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狩猎”台湾的种种小吃

“狩猎”台湾的种种小吃

 休假从台湾玩回来的朋友,果然不改吃货本色,在宝岛又进行了一番例行“狩猎”。对宝岛最美好的回忆当然不是日月潭也不是西门町钱柜,而是士林夜市,那酥滑爽口的阿宗面线、香而不腻的鲁肉饭、甜中带咸、咸中带辣的蚵仔煎、美容养颜的四神小肠汤、清新爽滑的芒果冰、拥有80年历史且酸中带甜的台南鳝鱼面、滋补养颜、营养丰富的塘虱鱼肚、清新淡香的桂仁红枣茶……听起来就像一部传奇,让人不可思议!真的有那么好吃么?


台湾的小吃的味道背后其实是继承了福建沿海的特色,然后同时也深受日本和欧美饮食文化的影响。在这样的融合和创新下,就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用比较感性的语言来形容的话,就是“它们大多不会让你吃得小心翼翼,但绝对温馨可口”,这正是台湾小吃好味道的精髓——花样百出,琳琅满目,全都可以用在“小吃”二字上。另外,台湾小吃的关键 在于调 料,每一款小吃都有调料,而每一种调料又都是不同的,台湾菜不放味精,这正是其调料丰富的直观表现。

 根据“吃过来”的前辈传授经验,如果行程紧张,无暇各处奔波,就把台北吃透,因为这里集合了几乎所有的台湾小吃,从而呈现出多元的食文化。无论是淡水的鱼丸、基隆的天妇罗、新竹的贡丸等都可以在这里吃到。龙山寺小吃、华西街小吃、士林夜市等地,好吃、叫座又不贵。只不过这些地方人气兴旺,人流涌动,人们须侧身而行,一个挨一个,摩肩接踵,会让你透不过气来,但并不因此而减少食欲。
 台湾小吃“狩猎榜”:

  ●阿给,台湾淡水镇有名的小吃之一,“阿给”是日本话油豆腐的读音,做法是将油豆腐的中间挖空,然后填充浸泡过卤汁、或肉燥粉丝,以鱼浆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酱或其他特殊酱汁。








●鼎边挫,是台湾话锅子的意思;挫,是慢的意思。将米浆沿着鼎边滚一圈,鼎中放一些水,一面烤一面蒸,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米食。


●面线羹,以前在台湾农村,主妇烹煮给农耕者的点心,为了便利多人享用,通常将面线煮成一大锅,也不加什么配料,后来传到各地,依当地物料出产的差异,加入大肠、肉羹等不同材料,有蚵仔面线、大肠面线等。

●喷水鸡肉饭、嘉义鸡肉饭,台湾嘉义市的知名小吃之一,喷水鸡肉饭是嘉义市早期市集“第一商场”的元老店家,因为其本店位在嘉义市喷水池圆环旁,因此命名为喷水鸡肉饭,因为创意用切片火鸡肉拿来搭配白饭,随后这种鸡肉饭风行全台,但多以鸡肉丝代替鸡肉片。

  ●牵肠挂肚(大肠包小肠) ,是台湾很常见的平民小吃。“大肠”是指糯米肠,“小肠”是指猪肉香肠,将两者放在炭火上烧烤,再将烤小肠放入切开的烤大肠中间包起来,撒上蒜末、香菜、酸菜、花生粉、酱汁等配料,大肠包小肠的配料和酱汁依各店家的做法有很多不同的口味。
牵肠挂肚(大肠包小肠)
肚餓時牵肠挂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