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国庆读书之三--信 精华

国庆读书之三--信 精华

第一次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后就喜欢上这个日本作家。第一时间把他推荐给了同事。推荐词是,在日本作家中,相对于别人过多的冷峻、消沉和怪诞,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平和温暖的家伙。如果你想了解我们平时在其他日本作家的作品中了解不到的日本社会或日本国民的另一面,可以看看东野圭吾的作品。

    若干天前,我开车时听调频立体声广播,正好是读书栏目,主持人采访一位正在北大就读的青春派女作家,当被问到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时,出乎意料的回答居然是东野圭吾。看来东野不仅属于推理小说迷,而是属于所有文学爱好者。

    说是出乎意料,细细想想,也应该在意料之中,事实上在东野圭吾1999年凭借《秘密》夺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时,就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东野的作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本不算严谨的推理小说夺得推理小说的大奖,本身就说明了作品在其它方面的魅力,这种魅力甚至于迷惑了评委们的眼睛。

    如果说东野圭吾的其他很多作品算不算推理小说还存在争议的话,《信》这本小说,即使在我这个坚决把东野圭吾划归推理小说作家的拥趸看来,它也不能算是一本推理小说,但一点没有影响这部作品的可读性,这仍然是一本很东野的小说。

    应该说,《信》是一本纯粹的社会题材的小说,它提出了一个很古老但有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就是一个罪犯,他的亲人们是否应该背负沉重的枷锁?社会有没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他们解除枷锁?东野在作品中,几经求索,不得其所。

    哥哥为了弟弟上大学的费用入室抢劫杀人入狱,从此弟弟过着带着枷锁的生活。他天生聪慧,却无法获得好的工作岗位;他天生帅气,受女孩子的喜欢,却无法得到婚姻;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却无法跟随乐队演出;他终于有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却无法避免别人的歧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个坐牢的哥哥。看到这里,你会了解到日本社会是个比中国社会较真得多的社会,你无法谴责某个个体,因为这种较真是这个社会的基础。

    小说是一如既往的东野圭吾的风格。他不渲染苦难,但也不回避苦难。在主人公的周围,其实更多的是普通的好人,但正是如此,凸现得苦难不再是个性的命运,而是一种社会的共性,因而苦难更具宿命和无奈感,而且这种无奈的感觉更是无法排解。

    在作品中,东野设计了好几条出路,隐瞒,假装遗忘,坦然面对,甚至通过与一个公司老板的公开讨论,但男主人公始终找不到出路与答案。他曾经愤懑,又不是我杀人,为什么要叫我承受?老板告诉他,这是必然的代价,通过亲人对凶手实施的见解的惩戒。他接受了这种说法,不再回避与忌讳,但结果始终不能回归平常的生活,他选择再隐瞒。

    可怕的不是悲痛,不是压力,甚至也不是威胁和暴力,而是那种无法解决的绝望,无法排解的压抑,这就是《信》告诉我们的,令人唏嘘。当然如果你选择回避这种情绪,你千万不要看《信》。
《信》是一本纯粹的社会题材的小说,它提出了一个很古老但有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就是一个罪犯,他的亲人们是否应该背负沉重的枷锁?社会有没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他们解除枷锁?东野在作品中,几经求索,不得其所。
可怕的不是悲痛,不是压力,甚至也不是威胁和暴力,而是那种无法解决的绝望,无法排解的压抑
《信》不错的书

TOP

辛苦了,一啸!问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