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湖南机关子弟暑期游玩被疑公款埋单

湖南机关子弟暑期游玩被疑公款埋单

法制网7月29日报道 近日,有网民向《法治周末》爆料:“在今年暑假期间,湖南省和长沙市部分机关单位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子弟在长沙‘酷贝拉欢乐城’进行体验游戏,而且都是公款埋单”。
“机关干部职工子弟暑期玩奢侈游戏,还能公款埋单!公款消费的花样缘何愈来愈多?”法律界人士建议,面对名目繁多的“公款消费”,还需进行多重治理。
机关单位职工子弟的“福利”
虽然自己就租住在“酷贝拉欢乐城”(以下简称:“酷贝拉”)旁,虽然儿子多次提出想去游玩,但高额的票价令张兰(化名)难以承受。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这家名为“酷贝拉”游戏体验基地于去年12月17日正式开业,是一个仿真社会生活的城市。62个体验场馆,77种职业,构成了一座可以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快乐创意的“理想城市”。
整座城市经过严密的规划,拥有合理的街道动线设计、高质感的场馆空间环境,以及真实有趣的体验道具。
但每人每场150元的高额票价,总是令许多工薪阶层家庭望而却步。
“小孩每人150元,加上家长的陪同费,一场下来基本上要200多元,一般家庭很难承受。”张兰对记者说。
但是,张兰近期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进入暑期后,“酷贝拉”的生意异常火爆,更令他不解的是,一些机关单位的公务车也经常来这里迎来送往。
张兰私下向“酷贝拉”工作人员打听才知,因为最近放暑假了,许多机关单位的子弟都被相关单位组织来这里游玩,而且基本都是公款埋单。
“酷贝拉”工作人员还向张兰透露,7月28日,长沙市卫生局和湖南省教育厅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的子弟来这里游玩。
“有些机关经常说自己办公经费紧张,一到公款消费缘何就不紧张了?机关干部子弟玩这种奢侈游戏为什么就能公款埋单?”在投诉信中,张兰言辞激烈地诉说着自己的不满。
7月26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因为采访一起医疗纠纷来到长沙市卫生局,却意外地发现了张兰所举报事情的“踪迹”。
在长沙市卫生局入口处的宣传栏上,赫然贴着一纸通知,内容为:为丰富机关职工子弟暑期生活,经研究,定于7月28日(星期三)组织机关职工子弟到“酷贝拉”进行活动。通知还就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法治周末》记者在浏览这纸通知时,身旁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也看到了通知,嘀咕道:“这样组织子弟去游玩的事情,还专门把它当成‘工作’进行‘研究’,游玩时间还放在上班时间,长沙市卫生局的‘福利’真令人羡慕啊!”
当记者对通知进行拍照时,长沙市卫生局一名工作人员赶紧走了过来,很警惕地盘问记者:“你们是那个单位的?拍这个干什么?”
记者随意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这名工作人员才离开。
“这个活动才要多少钱啊”
张兰举报的湖南省教育厅和长沙市卫生局是否真的会组织职工子弟来“酷贝拉”游玩?《法治周末》记者决定当天暗访。
7月28日早上8:40分,记者来到位于贺龙体育馆南门东侧的“酷贝拉”长沙旗舰店。
在入口处,早早地站列了一些正在换衣等待入场的孩子,一些挂着“酷贝拉”工作证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孩子们宣读入场须知。
当记者以需要给单位办理集体活动的名义咨询相关事宜时,一名自称叫陈静的票务营销部部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法治周末》记者,并详细介绍了“酷贝拉”体验活动的流程。
据其介绍,如今党政机关的子女前来“酷贝拉”进行体验的不在少数,仅7月28日上午,就有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市卫生局等单位职工100多名子弟集体前来。
当记者问到单位团体具体是如何办理手续时,陈静介绍说,一般都是由单位财务通过公共账户,统一打款到“酷贝拉”的账户,随后单位派人前来领票,领票后再由单位集体组织孩子前来参加体验活动。活动结束后,“酷贝拉”出具名为“门票”正规发票给组织活动的相关单位。
陈静透露,对于这种集体办理体验活动的,一般是100人以上实行八折;20人以上九折。
“人数越多折扣越大。”陈静说。
就在陈静向记者介绍情况时,一辆大巴开到了“酷贝拉”的门口。记者注意到,大巴的挡风玻璃前面放着一块白纸黑字的小牌子,上面写着“湖南教育考试院”。
“教育厅的孩子们来了,抱歉,我得先去接待一下!”陈静迅速奔向门口。记者看到车上先后走出近百名孩子,现场顿时有些混乱。
记者看到,这些孩子基本上都在5岁到10岁左右,前来陪伴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两个机关干部模样男子的统一带领和指挥下,原本混乱的队伍很快就在门口迅速排起了长队。
一位年纪稍大的男子,站在队伍前面宣读着什么东西。虽然现场人声嘈杂,但“教育厅的孩子都注意了”的声音,还是明显。另外,还有一名青年男子手持摄像机,对着这群孩子来回不断地拍摄。
《法治周末》记者以正准备进行体验活动的孩子的家属身份,前去和这名男子寒暄,得知这名男子是湖南省教育厅的干部。据其介绍,湖南省教育厅每年暑假都要安排机关干部的子女搞几次集体活动,这次来“酷贝拉”,就是今年的集体活动。
当记者询问到这些孩子的家长们是否需要自己出钱时,这名男子带着几分诧异的神色答道:“这个活动才要多少钱啊?家长们都不需要自己出钱,活动的费用由教育厅里统一出,回头统一拿发票”。
看到记者还站在门外,陈静又走了过来,很热情地继续向记者介绍。
当《法治周末》记者问到机关到这里统一订票是否安全时,陈静很有信心地说:“这个你放心,我们都做了很多团体机关的单子了,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和差错”。
随后陈静主动给记者留下了联系电话,要求建立联系。
“酷贝拉”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长沙市卫生局今天也有近20名子弟前来游玩,刷“公卡”买票,要10点左右才能到达。
因为有其他采访任务,上午9时40分,记者匆匆离开了现场。在离开途中,记者多次拨打长沙市卫生局组织此次活动的相关科室办公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估计这个科室的人已经带着子弟在路上了,所以办公室没人接电话。”随行的同行提醒记者。
“相关纪律对他们是一张废纸吗?”
记者注意到,从前几年安徽蚌埠国土局的吃喝账单,到浙江东阳审计局局长的按摩账单,再到网帖爆料湖南某广电局长的奢侈消费明细表,频频“闪亮”登场的公款消费账单在眩晕公众眼球的同时,也展示了小小消费账单的强大“杀伤力”。
为了制止公款消费,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公款消费还是以各种形式在一些单位“合法”、“合理”地存在着。
“这些公家人为什么敢这么明目张胆地用公车把子弟送到这里来游玩,我总是不理解。难道相关纪律对他们真是一张废纸吗?”,张兰对记者说。
记者从“酷贝拉”工作人员处获悉,除了今天来此游玩的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市卫生局组织的职工子弟外,前段时间还有一些其他厅局机关也组织了子弟来这里游玩。


“贪污浪费是最大犯罪”,但很多人对于公款奢侈消费却见怪不怪,认为只要不装入自己腰包,就不算腐败。有人甚至将其概括为“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委不查”,这也是许多机关单位敢于“理直气壮”用公款消费的原因。湖南律师张伟向记者道出了时下一些公款消费者的普遍心态。
张伟认为,个人消费公款埋单的实质就是挥霍公共财富,必然导致侵占挪用公款或权钱交易等违法乱纪问题。而且公款奢侈消费不仅仅是公共财政的大量浪费,还会带来党风政风的堕落,严重损害政府及党员干部形象,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当前,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公款出国旅游等公款消费现象屡禁不止。对此,张伟建议,解决这类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监督机制,增加公务开支的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另一方面,要使公款消费受到法律规制和控制。
(本文来源:法制网 作者:赵文明 阮占江 刘希平)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