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黄菊:我本是一布衣 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

黄菊:我本是一布衣 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

核心提示:1998年,在与一位刚到市里工作的年轻干部谈话时,他动情地说:我本是一布衣,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当初走进市委常委会会议室,连怎么坐怎么发言都不知道,是老同志带我们走过来的。进市委15年,现在60岁,一个甲子过去了,想想几位一起成长、已经过世的老同事,接下来的日子,我更要抓紧时间豁出去拼命干,为老百姓多做好事。

故人远去,时光匆匆。转眼间,黄菊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

1963年5月来到上海,2002年11月赴京履职,黄菊在上海工作、生活了近40个春秋。岁月悠悠,他从一位普通的工厂技术员成为主政一方的领导,足迹踏遍申城大街小巷。他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情系民生的道德情怀、胸襟坦荡的人格魅力、严以律己的党性修养,为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为发展不计他人评价,给上海人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莺飞草长时节,记者陆续采访了黄菊昔日在上海的一些同事,追忆起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

与时俱进 锐意创新

记忆的电光石火总是通向情真处———

矢志不渝忠诚邓小平理论,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实践者和探索者,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与时俱进谋划全局,全力以赴破解难题,毫不动摇走由*、朱镕基、吴邦国等几任领导和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等老领导,经过辛勤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每每忆及黄菊在上海的工作生涯,他的同事们感念最深。

“小平同志几次拉着邦国同志和我的手,嘱咐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胆改革”,同事们清晰记得黄菊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

怀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黄菊主持上海工作后,带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发展基础上,继续大力深化国企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浦东浦西联动开发、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邓小平同志对上海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

“百万居民动迁、百万职工转岗,那时真是夜以继日、千头万绪呵,”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一位领导回想起那段不寻常的往事,感慨良多:在黄菊主持上海工作期间,他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结合上海实际所提出的改革发展思路,至今仍闪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光芒。

一位当年在市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动情地回忆说,黄菊为上海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工业新高地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对汽车工业等事关上海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朱镕基、吴邦国等同志在上海工作时就有一系列重要举措,黄菊接任上海市主要领导后继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新一轮发展须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深化改革,二是推进创新。”“认准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积小步成大步,坚决不走回头路。”黄菊以一往无前的信念和洞察先机的眼界,点燃起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开放、探索创新的激情。对此,当年曾经参与卢湾区顺昌旧区改造、洋山深水港和浦东机场建设的同事深有同感。

上世纪90年代,卢湾区的旧区改造,凝聚着当时多位市领导的智慧,黄菊同样也倾注了许多心血。这个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域,却有着38万人口、33万平方米的危棚简屋。当时要着手改造的顺昌路旧区,里弄逼仄、危房连片,居民身处其中根本看不到天际线。“中心城区改造成本高,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房子拆平了土地没人要怎么办?”当时区里干部顾虑重重。黄菊点拨他们:“大胆试,闯点新路出来”,中心城区的旧区改造,既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又要保持老城区的风貌。在黄菊鼓励下,卢湾区引入香港房地产集团,开挖人工湖、兴建绿化,对旧房进行保护性改造,这才有了现在的太平湖、新天地。

相关阅读: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习近平与彭丽媛 名门之后娶少将歌唱家(图)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洋山深水港建设是上海迈向21世纪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设施项目之一,关系到“四个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十分关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黄菊在深水港立项、选址、论证过程中,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早在1995年5月,他就与港务局几位同志乘船考察大、小洋山海域,开展选址调研,进行方案比较。从中央决策到项目建成,洋山深水港花了整整10年时间。对此,黄菊深有感慨地对同事们说:“推进上海工作,就是要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可操作性’三性统一”。现在,洋山深水港一、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带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5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二。

浦东机场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的战略性项目。“一定要把浦东机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机场”,黄菊不但提出总体要求,还在保证机场的飞行安全、创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等具体问题上予以指导关心。如今,浦东机场2号航站楼和第3条跑道已正式投入运营。

情系民生 纾解民困

黄菊曾多次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朱镕基、吴邦国同志在上海工作的优良传统,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黄菊出生平民家庭,对普通百姓“开门七件事”之艰辛,桩桩件件感同身受;随着职位的变化,更时时感到为民造福责任之重大。1998年,在与一位刚到市里工作的年轻干部谈话时,他动情地说:我本是一布衣,被改革开放推上历史舞台。当初走进市委常委会会议室,连怎么坐怎么发言都不知道,是老同志带我们走过来的。进市委15年,现在60岁,一个甲子过去了,想想几位一起成长、已经过世的老同事,接下来的日子,我更要抓紧时间豁出去拼命干,为老百姓多做好事。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当年市民政局一位领导,最难忘黄菊心忧黎元长叹息的真情。他多次目睹黄菊在主持全市困难职工群众座谈会时仔细倾听、认真记录的场景,当群众反映生活困难时,黄菊常会忍不住哽咽流泪,说:“这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我有责任。”他叮嘱民政部门的干部:“凡是百姓有困难,民政部门都要挺身而出”、“民政工作要以百姓是否满意为标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形成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大民政、大保障”格局,就是在黄菊深入调研、悉心关怀下建立起来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黄菊在致力于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进程中,特别善于通过百姓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体察民情,纾解民困。

说起发生在23年前的一件往事,时任副市长的一位领导恍若昨日:

1985年的一天,负责财贸工作的他突然接到黄菊电话。黄菊问,最近市面上卫生纸十分紧张,有什么解决办法。他一时犯起嘀咕:堂堂常务副市长,竟牵挂起卫生纸紧张这样的小事。他抓紧了解,弄清楚主要是由于原料紧缺造成的,马上与供销部门商量解决原料问题,并随即致电黄菊。黄菊这才放下心来。

不管工作多繁忙,黄菊时刻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说,有一次下暴雨,黄菊正待外出,警卫员却未能准时赶到。询问原因,得知警卫员因为家里房屋漏水来迟了,黄菊马上打电话给相关部门,要求他们紧急查清全市情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房屋进水问题。

相关阅读: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习近平与彭丽媛 名门之后娶少将歌唱家(图)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同样是一次暴雨、一个电话,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一位时任区长的领导仍难抑激动之情。

2001年8月6日中午,一个小时降雨量达到116毫米。这位区长和其他干部冒雨趟水进入积水区域和居民家中查看水情,慰问困难居民。回到区政府后,又马上开会研究对策。这一系列场景被电视台记者“捕捉”到,并在当晚新闻中播出。没想到的是,当晚9点多,还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区长突然接到黄菊的电话:“刚才从电视里看到了报道,你们辛苦了。群众遇到困难,我们就应该这样抓紧解决。”

危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上海慈善基金会筹建时,有一些争议。黄菊认为,只要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就应该支持。他身体力行、尽己所能帮助困难群众,热心参与各种社会捐助和慈善活动,从1996年开始,他和夫人每年各捐出一个月工资用于帮困助学。黄菊常说,救济是政府的责任,救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黄菊是个很善良的人。”熟悉的同事私下里都这样评价。

见微知著 举轻若重

“上海的事情急不得,要文火炖蹄膀,慢慢来。”这是黄菊常说的一句话。在同事眼中,黄菊抓工作,既有“敢问路在何方”的胆略和气魄,又有“举轻若重”的审慎和细致。

有一段时间,上海市民中流行黄菊是“马路市长”的说法。当时的上海,上下班高峰时,公交车上每平方米要挤11双鞋子。这时,成都路高架“四车道”的规划方案送审,黄菊发现问题:“内环线高架四车道已经暴露不足,成都路高架能不能改成六车道?”

有关部门研究后,送上了“六车道”的修改方案,涉及居民动迁2万多户。黄菊不满意:“做规划的两条线一划,划下来对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们知道吗?这一点没有切身体会不行。”他提出,道路线形要合理,同时要想办法降低动迁量。于是,工作组沿着8公里长的成都路来回跑,有关部门一次又一次召开专题会。最终,动迁量降了下来,高架和地面道路都拓宽了,一条高架路的规划和施工,用上了大裁缝“套裁”的功夫。

浦东机场建设末期,刚投入运营的香港新机场发生系统混乱。黄菊要求有关负责人前往香港实地调研,避免走弯路。相关部门最终掌握了第一手情况,积累了经验,使浦东机场通航试运行做到了一次成功。

黄菊还是个“环境书记”。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有一次,在考察外地绿化建设后,黄菊提出上海一定要有绿地建设:“如果只是盖房子,把上海变成水泥森林,那我们就要被子孙后代骂。”在他主导下,延中绿地等大型公共绿地,成了城市的“绿肺”。

相关阅读: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习近平与彭丽媛 名门之后娶少将歌唱家(图)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环境书记”另一层意思是,黄菊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几位曾主管、分管宣传文化工作的市领导回忆说,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东方明珠等文化设施的兴建,都渗透着黄菊的心血。黄菊还十分重视社会舆论环境的和谐,人民群众的认同。他多次说,高举旗帜,回头看,众人跟着走叫雄壮;高举旗帜,回头看,没人跟着走叫悲壮。我们要的是雄壮,不是悲壮。黄菊强调宣传文化工作要主线主调鲜明,舆论导向正确,紧密联系实际,回答现实问题,坚持虚事实做。这使宣传文化系统的领导干部至今受益无穷。

作风严谨细致、深察下情,是黄菊一贯的行事风格。曾担任市委副书记的一位领导,当年时常与黄菊一起下基层调研。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黄菊无论走到哪一个区县,都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有一次到徐汇区,当地干部讲起一个地区的治安问题,黄菊接口就能说出这个地区小马路的治安情况。她非常佩服,问黄菊为何如此熟悉基层情况。原来,调研前黄菊已实地进行过暗访。他说,有了事先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提出的工作意见才更有针对性。

黄菊不止一次与同事说,他是举轻若重,每件小事想得比较细,“上海的事是不能耽搁的,但上海的事有时候也快不了,要想好了再干。”既全局在胸,又细致入微,黄菊对日常工作“细”到如数家珍,有时让身边的同事深为惊叹。

一次,黄菊与卢湾区领导讨论淮海路改造问题,当时办公室没有市政地图,他从西藏路淮海路东段开始,一直到成都路高架,13个街坊14栋楼,一路一楼的特点,讲得一清二楚。黄菊率团到兄弟省市学习考察,在介绍上海情况时,即使手边没有材料,说起上海近10年的经济运行数据,也都丝毫不差。同事问他为什么这么重视数字,黄菊回答:“不要小看数字,数字里面出概念,出思路。”

同事们更感佩黄菊见微知著、小中见大的能力。一次,黄菊从家人口中得知许多老人在粮油店前排长队,引起他对物价改革出台影响孤寡老人生活的关注,随即要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便民补助方案。还有一次,黄菊看电视新闻,发现报道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提到了嫌疑人的籍贯。黄菊说:“不能这样做。嫌疑人犯罪与籍贯有什么联系?不能因个别人犯罪而把一个地区牵扯进来。这涉及上海与兄弟省市的关系。”以后,上海类似报道就很少出现了。

黄菊勤政是出了名的。市委办公厅的同事清楚,黄菊天天“两点一线”,白天调研开会,晚上在办公室批阅文件。他每天上午九点前到办公室,深夜十一二点钟才离开;遇到特殊情况,回家更晚。在同事们的印象中,晚上九十点钟被黄菊请去谈工作是常事,因此,许多领导养成了晚上不关手机的习惯。干部中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有人担心黄菊的健康,劝他注意休息,他谦逊地说:“我是笨鸟先飞啊。”

严以律己 重情有义

工作上,黄菊敢想敢做、思路开阔、勇于创新,有主见、敢负责;生活中,黄菊严以律己、作风正派、谦虚低调,讲原则、重情义。

在一位曾任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的老同志眼里,黄菊是个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好领导、好同事。黄菊日夜操劳,经常因用眼疲劳导致头痛,但他从不在人前声张,以致许多人并不知道他不能长时间过度用眼。

相关阅读:

邓小平对后世中国领导人的十点警告(图)

习近平与彭丽媛 名门之后娶少将歌唱家(图)

彭丽媛谈习近平过往与家庭生活(图)

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李克强的成长经历:人生路上的七个引路人(图)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黄菊多次向身边的同志引用*同志这两句话,并与大家共勉。他十分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除非工作需要,几乎不参加应酬宴请。他支持夫人参加上海慈善基金会工作,并要求“只能奉献,不求索取”。他长年累月工作到深夜,从不安排宵夜,饿了,就吃点方便面。他重制度、讲规矩,处处严格照章办事。特别是干部选拔问题上,他继承*、朱镕基、吴邦国等历任市委领导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不干预组织部门的人事安排,从不指定要使用谁。一位曾主管干部工作的市委领导回忆说,黄菊曾多次关照管干部的同志,对干部的选拔使用,要按制度办、按规矩办,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多商量。

重制度、讲规矩,黄菊有时近乎苛刻。为了却遗体捐献的心愿,黄菊征得家属同意,1998年按规定办好捐献申请登记手续。有人要报道,他说不必。红十字会提出,出于倡导希望报道。他说,怎么报要听有关部门的。有关方面经研究提出:作为职务行为报道,应放在头版,但此事拟在市委机关报二版处理为宜。黄菊欣然同意。就这样,解放日报二版发了这条消息。

为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黄菊多次率团到兄弟省市学习考察。他一个最大特点是:名胜古迹一律不去。他说:“我们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一个“三过名楼而不入”的故事,传为美谈。

1994年,黄菊率团前往鄂湘赣皖等地学习考察。第一站是武汉,有著名的黄鹤楼,但黄菊忙于开座谈会,没有去。随后考察团前往长沙,湖北方面派车送到岳阳,当地领导接到黄菊,提出长途跋涉后,是否到岳阳楼喝杯茶,休息一下。黄菊婉言谢绝,理由是“湖南的车子已经到了,还是直接去长沙吧。”离开长沙后,考察团又到南昌。当地提出,滕王阁刚装修好,工作会议是否就安排在滕王阁,会后用餐。黄菊再次婉言谢绝。

就这样,由于黄菊的坚持,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三大名楼,考察团一处都没去。有同事问他为什么不去了解一下历史文化。黄菊回答:“来主要是为了工作。去看景点的话,不利于工作,影响也不好。要看,等退休后再说吧……”

坚持原则的黄菊,也是有情有义的黄菊。30多年前,黄菊在中华冶金厂工作。此后,职位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厂里的老同事、老工人。当得知部分老同事生病住院生活困难后,他专门拿出1万元托人分送给他们,聊补家用,并说:“中华厂的老同志生病,只要我认识,和我共事过的,我都要慰问关心他们。”

老厂长患了肺癌,黄菊派人联系医院,还抽空看望。老同事生了重病,他托人转送补品。1994年9月,黄菊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原石油化工通用机械制造公司领导班子离退休的老同事想念他,想一起叙叙旧。黄菊知道后,很快安排时间,与老同事们共叙友情。

一位同事按照黄菊生前述怀,曾吟过这样一首诗:“江南一布衣,改革马前卒,多少风雨烟云过,是非人民说。群众真伟大,实践智慧足,‘三特’之路勇探索,有邓论在握。”
礼貌回帖不错~~~ 很好的贴子~~~
好贴,楼主有心了 创意哦!高人啊
很就不见的高质量帖子啊,顶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