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最新红楼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

最新红楼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

《石头记》石破天惊      《红楼梦》大梦初醒
本书是一本红学索隐专著,从人情事理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非文学”的考察,解决了《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原问题,包括创作原因和目的、情节设计、脂评补白和作者身份与经历。
此外,对《红楼梦》出场人物与历史人物原型之间的对应,对小说隐笔叙述的事件与大清国史真相的衔接,都作了大胆又精彩的推断和言之成理的分析。读这本书,是否你也一定忍不住重读一遍乃至几遍呢?最后的结果是,读了多少遍自己都记不清了。
本书解读《红楼梦》中情节和人物,语言堪比《达芬奇密码》,凝悬疑、探秘、解谜、时空穿越于一体,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目      录
坐下重读红楼梦(编序)/ 001
一      立论方法篇
当然,说弘皙是谜书原著书人也有一个“死结”,清史记载“弘皙逆案”发生在乾隆四年,弘皙被圈禁死于乾隆七年。死人怎么可能著书?殊不知这个结并不死。学界对前清史的真实性存疑,因多是被乾隆大修《四库全书》修理过的,特别是对雍正朝史的删改最多。那清史记载“弘皙逆案”不就成冤案了吗?不仅冤,而且假。冤在弘皙根本就没有谋逆。假在既然没有谋逆,逆案是假,那圈死于乾隆七年就更不可信了。正是“假作真来真亦假”。弘皙“金蝉脱壳”诈死;乾隆为美化自己来路正统,命人删改雍正《上谕内阁》,泯灭弘皙资料;弘皙得知家史削亡,谐音“贾史王薜”,针对清史“假语存焉”,著书《石头记》补记家史。且化名“脂砚”多次评注;甄士隐的岳父封肃,暗示《石头记》遭遇封杀肃清,才有继承人曹雪芹披阅增删为《红楼梦》之后传世流通。   
乾隆见《红楼梦》广泛流传,生怕真情泄露,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既诈死著书,我便称你早已圈死,让真相难见天日。兄弟俩斗法,斗得无数红迷身陷“迷津”。   
1.《石头记》石破天惊——原著书人为康熙废太子之子/001   
2.人非物换——一把开启红楼谜宫的金钥匙/006   
3.《风月宝鉴》照背面——访奇采异、极巧穷研拼出真故事/015
4.信手拈来无不是——“脂评”的暗示/025   
5.掀起脂砚红盖头——脂砚斋即是《石头记》原著书人弘皙/036

二      清史疑案篇
        这“槛外人”之称,缘于康熙时期的“拜褥事件”。康熙三十三年,按照索额图吩咐,礼部向皇帝奏报爱新觉罗氏皇帝家祭安排,提及把太子胤礽的拜褥也放在大殿的门槛之内。这无疑是对康熙帝的一种试探:太子已长大成人,可以接替皇帝办理一些事情了。康熙当即指示礼部尚书沙穆哈:皇太子的拜褥应当放置门槛之外,不能放在门槛之内。被夹在皇帝和太子胤礽、索额图之间的沙穆哈,既不敢违拗圣意,又不好向太子和索额图交待,就请求把他们的话全部记录在案,结果被康熙罢了官。可见,只有清朝天子可称“槛内人”,作为储君的太子也只有槛外祭祖的份儿。那么,书中妙玉派人送帖“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自称“槛外人”应是对应储君而言。太子胤礽作为“槛外人”史笔有载,而弘皙作为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秘密立储的“槛外人”,是不可能见诸清史的。
6.康熙传位之谜/045   
7.雍正暴死之谜/061   
8.石氏太子妃究竟是谁/076   
9.玉带林中挂/080   
10.“可叹停机德”与江南曹家第一次查抄/085   
11.谁可称为“槛外人”/092   
12.红楼梦外梦/094   
13.兄弟让国与乾隆吟诗赞夷齐/097   
14.弘皙诈死之迷/101

三      人物索引篇
        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贾家第一代,对应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赤,“演说”为宁国公与荣国公;第二代长子贾代化袭官对应清太宗皇太极;第三代长子贾敷早亡,次子贾敬袭官后“一味好道”,对应传说顺治出家。随后,对应清朝入关定都北京,“演说”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官为第二代,对应清圣祖康熙;第三代有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却是在次子贾政处批注为“第三代”,虽称长子贾赦袭官,却又称令贾政入部习学,升为员外郎。这是对应雍正继位有问题而言。因为著书人隐笔记述,才自称“演说”。故其中有对应之笔便可,解读时不可求全责备而“迷失”真情。
15.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原型/111   
16.史氏太君之谜/115
17.巨石幻玉补青天——解读红楼梦中人雍正帝/126   
18.为遮天大王验明正身——解读《红楼梦》中宝玉原型之一曹王妃/138   
19.史湘云的金麒麟会说话——《红楼梦》史湘云生活原型为曹雪芹/154   
20.桃花又是一年春——隐“木石姻缘”花袭人原型的归宿/170
四      补记家史篇
        写妙玉进大观园后,一直都住在所谓的栊翠庵。究竟这栊翠庵隐指何地?我们先了解一下雍正朝创建的军机处……军机处有官无吏,勤杂服务用十五岁以下儿童,且不识字,称“小幺儿”。“盖防吏员漏泄也”。军机处办公地点都是在离雍正寝宫不远处,联系极为方便。雍正后来常住圆明园,因此园内设有军机处值房。书中通过妙玉重头戏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特提贾母“我不吃六安茶。” 故意与安徽籍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历史相联系。通过妙玉对茶道精通和那些世间稀罕的珍奇茶具,与清史雍正帝宠赐张廷玉品质绝顶茶具的记载相对应……到最后还特意提到“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书中故有此笔,正是再次说明这所谓栊翠庵就是地处圆明园禁宫的军政中枢军机处。
21.薛宝钗补记弘皙历史/176   
22.林黛玉补记弘皙历史/197   
23.甄士隐贾雨村同时补记弘皙历史/210   
24.妙玉补记弘皙历史/221
五      文本解读篇
        写凤姐(富察皇后)庆寿着眼于其“变生不测”,且王夫人(雍正齐妃)“进了佛堂”,宝玉(弘皙)心里有事骑马跑到井边“祭奠金钏”。更有赖家人“托主子洪福,想不的这样荣耀”,竟敢对宝玉指手划脚,倾了家也要连摆三日,热闹三天。而周瑞家的儿子被撵,碍着太太(雍正齐妃)陪房的面子还是打了四十棍。所有迹象表明已然改朝换代了。
25.从秦氏“脉案”与“药案”看康熙大帝病死之谜/234   
26.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簿册/248   
27.宝钗待选选什么/253   
28.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真正使命/255   
29.赤瑕宫神瑛侍者/263   
30.红楼姻缘一线牵——通灵宝玉贯穿梦中情缘/267   
31.芦雪庵即景联诗隐说藏修地——《石头记》藏修地在乐亭石臼坨/287   
32.秦可卿淫丧天香楼/293     
33.贾家后事早安排/300   
34.盛筵不散为哪般/302   
35.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304   
36.金鸳鸯殉主登太虚/306   
37.宝玉悬崖撒手/311
六      考证假说篇
        书中按表:这青埂峰先是巨石被弃之处,后来巨石被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镌着一篇故事又回到青埂峰。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名,访道求仙来到青埂峰下,见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经过一番“人石对话”。将《石头记》传情入色,改为《情僧录》。并化名脂砚数次批阅增删,而成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者将书名定为《石头记》。就其旨义而言,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一是用这“石兄”代指真故事的记述者,与“脂砚”之“砚”意谓“石头看见”同义。二是借石头开口说话隐含典故:《左传、昭公八年》:晋国有石头讲了话。晋侯问师旷:“为什么石头会讲话?”师旷说:“石头是不会讲话的,恐怕是有谁借石头而说的吧!不过,听说政治昏乱,人民怨恨,就会有不能讲话的东西出来讲话。现在,当权者穷奢极欲,老百姓活不下去,石头讲话有什么奇怪呢?”三是隐说著书地就在这巨石所在之处。
38.假借汉唐/314   
39.“索书甚迫”隐含怎样天机/319   
40.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从亲友寄怀诗解读《红楼梦》原作者/324   
41.乐亭李兰为弘皙替身/329   
42.名副其实的“黄叶村”——《石头记》藏修地在河北乐亭菩提岛/335   
43.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石头记》藏修地在乐亭石臼坨/351   
44.庙名久隐      断碣犹存——一明一暗两大物证现身石臼坨/354   
45.青埂峰上留青史——《石头记》藏修地在乐亭县石臼坨/358
        结语:真情再现      石破天惊/363        参考文献/368        后记/369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曹雪芹《红楼梦》“著作权”一案举证
标签:曹雪芹红楼梦作者文化
      ----“披阅增删”并非原创

关于曹雪芹是否《红楼梦》作者问题,红学界一直在争论,看架势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都可举出许多理由来说明观点的正确。其实,只要细细品味,便可看出曹雪芹在这部谜书中的角色是“编辑”,而不是“原创”。

这一观点在书的开篇与结尾记述的相当清楚:“空空道人……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豪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首先说,《石头记》作者应该是这空空道人。他因历经“梦幻”,不可以真面目示人,写出《石头记》来还要“豪不干涉时世”,故而《石头记》原本是作者用隐笔写成的,表面看上去都是“脂粉”文字。不过,后来他竟“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就出现问题了--“空空道人”竟然变成“情僧”,这不明摆着是在书中添加了“干涉时世”的内容吗?看来,这所谓“《情僧录》”,实际上就是手抄秘传下来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但凡研读过脂评本的学者,都会从那脂披中发现脂砚斋才是真正的作书人。许多批语都在称“亲身历见”,不仅因此而符合作者身份,想那批书者若非作者,谁能钻进作者肚子里成为明察秋毫的“蛔虫”呢?

原作者为了“隐身遮面”,先是石头,后又从空空道人变成情僧,最后以脂砚斋名义完成了盖世奇书的创作。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书中隐有“血泪家史”,如此“有碍当朝”的反书,当然放弃“著作权”了。

果不其然,乾隆朝发生了查禁《石头记》事件。这一点有许多资料可考,毋庸置疑。那么,既然朝廷查禁《石头记》(应该是查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什么会让《红楼梦》传情入世呢?这就归结到《红楼梦》是经过曹雪芹“披阅增删”的,是删除了“有碍当朝”的批语,并添加了“收缘结果”的续文。如此,“碍书”恢复到原本《石头记》“豪不干涉时世”的程度,自然就可以躲过“文字狱”的禁锢,完成作者“传情入世”的宏愿。

再看结尾:“那空空道人……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语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贾语村言了!’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

可见,曹雪芹先生并没有想侵占“著作权”,人家把事情交代得非常清楚。那么,江南曹家的曹雪芹为什么“肯替他传述”呢?

这一问题要简单说,也就是一句话:曹雪芹是原著书人的内弟。往复杂里说,就得用一部书来论证了。(详情请见红楼梦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
谢谢朋友!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和刘兴武比个高低。

TOP

坐下重读红楼梦
(编序)
  一、红楼梦是一部谜书
才女张爱玲说过,人们之所以没看懂《红楼梦》,是因为都在站着读……  
《红楼梦》是一本旷世谜书,这一点毋庸质疑。并且作者寄望于读者从字里行间找寻答案。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聊聊几语便已露端倪,更用人物姓名谐音,向读者反复交待所讲的故事须把真事隐去。亦在情节展开时,诗文谜语中,苦心孤诣地屡屡暗示书中隐藏着秘密。看《红楼梦》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段: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
  据红学家周绍良考证,唐朝并无“韩翊”其人,只有“韩翃”。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大历十才子”。韩翃有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清初曾有小说、戏曲同名作品《章台柳》,情节取自唐代传奇,主人公便是韩翃。而《红楼梦》这段文字提到的典故,出自唐代钱珝《未展芭蕉》诗: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绿蜡春犹卷”,正是从钱珝此诗首句化来。看来宝钗提到的唐诗,作者不是“韩翊”或“韩翃”,而是“钱珝”。是宝钗失误,是作者笔误还是另有隐衷呢?  
从上下文看,宝玉前句已写“绿玉春犹卷”,分明是谙熟此典的,那又如何汗出而忘记了呢?可笑的是,宝钗更嘲笑宝玉“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好,相信读者即可从此处体悟出作者的用意。并非是忘记了“赵钱孙李”的“钱”姓,而是故意错,错得这么明白,故意拿清初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部文艺作品《章台柳》主人公韩翃来代替真实作者钱珝。这个明知故犯很蹊跷,很值得揣磨,哦,对了,原来作者是想让读者来探究“一缄书札藏何事”的!  
作者开篇便明言将“真事隐”于书中,纯粹把《红楼梦》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固然无妨,然而发出呼吁要把《红楼梦》纯粹当成文学作品的那些人,就有些罪不可恕了,自己省事掩耳盗铃一样糊涂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充当红学研究的阻碍势力呢?

TOP

TOP

TOP

TO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