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会员卡好用 也要注意信息安全

会员卡好用 也要注意信息安全

翻开钱包,超市会员卡、电器会员卡、药房会员卡、美发会员卡……细数下来不下4张优惠卡,但这些“卡”是不是真的给你带来了实惠?有人认为“办和不办没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即使商家让利较小,但依然能享受到会员的待遇。”
  株洲市工商局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市民在办理会员卡时要了解清楚会员拥有的待遇,同时还要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
  2000积分换一个杯子
  市民郭女士手里有3张超市会员卡,这些会员卡都是她逛商场的时候超市为她免费办理的。近日,超市发短信,让她持会员卡去超市兑换物品。然而让她吃惊的是,一年下来,在超市消费不少于2000元,才换回一个十几元的杯子。
  不过,有些市民认为,即便商家对会员让利比较小,但至少顾客还是能感受到办会员卡的好处。正在购买药品的伍女士说:“会员还可以享受其他一些福利,比如免费测量血压,量体温。”
  消费者理性办会员卡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零售商开展积分优惠卡促销活动的,应当事先明示获得积分的方式、积分有效时间、可以获得的购物优惠等相关内容。在消费者办卡前,商家没有明示的内容,不能作为约束消费者的依据。
  株洲市工商局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漫江认为,商家为消费者办理会员卡是促销手段之一,市民可以自愿办理相应的会员卡,但在办理过程中,消费者应该了解清楚优惠的相关内容。此外,她提醒市民在办理会员卡时,要向商家确认这些信息是否会妥善保管,不向外泄露。
手里捏部手机,常常收到莫名的短信:今天让你往这张卡里汇钱,明天告诉你中了大奖;买了一辆汽车,电话那端陡然天降“馅饼”,说国家出台了私家车退税政策,给你退税款……骗局五花八门,但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怎么知道你的小车号牌、身份证号、手机号或银行卡号?让你不得不仰天大问——
    个人信息成了公开的秘密
    家住开发区的龚学彬很是困惑,前些天,他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车辆管理所的,告诉他国家有退税政策,让他尽快与某人联系,并给他留下了联系电话。面对这个喜从天降的电话,龚学彬很是兴奋,信以为真,因为对方对他的车牌号、购车日期、电话等都一清二楚,让他不信都难。还好龚学彬多长了个心眼,没有直接拨打对方留下的联系电话,而是直接到车辆管理所核实,一问才知道是个骗局。虽然没有被骗,但这个电话扰乱了龚学彬的正常生活。在采访时,龚学彬很困惑地问记者:“是谁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车子销售商?朋友?车辆管理所?还是我自己?我无从得知。”春节期间,玉溪富豪建筑公司的职员聂开来也遭遇过类似的骗局,他收到短信,短信以银行的名义发出,说某月某日已成功地从他的银行卡上扣除使用年费12000元,若有疑问,请拨打会员管理软件电话咨询,并留下了电话号码。聂先生吃了一惊,因为他的银行卡开通了多项功能,他以为是这些功能产生的费用,于是到银行柜台上查询,才知道根本没有这回事。聂开来说,他以前也收到过很多类似的信息,中奖的、推销的等等,他都没有太在意,但关于银行卡的信息,他却不得不关注,因为这关系到他自己的财产。
    “我觉得,我的任何信息毫无隐私可言。”正在玉溪找工作的何丽娜面对记者感慨道,“我找工作,没有投过几次简历,但就有数不清的公司给我打电话,短信一个接着一个,还经常半夜三更发来。由于正在找工作,我既不敢关机,又忍受不了这种折磨。”
    在网上,个人信息被公开叫卖,记者查了一下,网上叫卖的信息仅一两毛钱一条,涉及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分门别类,有房主信息、车主信息、股民信息等等,以省份、地市分类。
    人民网曾做过一次网上调查,调查显示,个人信息受侵犯情况已呈蔓延之势,90%的网民表示曾亲身遭遇个人信息被泄露,94%的网民认为当前社会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
    为弄明白玉溪的情况,记者在东风广场进行随机调查采访,接受调查的人数共38名。调查显示,100%的人都收到过中奖或商业推销的短信、电话或信件,其中信息内容与当事人个人信息完全吻合的高达76%。
    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
    普通人的个人信息,怎么会成为“公开的秘密”呢?是谁把这些不应公开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的呢?
    在记者的现场调查中,一半以上的被采访者认为他们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是“通信公司”和“网上注册”,其他还有“房地产和物业”、“求职求学和招聘会”、“保险公司”、“商场会员卡”,甚至还有“医院病历”。
    究竟谁动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中国建设银行玉溪分行信用卡部经理刘正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个人,作为个人信息管理的单位,银行是不会泄露信息的。对于银行卡信息的泄露,刘经理认为有以下几个渠道:网购、刷卡消费和使用银行自助设备。在银行卡的使用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个人的不注意防范获取个人信息,进一步获得号码或密码,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特别是密码,只可能是因个人保存不当而泄露,因为银行工作人员无法查到客户的密码,除了本人外,没有人会知道。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的民警李文宏,他对信息泄露的途径做出了概括性的解释。李文宏说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各种信息都可能发生泄露。一些不法分子获取个人信息后,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骗取钱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李文宏说,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主要有五种。一是有效证件的丢失。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等等,很容易就把自己的信息泄露出去。二是存放在电脑上的重要信息被黑客攻击。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程序,侵入个人电脑,获取电脑上的信息。三是注册会员及各种登记,包括网上注册或各种会员卡的办理等等。四是短信群发。一些不法分子或商品推销商购买群发器,群发短信,给人造成信息泄露的错觉,同时也等待回复收集更多信息。五是一些信息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因贪小利,利用工作之便恶意泄露,这种行为已涉及犯罪。
    除此之外,李文宏说还有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信息泄露。各种企业、机构出于经营需要,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各自的用户或者消费者信息数据库,其中涉及用户姓名、性别、年龄、生日、住址、婚姻状况、电话、一卡通系统银行卡号等大量个人基本信息。对这些信息资源,因管理不善或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被人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也给了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
    我们要加强自身防范
    个人信息的泄露,直接侵害了我们的个人合法权益,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当我们的个人利息泄露时,我们又该怎样来防范,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银行卡号就像我们的名字,被别人所知并不可怕,违法分子也不能就此侵犯个人利益。说到防范,还得靠自身,客户只要保存好密码,就可以做到安然无事。”刘正文如此说。刘正文介绍说,玉溪已经出现过多起银行卡诈骗个案,打击银行卡诈骗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客户在银行卡的会员积分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不能因中奖、返电话费等蝇头小利而上当。在使用时,一定要掌管好密码,不管是在消费还是取款的情况下,都要进行防范;收到以银行名义发的短信,只要不是银行的客户热线,是手机号码,都不要相信;接到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不要相信,银行一般不会直接打电话给客户;若收到与银行卡相关的信息,可以直接到银行查询或拨打客户热线。李文宏长期从事因信息泄露而导致的诈骗活动的打击与宣传工作,他对市民提出了建议。他说,首先要保管好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信息,保管或销毁有个人信息的单据,比如存取款单等,不能随地就扔;其次是使用信息时要注意周围的动态,看是否有人,是否有异常情况等等,特别在取款时要注意取款机上是否被违法分子装上设备等等;第三是不要在电脑上存放个人重要信息,即使是单机,上网就有被攻击的可能。
    那么,我们不小心把信息泄露,该怎么办?李文宏说那也不必过于紧张,要加强防范,采取弥补措施。对于证件、卡等丢失,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挂失、补办,否则被冒用,就会给本人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不要相信手机短信,头脑要保持清醒,对于短信或电话里提供的信息,要通过正规渠道去核实;不要贪图小利,一步步走入别人设下的圈套;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减少落入不法分子圈套的可能,而且有的电话不是直接骗钱财,而是通过高昂的通信费骗取话费;不要轻易把个人信息泄露给别人,包括亲人朋友,特别是银行卡信息、股权信息等等;不要把资金打入陌生账户,有的骗子以提供工作为名,用先收报名费等形式骗人钱财。
    李文宏还提醒说现在利用个人信息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最好的防范办法就是心理防范。目前,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空白,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对于登记、调查、办会员卡等涉及个人信息的行为要慎重选择,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要禁得住诱惑,若不小心落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或发现信息泄露后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以减少损失和及时打击犯罪。 编辑:zhongjizuceshi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