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西安为建国际化都市将行政中心迁入北郊

西安为建国际化都市将行政中心迁入北郊

已经启动的搬迁工作,将会在本月底前完成。3月1日,位于西安市北郊凤城八路的新市政府,将全面投入使用。

此次搬迁,看上去仅是西安行政中心的一次迁移。但在长达八年的搬迁论证、设计和实施过程当中,却牵涉进了“唐皇城复兴”计划、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等问题。而且,这也被看做是西安市预防大城市病所作出的一次重要努力。

“双中心”重塑西安城

西安市政府的新址,是蓝图中“大西安”的中心。从2011年3月1日起,这个新的行政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力主政府北迁的学者,陕西省政府参事、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西安市政府北迁不仅可以将西安塑造成“双中心”城市,而且基本奠定了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骨架。

所谓“双中心”,是指新的行政中心和以老城为主的“唐皇城”。

2005年初,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启动“唐皇城复兴”计划,以恢复“唐皇城”的历史风貌。照此计划,到2050年,西安城墙以内的人口数量要由现在42万降低到22万。而行政中心从老城区迁出,必然将带动人口由老城区向外转移。

而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靠近渭河,其周围已初步形成“四区一港两基地”的城市骨架。围绕在新的行政中心周边的临潼、咸阳、阎良、蓝天、户县等地区,则形成了“米”字形格局。

在张宝通看来,这正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对建设国际化大西安的需求。

行政中心北迁,也出于改善西安交通状况的考虑。据本报记者了解,当初在市政府搬迁的民意征询中,“缓解老城区内的交通拥堵压力”便是推荐政府搬迁的首要理由。

“从老城区向北迁移避免了人口过于集中而给城市治理带来的巨大压力。”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王圣学说,“未来的城市发展还要看规划实施的状况,但此次行政中心的迁移至少是对此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新重心新布局

当初选择北迁,主要是因为西安城北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宝通告诉本报记者,北郊原来是一片农业区、仓储区,特别是渭河以北,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目前在渭河以北,西安和咸阳两市已经布局了隶属西安经济开发区的泾渭工业新城和隶属咸阳市的泾渭新区。

“在目前的体制下,政府承担着城市的综合治理职能,也就必然会造成围绕在政府周边形成人口、资源的积聚效应。”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说,“实际上,这既是城市管理中心的迁移,也是整个城市重心的迁移。”

西安市政府的迁移涉及到交通布局、土地资源利用、空间形态以及景观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史晓成透露,从接到任务至规划方案确定,关于新市政府的规划修改不下50次。

围绕新的行政中心,西安已经拥有了咸阳机场、新建的高铁车站西安北站,并且纵贯南北的地铁2号线和横穿东西的地铁1号线也即将通车。

此次西安市政府北迁还有一个重要影响是,原来绕城而过的渭河将在未来成为西安的城中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渭河治理工程的启动。

“像渭河的治理属于都市生态治理的范畴,与浐河和灞河的治理类似。它是应城市发展和居民居住的需求而产生的治理需要。”张宝通解释道。

目前,渭河西咸城市段的治理工程已经展开。陕西省计划在五年内投资600多亿元人民币,使渭河再现当年“黄金水道”的胜景。

“大都市”梦下的迁移潮

西安迁移行政中心并非创举。实际上,此前地方上出现同类迁移的例子已不胜枚举,比如江西省会南昌、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云南省会昆明、四川省会成都等。

“尽管有些城市行政中心的迁移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并不能就此对行政中心迁移进行笼统的评价。”刘治彦认为,行政中心搬迁涉及到诸多要素,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比如,像南昌、哈尔滨等地,政府就是有意识地迁入城市新区,以促进城市新区更快发展。”

此次西安市政府迁入北郊,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该地区的发展。


但并非每一次行政中心的迁移都能如事先计划的一样顺利,近期便频繁出现地方斥巨资建造出来的“鬼城”。

“鬼城的说法儿有些夸张,但其中确实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刘治彦说,“城市新城的建造不能脱离城市原有的经济基础和实际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实际考虑让市民成为新城建造的受益者。”

刘治彦提醒,行政中心的迁移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应该十分谨慎。

事实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运动正在地方展开,已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而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和西安三市获得国家认可。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