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从大悲身边走过,他得到了什么?

从大悲身边走过,他得到了什么?

家长有家长的无奈,孩子有孩子的性情,当两者不能磨合之时,我们多少有点无奈。
   “有时候真希望他们把一辈子的都打完,一次性受完, 以后就不用再痛苦。”一次治疗中,阿杰黯然地说,语气中带着很多委屈。这是他来网瘾治疗中心后说得最多的一次,关于他和父母之间,他的成长,他的疼痛……,不止一次,他恨恨地说:“这个家简直是失败!”
     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不上学,和父母明显对抗,关系紧张,阿杰被父母送到白云心理医院网瘾治疗中心。接触他的第一天起,“打”字就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谈话之间,随后的治疗中,这个字成了主题。小时候,妈妈脾气暴躁,经常为一些小事打他。不洗澡,不吃饭,不理发,不好好看书,结果都只有一个——打。妈妈和爸爸闹矛盾,心情不好,也同样打他。长大后,角色调换,妈妈改变了教育方式不再打他了,大男子主义的爸爸却坚持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平时稍有不对,就冷嘲热讽,言语相激,然后对他不理不睬,近几年为上网的事几乎隔几天就要动一次拳脚。爸爸的工具是电线,衣架和铁棍,打得严重时,他的腿和手都是淤肿的,有几次暴怒的爸爸还将他赶出了家门。
    在阿杰十几年的记忆里,最鲜明深刻的事就是“挨打”,而情况似乎愈演愈烈,为了气父母,和父母对抗,他偷拿家里的钱,更疯狂地上网,不上学,生气或愤怒时就跑去外面玩,在网络里发泄,“在外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就很生气,不愿和他们说话。”问他为什么不和父母说心里的真实想法,他说:“他们经常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打过一顿再来问我原因,打都打了,我干吗要说?而且,既然他们不信任我,我干脆”顺着”他们的意思做好了。”
    一次次被打后,阿杰把内心感受藏到了心底,他敏感脆弱,不轻易相信别人,他就像得了抑郁症。当出现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时,就习惯性的用沉默来应对,而网络就是阿杰的一个发泄地和避难所。父母越阻止他做什么,他就偏要去做什么,像要证明自己不会屈服他们。“这都是他们逼的,”阿杰难过的说:“我就是要气他们,让他们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在我身上是行不通的。”
    就像一个充足气的球,越用力去压,它反弹越高。他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爸爸对他冷战时,奚落他讥讽他时,他觉得自己在家是多余的,心里是被抛弃、被忽略的失落,只是习惯退缩的他,已经不喜欢在父母面前表达感情。其实他时刻渴望别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渴望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所以他选择了网络和其他的途径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然而这又给了父母指责和打骂的理由。“在网上别人不知道你是谁,也没人管你,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别人骂你你可以骂回去,打你了你也可以打回去。我游戏玩得好,还可以领导一帮人……在网吧比在家里舒服,我为什么要回家受他们的罪?”

经过几次个体心理治疗,阿杰的愤怒情绪慢慢得到了释放,网络成瘾有了好转,对父母的仇恨和攻击也逐渐变得不那么强烈,他开始不确定,开始思考:到底为什么父母会那样对他,自己的沉默和反抗有用吗……?团体治疗中,先前总是冷眼旁观一言不发的阿杰,慢慢开始投入进去了,把自己的经历、想法、疑问跟别人探讨和分享,有一次说到动情处,倔强的男孩几乎哽咽着落下泪来。后来安排的几次家庭治疗,效果非常好。当他在父母面前打破沉默袒露心声,一向强势暴力的父母却出乎他意料之外地沉默了……交流、沟通、感情的流动慢慢在这个已经冰封已久的家中充盈。后来,阿杰看人说话的时候,眉目中就有了明朗的欢快。
两个半月的治疗,父母的转变和孩子的转变都让我们欣喜。活跃起来的阿杰已经努力争取当上了班长,跟父母也能平心静气地对话了。他说,会好好把接下来的治疗做完,好好参加训练,“回去还是要好好读书,爸妈说以后不会再打我,要我自己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呵呵,我会证明给他们看其实我能做到很好……”
游戏玩得好,天荒地老都不怕
精神病患者...
老豆打仔,强身健体!!!

TOP

思想怪异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