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古代如何稳定物价

古代如何稳定物价

今 天看了【老马故事汇52】“鸡飞蛋打”的故事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一个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大半辈子贡献的老年人。如今,遭到如此不公正待遇,让我说什么好呢?
     现在,物价一天天的无休止的飞,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物价的政策。然而,像老马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的人,维持生活,依然不在少数。
     我只能把如题的文章表一表自己的感想。
     近来,我查阅了一些相关如何平抑物价历史资料,综合起来说说。
     咱们古老的国家首个稳定物价的政策是在西汉时期出台的,即“常平仓制度”,这个制度现在还在用,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就是这个汉政的现代板。
     什么叫“常平仓”?《汉书》的记载说的很清楚了,就是运用价值与价格的规律,来调节粮食供应,稳定粮食的市场价格。实际操作手法是,在市场粮价低贱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由国家财政大量收购入仓;在市场粮价上涨的时候,开仓放粮,适当降价出售。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使朝廷贮藏粮食的大谷仓都堆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是仓廪充盈。
到了隋文帝时期(公元581年至604年在位),稳定粮价出现了一个新政策,义仓制度,即“民办粮库”,它是在官府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的,要求每家每户在秋粮下来时,缴纳一定数量存到指定的仓库里,以备歉收年用。设在县一级政府所在地的仓廪,叫义库;村镇一级设仓,则叫社仓。“义仓制度其实是民间荒年救灾的一种手段,客观上起来稳定物价的作用。
“义仓制”是对国家“常平仓”制度的一种弥补,在国家财政能力不足的情况是十分给力的。所以,长孙平奏书一上,隋文帝马上同意了。
但是,“义仓制”后来历代或废或兴,“常平仓制”则历代通用,因为这是稳定物价的绝招,特别是稳定粮价最管用,即可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奸商,又保证人民的基本所需。
难怪有的人,不断发出无奈的呐喊:“苍天哪!天。难道你也怕权奸!有苦难言”。
苍天哪!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