瓶乍破水浆迸什么的,听起来也不是滋味)。基本点说完,开始动真格的。
这类考试的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题目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政府应不应该救楼市?”,“北京是否应该实行单双号限行?”等等。这些题目正说反说都可以,反正是写作文,但唯一不能的就是正反都说。偏偏很多中国人喜欢这么干,从正反两个方向全面论证,好像怎么都是自己有理。可是人家考作文的目的是要看你的写作水平,不是要和你瞎嚼情那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道理。所以再次明确说明,如果你胡来的话,当时就得被拉出去毙了,而且是打五枪,前四枪不打要害的那种毙法。下面就是文章应该有的结构,一共只需要五段,第一段是套话,写个引子,比如“现在社会上关于单双号限行存在很大争议,我认为,单双号限行是本世纪最TMD傻B的一件事”,好了,已经把我的观点表达清楚了(千万不要脚踏两只船啊!!!)。
第二段分析一下大道理,比如说单双号限行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给大家带来很多不便,造成了开车人的额外开支,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平,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等等。怎么上纲上线怎么来,开动脑筋说得越严重越好,就怕搞个不痛不痒说了和没说一样。
第三段讲个故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只要能支持你的论点就行,比如说我们单位一个哥们,自打限行后总迟到,因为车开不了,公共交通又不够,公司里面老板批评扣工资,家里老婆孩子整天吵等等。这段的重点是要声泪俱下,怎么惨怎么来,哪怕写成一段活生生的血泪史也不过分。要是真能把判卷老师写哭了,问都不用问你肯定能过。
第四段给搞个统计数字,当然这个统计和数字都可以是杜撰的,人家看的是你的写作,不是考你的生活阅历。比如说限行后纽约时报搞了民意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受调查者都认为简单的限行是错误的(剩下那百分之十是吃狗屎长大的),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增加了家庭开支,明显是弊大于利,是脑子被驴踢了的才想得出来的馊主意。这个意念中的统计一定是一个大的机构搞的,你就是说是国会参众两院搞的也没人怪你;而且这个意念中的数字一定是压倒多数一边倒的。你要是搞个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的统计数字出来,那你自己都得鄙视自己半辈子。
第五段是结尾,要搞个铿锵有力的谢幕。比如说:综上所述,根据公众的统计数字和自己的亲身经历,限行是不对的,是有害的,是几个有先天及后天生理缺陷的白痴吃错药以后病危时的反应,所以我是反对的。
就这么一招,每次上课练这五段,下课还是练这五段,一学期都在练,练了几十个题目,都这个结构,然后呢,然后考试一次过关。
(注:在我和Roy先生开办的“非常美国”留学服务工作室里,已经用这个方法帮助了很多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英语考试的写作部分。如果有疑问和建议可以联系我们: he_di@hotmail.com)
Day 3 新手初试找零工
美国的秋季学期一般是8月底开学,有的学校也可能是9月初,而我是6月中旬到的纽约,这也就给我留下了2个月的时间去先熟悉一下环境。
熟悉一个城市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观光一下游览点、名胜古迹,到各种商店购物,或者去博物馆等等。对我来说,这些事情今后有的是机会去做,目前第一重要的是:抓经济,简单的说,就是要挣到钱。
对于那些家境富裕或者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同学来说,刚到美国的留学生活可能充满了浪漫和激情。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在纽约体会到世界上的一切,我指的是那些正经事儿,当然也不排除某些非主流旋律,但对于一个像我一样的自费生,首先面临的是学费、生活费。
在留学之前,从学校提供的信息上知道,每个学期的学费是2700美金,书本费大概200美金;表哥告诉我每月生活费大概包括住房300美金,吃饭200美金,交通100美金,其它50美金。也就是说,虽然我从国内带了大概3000美金,在交完第一学期学费后连一个月都支持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赚钱。因为是留学生,理论上是不能工作的,那么赚钱的方法也基本只有一种:打黑工。
所谓打黑工就是非法打工,属于自费留学生的传统保留节目。后来很多人问过我,难道不能合法打工吗?这个问题讨论起来有点复杂,而且我也没仔细读过这方面的法律条文,但以我的理解简单的说,作为一个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美国法律规定你每周最多只能打20个小时的工,而且是在校内。听起来也不错,但实际情况不然。首先,校内的工作机会很少,基本排不上;再一个就是校内的工作都是什么咖啡厅收银员、图书整理员等等,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小时工资也非常低,在我那个年代好像是每小时四块半,而且还要上税。要想多挣钱,就只能打黑工了。只要你的体力受的了,每周打多长时间都行,只要不被移民局抓到就没事儿。一旦被抓到,惩罚是极为严厉的。

TOP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打黑工的种类也只有那么几种,虽然技术含量也不高,但起码好找工作,时间没有限制,每小时工资也高一些。
最普通的黑工是打餐馆,也就是被很多人俗称的刷盘子。有经验了以后才逐渐了解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片面的、不负责任的。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打餐馆也有很多讲究,很多工种,刷盘子是属于苦大仇深的最低级工种,多数情况下是由南美偷渡来的墨西哥人包办,中国留学生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证的人),多数是不刷盘子的。
除了餐馆,还可以打洗衣店、衣厂,或者到一些商店打杂。只要肯吃苦,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找到这样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而且维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第一次尝试找工是从曼哈顿开始的,历时4个小时。出发前,我特意换了一身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衣服。换好了以后,自己洋洋得意的看着自己,怎么看怎么满意,谁知道却得来表哥的一顿挖苦:“你穿那么整齐谁敢用你啊,又不是让你当老板!”。以后的经历逐渐使我明白,美国的穿衣习惯完全和我们的习惯是两码事,主要是以干净、舒适、实用为主,即使是面试的时候,也要合乎你所申请的工作岗位,不能什么都来西服。听我在硅谷当程序员的老哥讲过一个笑话,说他们那里的面试,一看你穿什么就知道你是在硅谷干过还是刚从外州来。外州来的一般是西服革履,而在当地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一般都入乡随俗,大裤衩子加T恤凉鞋就敢走进来面试了。
言归正传,回过头来说找工作。纽约城大概有成千上万家中餐馆,分布于各区各条街道。大的能容纳几百人,能开大型宴会或者婚礼;小的就十几平米的一个外卖店。所谓外卖店,就是专门做好快餐然后派人送给客人的小餐馆,这种小外卖店一般都在写字楼附近,专门做写字楼的午餐生意。
表哥的住处和曼哈顿一河之隔,所以我们首先从曼哈顿找起。找工的过程很简单,顺着马路走,碰到一家餐馆进一家,问人家要不要用人。第一天问了大概二、三十家,但战果很惨,没一家愿意要我。总结一下,多数餐馆都是问两个问题,第一个,你来多长时间了?第二个,会不会说粤语/福建话/上海话?本人没有语言天赋,对南方各种方言一窍不通,刚到美国不超过四十八小时,自然成了理所当然拒绝的对象。

TOP

Day 4 我的学校,Queens College
第一次在街上找工作以彻底的失败而收场。我们大概走了几十条街道,问了几十个中餐馆,都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而惨遭拒绝。现在想想,人家可能从第一眼看见我就不想用我,因为刚到美国,满眼都是好奇,一看就不是能吃苦的样子。后来,当我变成一个纽约客以后,也从很多后来者眼中和脸上看到当初的我,那是一种非常难形容的表情和气质,暂且把它叫非常“大陆”吧。
既然是来念书的,当然要去学校看看了。次日一早,我们从新泽西出发,前往学校。我的学校的全称是Queens College of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译成中文的话,叫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坐落于纽约的皇后区(Queens)。纽约城市大学简称CUNY,由十几个学院组成。不像其它的大学有一个或几个集中的校园,CUNY的十几个学院遍布纽约的各个区,而Queens College是这些学院中校园最大的。后来才知道,CUNY中有几个学院根本没有校园,例如Hunter College,下了教学楼出来就是曼哈顿的大街了,好像也蛮拽的哦。
从新泽西到皇后区有几条路可以走,为了让我开开眼,表哥特意选了穿过曼哈顿的一条路,一路经过第六大道、第五大道、时代广场(Times Square)等地。
时代广场是由百老汇街与第七大道切割出来的三角形畸形地,这是纽约剧院最密集的区域,现在从 44 街至 51 街约有30 间主要的剧院, 1920 年开始了时代广场五光十色的年代。时代广场的名称是因为美国举足轻重的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而命名,之前,这里称为长亩广场 (Longacre Square) ,是马商、铁匠、马厩的集散地,当然不乏鸡鸣狗盗之辈横行, 20 世纪初,在歌舞剧盛行的带动下,百老汇一时冠盖云集。
时代广场对我应该是如雷贯耳,出国前就听说过,主要是知道每年元旦,有很多人聚集于此,等着那个巨大的灯球落下来,一起喊“十、九、八、….、三、二、一”,当灯球落到底的时候,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这个场景从电视里面看很激动人心,后来也曾动过亲临现场的念头,但当知道要在下午就到那里在凛冽的寒风里面等十几个小时左右(否则根本挤不进去),而且基本找不到上厕所的地方,我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以后又多次在电视里面看到时代广场迎新年的场面,心里只是充满了对那些在现场的家伙们的敬佩,要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可是带着躺椅、吃喝,从头一天就冒着寒风等在那里的。

TOP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TOP

多人都有一个问题,什么是留学中介?所有提供留学服务的机构都是中介吗?

其实,中介和非中介的基本区别只有一条:中介从海外院校拿佣金,非中介和海外院校没有关系。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区别,我们举一个去医院看病的例子。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药,并告诉你只能在这个医院的药房买,那这个医生就在扮演“中介”的角色,因为药厂会给他回扣;如果医生告诉你在其它药房买也一样,那这个医生就不是“中介”。

留学中介通常都和一些海外院校签有一些协议,每给海外院校送一个学生,院校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中介佣金。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中介通常义无反顾的尽量把学生推荐到自己的签约院校,哪怕那个学校不是最适合学生的情况的。

所以,从本质上讲,中介是替海外院校找学生,为了他们自己的佣金;而最好的留学服务机构(工作室)应该是替学生找最适合他们的学校。这就是中介与非中介最本质上的区别。

TOP

我第一次经过时代广场是在白天,说实话,远没有我想向中那么宏伟气派,面积也比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差远了(简直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但那份车水马龙和喧嚣,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后每次在电影里或电视里看到时代广场,心中都会涌出一种莫明其妙的激动,总会不自觉地寻找着我吃过快餐的那家麦当劳和我驻足过的地方。时代广场,与其说是一个广场,不如说是一个心理的图腾。
曼哈顿是一个基本南北方向的狭长的岛子,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东侧与皇后区一水相隔(这一水叫东河,East River),西边和新泽西隔哈德逊河相望,东南方向是斯塔腾岛,而那个由法国人送给纽约的巨大雕像-自由女神像,则位于曼哈顿的西南。
曼哈顿的马路可以用横平竖直来形容,南北方向长的街道叫大道(Avenue),从东侧的第一大道一直到西边的第十二大道,其中最著名的有第五、第六大道;东西方向短的马路叫街(Street),从南边的第一街一直往北排,记得我骑车到过二百九十多街,最大数是多少就没有考证过了,这些街道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那个四十二街了。其实,第一街并不是紧靠着岛的最南端,在第一街和曼哈顿最南头之间,还有一些街道,这部分街道不是用数字来标明的,而且走向不完全是正东正西。那两座被拉登同志一头撞塌的大楼 - 世贸中心,就在这部分街道里面鹤立鸡群。
穿过曼哈顿往东就来到了皇后区(Queens),我的Queens College就位于一个叫Flushing的地方,中文叫法拉盛,是纽约几个著名的华人聚居地之一。Queens College是1937年建的,我知道这点是因为1997年是她的建校六十周年,当时校园里面热闹非凡,挂了很多彩旗,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时间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涌过一道感慨:“在那个时间,那个1937年,我们在用汉阳造、红缨枪和大刀打鬼子的时候,人家竟然在这里安安静静的建学校、搞高等教育。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

TOP

朋友们虎年快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