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卫生部专员抵达南京调查龙虾门

卫生部专员抵达南京调查龙虾门

现代快报8月27日报道  昨天,卫生部有关人士到达南京,了解“龙虾门”的具体情况。记者从南京食安办获悉,昨天,南京暂无新增“龙虾门”病例,根据医疗机构的报告,仍然是19例。尽管南京的各部门已经开始对龙虾从源头、小龙虾、致病元凶逐一调查,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进展。

昨天,卫生部有关人士抵达南京,对近日发生的龙虾门事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非常关心,详细询问了患者目前的情况。南京方面的专家组也向卫生部相关人士汇报了患者诊断标准等相关情况,提出目前肌酸激酶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诊断无误。

昨天傍晚6:30,南京市食安办主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华文告诉记者,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醉酒、运动过量、药物影响、代谢异常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明食用龙虾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关联因素,目前也没有新报告的病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横纹肌溶解症,实施上报制度,一旦有医院收治该病例,将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专家表示,目前,为期一个月的整顿还在持续,卫生监督部门将首先对各个辖区内销售龙虾的餐饮企业进行梳理,然后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将责令整改。

“龙虾门”事件发生后,很多市民都关心元凶是谁,甚至就连远在海外的一些专家,也予以了高度关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廖俊林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认为当前南京发生的“龙虾门”事件,在国外80多年前就发生过,并希望将这些情况提供给南京市疾控部门进行研究。

昨天晚上9点,快报记者连线采访了远在美国的廖俊林博士。他告诉记者,这个病国外其实早就有,叫泻湖病,80多年过去后,这个谜仍然没有解出来,着实是一道生物“世界难题”。南京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记者,两个病确实症状高度一致,但是否为一个病,还需调查。

[最新提法]

“我认为适当的诊断应是泻湖病”

破解致病毒素仍是世界难题

廖俊林是中国四川人,目前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工作,是公共卫生管理博士,曾就读临床检验专业。他昨天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博文,指出“龙虾门”的患者其实就是国外有报道的泻湖病,这一发现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廖俊林博士告诉快报记者,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在美国被称为“泻湖病”。1924年,该病在当时德国的波罗的海地区被首次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系,因此后来叫泻湖病,英文名叫Haff Disease。在此后10多年中,共发现了上千例病例,但1940年以后,就突然消失了。泻湖病直到1984年才在美国有报道,此后报道了20多例。总的来说,在美国、欧洲、巴西、日本都有发生。


泻湖病在不同地区由不同的鱼类产生。与南京龙虾门最相似的,当属2001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龙虾中毒”事件,当地曾曝出一周内连续出现食用小龙虾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的九个病例,居民都是买龙虾回去自己煮,吃了之后发病,最严重的患者,肌酸激酶最高是正常值的百倍。之后,这个病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廖俊林说:“这个病很偶发,总是发病一阵子后就消失了,从各种现象来看,我认为适当的诊断是泻湖病,至于破解致病毒素,是世界难题,尚需生化学家努力。”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