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杨贵妃秘史》纠错之贵妃出生之秘

《杨贵妃秘史》纠错之贵妃出生之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广电界突然出现了一批炒作电视剧,提高收视率的新鲜玩意儿——秘史系列。继《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和《太祖秘史》三部剧作之后,以颠覆历史真相,玩弄观众感情为代价的秘史系列,终于又杀回来了。好事者们仿佛对一切反对、批评之声充耳不闻,反而不甘寂寞、一意孤行地拿出了新作品来污染观众们的眼睛。这就是近期在湖南卫视炒的火热的历史剧《杨贵妃秘史》,不知各位是否已经被它洗脑过?
    有网友评价说,《杨贵妃秘史》就是一张茶几,上面堆满了杯具和餐具。感谢这位朋友十分犀利且贴切的评述,这样的评论着实让人慰藉,这说明,在面对破坏历史面貌、给中国人民洗脑的所谓历史剧《XX秘史》系列时,至少还有几人是清醒的,也希望这样的评论能让更多的朋友们清醒过来。朋友们,希望你们仅仅把此类不负责任的肥皂剧当作娱乐消遣,更希望大家在闲暇时候,能走进图书馆,打开书本,用心灵和眼睛来试着辨别历史真实。
    为了让喜欢杨玉环朋友们更加真实、直观的了解她的历史面貌,我也将尽我所能,为大家描绘出一个属于历史,绝无杜撰的杨玉环。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这一个问题:杨玉环的出生和名字的来历。
    关于杨贵妃的出生地,历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广西容县,一说陕西华阴,还有一说山西蒲州。关于这三种说法,都有史料依据。下面罗列出来,请朋友们一起来细细甄别。
    1、容县说。
    元、清版本《容县志》记载:“世传唐太真故里,有井曰杨妃井,久已湮塞,乡人为立杨妃庙焉。”至今仍保留有遗迹。另,史载杨贵妃喜食荔枝,而当时只有岭南出产荔枝,因此杨贵妃应为岭南容县人。
    最有力的证据是《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它记载道:“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大被宠遇。天宝间册为贵妃。”这段文字,不仅资料齐全,言之确凿,而且作者时代与杨贵妃最为贴近,因此可信度极高。
    2、蒲州说。
    《蒲州府志》卷三记载:“杨妃村在雷首山独头坡。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其父玄琰,家于蒲州之独头村,贵妃生其间。其入宫后,因号其村为贵妃村。今独头坡正唐时村也。”
    杨贵妃的父亲是杨玄琰,而并非《杨贵妃秘史》中所说的杨玄珪,他虽世系显赫,祖上曾官至镇国将军,但因其曾祖曾获罪被斩,作为罪臣之子的杨玄琰,在官场上也只混上了一个蜀州司户的低位。史载:“妃早孤”,可见玄琰命短,年幼丧亲的杨玉环,因此只得寄养在其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璬身边。
    相信火眼金睛《秘史》中所谓杨玄珪,说的应是杨玉环的另一位叔父杨玄圭。关于杨玄圭,除了其因贵妃而被封“光禄卿”,史书上并没有什么“大唐第一乐圣”的说法,他与宫伎私通的说法,更是空穴来风。这种不负责任的随意套用,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侮辱,更是对所有观众的一种欺骗。
    关于蒲州说,我个人认为,蒲州也许只是杨玄琰早年颠沛流离时定居过的某个住所而已,杨玉环是否出生于此,还有待考订。
    3、华阴说。
    方志有载:“唐贵妃杨氏,本弘农人。” 有一种说法叫:“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唐时便属于弘农郡。公元前514年,杨氏家族的先祖羊舌季夙一家因“祈盈之难”秘密逃亡到了华山仙峪。当这支落魄的逃亡队伍来到这奇险的山峪之中后,就在此生存了下来,为了隐姓埋名,他们便以祖宗封地“杨”为其姓氏,复姓羊舌二字便被他们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中国历史上的杨姓大族便从这条石峪中命系一脉,繁衍生息以至发展到拥有七千多万人口,名列百家姓第六位的千古望族。这段颇富传奇色彩的历史已经得到了证实,因此,杨玉环所属的杨姓一支,应该也是出自华阴。但华阴并非杨贵妃出生地,最多只是其祖籍而已。
    关于杨玉环名字的来历,在蒲城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在贵妃刚生下来时,右手腕上有一圈白色的环迹,好似天生就带着一个玉环,便取名玉环。在史料中,关于贵妃名字、出身的记载是比较模糊的。这大约是因为她身为女子,却不守礼法,与长辈有染的缘故吧。尽管为封建礼法所不容,但在后来文人的笔墨中,我们仍能窥见其一星半点的丰姿。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另外,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因此,虽然其本名不得而知,但“玉环”、“太真”都是杨贵妃的小字或者昵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