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关鲁迅和朱安婚姻悲剧的思考(一)

有关鲁迅和朱安婚姻悲剧的思考(一)

有关鲁迅和朱安婚姻悲剧的思考


以前零零散散的看过鲁迅和原配妻子朱安的故事,对朱安的悲剧尤其同情;心里很谴责鲁迅把朱安当作送给母亲的礼物,却从没有考虑过朱安的人格尊严和内心情感的需求,使朱安成了他恪守孝道的牺牲品。因此,一直以为,朱安的悲剧,很大成分是鲁迅一手造成的。

最近正思考中国的传统孝道的问题,写到鲁迅时我是这样写的:鲁迅曾经把传统的“二十四孝”批的体无完肤,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也揭示极为深刻,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身心的摧残。可一个作家毕竟无法脱离他生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在女性的尊严和孝道面前,他选择的仍然是中国的孝道,不惜牺牲原配妻子朱安的一生幸福,来成全他对母亲的孝心。

写完这一句后,我想查找一下有关鲁迅和朱安的材料,使自己论据更充分些。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的观点却改变了。大量的事实证明,朱安的悲剧并不是鲁迅造成的。朱安的悲剧在于封建包办婚姻,在于她的思想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太深,还在于她自身的性格古板顽固。不仅如此,朱安的性格除了造成了自身的痛苦和悲剧外,也严重加深了鲁迅的痛苦和婚姻悲剧。

把这一切加这样一个可怜到极点的女人头上我实在不忍心,但又没有别的办法,我想用事实来说明这一切。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浙江绍兴城里有一位女子叫朱安。像许多中国女人一样,她具备了懂规矩和性情好的传统美德,在她24岁那年被鲁迅的母亲相中。 母亲多次想让鲁迅回家完婚,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回信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1906年家中却来电报说:母病速归。孝顺的鲁迅赶紧把身边的事情处理一下,就回到绍兴;他一回家母亲笑盈盈的来迎接他,家里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气象;鲁迅明白了迎接他的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他将要娶一个他素不相识更谈不上爱的女人。1906年7月26日那天,鲁迅经过拜祖先、迎花轿的仪式与朱安结为夫妻。揭开红盖头的的新娘,28岁,大鲁迅三岁,是一个过于平凡的绍兴女人,矮小,瘦弱,狭长脸,突出的额,小脚,不但毫不漂亮,连一般年轻女人的活力都几乎没有一点儿。当夜进了洞房后,鲁迅坐了半夜。婚后第四天,鲁迅就逃回了日本。

鲁迅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更重要的是,朱安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极其深刻,思想极其守旧,性格又极其古板懦弱,和鲁迅根本就没有共同交流的平台。
有人要问,具有新文化并勇于指责旧道德的鲁迅先生,既然不喜欢这次婚姻,为什么不拒绝或者干脆出走呢?如果鲁迅拒绝或出走,或许能避免朱安的一生的悲剧吧?

鲁迅没有出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鲁迅自己在孝道面前的软弱有一定关系,可这样做也未必使朱安摆脱这样的悲剧命运。鲁迅先生即便当时选择拒绝或出走,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她和朱安的婚姻也已成事实,中国的传统习俗总是重程式不尊重实质,重面子不尊重人性。所以这次婚姻悲剧,只能是封建家长制包办婚姻的罪恶,鲁迅和朱安一样是这个罪恶的牺牲品,在那样一个强大的习惯势力面前,受过西方教育的充满反叛思想的鲁迅也无力改变这样的事实。况且以朱安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深刻程度和那样的性格,即使鲁迅冲出去,她也会自觉自愿地继续忍受这个悲剧的事实。

(未完待续)

而且,有时候文人更爱的可能是爱情本身,未必是对方

谢谢你
也读过一些过于鲁迅和朱安的文章,那个时候我也是对鲁迅的做法感到遗憾,认为在这件事情上,鲁迅有些心口不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思考,只能感慨人性的复杂了,真实的人生,无法像落在白纸上的黑字那样分明,矛盾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

TOP

回复 小帅四十岁发表于2007-12-26 03:00:24的帖子:
这样的悲剧应该是那个时代造成的现在社会还能发生这样的悲剧吗?(包二奶除外)

有,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有时间我继续写写

TOP

这样的悲剧应该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现在社会还能发生这样的悲剧吗?(包二奶除外)

TOP

回复 清狂书生发表于2007-12-25 11:55:46的帖子:
也读过一些过于鲁迅和朱安的文章,那个时候我也是对鲁迅的做法感到遗憾,认为在这件事情上,鲁迅有些心口不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思考,只能感慨人性的复杂了,真实的人生,无法像落在白纸上的黑字那样分明,矛盾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永远的悲哀和伤痛。、。

谢谢 支持

你说的太好了

TOP

我一直觉得文人的悲哀不过如此,对爱情有着天性的热切.驾驭了文字的能力,常常渴望将这种能力凌云于物质之上.

如果可以选择,我决不嫁与文人.

TOP

应该是谢谢你对读书时间的支持才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