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蔡京,怎样成全“国宝名画”?

蔡京,怎样成全“国宝名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北宋名画——《听琴图》,这幅国宝级的传世之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贵族生活。画面为竖条,构图简单,设色古雅:青藤、杂花。古松、瘦竹。松荫下,一人焚香抚琴、左右分别端坐红袍、青袍和一名童子当听众。琴音萦绕,所有人都进入了陶醉的状态……这幅著名的《听琴图》,却暗藏着三个未解之谜:一,这幅传世名作的作者究竟是谁?二,画面上的三个主要人物究竟是谁?三,为什么宋徽宗题字竟比奸臣蔡京(1047年~1126年)的题诗位置更低?
(下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名画《听琴图》)



  《听琴图》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这幅作品是宋徽宗赵佶的得意之作;也反对者声言,这幅名画纯属宫廷画师,描摹的宫廷生活。最主流的说法认为,《听琴图》确实很像北宋宫廷细腻、艳丽的画风,但不可能出自皇帝之手。从赵佶的传世作品来看,此图与宋徽宗的笔法大异其趣,几乎可以断定,不是赵佶的笔墨。甚至有行家极为肯定地说:“余自可一望而识。”可惜,画面上没有真正作者的题款和印信,只留下:右上角,宋徽宗的瘦金体“听琴图”三个大字;左下角,皇帝“天下一人”的印章;正上方,大奸臣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诗。
    这就涉及第二个谜团了。《听琴图》上的主要人物究竟是谁?是几个闲散的贵族士大夫,还是宫廷里的皇室成员?最主流的观点断定:这幅作品是宫廷画师描绘赵佶娱乐休闲的场景,其中还画上了他的近臣蔡京。可见,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正因为皇帝是书画高手,因此,才对书法大家——蔡京高看一眼,这层私交,早在赵佶作亲王的时候,就建立起来了。

(下图:大奸臣蔡京被指为“六贼之首”,同时,也是一位顶尖的艺术家)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三中记载:一年夏天,两个下级官吏极为恭谨地侍奉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凉。蔡京也觉得很美,就乘兴要过纸扇,在上面题了两句杜甫的诗。几天之后,这两个家伙陡然而富。为什么呢?原来,那把蔡京题过诗的折扇,竟被某亲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啊!北宋时代,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真是无上的造化,那位出高价的亲王,就是未来的宋徽宗。从那时起,酷爱书画的赵佶就成了蔡京的“铁杆粉丝”。

    可惜,蔡京在民间的名声很臭,这个福建人善于溜须拍马,见风使舵,他的官运非常旺盛,曾先后四次担任宰相,掌握中枢大权达17年之久。政绩太糟糕了,比如:增设“应奉局”和“造作局”,大兴“花石纲”之役;兴建延福宫等等,哪一项不是围着皇帝屁股转,哪一项不是奴役天下,搜刮民脂民膏?他一手制造的人祸,使自己沦落为北宋最腐败昏庸的宰相之一。太学生陈东上书,把蔡京列为“六贼之首”。但是,“大奸必有大才”,蔡京即是一例。尽管他祸国殃民,却写得一手好字,完全称得上古代头排的书法大师,至今尚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传世。

(下图:蔡京在《听琴图》上题诗,真是漂亮)


    “大奸臣”蔡京的确是个极为罕见的艺术人才,不仅在书法领域,他的诗词、散文都非常优秀。据说,宋朝人一谈到蔡京,往往用“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来形容,就连米芾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那么狂,居然自陈:书法不如蔡京。蔡京曾当面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答道:“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真是惺惺相惜呀。
    说到这里,就不能回避《听琴图》第三大谜团了。为什么蔡京的题诗竟然高于宋徽宗的题款?这可是“大不敬”的罪过呀。蔡京的题诗,很快却招来了滚滚而来的愤怒和谩骂。胡敬曾在《西清札记》中,对蔡京口诛笔伐,指责的焦点就是他公然敢于迈过皇上,在《听琴图》正中题诗。这简直是要造反啊!以蔡京丰富的政治经验,他绝无胆量、也不可能做这种授人以柄的蠢事。或者,皇帝有明确指示,可以将题诗高过自己的“御笔”。最有可能的是,格式限制。《听琴图》的画面较为狭窄,一首七言绝句,不应刻意安排到画面底部,也很难配合皇帝御笔,找一处安插题诗的空白。宋徽宗是书画名家,当然不会削足适履,毁砌艺术规律。
图片有防盗连.
为了明天.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