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美丽鲜花在开放》验证的生活真实

《美丽鲜花在开放》验证的生活真实

 “他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涛声”,这句颁奖词是CCTV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刘海涛的,也是广播剧《蓝海涛声》剧名的由来。物联网、高科技、传感信息技术……题材别开生面,也带来了题材驾驶与听众接受上的难度;采用第一人称为叙述主体,打破第三人称、旁白等叙述常态,“自说自唱”增添了创新的难度。
  出生在大西北,成长在草原上,考上名牌大学,在科研单位就业、创业……刘海涛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编剧以“我”的回忆为主线,纵横在过去和现在,励志与作为之间,让听众有种听觉上的“穿越感”。刘海涛七八岁时,在大草原上,老师背着黑板上课,风沙吹跑了黑板,那时他崇拜的偶像是孙悟空;12岁和妈妈进县城,他最兴奋的事情是上楼梯;在科研所工作,一次系统存在风险,“请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文件”的《美丽鲜花在开放》提醒触发其科研灵感,构想“传感器连成体系”即物联网的宏图,为了这个“空中楼阁”,刘海涛和他的团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无线传感网络课题研究组,历经十年,终于成立了中国传感信息中心这些片断的心历路程,因“我”的叙述不再是干巴巴的履历表,而通过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生动的意象比如“孙悟空”、有关“虎”的成语联想等,这些不是凭空虚构和无中生有,而是经得起质证、对证、映证、验证的生活真实。在非虚构创作中,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定位比较尴尬,或与主人公关系不大;或只充当一个叙述者/见证人,与剧情若即若离;或搅进故事喧宾夺主。所以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既体现客观,更有自由度。而《美丽鲜花在开放》中的“我”即主公人,真实直接的叙述,单刀直入伸展剧情,既与科技工作者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意识的精神气质契合,又让听众通话人物语言、对话、细节的充实贴近这个典型人物的精神追求,其坚定的意志力,强烈的内驱力,深沉的责任感正是中国优秀科学家的基因所在。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