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一部复仇育儿经
由上影集团、星美影业、湖南电广和二十一世纪盛凯文化出品、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汇集了葛优、王学圻、黄晓明等明星演员的贺岁大片《赵氏孤儿》自12月4日正式在全国公映以来,网上就充满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议论。喜欢的人认为,这是陈凯歌的“回归之作”、“翻身之作”,“重塑人性不洒狗血”;失望的人则认为,前面精彩,后面疲塌,根本是部“烂尾电影”,甚至有网友戏谑道:“整个电影像极了晨勃的过程,刚开始血脉贲张的,到后面就疲软了。”而争议最大的则是电影中的主题:复仇之后,我们怎么办?
豆瓣网友“张小北”认为,就已经完成呈现的电影本体而言,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好电影”。“对于《赵氏孤儿》这部电影来说,它在故事层面基本延续了经典叙事的框架,但在两个重要细节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编。一是用合乎现代观众口味快播影视天堂的方式,解释了程婴为何会用亲生儿子替换赵氏孤儿,从而确立了影片的基本视角;二是对‘复仇’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读。这种对经典叙事的重构,加上影片对历史背景的刻意模糊,其实体现出了陈凯歌导演试图借经典故事传达自我心声的叙事意图。”
搜狐网友“许石林”认为,陈凯歌是一个革传统文化命的铁蛋,“像我一样,八辈子都做不到《赵氏孤儿》所包含的‘忠义’,但是我不愿意动摇这个价值。因为长期以来,‘赵氏孤儿’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与其说是传播‘老赵家孤儿那点事儿”,不如说是传播一个关于信仰的伦理。陈凯歌用一部贺岁片,就把这天道也颠覆了、伦理也践踏了,您说这不是‘伤天害理’吗?”
新浪网友“卢悦”认为,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仍然是站在父亲一边,而西方的类似题材都是站在孩子一边,这说明我们根本没有试图长大,“我们没有感受到剥离文化母体而发现新生的再生过程。如果说张艺谋的《黄金甲》试图告诉我们,孩儿们还是无法动摇父权的基座,那么陈凯歌则告诉我们《赵氏孤儿》终于谋杀了父亲,但却是以成为另一个父亲的工具做代价。”
腾讯网友“谭飞”认为,金庸或古龙式武林复仇故事里,常有这种潜入仇家苦心孤诣最终报仇的,这种东方式忠义观很俗套。《赵氏孤儿》的切入点和表达标的比较独特,“相对于元杂剧或者一些由元杂剧忠实衍生而电影天堂来的艺术品,这部电影当然是有现代精神的,它的可贵在于展现报仇过程中的亲情摇曳以及人性翻覆,把报仇报恩都暴露得纠结无比,它探索的东西貌似黑幽,实则更符合人性普适特点。”
网易网友“家钥”认为,该片是陈凯歌的回归之作,在这部电影里,不变的是陈凯歌的贵族气质依旧,“骨子里保留着其一贯对于电影的高傲的创作态度,并没有完全放下身段。陈凯歌在开篇‘救孤’段落的力道很足,展现其难得一见的爆发力。但是到了‘复仇’一段,他却故意不发力,而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以达到其作品一贯‘反思’的效果。”
天涯网友“易水寒”认为,陈凯歌潜意识里仍延续着道德绑架的思维:让个别的人性自觉,成为普遍的道德规范,抹杀个体差异。“程婴所为,是特殊年代特殊人物的个体行为。他不保护赵武而是明哲保身也不该受到指责,不用亲生儿子做替身更没什么错。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但按东方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婴这样做了,划下了道德的最高指标,所有人都该这么干。如果随着时代的变迁,程婴的方式不再容易被人理解,那么我就拼命打润滑油,从细节上涂抹、修饰,与今天的价值观无缝链接,目的只有一个,这个典范是千古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