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15岁男孩服毒留遗书劝父母和好【转】

15岁男孩服毒留遗书劝父母和好【转】

15岁男孩服毒留遗书劝父母和好[原创]

   又见十几岁的孩子轻生,但这次不是因为一段恋情被迫结束,不是因为自己的隐私被父母老师偷看,也不是因为没有本地户口而失去高考报考资格.这次的这个孩子似乎还有点伟大,他用寻死留遗书的方式劝父母和好.经常有人这样说:"父母离婚或者离异,最苦的就是孩子."也经常听说因为父母离婚,孩子被抛弃的事情.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年轻人这样轻生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虽然这个话题提得有些大了,但是我国如今青少年人轻生的事情可是闻了又闻."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古人经常这么讲.在古代,人们并不重视科技文化,注重的是武艺和势力,所以古代一直是战争不断.封建世袭制带给老百姓的往往是灾难,那些名君的继位者往往是昏君,秦二世也好,商纣王也好,最终都逃不过农民起义带给他们的灭顶之灾.一次起义就是一次战争,战争中最受苦的就是老百姓.为了推翻暴政,为了使社会重现光明,很多人自愿从军,甘愿牺牲自己的姓名,这就叫死者"重于泰山".近代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像至尽仍为人传诵的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吾至爱汝,只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多么气势磅礴的一句话!

  然而我国如今社会里的很多青年人的寻死的理由让人觉得不值一提,有"轻于鸿毛"之感.看下面一则新闻: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吵了,要不然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看到爸爸妈妈因为闹矛盾分居,胶州15岁的亮亮(化名)给父母留下了一封遗书后,在爸爸生日当天,将一瓶农药喝了下去。昨天,经过医生紧急洗胃治疗,亮亮脱离了危险。

  这个孩子用寻死留遗书的方式劝父母和好,看似很"伟大",但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又不是起义,也不是抗战,真的要用死的方式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吗?当初我国有一位军人叫罗授教,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孩子,后来这个孩子为了报答他,成了一名将军.一个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难道他要用寻死的方式来报答父母?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都有它的起因和结果,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只要掌握这些规律,处理起来就会显得游刃有余.父母离异,必有产生矛盾的根源,是性格不合,还是其他原因,总能找到一些原因.

  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充一时的"英雄",逞一时之"伟大",断送了自己一辈子的前途,甚至生命.留遗书劝父母和好?这种方法不可取!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