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蒲江橘柚香 (茶马古道千江月随笔系列) 精华

蒲江橘柚香 (茶马古道千江月随笔系列) 精华

孟勇

唐人王昌龄有一首送别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别情缠绵,意蕴无限,开篇就道来那一幅清香画面——与友人相对豪饮而醉,话别在江边的高楼上,江风送来阵阵凉雨,客船舟楫隐约可见,一缕缕橘子和柚子的花香袭来,人们分不清哪是离愁,哪是芬芳,哪是江风清凉。
我由于当记者时间长的缘故,走的地方也算多,可谓走南闯北了。采访过井冈山当年的旌旗翻卷,采访过丽江的原始生态,采访过内蒙古大草原上羊和狼的故事,采访过西藏古寺的回音,采访过长白山的哨所。
无论走遍大江南北,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闻见过5月的橘柚花香,在川西平原的蒲江县一带。所以不禁就想起曾经读过的王昌龄的这首“醉别江楼橘柚香”的诗来。这首送别诗,并不是说蒲江的,也算不得王昌龄最有名的诗,比不过脍炙人口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但是当时读诗就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清新和芬芳,梦回和悠长。
近日,走到了蒲江的地界上,路两旁是无边无际的果园,栽着墨绿一色的橘子,夹杂有几棵高大的柚子。那细碎一片,白茫茫不辩东西的果花,看去的确是不太惊天动地,只是白得朦胧,白得迷茫。但那万缕清香,端的是了得:不多不少,不轻不重,不高不低,不薄不厚,只把人的鼻息跟随清润,如影如月,不即不离,拂之不去,追之不得。无论你有喜悦还是有愁绪,在那清谈而入髓的花香里,瞬间都会忘却,忘得一干二净。
这真正是佛语曰“六根清净”的境界,在这喧嚣世界中,谈何容易?除非闭关修行,可能吗?我在印度是看过闭关之后出来的人的,那感觉其实是很可怜,已经不成人形。修行自然有修行的好处,不然,人们也不会这般苦行。但如果,在缕缕花香中,就可以腾云驾雾,乘香氛之舟,渡无涯苦海,赴福乐世界,何乐而不为?这也注定需要缘分,你需赶在四月芳菲落尽之前;你需走到蒲江的花海里去;你需有一颗钦敬大自然的心灵,缺一不可,不容易吧?
果香不如花香,一是实,一是虚。一是食用,一是欣赏。世间万事万物,不外乎是由这一虚一实构成。王昌龄在高楼上喝酒送别朋友时所指的橘香,也不知道是实体赋型的果香还是虚无飘渺的花香。不过也不要紧,我们只当是柑橘果园的花儿的飘香罢了,有心神之官的颤动,有魂灵之魄的感动就好。
蒲江所在的成都市,想打造世界田园城市,是有一些先天条件的,就好像巴山蜀水美女如云,要选模特儿也就不是难事了。成都, 50公里之内有原始森林,100公里之内“窗含西岭千秋雪”。想不成为田园山水城市都难。只要澄清了空气,净化了心灵,以和为贵,尤其是不能忘记那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花香。花香,虽是一种虚无缥缈,其实最少不得。因为它,关联一座城市的精神意蕴。因为它,记忆滚滚尘世的美妙瞬间。
现在,一句“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已经广告天下了。其话,意思是有那么一点,但西化的表达方式,意蕴和简洁还是不及唐人的“醉别江楼橘柚香”之类吧?其实,完全可以向成都“万里桥西一草堂”的老居民杜子美问计,让他老人家来上那么一星半点的诗句,总归是不错的。毕竟是万世诗圣嘛。有些个地方俗到了连西门庆都要争抢来当老居民,西门庆和杜甫这是哪儿跟哪儿啊?用此文中的意象来比,就是芳香弥漫的橘子花和旁边茅厕里的硬石头。
杜甫写成都,其实是很多的。我不知他写没写成都的橘柚花,但看他描绘成都的荷花:“雨浥红蕖冉冉香”多传神啊。善用历史馈赠,是一种智慧。
    蒲江是茶马古道起点的一段。史载:“古道久远,石梯深凹。蒲江茶西运,经成佳镇、名山县等地,直达藏区,古道‘石磴、石板、间以砾石,虽越崇山,不患泥泞’,在黎州用茶换取凉山、云南大理马匹”。
    茶马古道上,春花尽馥郁。此文,在橘柚之香里写就。炎热了两天,今夜,“江风引雨入舟凉”。
欣赏,如果把昵称改下就更好了,
孟勇

唐人王昌龄有一首送别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首诗别情缠绵,意蕴无限,开篇就道来那一幅清香画面——与友人相对豪饮而醉,话别在江边的高楼上,江风送来阵阵凉雨,客船 ..
登陆后点击你的名字,再点击修改头像,出来的页面上修改后确定-----容易让人记住
呵呵,最近白天太累了,没时间欣赏朋友们的文字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