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综述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Globocan 2002),是结肠和直肠内层的细胞发生了癌变,每年有约一百万的新病例(在欧盟每年有20多万新病例,美国也是),占癌症死亡的第四位,占所有癌症死亡的10%以上。
结直肠癌的确切原因还未知,但是,其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系。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基因改变。
主要有两种遗传易感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如果不进行干预,实际上所有的FAP病患者都会进展为结直肠癌。其余的病例则称为散发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源自细胞内多次突变的累积效应,是癌细胞逃脱了生长控制和调节机制。
某些风险因素会增加某些个体患此病的机会。特别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有炎症性肠病(如克隆病)病史的患者,更容易患结直肠癌。其他风险因素还有年龄(绝大部分患者在50岁以上)、多脂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还有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少活动和体重超重。
常见的结直肠癌病灶源自原来的息肉。这些息肉中约有5%将在5-10年内恶变。发现并切除这些息肉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早期发现癌症可以大大提高成功治疗的机会。通过在高危人群或整个人群开展筛查项目,在出现症状前就发现癌症,可能会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大便潜血试验可以用来发现大便中的少量隐性(潜)血。这个检查很便宜,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什么不适。如果试验结果为阳性,就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找出出血的确切原因。也有几种类型的试验,但是最常用的就是潜血试验。
检查大便潜血的其他方法有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后者可以观察到整个结肠。虽然这些方法更可靠,但是需要进行活检,也更昂贵,多少有些不适,所以留作高危人群的筛查技术。
虽然有早期发现的筛查方法,但是许多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预后极差。出现结直肠癌相关症状(贫血、大便习惯改变、便血或直肠出血、肠梗阻或穿孔或转移)预示着恶性进展,对结局有着负面的影响。
诊断结直肠癌的基础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在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是取活检标本,或更晚些,在切除肿瘤时取标本。95%以上的结肠和直肠癌是腺癌。
分期是了解癌症扩散范围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结直肠癌的分期是患者生存和治愈术后复发可能性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因而,也是选择治疗的重要因素。分期取决于癌症穿透肠壁的深度,是否有阳性淋巴结及数量。要考虑癌症是否扩散到临近的器官或远处的器官(转移)。
有两种常用的疾病分期系统:TNM(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4期,从I期到IV期),和Duke分期(Astler和Coller改良)。这些分期系统考虑了局部的组织、受累淋巴结和肿瘤向远处部位的扩散。
只切除原发肿瘤,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患者在5年后仍然生存的自发性5年生存率取决于组织学分期。
结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部位是肝脏。应注意,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存在转移(IV期)。自发性中位生存期一般只有5-6个月。
要发现淋巴结和肝脏转移,可以进行腹部CT、超声波和/或MRI检查。只要术前进行相关的检查,手术后大多是知道分期的。
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在指南推荐的合理使用下可以改善治愈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虽然结肠癌和直肠癌存在许多共同的特征而统称为“结直肠癌”,但是,原发肿瘤的治疗策略却不同。
如果是直肠癌,由于解剖结构的限制,切除肿瘤时比结肠癌会更复杂,而治疗的主要目标仍是控制局部病灶和长期生存,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开发了肛门扩约肌保留技术,从而保留了肛门排便功能。虽然进行了根治性手术,直肠癌却经常局部复发,而放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至于结肠癌,外科医生会切除肿瘤,并在肿瘤两边切除一段正常的结肠,还有邻近的淋巴结。局部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是,虽然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术,许多完全切除了肿瘤的患者仍然会复发,人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手术时存在着微小的播散性转移灶。基于各种化疗药物的辅助化疗可能有益于改善无病生存期 (DFS)。辅助化疗的目标是在形成肿块前清除这些无法发现的癌症细胞。由于在治疗时没有可以看得到的癌灶,所以,临床研究中对于辅助化疗的疗效是通过比较无病生存率(3年或5年DFS率)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