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自卫还击战的中国新兵:一位新兵炮手的战争回忆
[打印本页]
作者:
喜多多
时间:
2010-2-27 12:50
标题:
自卫还击战的中国新兵:一位新兵炮手的战争回忆
查看原图
战争--总是炮火纷飞。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作战任务中的惨烈不是一个普通士兵所能想象的……
1979年2月17日6时20分至7时,中国南疆广西、云南两线,万炮齐轰,不同型号的大炮,火箭炮、加浓炮、榴弹炮……连续40分钟不停地向敌人发出怒吼,炸得敌人闻声丧胆,拉开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序幕。
作为一名普通炮(步)兵,不可能知道整个战场情况。我只想通过回忆当年我所走过的一段亲身经历,虽然只是战争中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够反映当年我军将士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牺牲的英勇作战精神。
我是54军161师481团一营一炮连的一名一炮手。
每年冬季,应该是复员老兵解甲归田、新兵戎装接枪的时候,1978年的冬季不同以往,老兵推迟复员,开始了战备动员。161师由平时乙种师(简编师)扩编为战时的甲种师(整编师),我所在的一营的编制由3个连队(1连、3连、机炮连)扩编为1、2、3连、机枪连、炮连。我和其他新兵并不知道要准备打仗,在元旦的前两天到达部队,立刻感受到战备的气氛。按照部队惯例,新兵换装要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后才能头戴五星,配戴领章。部队接到作战命令,容不得墨守成规,新兵到军营直接分下连队,第二天就开始了紧张的操枪习炮训练。当年营属炮兵连的主要武器是82迫击炮、82无后座力炮,承担支援步兵打坦克、打火力点的任务。简编状态下的机炮连,只有3门迫击炮,3门无后座力炮,3挺重机枪,扩编后的炮兵连是6门迫击炮、4门无座力炮,兵员显然不足。新兵到连队立刻担任了主要炮手,训练刻苦、热情高涨,毕竟时间太短,科目太多,有的新兵打枪瞄准射击都还不及格,手榴弹也掷不出30米(还没有扔出炸不到自己的距离),军号已经响起,我们开赴了前线。从到达部队,至2月17日凌晨反击战枪炮打响,算上部队从河南驻地向广西开进,时间才一个多月。
我们这批新兵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一辈。很多人是响应党的号召,最后一批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批兵与当年政府调整知青政策有关),年龄均在十八、九岁,最小的刚满十六岁。我们接受能力很强,素质也很高,满腔热血。我们敬仰老红军、抗日英雄,时常遗憾没能赶上打老蒋年代。在《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模范事迹的熏陶中成长,热爱我们的祖国。而今即将上阵杀敌,个个士气高昂。在全团誓师大会上,团长第一个摘下帽子,台上台下一片光头和握紧的钢枪。也正是:流血牺牲无所畏,报效祖国三春晖。
54军是中央军委的预备队,参加过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反击战,由于是机动部队,有的步兵团按山地作战配置,炮连编配骡马用于驮炮,奇怪的是要出境作战了,骡马却留在了广西境内,由驭手班的老兵看守(三营炮连的一匹驮炮骡马在国内行进中因山路狭窄失蹄,连炮带马跌入了水库)。武器只有靠我们肩扛人背。一门八二迫击炮重100多斤。分解后由一、二、三,三个新兵炮手操带。均件38斤。老兵背炮弹。加上配备的干粮、挂包、水壶、雨衣、手榴弹、防毒面具等,负重比步兵多约20斤。每人还发了几个罐头,战士们基本上都是自愿少领两个罐头,而要多带些手榴弹。部队出境前再次轻装,指导员给我们通报前线战况和作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我们轻装的地点是在凭祥市乡下名叫拉南的山村,越南打的冷炮就在我们不远处爆炸。
傍晚时分,我们从友谊关15号界碑处进入越南。战士们都在此撒了泡尿后又急忙地赶路了。路上我们看到了汽车从前方运回牺牲战友的遗体。走在山顶上我们还看到了从我军炮阵地发出的一串串怒火。山高“路”窄,月黑林密,根本就看不见脚下。脚下是否有地雷或敌人埋下的竹尖桩就只有靠运气了。没有经过野营拉练训练,个别新兵体能素质跟不上,急行军的时候有人掉队,指导员和连长发现后会立即派班长接应,始终保持连队的战斗力。指导员和班长们不时还主动地帮助新兵炮手背一背炮身、炮架或炮盘。我们靠一手拉住前面的背带,一脚跟进一脚地往前走。加之连日在国内的翻山越岭地行军,疲困使我们似睡非睡地边睡边走。此时我们才领悟到军人老前辈们走路也能睡觉的硬功夫。不知爬了几座山,也不知走了多远,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在一个山沟里待命。天刚粉白,向脱浪县的攻击开始了。步兵冲击后,我们也随之开进,刚爬上一个山梁,枪声响起,子弹几乎从我们头皮上飞过,所有官兵和配属我连运送炮弹的广西民兵就地卧倒(有一广西民兵就在我附近中弹牺牲)。而后就听到连长和指导员的怒喊声:赶快架炮!炮手们反应快速,不到两分钟按指定方位各炮架炮完毕(由于是山上,平时架炮不到一分钟)。此时只见前面山坡下一片树叶摆动,我步兵连开始反击,枪声大作。一会儿就看不到对面山上的动静,敌人被打跑了。我们心中有种‘妈的,我还没有出手’的叹息。
查看原图
部队继续向前推进。中午我们攻克了敌高机连阵地。缴获了不少高机子弹,我们因负重太大,留给了民兵作纪念。上山用力,下山同样要用力。特别是一、二炮手,因一只手必须扶着炮身或炮架,只能用另一只手抓树枝。一脚不慎就会摔下山去,同时还会砸倒下面一串串的战友。《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金小柱是在翻山越岭中累牺牲的。那时我们谁都不怕被敌人打死,却曾想过自己有可能被累死。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地又爬上了一座高山后一个个都累倒下了,心里想走,再也走不动了。但是稍作一会休息后,我们又跟随步兵向前推进了。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掉队意味着什么。
我们炮连紧随营部(营长吴巍薇)边打边进。战前应急训练出来的专业军事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配合一连攻打敌头山时,先用八二迫击炮火力轰炸,后用八二无后座力炮开路,对着敌人的火力点和工事一炮打掉一个。因是攻山,82无座力炮需要仰射,摧毁敌人火力点和工事时,炮手只有简便射击,不用炮架,把82无座力炮架在自己的肩上打。一机枪连排长翟刚(河南开封人)原是机炮连我的班长,战时扩编升任一机枪连排长。某次进攻,翟刚带人潜入敌前沿阵地,八二迫击炮弹就在他的前面不远爆炸。回国后他对我们说;自己是迫击炮炮手出身,从来还没有听过自己亲手操过炮的炮弹爆炸是那么震耳欲聋。
下午消息传来,脱浪县被我们481团和483团从两侧进攻拿下来。
晚上在4号公路(脱浪通往凉山的唯一通道)边的山上露宿。山上一些直径约4、50公分的大树被我军炮弹炸成两瓣。天也开始不断的下起细雨。我们就在敌人挖的壕沟里,将雨布支起,“睡”了第一个觉。是夜,指导员查哨一再叮嘱:千万不要打瞌睡,防止敌人偷袭。每个岗哨一明一暗(即:明问口令,暗备开枪。)在三天三夜的行军打仗中,我们全靠一壶水和随身携带的压缩干粮。几乎汗水流尽、没有过大小便。雨水和潮气让我们很多士兵患上了关节神经痛病。
在而后的清剿残敌中,时常有搜查山洞的任务,为防止越军伏击,往往让我们先用八二无后座力炮对准洞口射击,只听炮声一响,就见从洞内冒出滚滚浓烟,烟散后然后才由步兵进去搜查。一天夜里,营部通报,一连尖兵侦察发现附近山沟有越军的火力点,连长和指导员把我们全连带到另一个阵地,按地图标示,对敌进行了一次连射击。打完后我们随即撒出阵地,防止敌人炮火反击。
战场上炮声隆隆,我们每一名炮兵都能在炮声中听辨出指挥员的下达命令,快速地按照标尺、方向锁定后。打!
在我们临时扎住下来后,后勤食品也跟了上来,送来很多军用罐头。连续几天都是在雨中露宿,没有喝过热水,吃过热饭,为了保证大家的体能,连长要求各班做饭、烧水。没有锅,直接给罐头加热,树枝太湿,司务长弄来火焰喷射器用的固体汽油浇在树枝上将火点燃。好在罐头都是熟的,加热后就可以吃,有的战友将各种肉、菜罐头搅在一起,放在火上烧,也不管生的糊的,热气腾腾,吃的很香,这种吃法在战时情况下,别有一番风味。山上宿营,打水要跑山下,任务也非常危险,也很容易遭遇越军散兵游勇的袭击。我向班长主动请求任务(一炮手一般不需去做),带着冲锋枪和另一名新兵从山下背来了溪水。机枪连的一名新兵清晨下山打水的时候,没有按规定路线行进,误触我军夜间设置的警戒雷(用酒瓶制作),身上留下几十块玻璃碎片。
撤军的时候我们看到,四号公路上电杆被我军炸倒作为路障,路边油库油罐也被我军炸毁。难怪有人说:号称美国都攻不破的越南凉山,被中国的炮火扒掉了几层皮,骨头则被中国的将士嚼碎。
战争是残酷的,和我一起入伍的同学中,有人在这场战争中为国牺牲了。
凯旋回国后进行了战评,步兵连的兄弟们向我们炮兵竖起大拇指,我们一炮连有三个班获三等功,国人对所有参战的将士,予以齐名抗美援朝军人前辈称号--“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