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江青向梁实秋借钱

江青向梁实秋借钱

1931年夏天,17岁的李云鹤(江青)离开济南来到青岛,投奔自己曾经的老师赵太侔(赵畸)。李云鹤在山东实验剧院学习的时候,赵太侔是院长。后来,济南青年裴明伦狂追李云鹤,终于把她拿下,两人相恋并结婚。婚后的家庭生活让李云鹤十分不适应。裴家把李云鹤娶进来,是希望她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过随波逐流的世俗生活,而胸怀远大的李云鹤根本不屑于此,屡次和婆婆发生矛盾。困苦中,李云鹤给青岛的赵太侔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拉自己一把。赵太侔回信表示愿意帮忙。李云鹤喜出望外,立刻和裴明伦拜拜,远走高飞。
  此时,赵太侔已经调任青岛大学教务长。李云鹤下车伊始,即直奔赵太侔的办公室。赵太侔问她想做什么,李云鹤说希望在青岛大学继续深造。但是,一个连中学都没上过的人,如何能通过大学考试?看赵太侔有所犹豫,李云鹤请求赵太侔先给自己找个工作,自己可以半工半读。
  赵太侔把李云鹤推荐给了梁实秋。此时的梁实秋是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梁实秋把李云鹤安排到图书馆当管理员。让她上午到中文系旁听一些课程,下午上班工作,晚上管阅览室。
  李云鹤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去赵太侔家请教,由此结识了赵太侔的妻子俞珊以及俞珊的弟弟俞启威。俞珊女士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俞明震曾任南京陆师学堂附设云矿路学堂监督(即校长),是鲁迅和章太炎的老师,其祖母则是曾国藩的孙女。而俞珊本人,20年代中期就活跃在舞台上,在上海戏剧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直到后来嫁给赵太侔为妻。俞珊很喜欢李云鹤,觉得她机灵懂事,气度大。所以,李云鹤在赵家十分吃得开。
  此时,作为赵家一员的俞启威(后改名黄敬,是今日上海大佬俞正声的老爹),也跟李云鹤越走越近。俞启威深受当时革命思潮的影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他把李云鹤当作进步青年,经常对她进行宣传。而李云鹤对这些话题也非常感兴趣,两人情投意合,出双入对,终于于1932年夏天公开宣布同居。事情走到这一步,俞珊很是不快。虽然她并不反感李云鹤,但毕竟自己的弟弟是名门之后,而李云鹤只是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丫头,门不当户不对。而且,她还侧面打听到李云鹤已在济南有过一次婚姻,这样的女子如何配得上自己的弟弟?
  正巧,这时发生了李云鹤向梁实秋借钱的事。纪实文学《她还没叫江青的时候》中这样写道:“平时,她经常向梁先生表示薪水不多,生活困难,有时梁先生就借钱给她。她这样做的目的,也许是想叫梁先生给她提薪,可她并不知道,每个职员的工资,是由校方有关行政人员研究制定的,梁先生本人做不了主。她为此常去找梁先生,梁先生为了使自己能够更集中精力写作,只好主动给她一点儿资助。由于她和赵太侔一家的关系,梁先生无论在人前和背后都讲过她一些好话。”
  虽然梁实秋从未在自己的文字中提到这段历史,但可以确认,他一定跟别人说起过江青朝自己借钱的事。因为后来俞珊曾当面讽刺李云鹤:“借了人家钱就该还,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无论如何,你是太侔介绍来的人,背后叫人议论到这份儿上,影响名誉,你不在乎,我们可还在乎呢!”李云鹤则是这样回答的:“师母,您别生气,您听到别人讲了什么,可以直接问我,我会向您解释清楚的。至于借钱,我是向梁先生借过钱,可还他时,他一再拒绝不要,并不是我不想还他……”
  可以想见,借钱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李云鹤自己不张扬,那就一定是梁实秋说出去的了。不管梁实秋出于无意,还是别有用心,总之,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来说,背后遭人这样议论,的确是件很尴尬的事。据韩菁清回忆,晚年的梁实秋有一天一边看公审江青的电视,一边对她说:“当年,在青岛大学,她忽地向我借两角钱。我问她干什么用,她说买酒心巧克力吃。她借了钱,到现在还没有还我呢!”“梁实秋说罢,大笑不已。”看来,作为旁观者的梁实秋,对江青朝他借钱一事一直记着呢!而当时的李云鹤听到大姑姐那样指责自己,心里能不恨梁实秋吗?一个口无遮拦的文人,把钱借给人家(或者说送给人家),还要让人家恨,这是图得什么?
  1981年1月13日台湾《中央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梁实秋先生今庆八十华诞》,上面有这样的内容:“席间欣然道故,谈到大陆惨死的小说家老舍……由老舍又谈到正在北平受审的江青,江青曾是梁氏的部属,时在五十年前梁氏担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长,当时叫李云鹤的江青,是图书馆中的办事员。根据青岛大学同仁名册上的记载,馆长月薪四百元,江青的薪水是三十元,有人说:‘难怪她后来要造反。’……”
  谁能想到后来李云鹤成了权倾一时说一不二的角色?梁实秋把这事当笑话再度提起的时候,而自己漂泊海外,遥望家乡不得归,心里也许该百感交集吧?
为了明天.
了解历史了,原来江青不叫江青呀!

回复 #2 天空 的帖子

后来改的。
为了明天.
唉,江青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

TOP

回复 #4 天空 的帖子

莫谈政治。
为了明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