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功夫熊猫2》教我们怎么拍中国电影

《功夫熊猫2》教我们怎么拍中国电影

三年后,从好莱坞梦工厂诞生的功夫熊猫阿宝再次归来。《功夫熊猫2》制片方在2008年尝到用中国元素炮制的大餐的甜头后,更是野心勃勃地期待今年暑期档能借此在中国扫荡6个亿的人民币票房。当我坐在人气爆棚的影院看着这部由好莱坞反输入的中国风影片时,佩服之余,时时有种坐立难安的羞愧感。

  《功夫熊猫2》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是其对中国风情、中国文化的运用基本上达到了调配自如的境界,并在一种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了机智的文化融合的成功尝试。影片的开画就体现了制作团队勇于突破边界的大胆创意,不仅整个梦工厂的宣传片头换成了皮影戏风格,标志性的小男孩坐在月亮上垂钓的LOGO也换成了一只乌龟坐在月亮上钓鱼,巧妙地串联上了第一部《功夫熊猫》里的主要人物龟仙。随后一段故事发生背景的交代也是用旁白结合皮影戏效果的画面来呈现的,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流畅的视觉连接,而且用皮影的虚化方式也非常巧妙地配合了正式故事开启前“史前史”的另一个时空回溯。仅仅是开片这几分钟的小段落就体现了此片制作者对中国文化把握的功力。

  影片不仅在美术布景上实地考察并借鉴了成都郊外青城山的风景,宽窄巷子的街景,地道四川美食的招牌,而且在故事叙述和价值内核上也是非常中国化的。尤其是对功夫片叙事模式的糅合,让我们感到仿佛不是在看一部好莱坞动画片,而是中国功夫片的动画版。这种功夫片里一般有一个大智若愚的主人公,被赋予了拯救百姓苍生的使命,经历各种磨难,并在得道高人的指导下,吃尽苦头后突然开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成为一代大侠被世人传颂。用这个模式来看,《功夫熊猫2》是一点也没有跳出窠臼,但它并没有止步于这种外在叙事模式照搬的轻松,不仅在故事的副线中装入了传统中国家庭浓浓的亲情认同,还把非常现代的“我”是谁的问题也加到了主角阿宝身上,使传统故事得到了现代性的丰富。

  当然,对于过于熟悉的东西,虽然一方面能带来亲切感,但另一方面也会有疲倦感。梦工厂的制作者非常英明地用传统的中国功夫片叙事模式取得了这种亲切感,同时又在影片细节的处理上精雕细刻,大胆创新融合,通过幽默、搞笑、无厘头等后现代的表现技巧丰富了影片的血肉肌理,在情节推进的紧张危险和语言动作上的嬉笑调侃间创造了非常生动引人的张力,这也是《功夫熊猫》系列大受欢迎的宝贵质素。

  分析起来,好像《功夫熊猫》的成功也没什么特别高深的东西。但为了将所有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等所有似乎能说清楚的东西,实现为一部实实在在的影片,剧组的艺术总监花了八年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服饰和山水风光,才有了电影里东方气质浓郁的“英雄宝殿”和“翡翠宫”、沈王爷的丝绸裳。

  看到仙境般的山水,看到琵琶、针灸、书法,看到熊猫阿宝用胖胖短短的腿划着太极步,看到阿宝和师傅要孜孜追求的“安静”境界……我时常会有些错乱,觉得这一切本应该是咱们拿来作为文化宝贝输出给老外的啊,怎么变成他们来咱们地盘疯狂吸金的武器了?再想想,就凭咱们国人身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劲,不要说花八年去研究异域文化为我所用了,能坐下八个月补补传统文化课的恐怕都屈指可数。《三国》、《战国》、《孔子》、《关云长》、《赵氏孤儿》等,功夫熊猫2高清这些所谓传统题材的大制作都拍过一圈了,除了对骂的口舌战,就见不到一个彩儿,更别提票房了。

  但愿这种汗颜能成为我们所有见证他人精彩后自我反省的起点吧。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