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山楂树之恋》未播先火,一方面,因为小说很红;另一方面,因为导演是国际张(艺谋),所以,每天我都看到报纸上一整版的娱乐新闻与山楂树之恋有关。
恰好,山楂树之恋在我们湖北的宜昌远安选景拍摄,连载这篇小说,自己先读读,以便在电影上映前做做功课。
山楂树之恋故事梗概: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上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据悉,这个令人心酸落泪的故事来自一位女性的亲身经历。小说中所述的老三死后,1977年,“静秋”开始写作这完全属于她与老三的回忆录。十年后,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2006年,正好是小说中主人公“老三”逝世30周年,“静秋”将回忆录交给了好友艾米,请她写成小说《山楂树之恋》。故事里的对话大多来自“静秋”的原文。
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她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工作、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山楂树之恋》:最干净的就是最变态的
最近在网络上流行起一种“山楂树之恋”,以及号称“史上最干净的中国式爱情”,这些概念皆来自一本据说在网络很火的、刚刚出版的小说《山渣树之恋》。冲着这些网民的热切劲儿,我找来小说,看完了。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文革时期,故事内容也很简单:一个女的和一个男的相爱,女的保守、提防,一直没有让男的得手,等到女的彻底信任那个男的并欲献身于他时,男主人公却患白血病死了。挺可怜的。
但问题并不在于后来这个女人有多么懊丧,也不在于此事是否如作者所说是真人真事,而是在于:这本小说里什么都有了,惟独却没有“性”。当然这并不值得惊讶,因为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也理解这是那个特殊时代所造成的特殊结果---但是,凭什么说没有“性”的爱情就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一句媒体策划的宣传语,暴露出来的却是隐藏其后的某些人的心态与嘴脸——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居然可以被用来赞美了!
于是,老三和静秋这一对小说男女主人公就像是关在笼子里的猩猩,被新世纪的人们轮流参观,参观完后,一边继续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与自由的性生活,一边却意淫着“那个时代的纯真”。于是,那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自打进入新世纪后,就开始骂骂咧咧,看不惯这也看不惯那,现在好了,终于可以借由老三和静秋这一对虚拟的道德偶像,重新占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至少可以重新自我感觉良好地再欺骗自己一次,找到诸如“青春无悔”这类屁话的理由——真想问一句:你们丫有青春吗?
《山楂树之恋》:中国情圣诞生记
去年看到一个海外女华人作家六六的《双面胶》,一口气读完;今年又读到两个海外女华人,“静秋”和艾米,一个提供亲身经历的回忆录,一个动用作家才能,写成《山楂树之恋》,也是一口气读完。
《山楂树之恋》故事非常简单,没有任何悬念: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一直很自卑。
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静秋,这个善良、戒备,又有些傻乎乎的女孩,从头到尾,爱老三,却不放心老三。她不断出现的疑心病,可以逼到人自杀。而老三,逼迫之下,是预备了要自杀的。直到三年后,他真的让静秋放心了,因为他得白血病死了。这时候我能想像,静秋心中的那个悔啊!
一定是这后悔逼迫原作者(仍然称之为静秋吧)在1997年写成回忆录,再是这后悔逼迫她在2006年(据说是老三死去三十周年)找到作家艾米一吐为快,请艾米写成了这部小说。
关于《山楂树之恋》这本书
原生态真人小说
小说《山楂树之恋》,故事异常凄美,来自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清新明亮的场景和不断涌现的揪心细节,使该小说具有原生态小说不同凡响的魅力。它在亲历者充满悔意的反复追忆下,呈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完美情人”,令所有女人魂牵梦萦。
传奇之书
小说中所述的老三死后,1977,原作者(我们叫她静秋吧)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此时她开始写作这完全属于她与老三的回忆录。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3万字左右的小说。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中国情圣
《山楂树之恋》,是一个女人用三十年时间追思而成。每一次追忆,都令其早夭的情人更加具体,这特殊的“写作”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情圣”(苏童语)
名人点评:
王蒙(当代作家):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
刘心武(当代作家): 它具有当下性:极端环境下的性爱压抑被“现在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悟。
苏童(当代作家): 老三如此完美,堪称中国情圣!
张纪中(制片人): 我很少看到这样的令人感动的作品。整个爱情故事的情节来源于生活,释放于生活。质朴而唯美。
陆川(导演): 这样的作品可以把人们心灵深处那份雪藏的纯真之心,再次唤醒。 孙俪(演员) 我几乎是哭着看完看完这本小说的。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扮演静秋。
潘石屹(企业家) 我的青春期,几乎见过书中所有的人物。我太向往那种透彻心腑的爱了,但我断然拒绝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