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孙女 写武侠写成了“女金庸”
陈诚孙女 写武侠写成了“女金庸”
【来源: 成都商报(成都) 】
成都商报讯 (记者 蒋庆 实习生 侯守松)她是国民党元老陈诚的孙女,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材生,她是投资银行的女强人……但她甘愿一边做家庭主妇、一边写武侠小说。由郑丰(原名陈宇慧)创作的新武侠作品《灵剑》近日由江苏人民社推出,而在此之前她凭借在网络连载的武侠作品已成红人,更被读者称为“女版金庸”。出身于显赫世家,祖母与宋美龄又是极要好的姐妹,但郑丰不愿对自己家族历史过多叙述,而是去创作武侠小说,“我们家风比较保守且不喜张扬,祖母也不跟晚辈谈别家的事,因此我们对那段历史,不见得比一般人知道得多。”
家世显赫
陈诚孙女 戴上“中华武魂”桂冠
陈诚当年在台湾地区是仅次于蒋介石的国民党二号人物,陈诚之子陈履安年轻时与连战、钱复、沈君山并称国民党“四大公子”。郑丰1973年生于台北,当时陈诚已经去世,陈家家风虽严,但小孩子还有自己可玩的,郑丰从小就和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玩在一起,上山爬树,无所不能,因此也带有不少男儿豪气,在小学开学第一天就敢和比她大的男生打架,让老师也吃惊不已。
郑丰虽然小时候也和男孩子一样淘气,不过她的学习是家里从来不担心的,成绩从来都是位居班里前列。郑丰在中学时就开始写散文和短篇小说,不过当时的风气是成绩好的就读理科,因此郑丰后来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商业管理,她当时觉得,还是把文学作为兴趣,如果当成正经事,或许就不好玩了。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郑丰的人生轨迹一帆风顺,她于1997年结婚然后随丈夫来到了伦敦,后来又回到香港,在香港荷兰银行当董事。在2000年至2004年间,郑丰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三次产假让她拥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写作,而她少女时期的梦想也得以实现。在有孩子之后,郑丰干脆辞职在家做了全职太太,悉心照顾家人之余,坚持她酝酿多年的武侠小说《天观双侠》,到2005年,她终于完成了这部80万字的小说,作品在网上浏览次数达到400多万次,并获得全球华文新武侠小说大赛的最高奖“中华武魂”的桂冠。由于郑丰以笔名写作,直到她获奖之时,大家才知道她竟是名门之后。
家教特别
父亲不问功课 只问武侠看完否
郑丰被网友称为“女版金庸”,是因为小说创作笔法娴熟,内容磅礴大气,语言和故事都深得金庸以来武侠小说之精髓。而实际上,郑丰自小便接触金庸小说,而受到很大影响。这与她父亲陈履安也有不小的关系,陈履安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就看书接触金庸的小说,那时候金庸的小说还只是在报上连载,又没有复印机,因此看的都是手抄本。到郑丰成长之时,金庸小说已经非常流行,由于父亲这层关系,郑丰从小便是金庸的忠实粉丝,小学未毕业便已读完了金庸全集,“平时他(陈履安)甚少追问我功课进度,但一开口就是关心我读完武侠小说没有。”在其十岁生日那年,父亲送给郑丰的礼物不是玩具不是项链,而是金庸全集。
然而,郑丰写武侠小说是秘密进行的,直到出版后,父母才知晓这一切,他们对此都很惊讶。尽管在创作过程中,父亲陈履安并没有参与,但看过书后,他给女儿打电话讨论细节,给了不少意见。此次在《天观双侠》之后推出的《灵剑》沿袭了“新武侠小说”中叙事的宏大,郑丰以明正德年间的宸濠之乱为背景,写了明朝时期武林中的故事。而和其他作家相比,郑丰的女性视角为武侠小说带来新的视野,她将笔触深入到人性的孤独、抗争与宽恕等方面,在侠情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百川归海、有容乃大”的文化魄力。看过小说的温瑞安称之为“新武侠小说”中的典范。
甘当主妇
对祖父的了解 来源于教科书
但对于一个出身显赫家庭的人来说,郑丰更应该去写的或许是她家族的故事,从谭延闿到陈诚到陈履安,可以着墨的都很多,而且陈家和很多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家族都有紧密的联系。但作为孙女的郑丰,对于祖父却显得很陌生,她出生的时候,陈诚已经去世,“祖父对我只是个名称,一个表征,并没有实际的影响。”到长大之后,父亲会给他说一些祖父的往事,但有关陈诚在历史中的影响,郑丰还是在读书时从教科书上了解到的。
郑丰说,陈家的家风比较保守不喜张扬,像她的祖母和宋美龄是很好的姐妹,关系非常亲密,但晚辈却从未从其口中听到有关其他家族的故事。郑丰因此表示,她的了解,可能不见得比一般人知道的多。据悉,作为名门家族,陈家的风格是既有规矩又彼此尊重。即使疼爱的女儿,陈履安最亲密的方式也不过是“下班后抱一抱”,亲子互动还有着浓厚的儒家尊卑有序的传统。
或许正是由于家风的影响,毕业自名校的郑丰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居然甘愿回到家庭,做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郑丰说,她从投行辞职也是为了陪孩子,倒不是为了写小说,至于放弃自己的事业,为家庭付出,郑丰觉得这是值得的,“我觉得跟小孩在一起、看他们成长,是非常快乐的事。我觉得小孩多的家庭是很快乐的,兄弟姊妹可以彼此帮助、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