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大投资换回票房
观音山大投资换回票房
近百场宣传活动,超过投资成本过半的宣发费用,两极分化的口碑争议。1200个拷贝投放量,2600万元的首周末票房。投资1200万元的李玉新作《观音山》在“倒春寒”的3月影市,成为目前关注度最高、话题性最多、票房最高的国产影片。
按照以往影市经验,业内人士之前对该片的票房“钱”景并不看好。但结果却是《观音山》实现了票房和关注度的双赢,除却影片本身质量有一定的保证外,该片在档期的选择、大片式的宣发规模等营销手段方面做出的成绩也受到关注,让这部定位为“具有艺术品位的商业片”成为艺术片成功运作的优秀案例。
成本 宣传成本超投资一半
据片方提供的数据,《观音山》在上映三天票房便获得了2600万元,而之前国内某知名电影公司给该片开出的总票房预测仅为700万元。有了艺术片在国内市场不吃香的前提,影片在宣发工作上大胆运用了“大片营销”的模式:在全国共做了79场宣传活动,走访十多个城市巡回宣传,营造了上百个宣传点,甚至投放了与大片规模相当的1200个拷贝。据影片总发行人高军透露,一般国产大片的宣发成本基本是控制在总投资的1/3,而《观音山》则高达700万左右,超出了影片1200万投资成本的一半,营销的阵势已经远远大于影片本身。同时,影片众主创的高度配合也是促使该片知名度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主创先后累倒了好几个,范冰冰就是头一个累病的,整个宣发团队平均每天最多睡四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