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抗美援越:胡志明一张纸条调动中国八万大军!

中国抗美援越:胡志明一张纸条调动中国八万大军!

一、胡志明向中国提出抢建12条公路的要求 调动中国8万大军
1954年法国退出越南,美国开始介入越南战争。1955年1月以后,美国向南越派遣大量军事人员,逐步取代了法国在南越的地位,并竭力扶植西贡傀儡政权。
1959年南越颁布法令,对持不同政见者和起来反抗吴庭艳的人民格杀勿论。北越根据形势提出了在南方进行武装自卫斗争的主张。
1963年8月28日,胡志明发表关于越南形势的声明,要求美帝国主义者撤出越南南方,南越的问题必须由越南南方人民自己解决。
8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反对美国-吴庭艳集团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杀越南南方人民的声明》。
事实上,中国政府援助越南、抗击美国的行动从此时就开始了。
1965年春,柳州。一列火车向北疾驶,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秘密访华。外出视察的毛泽东在长沙会见了胡志明。对于越南的局势,毛泽东早已知道。2月10日,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北京150万人举行了集会示威。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与越南驻中国代办黄北、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常驻中国代表团团长阮明芳等亲切交谈,显得那样的自在,好像世界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的笑容包含着对美国人的不在乎:你美国人再来,无非是再打一场朝鲜战争。
因此,这次见到胡志明,毛泽东开口便说:“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来自湖南,咱们是一家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
胡志明向毛泽东叙说了一些越南情况,就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摸出一张条子:一张绘制着越南河内以北抢建12条公路的示意图。
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胡志明的要求,并让周恩来落实这件事。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电话,立即找来总参谋部罗瑞卿、杨成武等人,商量由军队承担这项工程。
周恩来简洁地交代道:“这次胡志明主席带来一张公路图,要我们帮他修12条公路。这些公路肯定不能同时并举,应以作战需要为主,按轻重、难易、快慢、粗固八字方针考虑安排。由总参谋部挂帅。”
坐在一旁的杨成武摊开越南北部抢修抢建公路的示意图,提出他们倾向的方案:先派兵8万,以后视进展情况酌定增减兵力。
胡志明从口袋里摸出的这张条子,调动了中国的8万大军!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等领导人受胡志明的委托率党政代表团到达北京,要求中国扩大援助规模并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刘少奇立即代表中国明确表示:援越抗美是国际主义义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月17日,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中国援越部队一、二、三支队;4月22日,杨成武副总参谋长在北京钓鱼台18号楼与武元甲举行第二次会谈,就中国援越部队进入越南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磋商。
美国总统约翰逊无视在中国发生的这一切。他继续增兵越南。到1965年6月8日,他公然宣布美军直接参战。战争再度升级。
6月9日晚8时半,暮色笼罩大地。
中国西南边境凭祥市至友谊关的大路上,停着经过严密伪装的漫长车队和各种火炮。车上端坐着一排排头戴盔形帽、身穿绿色帆布装、脚蹬用轮胎剪就的斜插两条胶带的“抗战鞋”的士兵,他们怀抱新式冲锋枪、高平两用机枪,一条薄被和一套换洗军装打成的小背包垫在屁股底下。

中国援越先头部队二支队在深夜里冒着滂沱大雨向菇苏、杜拉、吉婆等岛屿开进。

大批登陆舰、登陆艇在大海中冒雨颠簸。海域茫茫,方向难辨。舰艇一会被抛向浪尖,一会又跌入深谷,海水哗哗地扑向甲板,雨水哗哗地飘落而下。战士们浑身湿透,衣服贴在肉上,海水、雨水、汗水灌入嘴中。菇苏岛没有登陆码头,登陆艇在几十米、几百米外搁浅,有的登陆舰装有数量较多的重型装备,在千米之外就不能前进。

团长刘志高、政委叶丛华急得头上直冒汗。
“老叶,部队下海,装备卸下海,拉!”
“天亮前必须上岛就位!”
“发信号!”

顷刻,甲板上的部队下饺子般地跳入齐胸深的波涛中。

登岛的主要是工程部队。为了适应援越工作,我工程部队特意实行了一种特殊编制。一个团下属3个工兵营、1个机械营、1个高炮营,还有85加农炮连、82迫击炮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理连。这样的编制序列在我军历史上从没有过。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越南沿海岛屿的作战要求,为了满足越南政府的请求。部队要一边施工,一边守岛,对空、对海作战。部队配备的是当时中国军队最新最好的轻武器: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高、平两用高射机枪,还有几种地炮、高炮。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军队在越沿海岛屿构成了一个力所能及的立体防御体系。

离岛几十米、几百米的舰艇上的装备,指战员很快卸到海滩上,千米之外舰艇上的重型装备需用吊车吊上小船再拉上海滩。

海岛上灌木茂密,杂草丛生,蚊子、小虫繁多。有种身上长着白斑纹的大黑蚊虫,白天还追着人叮,一咬就是一个大包,战士们称它“B-52重型轰炸机”。岛上蚂蝗不少,但最多的是毒蛇,地上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树上有响尾蛇、竹叶青、叶上飞。战士们每人手持一根藤子棍,边走边拨打路面草丛---打草惊蛇。一般的毒蛇闻有响动,飕飕逃窜,可眼镜王蛇不怕,它时常横在路面,高竖上半身。你只有横起藤子棍奋不顾身地扫荡,它才可能落荒逃跑,或败倒在你的棍尖下。

大部队由集结到开进,从登岛到施工作业,连续几个月没休息一天,风餐露宿,阳光暴晒,干部战士个个脸上黑黝黝的,甚至连理发刮胡子的时间都难挤出来,20岁左右的年轻人看上去像30多岁的模样。越南居民传说,毛主席派来的都是不怕死的老兵,个个有实战经验,天上来飞贼,海上来“水鬼”,咱都不愁了。

不久,西贡电台广播:“中国*的志愿军开进越南北方,进驻东北群岛,接管了北越各岛屿和沿海的防御。中国军队皆是老兵。岛上高炮成林……”

二、打击美国对北越空袭 中国高炮部队在越南的3年零9个月

为打击美国对北越空袭的嚣张气焰,196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六十三支队六O九团奉命入越,配属六十三支队的空军高炮二十三团也同时出境作战,担负克夫至友谊关铁路线的防空作战任务。

8月23日,我军六二八团在克夫首遇美国飞机轰炸。高炮六十三支队分析轰炸可能升级,可能要步步向中国边境靠近,当即命令六O九团团长程玉山率领该团二营向河友线宋化桥开进。程玉山率部当晚从谅山出发,一夜没合眼,赶到宋化附近构筑阵地。

8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高炮部队坚决做到不打则已,一打就力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一定要以胜利的战斗,表现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英雄气概,体现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战斗威力”。

9月20日,战斗打响。满天的美国飞机穿梭往来,炸弹隆隆地在原野上炸响。程玉山观察着,头上伪装的枝叶在强烈的阳光燎灼下,已经蜷缩萎蔫。他屹立在高地上,看到美机投弹七零八落无目标,心想:“你再狡猾,也逃不出咱的眼睛。”他判断着美机的主攻方向。
没有毛主席点头,拿八万张纸条也动不了一个兵。
没有毛主席点头,拿八万张纸条也动不了一个兵。不过,也说明了当时中越两国的关系非比寻常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