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美国9.11之殇——写在9.11发生10周年的日子里 推荐

美国9.11之殇——写在9.11发生10周年的日子里 推荐

2001年9月11日美国时间上午,随着“轰隆”、“轰隆”的若干巨响,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双塔楼被两架飞机撞得灰飞烟灭、国防部五角大楼被一架飞机撞成四角大楼,还有一架飞机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据说目标是国会大厦,人们猜测因为这架飞机上发生了打斗而导致而没有撞上预定目标。美国人被着一系列事件吓呆了,世界也为之震惊。事后人们才逐步了解到,这是四架被19名伊斯兰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事先早有预谋,目的就是为了给美国人以致命打击。
据统计。在9.11事件中共有2996人身亡(不包括19名劫机者):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罹难人员名单中包括:四架飞机上的全部乘客共246人,世贸中心2603人,五角大楼125人。共有411名救援人员在此事件中殉职。
9.11事件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它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9.11事件,历史进程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样子。其实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并非偶然,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伊斯兰恐怖组织一直找机会对美国目标进行恐怖袭击。
比如发生在1986年的西德酒吧被炸事件,也是一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事件。4月5日午夜,西柏林的拉贝勒迪斯科舞厅挤满美国大兵。当时,美国驻西柏林的军队有6000人,这个舞厅是他们休息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凌晨1时49分,一声可怕的巨响淹没了疯狂的舞曲声。一颗炸弹在卖酒柜台的末端爆炸,舞厅的墙壁、地板、天花板被炸得稀烂,到处是炸断的手臂和腿。数百人叫喊着挤出大厅,情景惨不忍睹。一名美国士兵和一位土耳其妇女当场被炸死。230人受伤,其中有几十名美国士兵。
在9.11事件发生之前的1998年8月7日上午,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附近相继发生爆炸,造成243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其中内罗毕爆炸案造成224人死亡,死者之中包括美驻肯尼亚大使馆总领事巴利特及其儿子等12名美国人。
2000年10月,一艘满载炸药的小船袭击了停靠在也门亚丁港的美国海军“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导致17名美国水兵死亡,39人受伤。
此外还有在沙特发生的袭击美国人事件,如发生在1995年和1996年的爆炸案曾造成20多名美国人死亡。
9.11之前的一系列针对美国人的恐怖袭击事件,起先并未引起美国人的足够重视,里根政府和克林顿政府都以为,这些恐怖分子可能是美国的敌人,比如说利比亚卡扎菲或者伊拉克萨达姆支持下干的,虽然美国情报部门当时也怀疑拉登,但并不是十分肯定。西德酒吧被炸被还直接导致了里根政府在利比亚附近海域发动了“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军事行动。两次行动美国击沉击伤利比亚5艘导弹舰艇,摧毁利导弹雷达站10个,炸毁利飞机近20架,炸死利军事人员260余人。其实现在人们才知道,大部分恐怖袭击事件都是阿拉伯恐怖大亨拉登干的,但因为当时的利比亚卡扎菲敌视西方,最易引起美国怀疑,利比亚因此而成为恐怖组织的替罪羊。而拉登则是美国情报部门一手扶植起来的势力,美国人当初扶植拉登的目的是为了在阿富汗打击苏联入侵。美国为拉登组织提供毒刺导弹对付苏联直升机,提供反坦克导弹对付苏联装甲车,为其提供各种弹药和军事训练。没曾想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结束后,因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拉登因此与美国反目成仇,美国也因支持拉登造成尾大不掉,不得不吞下这一苦果。
9.11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之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这次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美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谴责和立场也受到大多数国家同情与支持,该事件也导致了此后国际范围内的多国合作进行反恐怖行动。因该承认,9.11中死亡的人可能还不如一场小型战役死亡的人多,但是9.11对美国人的心理打击远远要超过死亡人数的打击,无论过了多少年,美国人和世界上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9.11,它是美国人心头上永远的伤痕,是美国之殇。
为什么我要说9.11事件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发生9.11,这个世界将会怎样?中美关系将会怎样?
根据我本人的分析,没有9.11或许就不会有美国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或许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应该比现在要紧张得多。比如小布什一上台首先对台湾政策做出向台倾斜性的调整。共和党的竞选纲领指出,美国将恪守自己的承诺,台湾应当得到美国的支持,其中包括向台湾出售防御武器,美国还应当支持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多边机构。共和党纲领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但认为所有有关台湾未来的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并必须得到台湾人民的认可。如果中国违反这些原则,美国将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做出适当回应。在上台不到100天内,小布什政府就决定向台湾出售40亿美元的高新和具有进攻性的武器。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库尔特
日子过得好快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