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印度军事战略及中印双边军事战略 [打印本页]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6:32     标题: 印度军事战略及中印双边军事战略

印度军事战略及中印双边军事战略


印度是科技实力较雄厚、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也是与我国有着12万多平方千米争议区的领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为实现其领土扩张,称霸南亚,做世界军事强国的目标,极力推行其“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加速发展各类武器装备。

大力推行“地区性有限威慑”战略
当前,印度推行“地区性有限威慑”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西攻”。
即对巴基斯坦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以优势兵力始终对巴保持进攻态势,即准备与巴打一场全面战争,又能能力彻底摧毁巴。印认为,巴基斯坦是南亚各国唯一敢公开与其抗衡的对手,是其争霸南亚的主要障碍,所以视巴为现实的主要作战对手。平时,印度将50%的陆空兵力部署在印、巴边境,两大舰队之一的西部舰队部署在阿拉伯海,以其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巴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威慑,旨在慑服巴基斯坦,进而控制其他弱小邻国。

二是“北防”。
即对中国采取“防御”态势,在中印边境建立大纵深立体化的防御体系,保持局部地区兵力优势,实际上是要达成遏制中国之目的。自1993年以来,中印两国关系虽有改善,但印始终将中国视为战略上潜在作战对手。“中国威胁论”在印度仍大有市场。所以,印在战略上对中国决不会放弃“既得利益”和相机进行新的扩张、蚕食。目前,印在北部边境地区屯兵20余万,保持着局部地区的兵力优势。

三是“南进”。
即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印度洋水域。印认为,它面临着两种海上威胁,一种来自印度洋地区国家,另一种来自外部大国。对于前者,它强调保持绝对军事优势,以慑止其进行军事冒险。对于后者则强调通过威慑,达成“力量均势”,限制其海军在印度洋上的行动自由,阻止其渗透。

四是“核威慑”。
发展核武器,实施核威慑是印度军事战略的重要部分。印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连续进行了公开地下核试验。目前,印度导弹已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导弹射程可覆盖东南亚、中东地区,对巴基斯坦及其他周边国家均构成了极大威胁。印度连续进行地下核试验的举动,已引起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不安,并纷纷作出了强烈反应。




完善和发展攻势作战思想
在“地区怀有限威慑”军事战略指导下,印军的作战思想也不断完善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速战速决,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印军认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利在快速,弊在胶着。所以强调在主要方向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敌发起进攻,力争在战争初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力量消灭敌战略、战役第一梯队,短时间内决定胜负。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在对巴进攻前,集中了陆军总兵力的80%,空军作战力量的96%,海军总兵力的41%,以绝对优势兵力,14天就占领了东巴首府达卡,控制了整个东巴基斯坦。印此种攻势作战思想,在以后的作战中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运用。

二是重视全纵深立体作战。印军全纵深立体作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进攻中,实施全纵深突破,立体推进;二是防御中,建立纵深立体防御体系。印军强调在作战发挥空中力量的作用,把夺取制空权视为全纵深立体作战中制胜的首要条件。



三是重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印军认为“联合作战是现代作战的本质特征”。要求现代作战中各军兵种密切协同,尤其要注重陆空协同联合作战。主要体现在建立陆空联合作战体系和建立陆军航空兵部队两个方面。印陆军旅以上部队均设有陆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以利于陆空协同作战。印于1986年建立陆军航空兵部队,近年来,实力不断增强,现已装备“米-24”等各型直升机300余架,使空地联合作战更加直接和有效。

四是强调电子战。印认为,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标志,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化程度高的一方。因此,印军大力发展电子战技术,扩编电子战部队,力求使电子战成为其克敌制胜的“力量倍增器”。

加速研制和更新武器装备
90年代中期以来,印军根据《国防建设十年规划》的要求,正在加速研制和更新武器装备,以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陆军重点研制和装备新型坦克和火炮
2005时,印陆军将重点研制新型坦克和火炮。印自行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目前已完成试验,到下世纪初将投入批量生产,最终现代现装备的“胜利”坦克和T-72坦克。“阿琼”坦克采用120毫米线膛炮,既可发射穿甲弹、榴弹、烟幕弹,还可发射反直升机弹种,其性能可与M1A1和“豹-2”等世界著名坦克媲美。火炮方面,印已从俄罗斯购进120门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原计划还将引进瑞典FH-77式155毫米榴弹炮400门。同时还将研制155毫米自行火炮和“皮纳卡”多管火科炮系统,“皮纳卡”多管火箭炮射程达40千米,杀伤威力巨大,1998年底开始装备部队。

空军重点引进新型战斗机和预警机
到2005年,印将完成对大部分现役飞机的现代化改造,并将引进部分先进战斗机。引进的有“苏-30MK”战斗机。此种战斗机空战能力强,可挂载12枚空空导弹,作战航程远,可达3000千米。印已耗资18亿美元订购40架,印还将装备自行研制的LAC战斗机,以替代“米格-21”和 “美洲虎”。
印还将在以色列等国的帮助下研制空中预警机,计划在2000年前后生产15架。还准备从美国引进空中加油技术,以提高空军远程作战能力。印还计划增加运输机100架,运输直升机100架,以提高空中输送能力。

海军重点研制和引进作战舰只
90年代以来,印度极为重视海军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行“国产为主,进口为辅“的政策,力争在本世纪末海军舰船自产能力满足需要的60%,并将作战舰只从目前的20艘增加到50余艘。印现正在建造一艘用于海上作战的中型航母,用于取代退役航母,并计划再从俄订购一艘航母。近期已从俄购买了2艘K级潜艇,并从国内订购了2艘装备中程弹道导弹的潜艇。



继续研制和发展导弹技术
印军的导弹已发展到第3代,至今已研制出了“普里特维”短程地地导弹,射程达250千米,“烈火”中程地地导弹,射程达2500千米。此外,“天空”中高空防空导弹、*三叉戟”中低空导弹和“毒蛇”反坦克导弹均已在近年陆续装备部队。印在俄的帮助下,建立以“阿卡什”地空导弹与S300反导防空系统相结合的先进防空体系。据报道,印度现已完成“烈火”中程导弹上携带核弹头的试验,命中精度可达300米。目前,印还在进行射程为5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一旦成功,将对亚洲乃至全球构成严重威胁。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6:32

度核武与未来海上安全形势





印度核试验后,国际社会普遍予以谴责,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与举措,有关国家还对印度实施了广泛的经济制裁,印国内也民怨沸腾,矛盾不断激化,地区形势进一步动荡,变数继续增多。从现有情况和发展趋向来看,印度核试验已经并将对未来海上安全形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印度在核试验后,将可能进一步使其海上力量向其他海域辐射,并逐步推进“东进”、“西出”和“南下”的海上战略。

控制印度洋是印度坚定不移、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

印度资深外交家K·M·潘尼迦早在1945年的《印度和印度洋》一书就说过:“谁控制印度洋,谁就能控制次大陆。”此话深刻地道出印度当局急欲控制印度洋的心态,表明印国家安全必须依赖于对印度洋控制权的把握程度。



事实上,从70年代初起,印度在夺取和巩固次大陆战略支配地位的同时,就已开始注意发展海上力量,竭力填被英国撤军后在印度洋出现的“力量真空”,谋求在印度洋北沿的海上优势。8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印度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把海军列为建设的重点,加强了远洋进攻能力。此时的印度不再只把印度洋北沿作为其控制范围,而把其触角伸向印度洋更远处。



印度深刻地感到: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而且也是世界海运中至关重要的海域之一,是运送中东石油的必经之路。自90年代开始,印度进一步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力图全面“执牛耳于印度洋”。



印度还认识到,印度要真正达到控制印度洋这一战略目标,唯有实行远洋战略,因为印度沿海并没有太多的岛屿屏障,6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又很难处处设防,只有把敌人挡在远距印度之外。



近年来,印度更加深刻感到,在战略地缘关系中,印度的扩张战略受到多方制约,它的陆地北面、西面和东面无论哪一个方向要想“有所作为”,所付出的代价都太大,且无大利可图。只有向海才可能有大的发展。

这是因为其一,
印度海军已具备相当实力,其现有兵力5.5万人,各型舰艇160余艘,共计30多万吨,其中水面舰艇140余艘,潜艇20艘。90年代以来,印度的军费开支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15%;而且多年来,海军的军费投入不断增加,作战实力大幅增长,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七位,是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拥有航母,具有区域作战能力的海军。



其二,
印度海军总体实力不仅在印度洋沿岸40多个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总体作战能力要远远超出上述国家作战能力的总和。如果大国海军不介入或不进行干预的话,印度海军要达到控制与支配印度洋的目的应当说是不难实现的。



其三,
有了核武器作为后盾的印度,在今后海上方向及海军兵力的运用上将会更加有恃无恐,下个世纪初印海军还可能具备水下核打击力量。其四,它尖劈形的居中朝南前伸位置,占尽了天时地利,可使其海上兵力向南、向远洋活动航程大大缩短。

印度的军事战略是为其争当世界性大国的战略总目标服务的。



可以肯定,一旦印度取得了对印度洋的完全支配和控制后,决不会甘于目前已取得的海上利益,必将重建“印度中心”,把其战略影响扩大到中东和东南亚地区。



对于海上方向来说,即以印度洋为轴心,首先把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然后,采取“东进、“西出”和“南下”战略。也就是东边把其影响和活动兵力扩大和前伸到南中国海及部分太平洋;西部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波及地中海;南边将远洋兵力前伸到印度洋南端最边缘,甚至绕过好望角达大西洋,及至澳大利亚。

当然,印度海军在印度洋上活动时也不是没有顾忌的。
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岛的迪戈加西亚岛建立军事基地是非常关注和存有戒心的。现今迪戈加西亚岛经多年修建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的大型综合军事基地,并建有岛屿防御中心、战略空军指挥中心和反潜作战指挥中心等设施。该基地距印度陆地最南端科摩林角大约1800千米,它控制着自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到非洲达累斯萨拉姆的航道,也是从好望角到新加坡几条航线的汇合点。



此外,
印度还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南亚国家说成是企图染指印度洋,而且认为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也有在印度洋向印度提出挑战的可能性。印度在核试验之后,继续调整兵力部署,加强与有关国家合作,以便能够及时迅速地控制来往印度洋的战略物资的运输通道加大军费投入,优先发展海军是印度的既定方针,也是今后印军建设的重点方向。



下一步,
印度海军将以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为核心,全面提高部队的现代化水平。在武器装备发展上,印已确立了以自制为主,辅以引进的政策;在兵力建设上,注重增强远海作战能力,大力提高海上投送能力,并有重点地加快基地建设;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海军将在原有东、西、南三个海军司令部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加强重点方向的部署。为了加强对阿拉伯 海的控制,印度海军于80年代中后期即在濒阿拉伯海的卡尔瓦修建了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海军基地,近年来,又继续加以完善,同时进行设施配套。

印度还想把影响力扩展至位于亚丁湾口的索科特拉岛,以达到控制亚丁湾、曼德海峡的战略目的。



对于东部海域及马六甲方向,印度又在安达曼—尼科巴尔群岛的布莱尔港设立了第四海军司令部;安达曼—尼科巴尔群岛距印度大陆约1000千米,但距印尼550千米,距缅甸约500千米。该司令部的设立与印度次大陆隔海遥相呼应,可在战略上与次大陆主体形成环抱孟加拉湾之势,尤其是布莱尔港地处马六甲海峡西部出口,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印度核试验后,上述港口、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兵力部署调整还将会继续完善。当然,印度海军注重在几个主要通道方向重点配置海军兵力的同时,时刻牢记建立一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以潜艇兵力为主体的海上机动作战力量,以有效地微应东边孟加拉湾、西边阿拉伯湾海域的临时紧急任务和海上封锁作战、保卫交通线安全的需要。自美国海军力量从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前苏联海军大批舰艇从越南金兰湾撤走之后,印度海军自感其实力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独占鳌头,因而多次与有关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其意在充分显示海军的强大实力,对其他国家起威慑作用,从而确定该地区的霸主地位;当然最终目的是为了牢牢控制海上通道,掌握这条“生命线”。

印度非常清楚,美国石油的18%、西欧石油的40%和日本石油的80%以上都要从中东进口,而且世界上的其他不少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量也逐年上升。一旦遭遇不测,海上石油通道被掐断,其后果和严重性将不堪设想。



不仅如此,印度自身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沿海港口共有186个,其贸易量的95%以上和贸易额的75%也都必须经过海上,预计到2000年印度港口的吞吐量估计可达4亿吨,商船队也将从现今的500艘700万吨增加到600艘1000万吨。

因而,无论从战时或紧急时切断它国海上战略运输航线,还是从维护己方海上贸易的需要来看,印度都需要加速发展海上力量,调整海洋战略,完成好兵力部署,全面控制有关的海峡、通道安全。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曾经直言不讳:“印度防务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控制通向印度的海上通道。”

为此,
印度近年提出“远海歼敌,并具体确定要控制与其邻近的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它海峡共五个海峡通道;并以此为基础,继而“控制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广大地区的形势”。

印度核试验后,加快发展海基核力量的步伐,加大海上核威慑的力度和影响,早在1988年1月,印度就从前苏联租借了一艘名为“查克拉”号的核潜艇,租期为3 年。1991年1月租借期满后,该潜艇按期归还。几乎与此同时,印度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核潜艇研制规划,由印度原子能部、国防研究发展机构和印度海军共同实施。近几年来,印度政府每年都拨出充足的经费,用于核潜艇的研制。军方决策部门甚至认为,在武器装备的发展顺序上,核潜艇的研制应排在新型航空母舰之前。目前,印度核潜艇的艇体建造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但核潜艇的正式服役恐怕要到21世纪初方有可能。不过,随着印度核试验进程的加快,印度将会把跨越“核门槛”作为优先考虑,因为印人民党公开提出要“理直气壮地”宣布印度“是一个核大国”,通过跨越“核门槛”,使印度挤进核大国俱乐部。

核试验使得印度朝着研制威力更大的氢弹和“核反应强化型炸弹”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今
后,印度在建立核突击能力的战略力量中,将着重在三方面加强核战争准备:一是为军队装备远程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更新电子战系统,形成空中核打击力量;二是在已经开发的
“烈火”和“普里特维”中程和短程导弹的基础上加紧研制运载火箭、远程弹道导弹、多弹
头洲际导弹和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尽快形成陆基核打击力量。三是重点发展核动力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这一点最为印度军事决策当局所看好,认为它的生命力最强、最具威慑力且隐蔽打击力巨大。



可以预见,21世纪初印度将形成潜射导弹、战略轰炸机和陆基弹道导弹三位一体的核攻击力量,并将可能使海基核打击力量作为最优先的重点考虑,届时印度海基核力量不仅可从印度洋而且还将可能从其他有关海域对一些国家实施核威慑,甚至进行核打击。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6:34

从印度军事动态看南亚局势




印度的军备发展和南亚次大陆始终没有消弥的对峙形势,一直是国际局势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从“冷战”结束至今,南亚次大陆的形势受三大要素的影响而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一是印度无法依据苏印条约全方位地从苏联暨俄罗斯借力,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相应软化了对印立场、在印巴之间基本保持中立,因而使得这一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战略平衡。在这段时间,印度除了在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时有交火和越过保克海峡参与斯里兰卡内战以外,没有进行过大的军事行动;二是印巴两国几乎同时成为核国家,并且都发展出了可携
带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地区的战略平衡。印巴之间此后在锡亚琴冰川地区的战斗减少并有所撤军,两国领导人也开始了外交谈判和互访;三是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了打击塔利班而“强行加强”了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巴基斯坦的外交立场发生了某些微妙变化,印巴之间的战略平衡也更加巩固起来。现在,两国对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尽管很难迈出步伐,但已开始有一些实质性试探和讨论的迹象。所以,总起来看,目前南亚次大陆的局势有所缓解和稳定,印巴之间可能会走到一个理性地讨价还价的阶段,而且它们在国际事务中都保持着低调姿态。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这一地区的军备扩张高度地加强了,而且印度尤其显得引人注目。可以这么说,现在印度的加强军备行动,和这一地区较为缓解和稳定的局势极不匹配,以至于人们如果硬要数出现在谁像是想打世界大战,那么除了美国就是印度了。我们不妨看看印度的种种大动作:

  1、据西方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印度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发展武器装备,因此印军武器配备呈现大的飞跃。在炮兵方面,目前印度已在北部边界地区取消了105毫米口径火炮的配备,而全部由从瑞典进口的FH—77B(155毫米口径)和俄罗斯M—46(130毫米口径)野战火炮所取代。除此之外,外界判定印度还在北部边界布署了9个飞行联队以及部分射程为150公里的国产“大地”战术导弹群。同时,印度还加强了北部边境地区部队的通信、监视和情报收集能力,陆续引进了以色列无人侦察机和一批战场监测雷达。美国《国防新闻》周刊近来还透露,在印度东部与中国交界处,印度正修建新的空军基地,预计2005年年底前完工,届时印军的“苏—30”、“苏—27”以及空中预警机等先进战机都将进驻。此前,印度还有不少媒体披露,印度已在距中巴边境不远的列城(在克什米尔印控区)修建了一个可容纳两个中队“米格—29”战斗机的高原机场。

  2、据印度《国民先驱报》披露,印度前陆军参谋长克里西纳·拉奥公开宣称,印度应进一步提升军费开支,把国防预算增加至GDP总量的4%,大力发展核计划,以提高对中国纵深的打击能力。他声称“中国才是目前印度安全的主要威胁,而非巴基斯坦”。这是近期所见到的对华言辞最为强硬的文章。

  3、印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印度时报》刊发了题为《特别针对中国的“烈火—III”导弹》的文章,称印度目前看起来正在加强对中国的核威慑态势。文章强调,由于已经服役的“烈火—II”导弹(射程2000公里左右)只能打击中国的西南和西北等地区,而实际射程在3500—4000公里的“烈火—III”导弹就可让印度打击中国纵深的“高价值目标”。而且,印度已开始研制“苏里亚”型(射程5000公里)和另外一种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射程在12000公里的洲际导弹也在发展计划之列。此外,印度已向俄罗斯购入了一批“安泰-2500”和“C-300V”反导系统,还向以色列购买了两套为“箭”式战术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制的EL/M--2080型预警雷达,大力加强反导能力。

  4、印度曾是亚洲唯一的装备过两艘航母的国家,目前正准备购买俄罗斯一艘,自造一艘,改造现役的一艘,并在2005年保有三个航母编队的庞大阵容。除了航母,印度自行设计制造的“德星”级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达到6700吨,能为航母护航进行远洋作战。在潜艇方面,印度拥有21艘“F级”、“K级(基洛级)”,“209级”和自行研制的“75级”常规潜艇,总体居世界中上水平。除了常规潜艇外,印度以俄罗斯最新的“北德尔文斯克级”攻击性核潜艇为蓝本建造核潜艇,计划今年就加入印度海军服役。特别是近期印度又向俄罗斯定购了两艘“基洛级”改进型潜艇,装备有俄最新研制的3M-54EI型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可水下发射,超音速飞行,射程300公里以上,可在对方舰队的防御圈外发动攻击。印度海军航空兵的实力也非常强,除了装备英国“海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外,还将装备“米格-29”和“S-56”海军型战斗机,“K-31”直升预警机,“T-142M”远程海上巡逻机等一批先进战机,舰载机的实力已跃居亚洲第一。

  5、印度积极发展空军力量,正在执行雄心勃勃的空军现代化计划。一方面在俄罗斯、以色列的帮助下对“米格-29”、“米格-21”等一批第二代战机进行现代化改装,使其在主要技术性能上具备第三代战机的战力,另一方面自行研制和引进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战斗机。印度自行研制的主要项目是LCA轻型战斗机,该机原型装备有美国F404涡扇发动机和先进的美式战术座舱显示系统,技术水平全面超过巴基斯坦的F-16,已于2003年加入现役。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空军新引进了40架俄罗斯“苏-30MKI”双座远程战斗轰炸机,该型号是俄罗斯“苏-30”系列的最新型号,增加了鸭式前翼,换装了两台AL-3FU型矢量推进发动机,雷达采用电子扫瞄,相控阵体制,与美国第四代战机“F-22”的雷达属同一层次,而且“苏-30MKI”经过空中加油作战半径可达4000公里,具备远程轰炸机的优点,并且配备有俄罗斯最新研制的防御圈外发射的对地/对舰攻击导弹及精确制导弹药,该机的性能已可抗衡美国空军主力机型“F-15E”战斗轰炸机,战力世界一流。该机已对中国西南、西北、华南,甚至华中广大地区构成了明显的空中威胁。

  6、战略空军一直是印度的弱项,要形成“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它就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据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近日透露,俄罗斯已与印度商定,以相互可接受的方式向印方提供“图-22逆火式”中程轰炸机。这种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64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13500米,最大转场飞行距离为5500公里,可带弹9吨。

  印度如此之大的加强军力行动,和它的国力和国家安全环境完全不吻合。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国家像印度这样,在国土辽阔、海岸线漫长、从不受外侵威胁相反还实际兼并了若干小国的情况下,还这么穷兵黩武,公然谈论对邻国的战争。

  印度如此之大的加强军力行动,给南亚局势和中印关系等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当今国际形势演变中起着某种消极作用。“冷战”结束以后,鉴于美国的过于强大和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国际上曾有过未能成型的“普利马科夫主义”,希望印度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一道,形成一种全球安全制衡力量。后来欧盟的形成和发展,其实也和这种思路有所谋合。但是印度似乎只对消化锡金、不丹,巩固“阿姆纳恰尔邦”,确定印控克什米尔地位等等感兴趣,而对国际大局采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这一点上印度和英国的思维方式很相像,即既然自己已经衰落或国际影响力不足,那就干脆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择机渔利,只不过英国的做法更加主动、狡猾和恶劣。印度的这种作为,使人难以想象它曾作为不结盟运动的中坚和国际民主力量的一翼,也使人怀疑它究竟有没有脱离英帝国的利益体系,抑或它们未来还会有所联动?

  但直观地看,在大国间的关系上,印度现在仍是主要维持和俄罗斯的准盟友关系,并且在俄罗斯国力有所恢复的情况下加强了这种联系。这里除了传统的精神联系和物质对接关系外,也反映出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借力打力的战略扼制思路。

  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确对中国构成了威胁。除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争议问题外,也存在着中国在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限之虞。由于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和外向型经济格局的形成,客观上增加了对能源、原材料等的国际需求,因而增加了对南亚地区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注意。例如在巴基斯坦和缅甸的港口建设,经由那里的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设想,与包括缅甸在内的大湄公河区域合作等等。印度在那个区域摆出一副地区霸主的架势,不能说与中国在那里的“经济扩张”毫无关联。在边界问题上,印度最新主动流露了试图谈判解决的迹象,表现出获得对中印边界东段印占区的法律认可的急切心态。但是中印边界东段是最大的争议区,且又是富饶的亚热带地区,中国不可能用这块本属于自己的富饶土地“换取”中印边界中段和西段崎岖山地的“所有权”,双方的谈判距离太大。因此,印度的军备扩张,仍是要以武力为后盾,试图择机取得对中国领土的切实占有。印度长期支持西藏独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证明西藏地方政府是“独立的”,其当年在英国胁迫下达成的一些“协定”是合法有效的。此外,印度努力发展远洋海军、“重型海军”,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原因之一也很清楚,那就是如果要和中国作战,它就可以在中国的南部和东部沿海开辟第二战场,因为它的装甲、机械化军队根本无法从喜马拉雅山麓进入中国作战。

  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难以实现真正的缓和。尽管目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两国渐能坐在一起谈判,但离实质问题的解决还远远看不到尽头。毕竟印巴两国发生过三次大战,东巴基斯坦在第三次战争中分离了出去;克什米尔地区人口绝大多数是穆斯林,如果按英国殖民者当年依据宗教信仰划分印巴两国的原则,克什米尔当属巴基斯坦,而且现在如实行全民公决,结果也会是归属巴基斯坦,巴方不可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多少让步。印巴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脆弱的。印度现在如此卖力地进行军力扩张,必然会强化南亚次大陆的不信任情绪和军备竞赛,使得暂时的缓和又逐步走向严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引发军事冲突。

  当然也应看到,一是印度的军备扩张和实际战斗力提升还不是一回事,印度空军创造了和平时期摔飞机世界第一的记录,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在当前南亚形势和国际大背景下,印度很难有机会和理由进行哪怕是小型局部战争;任何战争对于它都是既没有意义又没有胜算的。因此,印度现在的“军备大跃进”,总体上应被视为一种战略储备行动,它是在等待和期望某种历史机会的到来。(人民网/翁寒松)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3

中印军事合作升温 两国关系取得重大改善







凤凰卫视5月27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印边界纠纷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后,两国军事合作随即升温,正在印度访问的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和印度军方官员举行会谈,讨论加强军事合作,印度提出双方在印度沿岸举行联合海军演习,将为中国海军历来首次在印度洋演练,标志中印关系取得重大改善。



印度传媒报道,梁光烈前天与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举行会谈,寻求加强两国军事合作,印方在会上提出两国举行新一轮联合海军演习,地点为印度沿岸,梁光烈其后也会晤了印度海军司令普拉卡什。两国海军曾在二○○三年在上海附近的东海举行联合搜救演习。



梁光烈在会上表示,近年中印两国防务部门和两军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应继续努力使两军关系与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适应。穆克吉认为,两军关系应在两国达成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发展,通过开放、对话、互访,进一步加强合作,保障地区和平与稳定。



盼落实边境信任措施



梁光烈在会见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时也指出,中方愿意与印度本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解决边界问题。中国军方希望与印度军方一起积极落实在边界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维护边境地区的和睦与安宁。



总理温家宝上月访问印度,为中印关系带来突破,温家宝与印度总理辛格签署联合声明,两国结为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外交和经贸合作,象征中印关系步入新阶段。双方也签订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协议,以解决缠扰两国关系三十多年的边界纠纷。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3

印度报纸称:印方邀请中国举行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印度媒体报道说,在中国印度军方领导会晤期间,印度邀请中国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称,在25日中国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会晤印度海军司令阿隆·普拉卡什时,印度方面向中国提出了上述邀请。

  2003年11月,印度和中国海军曾在上海海岸举行联合营救和搜寻演习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3

一、战场远离纵深,道路少质量差,机动困难
  一是机动距离远。本地处青藏高原西部,远离我纵深腹地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战役主力从集结地域机动到作战地区,要完成千余公里的行程,其中有三分之二是高寒山区。而战区各战役方向间的距离也达百余公里,如从叶城至三十里营房距离达367公里,叶城至甜水海579公里,三十里营房至狮泉河674公里,三十里营房至普兰1092公里。比如97年*师部分官兵赴高原进行适应性训练,从莎车到达三十里营房驻训点,途中翻越了3个达坂,经9处水毁路段、4处塌方地段,人工抢修7处不便车队通过的地段,总行程446公里,平均时速20公里,共耗时4天时间。
  二是机动方式少。既无铁路,也无空运和水运,交通运输完全依靠公路,运输方式单一。公路也未构成网络。现全区干支线道路,总长6579公里,平均密度仅为每百平方公里1.6公里。大部分道路为六级以下标准,坡陡弯急,曲半径小,路况极差,路害较多。该地区唯一纵贯南北的新藏公路,担负着战区腹地至作战地区和边防一线大部分的物资、装备、人员的输送任务,运载强度极大。这种单一的运输方式和路况对部队机动产生很大影响。
  三是机动保障难。部队在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的高寒山区实施远距离机动,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一是道路保障困难。除新藏公路路况较好外,黑阿公路和拉普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沿线荒无人烟。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人烟稀少,机动道路漫长,数千公里路线的维护力量极缺,难以保障道路的全线畅通。另外,印境列城至我新藏公路重要补给站甜水海,直线距离仅220公里,至我三十里营房仅250公里,以及阿卡子、赛里亚克等达板均在印空军有效作战半径之内,战时极易受到攻击而中断交通,修复起来极其困难;二是食宿保障困难。新藏公路沿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能保障营级规模兵力食宿的兵站,如团以上规模的兵力机动,食宿主要靠部队自行保障;三是技术保障难。公路沿线没有汽车修理厂,更没有军械修理厂,战时既使开设一定数量的野战修理所,也难以承担大量车辆、装备的维修任务。
  四是机动任务重。机动任务繁重主要表现为:一是机动任务广泛。在时间上,不仅在战役准备阶段要通过机动完成战役部署,而且要贯穿于战役实施的全过程;在内容上,不仅有兵力机动、武器装备机动,而且还有物资器材机动;在行动上,不仅完成防御作战中的坚守、支援、反空降、反突击、封闭突破口,而且也要完成反击进攻作战中的穿插、迂回、包围、追击;在规模上,不仅有边防二线营、连规模的机动,而且还有从纵深地区师、团规模的机动。机动任务广泛与机动方式单一的矛盾,加大了机动的强度。二是高程位移悬殊。新藏公路起点叶城海拔1443米,终点普兰海拔3600米,全线高程位移近5000米。加之作战地区大多在海拔4500米以上,部队战役机动,从海拔1400米的平地到海拔6000米的高原,无论人员还是装备、车辆很难在短期内适应高寒地区的恶劣环境,无疑增大了部队机动的难度。
  二、战场容量不足,协调控制困难,作战行动受限
  天空、阿里地区面积达41.28平方公里,正面宽达1050公里,加上其战役后方新疆南部地区,战役地幅广大,但适宜交战的地域却十分狭小,战役力量使用和作战规模受到限制。在主要作战方向的边境地区,除少数的纵向山口通道外,很难找到迂回路或横向路,战役力量的机动和展开,大口径火炮及坦克等重型装备使用均将受到较大限制,控制通道要点往往成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敌我双方的作战行动都将主要围绕通道进行。防御时多以扼守要地为重点,将严密控制可能作为进攻轴线的谷地、通道及山口,形成守点卡口、以点制面、以面制线的纵深防御体系;进攻时主要依托或利用通道,才便于展开兵力兵器,便于快速直插纵深打击敌重心,便于机动、协同和支援保障。由于通道狭小,不便于大部队和重装备展开和使用,因而,每次投入交战的力量将十分有限。此外,由于战场内人烟稀少,物资匮乏,作战物资难以就地筹措,主要依靠伴随保障与纵深的后方支援,加之受战区内不良路况与高寒地区恶劣气候的影响,很难完全满足战役所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作战力量的投入和战役的规模。同时,各作战地区相距较远,受机动条件限制,战役进程呈现出相对分散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加之战役中情况复杂多变,各种通信联络方式又受山地地形的限制,造成前方与后方之间、不同方向之间,不同军兵种之间,协同作战困难加大。使各参战部队的联合行动受到影响,使战役指挥员对战场的整体控制和对各战役力量进行指挥协调的难度增大,战役指挥体系及指挥方式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三、战区植被稀少,难以隐蔽伪装,行动透明度高
  中印边境西中段地区受气候、地质的影响,地表均为高山冻土地和荒漠戈壁,有些地方呈草原荒漠地,除少数河谷地区有少量植被和农作物外,其它广大地区地表光秃,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可供利用的植被几乎没有。加之,山麓戈壁和盆地边缘本身隐蔽条件差,部队只能靠山谷、山脚和有限的植被进行隐蔽。部队集结配置地域相对减小,难以隐蔽伪装,战役、战术企图易暴露。例如在62年西线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当我康西瓦前指得知巴里加斯之敌准备逃跑时,急令扎西岗守卡分队插向敌侧后,切断其退路,取关门打狗之势,尔后等待主力到达后全歼守军。但当扎西岗小分队沿西山小径迂回对敌实施包抄时,因地面光秃,行动被印军发现,遭敌猛烈炮火拦击,前进受阻,西山山沟小径未能切断,给印军一个逃窜的空隙。另外,该区干支线公路,大部分沿途地表光秃,除个别峡谷路段隐蔽条件较好外,其余路段完全对空暴露,对于部队的机动、集结、开进、展开等各种作战行动影响很大,无疑就增大了战场透明度。尤其是坦克、装甲等重型装备行驶过后留下的车辙、泛起的尘烟及机器发出的轰鸣声等暴露征候加大。加之战区所赖的机动道路和作战地域都距敌较近,作战部队就很容易遭敌炮、空火力的打击。比如:新藏公路及其它为数极少的道路在该地区穿山绕谷,曲折蜿蜒,从空中观察,特征就十分明显,部队大规模机动极易暴露,从而增大了我“动中藏”的难度。因此,在该地区作战,战役机动集结无论是由集结地域向战区实施的上千公里的战役机动,还是在战区内做横向的移动,能否迅速有序的组织、高速隐蔽的实施,是牵动战役全局的关键。
  四、自然环境恶劣,非战斗减员多,武器装备效能降低
  本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空气稀薄,空气含氧量比平原地区减少30%-65%,大气压只及海平面的60%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昼夜温差达15-20℃,最大温差30℃,冬季寒冷期长达6个月(11月至翌年4月),冬季平均气温为-12℃,最低达-40℃,积雪期长达7个月(10月至翌年5月)。紫外线辐射强度高出一般平原地区40-50%。全年平均风速17米/秒以上的大风有140多天,年平均风速3.2米/秒。年降水量为37毫米,且多集中在6-9月份。当地流传一道歌谣;“长年穿棉袄,氧气吃不饱,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日晒皮肤曝,风吹沙石跑”,形象地反映出恶劣的自然环境。
  初到高寒山区的人员易发生高山反应(即高原适应不全症),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慌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失眠、少尿及流鼻血等,还易患呼吸道疾病、肺水肿、急性心肌病及雪盲等。由于严寒缺氧,呼吸困难,部队遂行任务时,体力将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4500米时,体力只及正常情况下的60%。部队行动缓慢,时速仅为1.5-2公里,比平原地区行军速度低约50%,爬一个比高400-500米的山头,未经高原行军锻炼的部队需要3-4小时。在海拔5000米的高度上,1小时攀高,垂直距离为100米,几乎每攀登3-5米就要坐下来休息,在750米的冲击距离上,途中短停顿5次,仍然感到吃力,体力不支。加之恶劣天候的影响,部队容易出现冻伤、晒伤、摔伤等事故,增大非战斗减员比例,削弱整体战斗力。据统计;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冻伤与火器伤之比就高达1.2:1。通常战役军团必须花1-2周(至少一周)的时间适应战场环境,并需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保障工作,使得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武器装备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技术性能普遍降低。主要表现为:枪械机件易损坏,武器射击易产生不连发、哑弹、远弹、偏弹甚至冷射等现象;飞机由因发动机推力和升力减小,使起降滑行距离延长;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探测精度降低,确定射击诸元困难,命中率和精度下降;核、生、化武器由于空气稀薄、气候干燥、积雪较多、大风等因素影响,使光辐射、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加大,使识毒、判毒困难;车辆、工程机械因高寒山区缺氧,低温环境恶劣,使其机械磨损增大,发动机功率降低30%,载重量减少25%,耗油量增大30%,时速降低50%,故障率增多30%;通信手段,由于高山的阻隔,中、长波通信将难以实施,战场通信将依赖于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同时高山的遮蔽也将缩短卫星的有效侦察时间。另外,在风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无线电通信因电离层的变化,通话时断时续,有时会完全中断。有线通信线路架设费时费力,线路维护十分困难。凡此种种,都限制了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战役的进程。例如,在62年自卫反击战红山头战斗中,喷火器出现了冷射情况。当时喷火手何汝亮在步兵火力掩护下,进至有效射程后,向地堡喷火,第一瓶、第二瓶接连发生冷射,第三瓶才喷出了浓烈的火焰,消灭了守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3

亚洲时报在线Francesco Sisci撰文/随着中国与印度最近宣布将举行史无前例的联合军事演习,这两个人口加起来多达24亿的大国的双边关系又向前迈进一步。但中印轴心是美梦还是噩梦,则取决于人们所站的地缘政治角度。




在印度陆军参谋长辛格、海军参谋长普拉卡什、空军参谋长特亚吉5月24日先后会晤到访的中国总参谋长梁光烈后,中印联合宣布,两军的联合反恐及维和训练计划。辛格表示,两国间的边境紧张局势(两国1962年曾爆发边境战争)已经缓和,两军的年轻一代战士甚至可以举行联合登山运动、足球赛和在喜马拉雅山(Himalayan)地区的两国共同边界上共餐。




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由测试核弹的惊世之举一度导致两国关系跌入低谷。但此后的7年里这两个亚洲巨人的关系一直在持续好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月访印更为这一关系带来新突破,双方就一个解决边境争端的路线图达成了一致。温总理还借此机会表达了中国对印度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援。同时,双边贸易额由1999-2000年的19亿美元增至去年的136亿美元(中国对印度贸易是逆差)。




中国报纸在温家宝访印时报道说,两军在3500公里长的喜马拉雅山边境线巡逻时偶尔会出现小摩擦,但同时强调说辛格将军认为这些事件“再正常不过”,不过是由于双方在边境划分上的“观点分歧”所致。辛格将军说:“军事信任机制的建立将缓解边境紧张局势并促使双方减少边防驻军。两国领导人求和的趋势在军队得到进一步强化。”辛格相信,在棘手的边境问题迎刃而解后,两国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




印度军官去年来中国参观了军事演习,中国军官今年也受邀参观印度陆军和空军演习。梁光烈访印期间就两国海军在印度海岸举行联合演习达成了共识,这将是继2003年11月中印海军舰艇在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进行联合搜救演习之后的第二次类似演习。




中印关系在新德里核测试后开始急转直下,中巴(巴基斯坦)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北京曾力阻巴基斯坦做出类似反应,但徒劳无功-迫于国内强烈的反印情绪,伊斯兰堡很快测试了其核装置之一。1999年巴印在印控克什米尔(Kashmir)的卡尔吉尔(Kargil)地区发生武装冲突,这一事件使中国陷入更被动的局面。该事件很快就陷入将要失控的局面,最后在美国的外交干涉下才渐渐平息。




中国将维持和平的环境作为其首要任务,以便其经济引擎能在未来30年内全速发动。但警钟已经开始在其长期盟友巴基斯坦那边响起。在911事件后,随着巴基斯坦秘密机构支援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中国新疆地区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叛乱分子的事件被部分曝光,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担心进一步加剧。对北京来说,要跟这个长期盟友翻脸是一个困难的抉择,但在这个新世纪之初,中国南部边境的稳定(尤其是其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力量部分破坏后)显然不能单靠巴基斯坦的保证,还必须依靠印度的配合与协作。




而且鉴于印度的规模-是唯一一个可以有效遏制中国的国家,北京不得不未雨绸缪,及早改善与这个邻国的关系以防止新德里制定针对中国的敌对战略。1998年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致信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解释说,印度进行核测试是因为它必须震慑中国,这对北京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此事:如果中国改善同印度的关系,印度将更有安全感,而中国也不会受到印度的威胁。




印度对这个巨大的北方邻国则是既忌妒又敬佩。中国的经济成就使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向“中国模式”看齐。一位印度高级外交官就简洁的称之“自由化实质更多,自由化形式更少”。两国的双边贸易近年来开始不断攀升。




在政治领域,新德里开始更顾及中国对西藏驻印流亡政府的担忧,致使西藏流亡政府甚至开始考虑迁往美国。在安全问题上,巴基斯坦一些叛乱组织正日益成为中印双方的共同威胁,于是中印展开了一系列包括反恐在内的军事演习。




中国的政策基本是围绕经济和安全这两大框架而制定,但还有另一个框架: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国正逐渐迈向民主化进程,而鉴于两国同样是泱泱大国,拥有健全民主体制的印度是中国唯一可以效仿的榜样。而且印度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另外一个吸引力:自1947年独立50多年以来,印度基本上是由一个政党即国大党(Congress Party)执政。




中印关系的升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美国迄今为止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相反,华盛顿似乎对此表示赞赏。这可能表明美国真的希望亚洲和平稳定,或者它可能对全球未来有更长远的规划。20世纪90年代,时任俄罗斯总理普利马可夫(Andrei Primakov)提出了俄中印联盟的设想,但部分是由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不佳,该设想从未实现。美国对中印联盟的默许暗示“三国联盟”的设想将以美国取代俄罗斯的形式重现。这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奇怪。




上月,来自反台独阵营的台湾反对党领导人连战和宋楚瑜先后访问了大陆,并似乎为中共高规格的接待所感动。大陆想向台湾民众证明其对和平统一的诚意,同时不插手台湾内部的政治竞争。




但这也是向美国传达的一个资讯。连宋一直是美国在亚洲最坚固的盟友,并一直受到美国的支援和青睐。美国一直公开不支持台湾独立,对连宋的信任自然超过叫嚣台独的执政党民进党(DDP)。而且民进党多次在美国正为“反恐战”焦头烂额而且不希望其他地方再发生冲突时,挑起台海紧张局势,令美国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连宋返台后也许会在他们的美国朋友面前替中国大陆说几句好话。这种积极的氛围也许是美国默许中印交好(或至少不敌视)的原因。




分析认为这些事情说明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大胆、机敏与“创新”能力。在北京通过反分裂法(anti-secession law)引起国际社会议论纷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他先后大大改善了与台湾和印度的关系,而这两件事无疑是对美国发出的积极信号。




胡锦涛突然从东京召回在哪里努力修复急转直下的中日关系的副总理吴仪。这种强硬、大胆和超乎传统的平衡策略也许就是胡锦涛政府的执政方程式。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3     标题: 中印联合军演可能首次在印度洋举行

中印两军曾以一种敌视或者怀疑的目光注视对方,如今,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大军队的国家开始建立互信机制



  国际先驱导报新德里特派记者唐璐报道 通常每隔两三年,印度都要在与巴基斯坦邻近的塔尔沙漠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由于涉及诸多军事机密,这种演习完全是闭门举行。而今年,印方决定邀请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观摩该演习。5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在访问印度期间,已经接到印度军方的正式邀请信。不仅如此,印方还提出与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举行第二次海军联合演习等建议。



  印度转换印度洋战略



  2003年中印海军在上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那次演习的倡议者是当时的印度国防部部长费尔南德斯。该演习被看成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有意思的是,此次印度再次提出了举行第二次中印海军军演的建议,倡议者是现任印度海军司令阿伦·普拉卡什。普拉卡什特别强调印度海军的“蓝水”雄心取决于它在印度洋所投放的力量以及中印在此地区的合作。



  对于举行第二次海军军演,目前有关详情知之甚少,媒体只是报道说该演习可能会在印度沿岸举行。由于中印举行第二次海军演习的建议刚刚提出,具体详情恐怕仍在商榷之中。不过,假如军演最终会在印度洋举行,所显示出的涵义倒是非常意味深长。



  印度人一向把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洋,只有印度才能在印度洋发挥更大作用。在去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期间,印度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印度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印度是印度洋上最重要的国家。



  不过,许多迹象表明,印度对于印度洋新安全框架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中国海军在亚太地区以及印度洋的存在不断加强,印度也在改变过去的传统思维,开始在努力发展与有可能会在印度洋地区发挥作用的各主要强国的军事联系。目前印度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都进行过海军及其他军种的联合演习。



  尼赫鲁大学战略问题专家拉贾·莫汉认为,印度正在准备在印度洋地区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多边安全框架来打破其以往的孤立。或许印度提出与中国在印度洋举行海军军演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秘密演习对中方开放



  除了邀请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印度还将邀请中国军方观摩秘密军事演习。



  按照印方的计划,邀请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观摩塔尔沙漠军事演习,是印度为促进两军互信和理解的一个重要举措。据印度国防部高层人物披露,塔尔沙漠演习将要使用印度最好的装甲部队,其目的在于加强陆军的作战能力。



  在演习中,印度陆军将演练一旦面临核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化学武器袭击(NBC),按照所设计的程序逃生的可行性。据悉,今年举行这次塔尔沙漠军演将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演习,将有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参演。



  即将参与塔尔沙漠演习的一位印度高级指挥官说,印度军队将要在中国客人面前进行所有科目的演练。他指出,“让中国军人观摩印方演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中国人准确地了解我们的作战能力,我们的装甲部队力量,我们的部队为应付核、生物和化学战争所做的准备,以及我们迅速穿过沙漠的能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4     标题: 中国海军将首入印度洋演习 秘密演习对中开放

新军事网讯 国际先驱导报新德里特派记者唐璐报道 通常每隔两三年,印度都要在与巴基斯坦邻近的塔尔沙漠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由于涉及诸多军事机密,这种演习完全是闭门举行。而今年,印方决定邀请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观摩该演习。5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梁光烈在访问印度期间,已经接到印度军方的正式邀请信。不仅如此,印方还提出与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举行第二次海军联合演习等建议。
  
  印度转换印度洋战略
  
  2003年中印海军在上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那次演习的倡议者是当时的印度国防部部长费尔南德斯。该演习被看成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有意思的是,此次印度再次提出了举行第二次中印海军军演的建议,倡议者是现任印度海军司令阿伦·普拉卡什。普拉卡什特别强调印度海军的“蓝水”雄心取决于它在印度洋所投放的力量以及中印在此地区的合作。
  
  对于举行第二次海军军演,目前有关详情知之甚少,媒体只是报道说该演习可能会在印度沿岸举行。由于中印举行第二次海军演习的建议刚刚提出,具体详情恐怕仍在商榷之中。不过,假如军演最终会在印度洋举行,所显示出的涵义倒是非常意味深长。
  
  印度人一向把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洋,只有印度才能在印度洋发挥更大作用。在去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期间,印度海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印度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印度是印度洋上最重要的国家。
  
  不过,许多迹象表明,印度对于印度洋新安全框架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中国海军在亚太地区以及印度洋的存在不断加强,印度也在改变过去的传统思维,开始在努力发展与有可能会在印度洋地区发挥作用的各主要强国的军事联系。目前印度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都进行过海军及其他军种的联合演习。
  
  尼赫鲁大学战略问题专家拉贾·莫汉认为,印度正在准备在印度洋地区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多边安全框架来打破其以往的孤立。或许印度提出与中国在印度洋举行海军军演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秘密演习对中方开放
  
  除了邀请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印度还将邀请中国军方观摩秘密军事演习。
  
  按照印方的计划,邀请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观摩塔尔沙漠军事演习,是印度为促进两军互信和理解的一个重要举措。据印度国防部高层人物披露,塔尔沙漠演习将要使用印度最好的装甲部队,其目的在于加强陆军的作战能力。
  
  在演习中,印度陆军将演练一旦面临核武器、生物武器以及化学武器袭击(NBC),按照所设计的程序逃生的可行性。据悉,今年举行这次塔尔沙漠军演将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演习,将有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参演。
  
  即将参与塔尔沙漠演习的一位印度高级指挥官说,印度军队将要在中国客人面前进行所有科目的演练。他指出,“让中国军人观摩印方演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中国人准确地了解我们的作战能力,我们的装甲部队力量,我们的部队为应付核、生物和化学战争所做的准备,以及我们迅速穿过沙漠的能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4     标题: 中国与印度军事能力的真实对比

目前印度空军装备的1600架飞机中,除了80余架老掉牙的HPT-32“风神”式教练机外,没有一种是印度自己搞出来的。尤其在800架一线作战飞机中,全部是进口产品,包括MIG-21和MIG-27也都是依照生产许可仿制生产的。中国和印度是在同一时间获得MIG-21的生产技术的,到如今中国在MIG-21基础上仿制出歼-7系列飞机不但供中国军队自用,而且大量出口达400架之多。其最新改型歼-7MG甚至连俄罗斯人都赞叹不已,而印度的MIG-21MF进行性能提升还必须依靠俄国人的帮助。中国自制的K-8教练机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初级喷气教练机之一,还出口到巴基斯坦一批(老_枪注:K-8已出口112架,其中埃及一家就要了80架),同类型的飞机印度还需要自己掏钱买。
平心而论中国的歼-8II或是FBC-1与西方同类型产品相比确实不够精良,但就这印度人自己也搞不出来。上一次自制的“风神”教练机是在30年以前,之后 就没搞出什么东西。大肆吹嘘的LCA战机的首架原型机1995年就出厂了,到1998年 中国的歼-10原型机完成首飞也没能上天。LCA还没搞完又提出了所谓的MCA计划, 什么隐形、无尾随控布局好象挺先进的,结果是在印度斯坦航空制造公司工作的以色列专家公开表示,所谓“到2025年都能保持技术优势”的LCA与歼-10相比差一个档次,最多与专用出口的FC-1相当。而俄罗斯航空界巨头比施根斯在访问中国和印度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将继美国、俄罗斯、西欧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航空工业中心。
自1970年代以来印度大力发展海军,光航空母舰就引进了2艘,其他如大中型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的引进数量也分别达到52艘和20艘以上。所有这些使印度海军成为在印度洋举足轻重的力量。可印度的造船工业却不是那么争气,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国,并愈发有超越前者的势头。德国人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单交到中国人的手上。中国自制6000吨级驱逐舰的发展周期只有印度同类型舰艇的1/2,所需费用也仅为后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却丝毫不差。我们有理由怀疑,在未来的海上军备竞赛中,印度胜过中国的把握能有几成。
陆军武器方面,中国自1970年代以来出口了大量的坦克、大炮、枪械等常规武器,而印度在这方面至今需要进口。中国研制的85-IIAP主战坦克已经出口到巴基斯坦,更先进的90-III在不久的将来亦将装备巴基斯坦陆军。而印度自制的“阿君”坦克(老_枪注:通常译为“阿琼”式坦克)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后却仍是问题多多,弄的陆军司令卡纳中将一提到“阿君”这两个字就要问候印度国防科技部门的主管他老娘外加三代祖宗。印度自己造不出大口径火炮,进口瑞典的FH-77B型155炮却是毛病不断,中国制造的PLZ45-155毫米榴弹炮一直卖到科威特。
在核子以及航天领域,印度自制的“烈火”洲际导弹的运载力只有中国DF-5型的1/5,最新型的DF-31/41在技术层次上要比“烈火”先进10-15年以上。中国即将发射宇宙飞船而印度在载人航天方面尚未起步。印度海军计划在2007年获得首艘自制的核子潜艇,而中国自制的第二代核子攻击潜艇093型的首制艇即将服役,该艇采用的高温冷核反应炉技术是当代最先进的核动力系统,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噪声低等特点,就连美、俄也是刚刚掌握这一技术。最近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开对外宣称,在应用激光技术上,中国已经达到与美国同等级技术水平,敏锐的美国军事情报部门马上判研出中国已经开发出击落卫星的星际激光武器,这种高科技军备是印度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冷战时期为了达到拉拢印度对付中美的战略目的,前苏联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援助。例如MIG-27战斗轰炸机,除以本国军队装备价格供给一批外还授权印度当局在本地生产。而付款期限长达17年,跟白给几乎没什么两样。这使得印度当局有能力为其武装部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量换装现代化米格战斗机、防空导弹群、T-72坦克和各型作战舰艇。同时出于武器来源多样化,防止日后受制于人的目的,印度政府也向西方订购武器装备,但由于西方技术兵器过于昂贵,所以仍以苏制军火为主。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说什么也经不起这样的穷大方了,俄国的军火制造商也不愿意再做赔本买卖。既然是市场经济了,就要按市场的规律办,面对俄国人帐单新德里一下傻了眼,搞得好一阵子空军的飞机上不了天,陆军的坦克开不起来,海军的军舰出不了港,因为没有零备件。其实这也是老天爷给印度一个机会让他们好好反思一下过去,好走上发展经济的正路,谁知印度政府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学北朝鲜金氏政权,爆炸了几颗核子武器来撑门面,同时狠下心来,一边到国际上装乞丐到处乞讨援助,一边给俄罗斯下了上百亿美元的定单,这也是印俄两国所谓“世纪协定”的由来。
根据协议印度空军将获得40架SU-30MKI推力矢量战斗轰炸机,并获准在国内生产200架,俄罗斯并将帮助改进135架MIG-21MF歼击机,另外印度空军还有可能购买 MIG-AT教练机。海军将购买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俄国人称为反潜巡洋舰)和K级潜艇, 则引进“旋风”型火箭炮和包括S-300V地空导弹系统在内的防空武器系统,以及 数百辆T-80型坦克。
上述军火交易耗资100亿美元以上,可以想象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穷国将造成何等的负担。以MIG-29事件为例,印度空军从1988年起就嚷嚷着要自行生产150架MIG-29,俄罗斯方面到是大力帮助,钱也花了不少,到1998年连一对翅膀都没造出来。连印度报纸都觉得奇怪,整天吵吵着要主管航空工业的部长下台以谢国人。而与此同时中国引进生产的SU-27/歼-111998年就下生产线,可中国人却不声不响。
印度人总是自诩其购买俄制军备较中国有优先权,某些不知内情的军事观察 家也跟着瞎起哄。其实以俄罗斯目前风雨飘摇的经济状况,有人买他的东西就已 经阿弥陀佛了,就算俄军方和政府内部有人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反对向中国出售 某些武器,只要军工厂的领导人说一句:几万个工人没饭吃,你来管吧!就能让 他们的头大上10倍不止。
实际上在出售某些技术装备的时候俄罗斯人确实给予印度的方便要多过中国,因为俄国人很清楚中国人的吸收能力太快,S-300才卖给中国没两天,中国就搞出个FT-2000来,而且往往只需要买一点样品,中国自己就能仿出性能更优良的装备。远的不说就说QW-2防空导弹,从外形上与俄制SA-16几乎一模一样,重量还有所减轻,性能却丝毫不差。据说是中国通过某前苏联国家获得了几个样品,紧接着就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对于这一点俄国人相当恼火却也无可奈何,其实俄国人心里清楚却没办法, 所以在对中国出售技术装备的时候往往要求中国成批量购买,并且保证在一定时 间内不得对外出口其中的技术。就拿SU-27/30的交易而言,俄罗斯就生怕中国再搞个FC-2出来和他抢市场,声言中国自制的SU-27十五年内不得出口,而SU-30则更延长至25年。对于印度俄国人就相对宽松一些,因为他们知道就算印度人想搞也搞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对于这一点中国、印度和俄罗斯都清楚,只是不挑明而 已。在武器系统的联合开发上俄罗斯人则更愿意与中国同行合作,例如合作研发用于21世纪的先进歼击机和导弹武器等,因为俄国人清楚与中国合作能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这是印度方面所提供不了的。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4     标题: 外军观察:灵活多元的印度武备引进之路

印度空军装备的俄制苏-30MKI型战斗机

印度海军的德里级导弹驱逐舰由俄罗斯协助建造,安装了印俄相结合的武器系统

阅兵式上的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印度自行研制的普里维特地地战术导弹

近来,印度在国际军购市场上可谓频频大出风头。
  10月6日,印度同法国达成了价值35亿美元采购6艘鲉鱼级潜艇的协议;10月16日,正在印度访问的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新德里说,俄罗斯准备向印度提供最先进的武器技术,希望将俄印双边军事技术合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印度陆军发布了在未来3~5年内采购228辆轻型装甲车的建议请求;印度海军公布了一份中程海上侦察/反潜机招标采购书;印度
空军除了原有的采购126架先进战斗机计划之外,还将引进80架直升机和组建更多的直升机分队……
  印度军购为何要频频如此“大手笔”呢?其战略背景又是什么?☆
  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印度海军同法国达成的协议,是印度有史以来与外国进行的最大一笔军火交易,印度为此进行了4年长期的谈判努力,这批潜艇配有先进的“潜艇战术信息和指挥系统”和超强的隐身技术。印度将这6艘潜艇编队后,就相当于给海军“装上了一副利齿”。
  印度海军目前共拥有16艘潜艇,其中4艘由德国HDW公司设计,10艘为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印度海军潜艇的多国制造,正是其三军武器装备如万国博览会一般的缩影,其采购长期注重博采众长的结果——
  在空军装备方面:印度的空军在装备了大批法国的“幻影”2000H型战斗机、英国的“鹰”式教练机、苏联/俄罗斯的米格-29型战斗机和苏-30MK、MKI型多用途战斗机后,最近又向美国表示有意购买战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型战斗机和波音公司F/A-18型战斗攻击机经美国政府批准后均参加了印度的126架战斗机计划竞标。
  在电子战装备方面:印度继从以色列订购的3套“费尔康”机载预警系统后,又计划划购买美国的武器包括“宙斯盾“导弹系统 ,以及美国和西方军品公司研发的信息战系统和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
  在NMD反导系统方面:美国防部已非正式地答应印度为其提供“爱国者”PAC-3型拦截导弹技术,联合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此前,印度在以色列的帮助下,已购得了以色列的“箭”-2型导弹。这无异于初步建立了自己的NMD反导系统。
  不仅如此,美国还早在2004年1月宣布,将与印度将在导弹防御、民用核科学、商业空间和高技术交易方面扩大合作范围。而印度则向美国提出了长长的的武器装备采购清单,包括特种武器装备、导弹防御系统、侦察和电子战设备等。
  对采购的武器装备,印度不是一味地买来了事,而是注重借鉴和消化、吸收,力争国产化。对于即将采购126架飞机,国防部已经制订了一项抵消政策:即在进行国防采购时,至少合同金额的30%应以国内生产方式进行抵消。印度历来注重以许可证生产的方式,走引进、改造和自行研制相结合,不断提高装备自给能力。1994年,印度政府制定的《1995-2005年自主防卫十年规划》 即希望以此“引进技术-消化-仿制-国产”的模式快速发展本国国防现代化。
  正是在此思路下,印度不仅建立起了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国防科研体制,在核技术、航天技术、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能够仿制战斗机,制造潜艇、导弹护卫舰、坦克以及各种雷达与通信设备等。☆
  迅速崛起的印度国防科技
  经过长期的努力,到2005年,印军武器装备(包括引进和自行研制)的国产化程度已由原来的30%上升到70%以上。印度已建立了以军为主、军民结合的国防科研体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军事工业体系。导弹制造技术已臻完善,能够制造性能较好的大口径火炮、低空雷达、电子设备、大型军舰和潜艇等。还具备制造原子弹和核潜艇的能力。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它接近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
  印度的军事工业部门门类齐全,其产品种类比较齐全,不仅能生产常规武器,也能生产战略武器;不仅能生产陆军武器装备,也能生产海、空军的武器装备。印度国防工业有6大行业,即:兵器工业、军用航空工业、导弹和航天工业、舰船工业、军用电子工业、军用核工业。已初步建成了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有9个研究堆和数座核电站,能自建研究堆。印度的军事核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自1998年5月,印度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以来,印度已成为事实上的有核国家。
  印度在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成绩尤其显著。2003年10月,印度着手建立“太空司令部”,以利用航天技术在太空部署激光武器和反卫星武器。12月印度宣布已掌握可用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和实现载入探月计划的火箭制造技术,已成为继美、俄、法、中、日之后世界上第6个有能力自行制造低温火箭发动机的国家。迄今为止,印度至少发射了4颗间谍卫星,拥有半米分辨率的对地照相观察能力。
  目前印度正加紧研究各型导弹、高性能战斗机、核动力潜艇、攻击航母以及电子战设备和空中预警系统等高技术武器装备。印度在卫星、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原子能发电技术、海洋勘探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最近,印度国产“尼尚特”无人机试飞成功;还计划今后4年内发射12颗地球同步卫星,用于构建印度的国家卫星系统。
  2002年-2003年度,印度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外包业务的收入增长59.1%,达到2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预计到2008年,印度的信息业将达870亿美元。比尔·盖茨由此认为“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信息产业为印军进行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印军今日宣布研制成功了新一代陆军C3I指挥控制系统,可与西方任何一国军队的相媲美,便是成功的一例。☆
  左右逢源的不结盟战略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表面上维护不与大国结盟的旗号,事实上长期与前苏联行结盟之实。正是由于“不结盟”的旗号,印度左右逢源,为其在国防上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使得印度在冷战时期,成为全球之内惟一既能得到苏联武器装备,又能西方武器装备的国家。而当前,又成为惟一既能得到俄式武器大单,又能得到美式武器大单的幸运儿。而且成为俄美之间争夺国际军火市场、竞相争取的“香饽饽”。
  早在1962年印度挑起中印边境之战时,印度就因战略地位的重要和“不结盟”运动首领的旗号,既得到苏联的军事支持,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还得到了英国,甚至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苏关系恶化后,苏印关系更加密切起来。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出于战略需要,亲近巴基斯坦而疏远印度。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和印度都积极调整双边关系。冷战后,美国看重印度在南亚的战略地位和巨大市场,印度希望得到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更希望美国在印巴争端中站在印度一边。因此,印美关系最终在2004年翻开了新的一页,跨入了改善和合作的快车道。
  前文所述的美国计划对印度出售战斗机,还是出于美国在南亚搞平衡战略的考虑。几个月前,布什政府已同意向巴基斯坦出售80架F-16型“战隼”战斗机,按照合同,巴基斯坦将接到55架新式和25架旧的“战隼”。此番又向印度出售,即确保了美国一向善于玩弄的平衡战略的实施,又让美国军火商在印巴两头大发军火横财。
  2004年印美两国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布什政府更是为向印度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大开方便之门。美国设法阻止了以色列向中国出口“费尔康”预警机,却让这片熟透的桃子落入了印度口中,不仅如此,美国还打算向印度出售E-2C型“鹰眼”预警机,印度海军在购进6架“鹰眼”预警机后,加上印度此前购买的“费尔康”预警机与自行研制的3架预警机,就完全可对印度洋实施24小时的监控。
  难怪印度国防部发言人惊喜地表示:“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国防合作出现了惊人的进展”。☆
  印度国防科技存在问题
  印度政府一直号召:引进技术只能是发展本国技术的“垫脚石”,而不应该成为“离不开的拐杖”。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印度离这一目标仍相去相远。印度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在别国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存在很大的对外依附性。1993年6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把印度列为第三世界最大的常规武器买主。
  采用特许仿制武器装备固然利于实现跨跃式发展,节省时间与资金,但却易在诸多方面受制于人,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具体地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从总的来说,印度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军事工业行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武器生产严重过剩,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相对薄弱。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5年4月对印度军事工业的评价为:受技术落后、缓慢的研发以及由官僚政治斗争和军种间经费竞争产生的随意的装备政策影响,印度的国防装备继续大量依赖进口。虽然印度拥有庞大的军事工业,资产价值约4000亿卢比(约合90.9亿美元), 但其70%以上的军事需求仍需要从国外获得,大多数从俄罗斯和以色列获得。
  第二,印度的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推动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是印度制定科技政策的一贯原则。但在实际执行中,做得并不理想。科技方面的实力较强,居第三世界国家的前列。印度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水平很低,研发投入一直不足GNP的1%。但在新世纪伊始,印度发展科技的决心非常明显,在最新出台的《科学技术政策-2003》中,印度第一次提出要把研发投资提高到占GNP的2%。
  第三,由于受大量采购影响,国产化主战装备仍存在问题。“阿琼”坦克正是如此。印度不久前在拉贾斯坦邦的沙漠中对其自行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进行了新一轮测试。这种坦克装备的多种主要技术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就连发动机和火控系统也未能幸免。到现在为止,只有5辆“阿琼”坦克正式交付印度军方,远远低于原先计划的124辆。而与此同时,印度却不得不花费7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了310辆T-90S型主战坦克。
  第四,由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受限,使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印度的10亿人口中,仍然有70%的文盲和53%的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穷人。印度在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质量如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环保、减灾等方面的研究经费却很少。仅凭占人口2%的一点高科技人才,如何解决98%的平民的贫穷落后问题? 尽管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成就辉煌,但在家用电器工业、通讯技术行业以及传统工业依赖的

能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印度远不如中国。在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拼命地发展国防科技,海量地购入军事高科技装备,没有很好地解决强兵与富国的关系,令人不免有穷兵黩武之感。
  同样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同样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印度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引进道路的得失,值得我们鉴戒,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4     标题: 走向远洋进攻:管窥印度海军新作战学说

2004年6月,在经过多方酝酿和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印度海军率先向外界公布了新时期的战略性纲要文件—《海军新作战学说》。该学说广泛借鉴和参考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海洋军事思想和海战理论,对印度海军今后的战略思想、发展蓝图、军备建设以及历史使命等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勾勒,尤其是对印度海军的战略核力量以及远洋能力建设作出了深入和细致地规划。
  《海军新作战学说》共长达148页,其核心思想在于:印度海军应从当前的“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思想转向“远洋进攻”战略,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在控制整个印度洋的基础上,贯彻“西出、东进、南下”的战略思想,逐步将印度的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的广大海域。
  新学说出台的背景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中心,本土呈圆锥形楔入印度洋,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其东、南、西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约6100余公里,并在印度洋上拥有1175个大小岛屿,其中最远的岛屿距印度本土约1500海里。这种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注定了印度的战略利益与海洋休戚相关。印度外交家潘尼迦早在建国初期就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写道:“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民族的利益系于印度洋,来日的伟大也系于海洋。”印度海军前参谋长A.恰特吉上将也预言:“海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印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就必须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上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以来,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和地区局势,印度海军认为,来自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内的威胁比以往更加严峻。首先,北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战略运输水道之一,印度和亚洲国家所需80%左右的能源均从该海道通过,而近年来,印度洋上的恐怖主义、海盗和武器走私活动极为猖獗,上述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海道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其次,印度有着广阔的沿海岛屿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近年来区域外大国频频向印度洋渗透,觊觎海洋权益,印度的海上资产面临着被剥夺的威胁;最后,印度海军认为,一旦将来与周边或区域外国家爆发武装冲突,战场将不会只局限于陆地,很可能扩大至海洋上,印度面临海上安全威胁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因此,保障海上安全和海洋权益成为事关印度生死的头等大事。进入21世纪以后,印度海军开始重新评估和修订其“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战略,相继提出了“控制战略水道”和“远洋进攻”等新思想,旨在走出印度洋,将活动触角延伸至波斯湾和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从“区域控制”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
  新学说的两大核心特征
  1、加强海基核力量建设
  核潜艇因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强、生存率高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支柱。在印度1999年颁布的《最低核威慑政策》中,明确规定拥有战略反击能力的核潜艇是印度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武库中最锐利的支柱。《海军新作战学说》强调指出,未来几年内,印度海军将尽快完成以战略核潜艇为基础的海基核力量建设。一方面,印度海军将自行建造5艘战略核潜艇。因保密原因,上述核潜艇暂被命名为“先进技术艇”,其中首艘核潜艇计划于2006年下水,2007年正式列编服役;另一方面,印度海军将继续从俄罗斯租购3艘“鲨鱼”级核潜艇,其中每艘潜艇的价格约为7亿美元。到2010年左右,上述核潜艇将陆续列编,在装备了印度自行研制的“萨加里卡”潜射导弹和印俄共同开发的“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后,能够从上千公里之外对敌目标实施远距攻击。届时,印度也将成为世界上第6个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国家。
  2、加强远洋进攻力量建设
  《海军新作战学说》指出,印度海军的远景目标是:全面控制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海军就拟订了一项为期25年、耗资620亿美元的海军跨世纪现代化计划。其建设方针是:以大型化、导弹化和远洋化为发展目标,形成以航空母舰为核心,以导弹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核潜艇为主力的东、南、西3支舰队,致力于建设包括水面作战舰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三位一体、均衡发展的海军。根据采购计划,未来10年内,印度海军将重点引进2艘航空母舰,自行建造6艘护卫舰和24艘潜艇。此外,还将从国外购买3艘隐形护卫舰、4艘驱逐舰、4艘快速攻击艇、6艘“鮋鱼”潜艇、6架海上侦察机和数十架舰载直升机。到2015年,印度海军将努力构建以现役“维拉特”号、外购“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以及自造航母“防空舰”为核心、外加200余艘其它各型战舰的具有远程“力量投送”能力的3支航母战斗群。届时,印度海军将拥有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广阔的跨海域作战空间,可以在印度洋、阿拉伯海以及南中国海等海域向作战对象国实施远海作战,从而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全球军事大国梦想。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5     标题: 印度装备俄美法先进战机将成亚太军事强国

近年来,印度花费巨款,从海外购买各型先进战机,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美国《防务新闻》及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评论指出,印度空军装备俄罗斯、美国、法国的先进战机后,有可能在2015年成为亚洲实力最强的空中力量之一。
  空军规模:世界第4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披露,近年来,印度成为亚洲战机力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空军现有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4。其总兵力为11万人,主要装备有作战飞机844架,大部分飞机可携带核武器。
  目前,印度空军正稳步推进苏-30MKI战斗机的装备计划。到2015年印度将完成生产苏-30MKI战斗机的工作,届时印军将拥有180架苏-30MKI。该机的性能可与美国最新型的F-15E战斗机媲美。一些俄罗斯评论家认为它在武器操作、目标截获等方面同“幻影”2000和F-15相比效能要提高两倍,其作战半径可以从波斯湾一直延伸到马六甲海峡。印度空军参谋长提亚吉说:“苏-30MKI综合了先进的航电设备、致命的武器和无可比拟的机动性,这使它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威慑手段!其‘艺术化’的航空电子设备、现代化的座舱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将在未来对任何敌人进行有力打击。实际上,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空军的F/A-22以外,几乎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同苏-30MKI相比,而F-22距离大量装备还有很长时间。印度空军对此非常自豪,并非常感谢政府花费巨资为印度空军装备这型战机。”
不仅如此,印度最重要的战术导弹——PJ-10“布拉莫斯”式巡航导弹也取得实质性进展。该导弹射程290公里,速度超过两倍音速,可掠海飞行,装备以苏-30、“美洲虎”、“幻影”2000H战斗机为主的印度空军后,印军将有能力在冲突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对敌发起“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威力与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动用的“战斧”式导弹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印度现有的空军战斗力改造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完全实现,印度将成为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主要强国之一,其战略影响力必将从遥远的波斯湾延伸至东南亚地区。
  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
  让印度最为高兴的是,美国和俄罗斯在历史上首次同时支持印度军事现代化。
  以前,印度空军的战机主要来自俄罗斯和法国。“9·11”事件后,美国把印度视为自己在亚洲的“民主伙伴”,全面恢复了与印度的军事合作。美印在反恐、军事训练、联合演习、情报交换和维和行动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美国不但全部取消了针对1998年印度核试验而实行的制裁,还批准向印出售20种重要武器,其中包括允许以色列向印度出售尖端的“费尔康”预警机。
  与此同时,美印还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军事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向印度出售先进战斗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已获得批准,向印度推销126架F-16或F/A-18战斗机。这些战机将完全按照北约标准配置武器系统,性能达到与美军所用产品相当的水平。
  美印军事合作日益活跃,反过来也刺激了传统的俄印军事合作。为保住印度的军火市场,俄罗斯决定与印度共同开发军事新技术,以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根据印俄2003年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制第5代战斗机,这意味着印度不再单纯地从俄罗斯进口军火,而是在俄罗斯的协助下逐步掌握先进武器的研制技术,进一步成为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
  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将发展军事实力视为其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支柱,争取建立一支精干、机动和高度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军队,在2015年进入军事大国行列。印度最近制定的《新快速机动战略》要求确保随时向印度洋沿岸国家快速部署军队,加快快反部队建设——加强机动能力,保持高度战备,确保在一周内抵达出事地区并立即投入战斗。
  对于印度来说,冲出南亚,控制印度洋,最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才是其长远理想。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对发展军备情有独钟,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5     标题: 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

一、国家安全边界存在于大国实力边界的规定之中,
二、地缘中心与资源中心在印度洋地区合二为一,是当代地缘政治的基本特点
三、"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结论:印度将是西方多米诺牌局中最后一张
2001年3月5日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在安达曼群岛首府布莱尔港视察时说:"20世纪属于西方,中国在21世纪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但本世纪未来的岁月属于我们印度。"此次是阿德瓦尼担任内政部长以来对该群岛的首次视察。首次视察又首次做出这么大胆的预言,自然引起笔者的研究兴趣,结果发现,如果印度参与西方一些国家遏制中国的行列,并帮助其达到目的,那么,印度必将是西方多米诺牌局中的最后倒下的一张,其后果将是极其危险的。
一、国家安全边界存在于大国实力边界的规定之中
发轫于近代英国而又漫泛迄今的资本全球化,如果不考虑其间在战争间歇期出现的和平与发展的"机会"的话,那它在现实中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牧歌式的进程,相反它则是民族国家间极冷酷的淘汰过程。被淘汰的不一定都是经济不发达的和"文明程度"不高的民族,它更多地是那些不思武备的民族。且不说大宋王朝败于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的马下,也不说当时综合文明程度尚不及中国大清王朝?quot;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所表现的低素质的穷酸和贪婪,更不说铁托时期经济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南斯拉夫由于没有强大的制海权以至后来被反复肢解的事实,我们只要比较一下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和现在仍顽强生存并耐心等待发展机遇的北朝鲜和古巴,人们就不难理解坚定的国家意志和有效的军事力量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对一个民族国家所具有的生死含义。
全球化不能不包括军事自卫手段的全球化。一旦民族国家的利益融入资本全球化进程之中,那么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它必须从在全球范围来审视已融入世界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只站在敌人是否入侵本土的角度来审视和保卫自己的利益;既如此,民族国家对保卫国家安全利益的认识,也不能只基于本土的范围而应当站在全球的范围来看问题。在全球范围,而不仅仅在本土范围,在大国实力边界之间,而不是仅仅在自已国土境内,尽力使本国的安全边界及其已融入世界的政治经济利益合理化(对反霸国家而言)或最大化(对霸权国家而言),便是全球化进程中反霸权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必然选择。
反霸,当然需要反霸的理论。在许多场合,人们往往把"国家领土"、"国家领土边界安全"及"国家安全边界",这三个概念混淆使用,往往把一国的安全边界的扩展混同于领土边界的扩张,因而称之?quot;威胁"。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事实的,这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三个概念。事实上,任何一个进入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有主权范围内的利益和主权范围外的利益即融入世界的利益及其安全需求。领土边界安全是指国家对其主权范围内的领土的可控制和保卫的程度。领土是主权的物质载体,因此,领土边界安全从相当的意义上说就是主权安全。而国家安全边界则是指国家对其分布于主权范围之外的利益的可控制和保护的程度。比如,美国领土边界仅限北美洲部分地区,但由于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因而它的国安全边界几乎覆盖全球。中国的领土边界与美国差不多大小,但与美国相比,由于中国军事力量严重不足,因而在中美冲突中,其安全边界则不出中国主权领土之外,尽管中国的许多政治经济利益已广泛地融入世界。民族国家一旦参与全球化,那它就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已被融于世界的国家利益,而关心和保护其海外利益并不就是对其他国家?quot;威胁"。因此,只要不扩张领土边界和侵犯他国的主权,那么,在尊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为自卫在全球范围延展其安全边界的行为,就应当被看作正常合理的国家行为。如果说,国家领土是一个常数,领土边界安全则是一个基于国家安全边界推展的近乎无限的变数:国家领土边界安全取决于该国的安全边界在世界范围推延的广度和深度,一国领土边界安全系数与国家安全边界的系数的比值便是该国的国家安全值。例如,一国的国家安全边界系数与领土边界安全的系数比值大于1,那么,这个国家则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小于1,则说明该国处于非安全状况。比如目前的伊拉克就是这样。如果等于1则说明该国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重合,国家的边界安全处于底限,处于被动防卫的境地,并具有相当程度的脆弱性。比如瑞士就是这样。1962年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人就很恐慌,觉得影响到它的安全;同样,1950年美国出兵朝鲜,中国人也觉得影响了自己的安全。这说明,国家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安全的确是存在着的但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国际斗争中,没有外延空间保证的安全承诺是绝对靠不住的。这个空间的外延就是一个国家应当具有的安全边界。安全边界的扩展并不是国家领土的扩张,只意味着国家领土边界安全系数增高。中国人打赢了朝鲜战争,中国东北地区的和平形势一直保持至今,但中国并未扩张半寸领土。当然,一国的国家安全值也是相对于特定的对手而言的,比如排除美国的因素,印度在南亚的国家安全值是非常高的,但若印美之间冲突,印度的国家安全值则相对要小得多。因此说,一国的安全取决于他国,尤其是大国对该国安全边界的具体规定,而不取决于该国政治家一厢情愿的想象。
规定即肯定。在不侵犯他国主权和国际法的前提下,国家安全边界就是国家利益的合理边界。理论上说,国家利益边界更多地存在于国际法的规定之中,但在现实里,国家利益的边界,则更多地只能存在于自身实力边界和世界大国实力边界辩证规定之中。不管一国的国家利益随历史如何变化,但它们的最高目标都是为了控制和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来满足本国的政治经济需求。如果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使得这一时期的国家利益只能是内向的和地区性的,那么,当历史进入市场经济轨道后,发展就成了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生存的"硬道理"。而当一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又不能支撑这种发展时,它就必须走向世界去寻求国际资源和市场。这样,世界的存在,在这一时期也就成了国家的存在。一国经济,只要它进入市场经济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就不能不需要世界资源和国际市场,从而它也就不能不是与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的一部分;这样,它的国家安全边界,从而国家安全战略,就不能不是处于全球视野中并向世界延展的概念,其实现手段也就不能不是一种向全球辐射并能在大国实力间得以有效地扩大本国利益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安全系数并不完全取决于该国的存在状况(如人口、版图等)及该国领导人的愿望本身,而是更多取决于该国利益及其实现手段以及与之相应的安全边界在全球范围内的辐射程度和世界大国对该国的安全边界所认可的限度。
二、地缘中心与资源中心在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合二为一,是当代地缘政治的基本特点
我们知道,历史上大国争霸基本上是通过控制海洋和控制陆地两类战略交锋进行的。尽管后来出现了空中战场,但争夺制空权的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海洋和陆地。当然这并不是说,海权国家对陆权没有需求或陆权国家不需要海权。而是说,对前者言,陆权只是海权的外围存在;对后者来说,控制海洋则是为了更有效地保障陆权。作为英美这样的海权国家,它们正是通过控制海上线路来实现对世界资源的控制的;作为这种实践的理论表现就是最早由a·t·马汉(1840-1914)提出的"海权论",其基本论点是: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力量能够控制公海,它就能控制世界的财富,而控制了世界的财富也就控制了世界。为了积累财富,国家就必须生产和在世界范围交换产品,由于地球表面陆地为海洋所包围,并且海洋运输比陆地运输更方便,因而海洋是大自然赐予的伟大交通工具。富有进取性的国家必须依靠海洋获得海外的原料、市场和基地。所以,一个国家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能在海洋上自由行动,并在必要时阻止海上自由竞争。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不能少的和最为重要的力量。他说:"武力一直是思想将欧洲世界提升到当前水准的工具。"【1】而"将海洋由自然状态有效地转变为存在着海权,最具决定性的方式是商业控制。"【2】马汉已注意到世界海权是一个体系,他从英美国家利益出发,认为:海上掌握海权的关键在于控制海上交通线。而决定欧洲和美国命运的海上交通线,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从欧洲经苏伊士的航线,另一是从美国穿越太平洋的航线。由此出发连接经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短距离的海上岛屿和海峡,便是美英海军必须控制的海权地区所在?quot;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埃及、亚丁和印度──按地理上的顺序而不是严格的时间上的先后排列──向世人展示出一根完整的链条。这根被一环一环地打造而成,或通过公开使用武力或凭借政治交易,但一直为一种民族特性牢牢地驾驭。"【3】 "英国为了自己的伟大需要而掌握埃及。另外,埃及对于整个东方世界来说也处于中枢地位。在任何情况下,来自各个地区的物资都可流入埃及。在军事上,埃及是个理想之地,因为从四面八方流向埃及的物资供应是任何海军都很难完全切断的,这就十分有益于在埃及集中力量以进行针对直布罗陀或印度的防御或进攻的行动?quot;【4】 应当说明的是,马汉所处的以欧洲为中心时代并没有使他充分意识到印度洋在世界海权体系中的关键意义,他说"印度并不是英国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场所。只是英国所属的许多块土地中的一块,它们遍布全球,由英国的超级海权联为一体。在这么多地方中,印度由于距离和地形最适合于被用来对中亚发挥影响或对俄国扩张线的前沿采取行动。印度的陆上边境受阿富汗的山脉及喜马拉雅山的保护,其后翼也是无懈可击的,只要英国海军依然优势在握。这样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前进基地,它可成为开往埃及或中国的远征军的初始或最终的出发地;作为开往其他任何方向上的更近地点更是不在话下?quot;尽管如此,马汉意识到印度洋在大国,尤其是英俄两国争霸世界的重要地区。他说:"可以说,英国和俄国在亚洲的领土扩张构成了当前的地区背景","俄国正努力在地理上倚托东西两翼向南推进,而前进的中心地带就是阿富汗山地及多沙漠的东突厥斯坦与蒙古地区。"在南亚"这边的海峡殖民地和香港以及那边的亚丁和埃及象陆地据点一样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力支持了英国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海上经营。在广泛的意义上,这种经营是针对于亚洲分割地带,或者说是南北力量的争锋地带的侧翼?quot;【5】马汉与麦金德(1861-1947)这两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学者从海陆(矛和盾)两向为现代地缘政治理论【6】奠定了互为依存和不可分割的原生性基础。
h·j·麦金德认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大洲由于发达的交通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可分六个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地区是欧亚大陆板块地区。这个地区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欧亚大陆的结合部的中亚中东地区,被麦金德称之为"轴心地区"或"心脏地区"。占据心脏地区的国家在历史上却屡屡向沿海扩张。麦金德从欧洲人的视角提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能主宰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的论断。【7】应当说明的是,与马汉一样,麦金德所处的以欧洲为中心时代也没有使他充分意识到印度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关键意义。
在对世界地缘政治体系及其中心环节的认识上,政治家似乎比学者的眼光更敏锐些。且不说彼德大帝、拿破仑等是怎样认识印度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关键意义的,就是被首任印度驻华大使,同时又是印度现代海权理论的奠基人k·m · 潘尼迦(k.m. panikkar)讥讽为"只把海洋当作一条边界" 【8】的曾任英国外交事务次官和印度总督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之一的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 1859-1925)似乎也看得明白。他在《远东问题》一书中说:"印度帝国处于地球上第三个最重要部分的战略中心。......但是,没有比在它对远近邻邦的命运所起的政治影响上,以及它们的盛衰系于印度这轴心的程度上更看得出它的中心支配地位了。"【9】曾任英国殖民、贸易、内政、海军、军需、陆军、空军、财政及国防大臣和首相的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05)则把印度称为"英王皇冠上的那颗真正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10】而潘尼迦在其著作《印度和印度洋》一书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对麦金德及其之后的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欧洲中心和忽视印度洋的倾向予以批评,他说:
德国的思想家们异常注意考察地理问题,他们为了探讨凡是控制了欧洲大陆中枢的,终必掌握海陆空的控制权这个观点,简直给世界战略问题迷住了。大有资格以这个新学派的缔造者自居的麦金德也是以同样的观点考虑亚洲大陆的,于是印度洋只被当作"海岛世界"的一个连接区,而在那个世界上,唯一有效的政治边界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结果,印度洋中的地利问题,从来没有人认真研究过。不过,考察一下印度防备的各种因素,我们就会知道,从十六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各港口,对欧洲和远东距离大致相等,而非洲和太平洋各岛又都相去不远,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印度商业具有世界重要性,我们认为这是以往印度的一大推动力,它曾在历史上使印度产生过激烈的政治变化。【11】值得让人钦佩的是,作为外交家,他在其著作中坦率地说出一个对地缘政治理论最为重要,对其祖国印度的国家安全也是最冷酷的事实:
正是由于英国在印度大陆上的地位,才使英国享有印度洋的绝对制海权,才使它得以把势力伸张到太平洋上去的。认真研究一下印度历史上的各种力量,就可以毫不怀疑地认识到,谁控制印度洋,谁就掌握了印度。从近三百年的历史来看,任何强国,只要掌握住绝对制海权,又有力量打得起陆战,就可以控制印度帝国,【12】
如果说,以前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是从争霸对手所在地理位置及军事和商业贸易的角度理解地缘政治利益重心所在的话,那么,随着20世纪太平洋地区大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资源需求迅速扩大,战略大师们日益注意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决定市场,而资源却决定生产。一国的实力不完全取决于该国的生产力总量,而决定于该国可绝对控制并能稳定地获取世界资源的总量;一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胜负兴衰,不再单纯地决定于它所表现出的经济(比如市场经济)和政治(比如民主政治)财富总量,而决定于得以保证这些财富不断得以产出从而使生产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的资源占有量;国家的失败,不再表现为国家财富的丧失,而表现为国家生产这些财富的生产力及支撑这种生产力的海外资源供应线路,特别是控制这些线路的军事力量的丧失。因此,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不应再仅仅是一个单纯争夺控制世界地理要道和控制世界市场的理论,它已深化为以控制世界资源为中心的理论。在他们的理论中,控制世界不再是以控制某一地区为前提和目标,而是以控制世界资源贮藏丰富和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为前提和目标;地缘政治体系的学说,应是一个随资源中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学说,而不再仅仅是"地理决定外交"的静态学说;特定时期人们对贮存于特定地区的特定资源的需求程度规定的世界资源中心(或重心),决定这一时期的地缘政治体系的中心。如果说,以往的地缘政治是对手确定战略的话,那么,新的地缘政治逻辑则是,资源决定战略:谁控制了资源,谁就能控制世界。
资源价值与地缘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合二为一并以前者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的鲜明特色。在这新的视野中,印度洋在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关键意义再次得到大国政治家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理论贡献最大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曾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将地缘政治利益与资源政治利益紧密地结合并使前者服从于后者,是尼克松考虑全球战略时贯穿始终的和突出的思想方法。他写道:
谁在波斯湾和中东控制着什么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是谁在世界上控制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关键。
英国早就看到这一情况到来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们试图使美国人相信,波斯湾问题"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战略和政治意义"。英国人比美国人更易遭受攻击,因此,他们需要更清楚地认识这些问题,但他们也更有经验,在波斯湾尤其是如此。因此,他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些问题。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一直到一九七三年发生阿拉伯石油禁运之后才知道波斯湾有一些小小的酋长国,但是英国的统治者们一百五十年来一直在注意它们的事务的最微小的细节。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5

英国最初在十九世纪初进入了波斯湾,以阻止海盗破坏他们的贸易。从那时起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英国军事力量维持了秩序,提供了保护,并解决了分布在海湾沿岸各个酋长国里的争端。
在整个海湾和阿拉伯半岛周围,英国一直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亚丁、阿曼、卡塔尔、巴林、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通常叫做"海盗海岸"的酋长国里,英国是酋长们和世界其余地区之间的联系。他们用机智、彻底和强硬手腕来执行他们的任务。一九三四年,在一场保卫他们的亚丁港的运动中,英国人利用奉承、贿赂和周密策划地显示武力的作法,同现在叫做南也门的内陆的各位统治者缔结了不下一千四百项"和平条约"。正是在英国的保护伞下,巨大的跨国公司在它们寻找石油的努力中开始在这个地区进行勘探。
英国不仅控制了海湾,而且还控制了从印度洋各个地区来到海湾的通道。印度洋各个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亚、缅甸、印度、锡兰、亚丁、苏伊士、肯尼亚、南非、澳大利亚、迪戈加西亚和印度洋的其他岛屿,这些地方在以前某个时候全是英国属地。波斯湾和波斯湾外面的印度洋都是"英国的内湖"。
英国把它在波斯湾的势力一直保持到一九七一年。但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分阶段地摆脱了它在"苏伊士以东"所负的责任,从而造成了一系列力量真空,这些真空由苏联人煽动的反英民族主义者填补了。【13】波斯湾的战略重要意义今天集中于两个因素:它的位置和它的石油。这个基本事实在二十世纪最后这几十年里使波斯湾成了全球风暴的风眼。如果苏联有力量关掉中东的石油龙头,它就会有力量使工业化西方的大部分国家向它屈膝。为了做到这一点,苏联人没有必要象他们接管阿富汗那么实际接管波斯湾。他们通过外部压力或内部动乱,使西方得不到这些国家的资源,也可达到他们的目的。
苏联人长期以来就知道这一点,苏联持不同政见的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追述一位高级官员一九五五年在克里姆林宫发表的一次谈话。这位官员解释说,苏联在中东的政策的长期目标就是"利用阿拉伯民族主义给欧洲国家在获得原油方面制造困难,从而获得对它们的影响?quot;这番话是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机之前十八年说的。在二十世纪的某个时候,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其他能源可能得到充分发展,以满足世界上的大部分能源需要。但现在我们生活在石油时代。在今后几十年里,这一点使波斯湾地区具有特别的战略重要意义。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多事,最不稳定和最受危害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之一。【14】最近,苏联主席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向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当时还是苏联的盟友)交心说,"我们的目的是控制西方所依靠的两大宝库──波斯湾的能源宝库以及中部和南部非洲的矿藏宝库?quot;
美国只是部分地依靠进口石油和战略矿物,而欧洲和日本则绝对地依靠海外来源。我们用的石油有一半是进口的,但是欧洲进口百分之八十五,日本进口百分之百。至于矿物,西欧进口百分之八十,日本进口百分之九十五。进口的小规模的中断只会给美国造成不便和烦恼,但却可能在我们的工业化盟国中造成恐慌。因此,它们比我们甚至更有理由对于苏联向"西方所依靠的两大宝库"推进感到关注。
苏联领导人把眼睛盯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支柱上。他们的目的是破坏西方工业机器。西方工业国的重要原料依靠外国来源,这一点是我们的主要脆弱性之一。这一点以及许多生产国固有的不稳定,决定了苏联在象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这种地区的战略。
大多数美国人对于非洲地图像对于南极地图一样是不熟悉的。大多数人分不清马里和马拉维;他们也不知道索马里或者厄里特里亚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为什么在那里发生的事件可能决定世界的未来。他们也说不上象南也门、阿曼、霍尔木兹海峡、巴林或者卡塔尔这些地方在哪里。然而,这些地方以及同它们类似的其他地方,对于美国的利益以及西方的利益却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对这些地方的无知或不感兴趣,使苏联人得到了他们的最大有利条件之一。【15】如果苏联在向非洲渗透方面继续取得成功,它将在它的更大的战略中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个战略就是包围世界这个"城市",使工业化西方得不到它赖以生存的资源。甚至是资源丰富的美国,有几种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是非常依赖进口的。铬就是说明这种依赖性的潜在危险的一个例子。
大多数人在想到铬时,就想起汽车上的高级装饰。但是,对战略计划人员来说,铬意味着滚珠轴承、精密仪器、导弹等东西。一架飞机需要三千六百多磅铬。正像一位专家所说,"如果没有铬,就没有高质量的飞机擎。"没有铬,就生产不出不锈钢。全国科学最近得出结论说,美国在铬方面的长期脆弱性大于在石油方面的脆弱性。铬已经供应不足,而我们迫切需要它重建我们的武装部队。我们本国的铬矿石数量小,质量差;我们所需的铬有百分之九十二必须进口。最近,我们的两个主要来源是南非(百分之三十三)和苏联(百分之二十五)。而且,在世界上已知的铬矿中,百分之九十六在南非联邦和津巴布韦-罗得西亚。
这种重要的依赖性说明苏联为什么特别要把南部非洲─━西方许多人对其有强烈感情的那部分非洲─━作为干涉目标。苏联的行动很少是没有目的的,而目的总是战略性的,从来不是道义性的。因此,必须从世界这一地区的资源以及从这些资源对西方的重要性这种背景,来看待苏联为了在南部非洲这块已经是混水的地方进一步推波助澜而顽固地进行的努力。据一种权威的估计,光是南非共和国就拥有世界石棉的十分之一,世界铬矿的四分之三,世界铂类金属的一半以上,世界的一半黄金,三分之一的锰矿,五分之一的铀矿,三分之一的金刚石:具有几乎是无法估计的战略和经济重要性的一个矿物宝库。
扎伊尔的铜和钴,罗得西亚的铬,南非的黄金、金刚石、锰和铂类金属─━这些就是苏联在南部非洲所赌的一部分经济赌注。他们已经控制了在好望角两边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优良港口。如果南非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将能够控制好望角附近的海路,北约的欧洲国家所需战略的百分之七十、所需石油的百分之八十是通过这些海路运输的。【16】70年代末,克里姆林宫对海湾形成了钳形包围。一边从西南进行包抄。1978年苏联向埃塞俄比亚空运了两万名古巴士兵,以便一方面支持埃塞俄比亚政府与索马里进行战争,一方面从沙特到红海对岸建立军事设施。那年晚些时候,亲苏集团在南也门夺得了政权,使苏联在阿拉伯半岛上有了一个滩头堡。不久,南也门公开向北也门发动军事进攻。恐怖主义分子以南也门为基地对沙特阿拉伯采取行动。游击队也以南也门为基地袭击阿曼的一个边界省份。钳形包围圈的另一边是从东北方向包抄。1978年在阿富汗一场军事政变使共产党上台。阿富汗共产党政府很快就与莫斯科签署了协议。当人民起义威胁要推翻共产党政权时,苏联侵占了这个国家。有了阿富汗的基地,苏联的战斗机、轰炸机便可以飞到霍尔木兹海峡。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从两个方向同时推进,企图控制这一"石油咽喉"。 我们必须把苏联与阿富汗之间的战争看成是我们与莫斯科竞争中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而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发生在遥远地方的一场边缘冲突。【17】尼克松只不过是以其现实主义风格拉开了以资源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冲突及其理论变革的序幕?quot;谁在波斯湾和中东控制着什么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是谁在世界上控制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关键。"在这里,波斯湾,从而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成了围绕资源而构筑的世界地缘政治体系的核心所在。尼克松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于80年代始迅猛发展,以及由这种发展而产生的资源需求,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波斯湾,投向印度洋,投向印度。这也就是从1998年印度核试迄今,印度外交竟在短短几年内从最低谷戏剧性冲向巅峰的原因之一。
三、"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
福兮祸所伏。目前印度在大国战略中的地位升值,其速度之快反倒使人对印度有些担心。印度是距世界资源贮量最丰富,地缘利益最集中的地区的最近和最大的国家。正因此,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贾瓦拉哈拉尔·尼赫鲁对印度的未来说了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预言,他在对印度共和国历史有广泛影响的《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quot;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为慎重起见,我们再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
india, constituted as she is , cannot play a secondary part in the world. she will either count for.【18】如果我们读了k·m·潘尼迦写的《印度和印度洋》这本对印度未来的国防政策有深刻影响小册子,就会对尼赫鲁的这句名言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潘尼迦在全书结束时说:"印度来日的伟大,在于海洋"。这句话进一步解读就是:仅就印度的地理位置与印度目前所具的版图而言,如果没有世界一流而只有中等水平的海权,那印度注定是"没有前途"(not count at all)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彼德大帝解释的极清楚,他叮嘱后代:"推进到印度,它是世界的仓库。"【19】后来,不仅俄国霸权,而且历代世界霸权都严格地遵守着这句战略格言。
如果说,近代历史上印度洋周边曾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殖民地"仓库",因而是大国必争之地的话,那么,到现代,仅就油气资源贮量最为丰富的波斯湾中亚地区存在于北印度洋及其沿岸这一事实,就足以使印度洋与大国的"生死攸关利益"产生了联系;如果再考虑到密集于印度洋上的航海线路以及对大国全球战略具有重大地缘战略意义的马六甲海峡和曼德海峡分布于印度洋两面的事实,印度洋及其沿岸在近现代史上就不可避免地成了非一流大国而不能控制,非一流大国也不能自主存在的绝对排他性的地区。
控制印度洋,就必须控制印度。对世界霸权而言,控制印度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心理上和地理上分解印度。二战结束之前,在独立问题上,印度也存在过"两条路线斗争"。一条是以钱德拉· 鲍斯为代表的强力派,主张用暴力赶走英国殖民者,建立强大的印度国家;另一是受过"良好的"英式教育的尼赫鲁,主张以民主的和间接的方式实现印度独立,并以中间道路为印度在大国中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20】然而就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钱德拉"因飞机失事"身亡,印度在尼赫鲁领导下,独立之初就建立了英式的民主制度并接受了英国人安排的印巴分裂的事实。前者使印度国民心理在独立之初就处于分裂状态,而后者则从地理上使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处于分裂和相互消耗状态。这两点对印度未来发展造成了几乎是不可抗的阻力。且不说由英国人一手策划的印度分裂所耗竭和将要无休止耗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国民财富,累加起来将是怎样的一个天文数字,我们只要看看从70年代英迪拉·甘地提出的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许多改革政策到现在都难以推行的事实,以及国内各党为眼前的短期利益无休止地扯皮甚至不惜倒阁致使国家重新大选的事实,就不难知道英国人留给印度?quot;民主",已使印度空耗了多少时间,错过了多少历史机遇;也不难明白,在历史规定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内,这样的"民主"是不会将印度引向世界一流国家方向的。【21】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了本国的发展,曾对爱尔兰人和印地安人(indian)进行了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的屠杀──从这个角度看,仅就哥仑布误将中美洲一些岛屿认为是印度,将当地人认为是印度人这一历史性的错误言,今天的印度人是极幸运的,而英国人在印度独立之前却给它设计了一个导致印巴分离的"蒙巴顿方案"。英国人和美国人从19世纪本国工人大规模的罢工浪潮以及他们后来用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及由殖民地返回的大量财富来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和政治矛盾的经验中很明白,只是在国家经济已进入市场成熟期,海外有在强大海军保护下的利润回流、及由此在国内培养出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的情况下,彻底的议会制民主对国家发展才是有保障和有利的,而对一个刚刚独立的贫穷国家是不利的。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非市场经济国家,不会有可持续的现代议会民主制度;贫穷的市场经济初期的国家,不宜于建立成熟和完全的议会制民主;最后没有海权,从而不能将战争远远地推向海外并将世界资源和利润源源不断地送回国内的国家,则不能坚持和发展议会制民主。法国大革命就是为民主而发生的,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至今仍令西方人恐怖?quot;断头台"。俄国人是为"民主"才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推上台并接受了苏联解体的事实,但正是叶利钦和俄国人民发现自己"许多梦想"却没有因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成为事实时,【22】他们又推出强力人物普京为新世纪的领袖,这正如19世纪初的法国人在大革命狂热之后推出拿破仑为自己新世纪领袖一样。英国在印度独立之初就促使其过早地享用"议会民主"这种富人用品,并在美国鼓动下﹐【23】印度知识精英界自我陶醉于这种空虚感之中。其结果只能是使印度永远不能将国内力量集中形成可以出击的拳头,使印度的政治精英被这?quot;民主"体制耗拖得精疲力竭,最后使印度在险恶的国际竞争中不能高速发展。而没有发展速度,在当今世界就没有国家的生存;尤其是在美国已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时候,发展速度就对印度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就如美苏冷战时期,发展速度对中国具有生死存亡的意义一样。
与太平洋地区不同,对美国来说,由于印度洋所据有的对西方世界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地缘政治地位,美国(还有英国及整个西方世界)当然不希望印度洋中心地带(具体说就是印度)出现与之可以抗争的大国,尤其是核大国。如果不是这样,印度洋地区就不可能出现象塞舌尔、马尔代夫及斯里兰卡那样的小国;如果不是这样,厄里特里亚就不能从俄塞俄比亚这样的大国中独立出去,美国也不会为一个小小科威特而兴师动众。从世界地缘政治体系的角度看,巴尔干和南亚次大陆是从西东两侧支撑和护卫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即中东中亚控制权的两个战略支点。上世纪末。美国在俄国衰弱之际,促成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并通过科索沃战争将北约军事力量楔入巴尔干南部地区,从而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在巴尔干的传统影响;那么,在新世纪,中国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如果中国真的垮了下去,那它只能是印度。我们假设,如果印度地处南极洲或格陵兰岛一带,不管它怎样发展,它必是美国最"成熟的"伙伴,但谁让它处在世界海权的心脏地带呢,谁叫它侧卧于波斯湾而又据有核打击力量呢,谁又叫它近几年海军发展得那么张扬呢?仅凭这些,海上霸主美国与印度就不可能是"最牢固和最成熟的伙伴关系",从本质上说,二者在地缘战略上是绝对不可调和的竞争关系。美国和英国绝不可能把彼得大帝和勃列日涅夫没有得到的,而它们又为此苦守几百年的印度洋转让到印度人手里。
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英美国家能够允许印度这样一个大国存在于这一地区,为什么美国人在科索沃之后,没有将其战略重点立即转入印度洋而是转入西太平洋呢?在这点上,印度确实应感谢英国的占领和印度本身的贫穷。由于印度曾为英国人长期占领,这在客观上使印度的大国版图得以保留甚至扩展;印度独立后,世界立即进入冷战时期。其间,由于苏联的咄咄攻势使美英国家根本无暇顾及贫穷的印度;苏联垮台后,中国又紧接着崛起,美国又将目标转向中国。如果没有其他大国(比如俄国)再次迅猛崛起,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给印度创造的和美国人给印度留下的历史上最后一次发展机会。美国肯定因其特有的"民主体制"使印度不可能有能力在短期内抓住这次机会。我们也完全可以假设,如果今天印度具有今天中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及成就,而中国反处于印度目前的发展阶段,美国一定会象今天联盟印度一样再次联盟中国,并毫不犹豫将其战略重点指向印度。
如果研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和美国对华政策,就会发现,正是为了制衡印度、日本与俄罗斯的需要,它们才没有,可以肯定将来──如果中国真的不幸步了苏联后尘──也不会彻底肢解中国陆地版图,它们只会用促使中国一些地区"高度自治"的方式瘫痪中国的陆地主权,这是军事上的"瘫痪战"的政治运用。而根据上世纪英国对印政策的经验,从宗教和地理上分裂印度将是本世纪世界霸主美国的最有可能的选择。如果说当年英国人肢解的是印度西北部的话,那么,将来美国人则最有可能从印度南部下手。从美国的地缘战略需求看,对美国最有利的是将印度的版图限制在北纬15度以北即泰米尔纳德邦以北地区,将印度的有效国力限制在北纬20度以北即孟买以北,尤其是东北部地区。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仅限于用它阻止中国力量进入印度洋及从西南方向拖住中国向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发展。在这样的定位中,如果印度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动中真的立了"大功",也就是说,中国真的垮了下去的话,届时印度──如果它还没有迅速崛起为可与美国抗衡的一流国家的话──参加"分赃"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以放弃北纬15度以南地区,换回美国对其向北部地区和西藏南部地区扩张的认可,当然这时也就顾不上"征求"达赖集团的意见了。而目前受印度南部泰米尔人同情的斯里兰卡北部的泰米尔人的独立运动,将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为美国人启用,届时第二个"科索沃"将会在印度南部地区重演。除此之外,如果它仍坚持与中国作对而不与中国俄国合作的话,那么,21世纪的印度的确不可能有其他前景。
至于这种厄运降落到印度头上的时间,取决于印度将来外交政策做出何种选择:如果印度不参加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动,中国的发展就可为印度分担并减轻来自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压力,印度就可获得较长的和平发展,特别是在印度洋上发展自己实力的时间;如果印度与俄国及中国形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印度就会获得更长的自我发展的时间和更多的机遇,并在印度洋地区获得中国和俄国的有力支持──这正如中国目前在南中国海和台湾问题上获得俄国支持一样;如果印度参与美国遏制中国的行列,那么,21世纪"未来的岁月",就不会是阿德瓦尼所预言的"属于我们印度",而是象本文所预言的那样,印度将不得不接受美国在印度洋──这也是印度地缘政治利益的"心脏"── 上的生死挑战,就象昨天的南斯拉夫曾被迫接受美国的生死挑战一样。届时,印度人就会对尼赫鲁所说?quot;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这句话及尼赫鲁时期的对华政策有新的和更深的理解。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6

巨资打造海军实力 印度能否主宰印度洋?


在印度“海军日”前夕,印度政府公布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海军采购计划。12月2日,印度海军参谋长普拉卡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此前印度与法国达成的总价值近25亿美元的6艘潜艇采购协议外,目前,印度海军与国内造船厂签下了建造26艘军舰的大订单,同时还向俄罗斯提出采购3艘最先进的驱逐舰。普拉卡什自豪地表示,“我认为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能有如此庞大的采购计划”。



印度为“扬帆出海”做准备



从古至今,印度人心中始终有一种“印度洋情结”。他们总是自豪地问:“除了印度洋,世界上还有哪个大洋是以一个国家的名字命名的?”出于这种心理,印度一向将印度洋看成自己的“后院”,要牢牢掌握控制权,成为该地区的领导者和主宰力量。为此,今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在军方会议上承诺,一旦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8%,政府便会拿出



国内生产总值的3%用于国防建设,分配给海军的份额也将从17%提高到20%。在此之前,普拉卡什表示,从俄罗斯购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一定要确保在2008年上半年编入海军现役,同时印度还将建造3艘国产轻型航母。除了购置军舰,印度还大力发展海基航空力量。印度海军一方面开始采购30架远程直升机,以取代英国制造的“海王”直升机,另一方面希望向美国租借两架P—3C“猎户座”反潜侦察机。印军在大量采购军事装备的同时,还在印度洋频频练兵。今年9月,印美两国在印度西海岸的科钦附近举行了代号为“马拉巴尔05”的大型海上军事演习,双方出动了包括航母在内的多种大型舰只。10月,印俄两国舰队在印东部孟加拉湾地区举行了代号为“因陀罗—2005”的海军联合军事演习。在谈到印度海军的巨额军购和频繁军演时,普拉卡什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做法“都是要突出这样一个关键的主题———我们已经有能力深入印度洋”。



“帝国野心”没离开过印度洋



就地缘政治而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印度洋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海权理论创始人、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曾经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往各大海洋的要冲。到了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马汉的观点似乎提前得到了历史的印证。有学者指出,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战都与印度洋有着密切的关系。18世纪末,法国统帅拿破仑在考虑如何打败英国、夺取世界霸权时首先想到了印度洋。他计划出兵埃及,然后拿下印度,切断英国从印度洋到地中海的海上生命线,彻底瓦解这个“日不落帝国”。为此,拿破仑与当时的伊朗国王签订条约,使得伊朗同意废除英伊同盟,对英宣战并出兵印度。然而,历史没有给拿破仑机会,沙皇俄国通过战争取而代之。



此后,沙俄苦战21年,终于打败瑞典在北方获得了出海口。但沙皇彼得一世当时看重的并不是大西洋而是印度洋,他在遗嘱中这样写道:“尽可能逼近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彼得一世的后代没有忘记这句话,沙俄不断向印度洋逼近,1885年,俄军攻入阿富汗,英国马上制定了从黑海和朝鲜半岛进攻沙俄的作战计划。虽然战争没有打响,但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看到了印度洋的战略意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派高级官员到日本协调战后利益分配问题,日本明确提出将自己的“生存范围”拓展到印度。



战后,日本当时的外相重光葵在狱中写了一本书,叫《昭和的动乱》。书中披露,希特勒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就是从乌克兰进攻高加索,再一直向南打,与印度的日军会师印度洋。德日的梦想随着二战的结束灰飞烟灭,美俄随即成为印度洋的主角。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战略意图更加明确———打通中亚,控制波斯湾,进军印度洋。苏联在与印度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条约》的同时,加强了在印度洋海域的战斗值勤。这一任务最初由黑海舰队的潜艇部队承担,后来,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的潜艇也加入其中。美苏的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阿富汗战争,苏联攻入阿富汗,美国则领导西方各国暗中支持反苏武装。冷战结束后,印度洋进入了相对平静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再次凸显。



现在,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战略运输水道之一,世界上1/4的商品都要经过它运往世界各地;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所需能源的80%从这里经过;印度洋地区有世界1/3的人口,1/4的陆地,世界石油和天然气40%的储量。此外,印度洋周边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有了核武器,“9·11”事件后,印度洋地区成为国际反恐重心,这些都使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



印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



印度外交家潘尼迦早在建国初期就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写道:“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民族的利益系于印度洋,来日的伟大也系于印度洋。”这种说法在印度很有影响,因为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中心,其东、南、西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约6100余公里,在印度洋上拥有1175个大小岛屿,最远的岛屿距印度本土约1500海里,所以,印度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注定印度的战略利益与海洋休戚相关。



其实,印度政府早在独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海军建设,拥有航母与实现强国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印度毕竟人口众多,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弱,无法建造大型军舰和航母,只好转而通过购买军舰来扩充海军实力。1961年3月,印度海军购买了英国的一艘轻型航母,成为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印度首次尝到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甜头是在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当时印度发挥“维克兰特”号航母的核心作用,在11天的战争中,30多架舰载机出动4000多架次,控制了战区制空、制海权,共击沉巴海军舰只8艘,击伤数艘,击沉商船42艘。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印度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和“蓝水工程”计划,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进入21世纪以后,印度相继提出了“控制战略水道”和“远洋进攻”等新思想,旨在走出印度洋,将触角伸至波斯湾和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从“区域控制”向“远洋进攻”的战略转移。印度海军的远景目标是:全面控制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主宰印度洋不容易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印度洋是美国唯一没有部署大型舰队的地区(美军只是在迪戈加西亚岛上有个规模不大的海军基地),所以在整个印度洋,印度海军在实力上拥有决定性的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度要想真正把印度洋变成自己的“内海”,恐怕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首先,大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是对印度最大的牵制。基于能源、安全等问题,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均在印度洋有战略利益。今年6月,美国与印度签署国防框架协议时,美国国务卿赖斯曾表示要帮助印度成为地区大国,但她暗示此举要以保证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为前提。目前,美俄等国都基本认可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发挥重要作用,但共同的前提是自己不能被“拒之门外”。



其次,印度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是一个问题。近年来,印度在扩展海军实力方面可谓雄心勃勃,但有很多军购计划属于“超前消费”。维持一支庞大的远洋海军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印度能否负重而行很难说。



第三,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普拉卡什承认,印度要想把触角伸到印度洋的各个角落,与周边国家积极发展双边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印度洋地区,一些国家并不希望印度独揽海上支配权,南亚各国虽然无法与印度直接抗衡,但这种警惕心理和利益分歧的存在为外部大国势力的介入提供了可能。



对此,新华社驻新德里分社前首席记者江亚平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印度现在尽量保持着大国在印度洋的战略平衡,从而为自己赢得经济和战略上的发展时间。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印度实现大国梦的目标也将被大大推迟。(陈继辉 李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6


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与德里级驱逐舰



美国海岸警卫队邀请印度海上监控部队和海岸警卫队,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巡逻———这件事听起来让人费解。两国的近岸部队突然变成了“远洋海军”,跑到别国的“家门口”巡逻。对于此事,印度海岸警卫队总司令帕莱里说得很明确,“(印度)愿意尽快采取措施加强马六甲海峡的海上安全。那里的安全与稳定对印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印度海军前伸了1000多公里



  印度“十分关注”的马六甲海峡地处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海上纽带”,其航运贸易量占全球的1/3,原油航运量占世界的1/2。海峡目前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共管。在海峡的西部出口,由244个岛屿组成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就像一条“铁链”,紧紧锁住这一战略水道,而舞动这条“铁链”的就是印度。1998年,印度以安达曼岛为基地着手组建东方舰队。2001年,印度以该舰队为基础组建了安达曼———尼科巴司令部(简称东方海军司令部),使其成为继孟买、维沙卡帕特南之后,印度海军的第三个作战中枢。目前,印度在当地投放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据报道,东方海军司令部拥有14艘大型舰只,在尼科巴群岛配备俄制“伊尔—38”和德制“道尼尔”海上侦察机。印度空军则扩建尼科巴岛上的坎贝尔机场,准备部署1个战斗机中队,同时还部署了8架俄制“米—8”直升机用于后勤补给和兵力投送。为增强对地攻击能力,印度陆军抽调了一个旅约3500人驻扎在岛上,今后这支部队的规模将扩大至8000人。令人关注的是,为了加强对海上专属经济区和缅甸岛屿的监控,印度还将在兰德夫岛设立先进的“托马森”远程监控雷达,其监控范围达200海里。这些先进装备使印度海军的战略前沿延伸了1000多公里。



  印度的东方海军司令部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已初具规模,它不再满足于“陈兵”马六甲海峡,而是不断加大活动力度。今年1月9日至14日,东方海军司令部主办的“米兰—2006”军事演习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所在的海域展开。共有9个国家参与了这场海上演习,其中包括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国。由此可见,印度在马六甲海峡周边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带动力已超过了当地的其他国家。



  印度的目的是在马六甲海峡造一扇“门”



  在独立初期,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虽然从未在印度高层的地缘战略构想中消失,但由于当时军事实力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限制,印度对于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加紧实施“印度洋控制战略”和“蓝水工程”,印政府才开始切实着手在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布局。这种布局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首先,在政治上增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力,打开“东进”亚太的门户。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的一位高级研究员在与记者交谈时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六甲海峡在当前印度地缘战略构想中的分量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该地区是多个大国的全球经贸及能源通道,一旦在马六甲海峡掌握了主动权,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就会因此而大不相同。此外,印度认为要作世界大国就要进军亚太。因为全球地缘战略重心已转向亚太,在亚太地区,美、日、中、俄四国唱主角已成定局,就连东盟这个区域集团在推动亚太多边安全合作方面的风头也曾一度盖过了印度。从地缘政治上看,大国角力主要集中在亚太,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当属东亚。如果常守南亚,印度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掌控马六甲海峡就等于掌控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命脉,“东进”亚太成为世界大国也就顺理成章。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安达曼群岛在北,扼守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北纬10度航道”,尼科巴群岛在南遥相呼应,直逼“古瑞特航道”。东南亚国家与印度的能源和贸易合作越来越多。如果将来发生地区冲突,马六甲海峡被敌方抢先封锁,能源和贸易损失将对印度经济构成致命打击。



  第三,在军事上,未来若局势紧张,在本土强有力的支援下,借助航空母舰和空中加油机,印度可以关上“大门”,阻止任何大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在和平时期,以此为基地,印度海军能比以往更加容易地进入太平洋,直达南中国海,在亚太地区实施军事影响。



  第四,限制美国影响,牵制中国崛起。印度洋没有美军的大型舰队,美国也没能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印度在军事安全领域不断加快与美国接触的步伐,意在让美国认同印度在印度洋的地位,避免美军在印度洋安“大钉子”。另一方面,印度一些右翼学者则从“牵制中国”的角度呼吁政府应向马六甲海峡拓展力量,他们的理由是中国正在缅甸、孟加拉国获得压倒印度的影响力,这让印度东部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战略压力,如果印度能在马六甲海峡取得一定地位,就能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能起到牵制中国的作用。



  既防美国也防印度



  对于马六甲海峡周边国家对印度的态度,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报》曾刊登《东南亚国家新军备热潮》一文加以分析。文章指出,东盟是一个“小国俱乐部”,它们用微薄的军事力量看守着马六甲海峡这样重要的咽喉要地,难免成为大国觊觎的对象。“9·11”事件后,新加坡率先响应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需求,协助美军进驻樟宜基地,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这让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感到极为不安。为牵制美国,它们邀请印度、中国、日本等国以某种方式参与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防卫,但前提是必须由马六甲海峡主权国来主导上述活动。这种矛盾心态就如同“请一头大象为瓷器店壮门面,但又不允许大象闯进瓷器店”。马来西亚学者指出,印度在尊重沿岸国家的前提下,可以发挥“不干涉”的良性作用,比如向有关国家提供侦察雷达等。他们认为,对于武装巡逻,印度目前需要的是沿岸国家的邀请,美国也是一样。在一些私下场合,也有印尼和马来西亚官员表示,马六甲三国虽然要防范很多国家向海峡渗透,但最主要的防范对象就是印度和美国。



  印度只是马六甲海峡的“利益相关者”



  尽管印度涉足马六甲海峡的意图非常明显,但挡在印度面前的远不止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



  首先,印度自己非常清楚,大国利益是其掌控马六甲海峡的最大障碍。印度防务专家、退役陆军少将马赫德·辛夫称,印度海军实力在近20年间尽管有显著提高,但仍不能完全排除美俄等地区外大国的影响。而美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的经济安全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它们也不可能允许马六甲海峡被印度把持。



  其次,印度海军的崛起已让有关国家产生警惕,印度专家担心过早地露出锋芒会使印度对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力提前消退。据瑞士媒体《国际舰队》报道,澳大利亚正大力建设西海岸的丹皮尔港,并计划将那里作为SEA 4000级宙斯盾驱逐舰的母港,潜在防御对象就是作战半径日益扩大的印度海军。自1998年以来,印度的图—142MSD反潜巡逻机多次示威性地出现在澳大利亚西部水域,令澳大利亚不得不开始重视印度对本国安全的影响。不光是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附近的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等国纷纷采购新式潜艇、重型战斗机,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们对印度海军过分强大的担忧。



  第三,印度目前的国力也不足以支撑印度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称雄。虽然印度经济已有很大起色,但印度发展军备的速度与其经济增长速度不相上下。随着马六甲周边国家和地区外大国不断加大对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投入,印度以一国之力是很难与之抗衡的。



  因此,印度防务专家曾多次建议当局修正过去的军事隔离主义政策,与马六甲海峡相关国家进行海军合作和联合演习,以此建立军事交流机制,促进了解,消除它们对印度政治动机的怀疑。这样一来,既显示了印度想当地区领袖的愿望,又不至于给美俄等大国留下“一家独大”的印象,从而为自己在马六甲海峡事务上继续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7

印度海洋霸权之路不平坦
印度航母的瓶颈

  本文通过对印度倾力购进“维克兰特”、低价购入“维拉特”、选择俄国“戈尔什科夫”、大力建造国产航母、航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地研究了印度航母的发展情况。

  印度海军认为,要“主导”印度洋,就必须拥有2艘航母,以控制印度东面的孟加拉湾和西部的阿拉伯海;同时还要有第3艘航母作为机动力量,以便快速支援或前往其它“利益攸关”的海域。为实现同时拥有3艘航母的目标,印度采取了改造、购买、研制“三管齐下”的办法,使印度航母发展很快。印度航母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发展情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倾力购进“维克兰特”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刚独立不久的印度不顾经济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即决心勒紧裤腰也要购买航母。印度在1957年购买了英国建造的6艘“尊严”级(MajesticClass)轻型航母中的“赫克利斯”(HMSHercules)号,印度购入后将其更名为“维克兰特”号(INS Vikrant R—11)。印度因此也成为战后第一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英国方面当年4月即重新开工,对该航母进行大幅度改装。1961年3月4日,印度海军举行了“维克兰特”号航母入役仪式,同年11月3日驶抵孟买。

  在六七十年代,“维克兰特”号搭载的是英制海鹰(Sea Hawk)战斗机和法制贸易风(Alize)反潜机,具有一定的综合空中支援能力。1971年,以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参加了第3次印巴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维克兰特”号航母上的30多架舰载机出动4000多架次,控制了战区制空、制海权,共击沉巴海军舰只8艘、击伤数艘,击沉商船42艘,还成功地执行了海上封锁任务,共炸沉、俘获巴商船43艘。“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在这次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再次展示了航母战斗群牢袭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政治和战略威慑作用,也进一步坚定了印度海军发展航母战斗群的决心和信心。

  印巴战争结束后,“维克兰特”号航母经历了数次大规模改造。1979年,该航母进行首次大规模改装,对舰艇进行了全面大修,并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新。1982年,该航母的防空、反潜系统做了更新,安装了8门博福斯L-70型火炮及1部拖曳式鱼雷诱饵系统,从而使其防空反潜能力得到了增强。为增强“维克兰特”号航母作战能力,印海军于1983年决定采用多用途海鹞飞机取代原先的海鹰飞机,在1984年安装了跃飞甲板,同时保留蒸汽弹射器,使该航母能同时使用常规起降和非常规起降的固定翼飞机。1987—1991年,印海军对其进行了现代改装,加固了跃飞甲板,以使该航母能够继续服役直到新的航母建成。“维克兰特”号已于1997年退役,改建成纪念舰,并于2002年1月正式开放供民众参观。

  ★低价购入“维拉特”

  进入20世纪80年代,“维克兰特”号已显疲态,尝到航母甜头的印度海军认为1个航母编队已不能满足需要,有必要购买新航母。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印度正式确立“大国海洋战略”,意图把触角伸到印度洋以外更为广阔的海域,航母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1986年,印度以5000万英镑的低价购买了英国退役肮母“竞技神”号(HMS Hermes)。

  印度购入“竞技神”后将其改名为“维拉特”号(INS Viraat R一22),并在英国对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改装重点是更新火控系统、导航雷达、飞行助降设备飞行甲板加厚,跃升甲板增加到12度;弹药库和动力舱加装50毫米厚装甲;换装了海猫防空导弹发射架;并增加了核生化三防设施。改装后的航母排水量为2.9万吨,搭载12架战斗机,7架直升机。为配合肮母使用,印度还进口了29架海鹞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分两批轮流搭载往“维拉特”号上使用。1987年5月,“维拉特”号正式加入印度海军,成为驻盂买的西部舰队旗舰。

  印度购入“维拉特”号航母后,又投资5500万美元对其加以改造,改装雷达、防空和预警系统。“维拉特”号的加入,着实让印度海军风光了一把。为延长其使用寿命,1999年5月,“维拉特”号开始了为期2年的现代化改装,重点是更新陈旧设备,换装了数字式声呐系统等先进电子设备,加装了从以色列引进的巴拉克舰空导弹系统。改装后的“维拉特”号于2001年6月重新服役,它将于2010年左右退役。

  ★选择俄国“戈尔什科夫”

  1997年,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退役,“维拉特”号也越来越不适应印海军的需要。为了保持2艘航母以达到控制印度洋的目的,印度海军开始寻求新的航母。由于既缺乏建造航母的技术,又缺乏充裕的国防资金,所以印度只能选择其他国家的二手航母以充门面。于是印度向外流露了想购买俄国最后1艘基辅级肮母“戈尔什科夫”号的意愿。

  “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与西方航母不同,它除搭载战机外,还携带有大量武器,具有独立作战能力。印度不失时机的向俄罗斯提出了购买航母的想法,俄总统普京出访印度时,提出把“戈尔什科夫”号赠送给印度。直到2004年1月份,印度终于把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吃到口,与俄罗斯达成了购买协议,总价值15亿美元,其中包括为该航母进行现代化改装的费用,以及所需搭载的米格-29战机。印度海军把“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名为“维克拉马迪雅”号。

  “戈尔什科夫”号在改装时,动力、火控、雷达系统将不做大的改变;总的改装目的是加长飞行甲板,达到类似“库兹涅佐夫”号所提供的飞行能力,允许像米格一29这样的常规起降飞机进行起降。为此,首先要做的是将导弹发射装置拆除。在2部原有的飞机升降机中,1部仍将保留20吨的提升能力,上层建筑左侧的1部提升能力将提高到30吨。改装后的“戈尔什科大”号机库空间仍然较小,长130米,宽23米,高5.7米,仪能停放24架米格一29K战斗机和6架卡一27、卡一28或卡一31直升机,或混合装载更多飞机。

  印度在签订向俄罗斯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同时,印方选中了米格一29系列飞机作为舰载机。从经济角度和实用性看,印度的选择还是十分恰当的。印度打算购买50架米格一29K战斗机,以保持在“戈尔什科夫”入役后有2个可换防的飞机编队。专为印度建造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舰载机米格一29K,以陆基米格29SMT(9一17型)战斗机为基础,改为舰载型,在武器系统方面做较大改进。为延长舰载机留空时间,印度正向乌克兰或俄罗斯寻求购买空巾加油机,印度计划将一些米格一29K改为空中加油机。除米格一29K外,俄还要向印度提供卡一28舰载

  反潜直升机及卡一3l预警直升机。

  ★大力建造国产航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海军官员提出自造航母的计划,但印度当时的技术能力,包括大型船只的建造和大型武器的建造能力,均难以担负此项重任。1999年,印度议会批准了自造轻型航母的计划,并计划新航母将在2010年左右建成,印海军将其称为“防空舰”航母,并命名为“蓝天卫士”号。2004年,印度国产航母的设计接近完成,年底将开始航母的建造,准备工作正在南方科钦造船厂顺利进行,开始切割钢材。

  印度政府宣布“防空舰”航母将采用滑跃式飞行甲板和阻拦装置,采用短距起飞/阻拦回收模式,建造工作需7—9年时间,耗资约150亿卢比。这艘航母排水量为3.6—3.8万吨。其动力装置可能为4台燃气涡轮发动机,有可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更换核动力装置。该航母有5层

  甲板,飞行甲板长175米,宽33.4米,吃水6.7米,航速可达30节,舰员1350人。该舰有两部飞机弹射器,可容纳15架飞机。当初设计时准备使用国产的轻型战斗机(即LCA的海军型),但由于轻型战斗机项日进展迟缓加之考虑与“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通用和兼容的问题,米格-29遂成为最佳的选择。“防空舰”由16架米格-29K和20架直升机组成舰载机联队,预计在2012年形成战斗力。虽说是国产航母,但“蓝天:卫士”号确实是个“混血儿”,因为它依靠的是法国设计的蓝图,搭载的是俄罗斯的飞机,而部分设计也由意大利人帮助完成。印度启动国产航母建造计

  划,这1艘由印度自己建造——这是首次由第3世界国家自建的航母,标志着印度海军同时拥有3艘航母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印度航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印度航母近几十年发展很快,几乎是一步一个台阶,但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原因,印度航母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问题:

  “二手航母”问题多

  印度对不得不花大价钱买“二手航母”而深感苦恼,除了“维拉特”号航母因故障多和装备落后,为延长其服役期,而不得不对其经常维修和升级外,印度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也是问题多多。

  印度为购买“戈尔什科夫”号花费15亿美元,考虑到建造1艘新航母的成本,印度为这艘“二手航母”付出的代价并不低。“戈尔什科夫”号航母虽然因可能出售给印度而使该舰的保养要比一般预备役舰艇好得多,但装备性能下降和舰体锈蚀所造成的问题可能要远比预期的严重。重建需要进行的修复工作可能要比预想多得多,而且所需费用也必将增加。生产关键性部件的公司目前已不再属于俄罗斯,甚至有些公司已不复存在,这都将使重建费用增加。一些俄罗斯专家已经发出警告,改装“戈尔什科夫”号所需费用可能将超出预先的估计。

  而且从舰艇本身作战能力看,“戈尔什科夫”号改装完后,自身原有的强大对空、对舰、反潜作战能力丧失殆尽。在“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改装上,俄罗斯希望安装最新型的俄式防空系统。然而印度却希望安装以色列的“巴拉克”式或法国的“西北风”防空系统。但后来发现要做到这一点极为困难,因为设计时根本没有为任何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留下空间。最后,“戈尔什科夫”号的防空系统只有2套“卡什坦”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使其自身防空能力大打折扣。

  国产航母困难重重

  印度海军今年3月份宣称,虽然技术不太成熟,但印度第l艘国产航母——防空舰已经开始建造。分析该国技术与经济实力,印度航母国产化之路并非平坦大道,必将历经重重困难。

  工作衔接有困难作为战后亚洲第1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一直怀抱大国梦想的印度正在按计划大力建造本国航母。1名印度海军高级官员称,印度海军正在做着狂热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在钢板切割后,能很快建造航母的上层建筑,如果这两项工程的开工时间间隔太久,螺旋桨会出现问题,让航母产生摇晃。

  照法国技术硬干建造航母除了考验一国的武器设计能力外,最能检验该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但印度的造船业从来没有自行设计过达到这艘航母排水量一半的大型船只。印度这艘国产航母的设计排水量为3.6万吨,属于巾型航母。事实上,印度此前曾计划将航母的规格缩小到1万吨级左右,但遭到军方强烈反对。为此,上世纪80年代初,印度寻求法国为其设计过1艘排水量为2.8万吨的防空型航母,现在这艘在建的航母就是以此为基础改进而来。

  航母核心技术、装备和载机全部进口建造航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印度只能依靠引进来获取其核心技术和装备。2004年8月,印度就不得不批准与一家意大利公司的合同,要求后者为该航母提供舰型设计和推进系统等的技术服务。国产航母上的核心装备,例如防空系统,印度也得到以色列、法国等国去购买。由于没有适合该舰的舰载机,印度只能进口战机,包括俄制米格-29K、英制海鹞等。

  舰载机全部依赖进口

  无论是印度购买的航母,还是国产航母,所有舰载机甚至包括舰载直升机全要依靠外购。如果没有适合航母起降的战机,航母只是个摆设和对手的攻击目标,但由于技术原冈,印度国内没有能力为其航母生产舰载机,印度只能为其航母进口战机,包括英制海鹰、法制贸易风、英制海鹞及俄制米格-29K等舰载机。

  以国产航母舰载机为例,印度原定采用自行研制的海军型轻型战斗机和高级轻型直升机,但目前,这些飞机研制项目进展均不太理想,国产轻型战斗机去年刚刚完成试飞,海军型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试飞并投入量产还不能确定,印度只能选择外购。去年,在与俄达成航母交易前,印度同意购买数量可观的俄制米格-29K型战斗机。因此,印度这艘国产航母的搭载机种将包括俄制米格一29K或英制海鹞。

  另外,目前印度的老式海鹞战斗机可能随“维拉特”号航母一道退役。未来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将搭载米格-29K型战斗机。由英制战机改变为俄制飞机,不仅造成物质和技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新装备的保障难度很大,其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也会很漫长。因此,印度对舰载机的选择犹豫不决,其首批米格-29K型战斗机的订购数量极低,这清楚地表明印度海军并不认为米格-29K就是最理想的选择,并希望为未来保留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仅如此,印度还不得不迅速做出决定,否则将造成进一步的资源浪费。

  航母缺乏配套舰艇

  在海上保护目标巨大的航母十分困难,像美、俄这样的海军强国,在航母编队中,还须配属多艘导弹巡洋舰、反潜型导弹驱护舰及攻击型核潜艇予以保护。“戈尔什科夫”号改装完后,自身原有的对空、对舰、反潜作战能力将丧失殆尽,印度现有3艘“德里”级驱逐舰,5艘“卡辛”Ⅱ级驱逐舰,5艘“戈达瓦里”级护卫舰,这些舰能否提供全方位防护能力?再看印度海军,现役驱护舰还不够分配给“戈尔什科夫”和“维拉特”号航母编队使用。在对空防护方面,“德里”级上载有48枚防空导弹,“卡辛”Ⅱ级装备有44攻,“戈达瓦里”级装备20攻,对空作战能力尚可,能够抵挡一阵对方飞机的攻击。但印度洋沿海的亚洲国家都集中在印度洋的北、东侧,交通封锁、海上决战或陆上支援作战时,都可能在陆基战斗机作战半径之内。这在印度与周边国家作战时,印度航母编队的防空形势异常严峻,印度航母和其编队中驱护舰若不能抵挡住任何一轮敌方陆基战机的攻击,整个航母编队不但不能发挥其作用,而且还将面临灭顶之灾。在反潜方面,印度现役驱护舰中,都是以反潜鱼雷及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能力较差。印度目前尚无核潜艇,而现役几艘常规潜艇在航母编队中反潜作战效果不会太好。相反,潜艇在水下攻击水面大型目标却比较容易,且不易被发现,因此潜艇在水下攻击航母要比从空中打击威胁更大。综上所述,“戈尔什科夫”号、“维拉特”号航母及其编队,在和平时期,能够很好地起到威慑作用,但一旦与他国开战,将会成为被攻击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将成为印度海军殚精竭虑之事。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7

印度海军认为,要“主导”印度洋,就必须拥有2艘航母,以控制印度东面的孟加拉湾和西部的阿拉伯海;同时还要有第3艘航母作为机动力量,以便快速支援或前往其它“利益攸关”的海域。为实现同时拥有3艘航母的目标,印度采取了改造、购买、研制“三管齐下”的办法,使印度航母发展很快。印度航母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发展情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7

中印赛跑,西方有人赌印度赢
最新一期的《环球时报》报道,大国的兴衰永远是世界政治中最令人瞩目的部分。在中国成为世界中心话题一段时间后,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也带着同样亮丽的经济成绩单加入了进来。对于这两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众多人口的国家,人们将它们相提并论本不值得惊讶,但有意思的是,近来西方媒体关于“中印比较”话题的讨论几乎到了连篇累牍的地步,仿佛不谈论这个话题,就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在这中间,有一种论调格外盛行,即认为印度的发展比中国更具潜力,并且为印度赶超中国加油叫好。

  中印赛跑,有人赌印度赢

  早在2003年8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就刊文指出,到2010年,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中国。今年2月19日,该报又以《印度经济能超越中国吗》为题对中印发展现状和前景做了详细评述。作者马丁•沃尔夫认为,虽然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实际表现要比印度好,但印度具有赶超中国的潜力。发出这种声音的并不只是《金融时报》一家,法国《巴黎人报》2月6日在题为《印度企业征服世界》的文章中也不加吝啬地赞美印度,说印度追随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巨人,它的企业“正全力向西方竞争对手展开进攻”。着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在一份《迈向2050年》的报告中预测,在未来50年里,印度甚至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最热衷于“中印比较”的恐怕还是美国媒体,前不久出版的一期美国《外交政策》也刊文说,印度的经济发展将会超越中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近期在一篇题为《缓慢但平稳,印度将超越中国》的评论文章中指出:“印度这只行动迟缓的乌龟,可能很快就能超过中国那只兔子。”美国彭博新闻社今年年初也发表过类似的报导,标题就叫《中印赛跑,我赌印度赢》。文中谈到中国与印度的竞争时称:“人们通常认为高效而受到严格控制的中国会领先于不稳定、速度缓慢的印度。但20年以后,亚洲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之间可能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投资者应该仔细考虑的结果。印度迅速发展的消费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正超过中国、欧洲和日本。经济学家们还注意到,印度经济看上去更像西方经济而不是东亚经济。”

  印度确实有独特的吸引力

  为什么那么多分析看好印度?不可否认,印度本身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相比,有它具有优势的地方。印度报业托拉斯驻中国的记者阿尼尔•约瑟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印度的三大优势:一是人口结构的发展趋势。据专家的预计,中国的老年人口在2051年将达到4.3亿人,不仅将为社会福利和退休制度增添新挑战,也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将出现短缺现象,而印度届时将有大量年轻的劳动力,无论是投资还是储蓄都将出现稳定的增长。第二,中国的银行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都无法与印度相比。印度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低,不像中国国有银行坏账数目惊人。第三,印度面对的国际环境可能比中国宽松。因为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印度与西方的关系比中国紧密。

  在印度工作多年的新华社前驻新德里分社首席记者江亚平认为,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对资本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准、国际化标准均高于中国企业,这也是印度经济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法制较健全等,同样是不可忽略的优势。

  事实表明,西方对印度的欢迎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的溢美之词上。4月22日―25日,印度总理辛格访问了德国,其间对德国企业家做的调查表明,印度将成为继中国之后,德国企业在亚洲投资的下一个重点。美国总统布希也在不久前访问了印度,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的民用核能合作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尽管印度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仍将有权分享美国的核技术及核燃料。布希在访问中称印度是美国的“战略伙伴”,并说要加大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

  跟中国的差距也很明显

  客观地说,印度是个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而且劳动力十分充足和便宜,是继中国之后另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大国,西方投资者即使只是出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考虑,增加对印度的投资或者从中国向印度转移投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于布希对印度的访问,也许更多的是出于对印度在地缘政治中体现的战略地位的考虑。若单从印度的经济状况来看,江亚平认为,它的前景远远不像西方预测的那么理想化。目前,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不到中国的一半,基础设施极其落后。更重要的是,印度社会存在着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从政治上来说,印度的政治制度导致党派利益之争严重,权力过于分散,官僚体制臃肿腐败,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印度记者约瑟夫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中国的一个特点就是基础设施搞得好。一下飞机就能感觉出来,无论是新德里还是孟买,机场都没有北京的好,路也没有北京多。他认为这和两个国家的体制有关。在公有制的中国,无论是盖房子还是修路,贯彻起来速度都很快。他说,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如果打车去一个大楼,一定要告诉司机在什么路,因为中国盖房子速度太快了。印度则是私有制为主的国家,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无法像中国这么干脆,因为种种限制和程式,有时修一条路要花费很长时间。印度总理辛格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非常羡慕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改革上的贯彻力。

  从经济上来说,印度的制造业很不发达,引以为豪的软体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例其实很小,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3%,其他的都是零散的服务业,像小商店、小旅馆就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

  从社会上说,印度虽然在法律上取消了种姓制度,但这种制度在社会上依然隐性地存在,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印度的文盲率和极端贫困人口都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而中国的成人文盲率只有9%。印度妇女的才能也受到严重制约,城市里参加工作的妇女不到20%,其他都是家庭妇女。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通过收入、医疗保健、读写能力和其他衡量标准来评估一个国家,印度在177个国家中处于第124位,名列斯里兰卡等国之后。中印人口差距不大,但中国线民数量是印度的4倍。

  其实,印度人对自己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今年1月就说过,印度要追上中国的国民收入水准至少需要10年,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印度要全面赶上中国,还有20年的距离。

  “印度神话”中埋着中国因素

  在印度多数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的情况下,“印度神话”的舆论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应该说,造成这种效果有一部分是源于印度自身的“公关”。印度一直怀抱大国梦想,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心理更加膨胀。为了获得世界对其大国地位的认可,也为了吸引世界的目光,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注入外资和外援等新的动力,印度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轮又一轮自我宣传攻势。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印度政府和工商界联手斥资400万美元策划了一个全方位的印度公关宣传计画,在世界范围内打包宣传一个欣欣向荣、飞速发展的印度。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印度更是出尽风头。它当时打出的宣传口号是“印度无处不在”,一个“崛起速度很快的自由市场国家”。在论坛期间,印度派出了比去年多一倍的政界和工商界领导人与会,发表了60多场演讲。在会议空闲期,代表团用印度传统的佳肴美酒、艺术展览继续吸引与会者的目光。达沃斯论坛最后一晚,印度借一场耗时4小时的宝莱坞歌舞表演震撼谢幕。这种成功的自我宣传,让西方媒体对印度“看高一线”。

  另外,“印度热”的背后,关键还有一个中国因素。江亚平先生认为,印度被西方归入“民主国家”,价值观与西方相近,容易产生价值认同感。抬高印度就是为了证明美国和西方的发展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感到忧虑,于是希望扶持与中国比邻而居的印度,来平衡中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布希不惜破坏核秩序,和印度签订核协定,就是为了讨好印度,让印度成为制衡中国的一个棋子。美国重视什么,西方媒体便把焦点对准什么,这就是西方媒体追捧印度的关键因素。

  其实,虽然西方媒体常说“21世纪属于中国和印度”,但中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巨大的。即使不断有人送给中国“世界工厂”的美誉,但实际上中国制造业在全球9%的份额不到日本的一半,也不到美国的一半。印度的情况也是如此。也许中印两国的发展原本就不应该有非此即彼的归类,背负着沉重人口负担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之路,从来都不是像西方舆论描述的那样铺满玫瑰花瓣的。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7

印度对华筹码其实少之又少


亚洲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印中两个大国!这是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不久前访问北京期间向中方传达的信息。这一生动鲜明的表述既被视为旨在消除中国对印美关系升温的担忧,也被看作印度因重获大国雄心而向中国发出的安抚信号。

然而,这一举动不仅凸显印度国防部不高明的外交手腕,也暴露了其对更广阔的亚洲现实的无知。印度不是一个能挑战中国在亚洲主导地位的国家。北京面临的挑战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当然还有美国。

所以,认为亚洲足以容纳印中两个大国的看法,让人觉得印度对亚洲的实力结构不够了解。或者,一些人会把印度将自身与中国并列的态度视为傲慢自大。印度无意留给外界上述印象,因而,这种错误信息只会使印度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复杂化。

自1962年以来,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南亚政策的支点。中国与伊斯兰堡牢固的政治和军事联系,使北京得以对新德里保持巨大优势。近来,中国超过印度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达卡已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另一个亲密盟友。印度对缅甸恢复兴趣则是后者与中国接触日渐频繁的结果。

如果这些双边关系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再来看看中国于去年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观察员这件事。据认为,这一事件表明,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尼泊尔的斗智中败北。这些国家将中国视为制衡印度的潜在力量。

不论喜欢与否,来自中国的首肯是印度实现诸多外交抱负的先决条件。印度想加入多个地区性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愿望莫不有赖于中国的认可。而且,不应忘记的是,中国的否决能使印度人争取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的雄心化为乌有。

所以,为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和保持经济增长,印度必须寻求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但与此同时,印度对中国施加影响,使其为印度的利益和需求作出调整的筹码少之又少。坦率地说,印度现在无力促使中国为了适应印度的需要而调整自己,即使中国对事关印度利害的事项不予理睬印度也没有能力对其施以惩罚。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7

中印越走越近
7月6日,中国和印度将重新开通喜玛拉雅山脚下的乃堆山口,以促进两国间的边境贸易,加快各自封闭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效能十分便利和发达的现代世界,乃堆拉山口的开通看上去并非惊天动地之举,但在这个历经沧桑的边境,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性事件。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和锡金之间,海拔4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边境口岸。在历史上,这里属于丝绸之路的南线,千百年来,它不仅是中印之间,而且也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是由于中印在1962年发生了短暂的边界战争,致使乃堆拉山口被关闭和闲置了40多年。

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通,首先反映了中印政治关系的升温。如今,西藏和锡金一线贯通,结束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这说明中印双方互有政治承诺,更有政治信任。

乃堆拉山口周围,一边是中国的西南边境,一边是印度东北边境,都是最封闭,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山口开通之前,两地已有地下贸易:在正式开通之后,边境贸易的热络景象可想而知。可以期待的是,这个通道如同一条生命线,使原本毫无生气与世隔绝的地区变得生机盎然。


当然,不只是边境地区的贸易将被大大激活。从乃堆拉山口西藏首府拉萨,路程只有450公里;从这里前往印度港口城市加尔各答也不过550公里。也就是说,山口开通之后,整体贸易也将受益匪浅。

目前,从印度运到拉萨的商品需经水路绕行几千公里,天津港转运,反之亦然。在山口开通之后,拉萨至加尔各答及其它城市的运输距离立即缩短。繁忙的运输和热闹的贸易景象,将使这条古老的通道重新焕发出丝绸之光。

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和正在上升的经济体,中印两国最终摒弃恩怨,并且一步一步的走向合作与双赢,这种转变更反折射出当前亚洲地区的主流发展方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7

印度成立核快速反应部队主要防范巴基斯坦
冷战时代美苏之间的核对峙所造成的恐慌,似乎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现在,这种恐怖情绪似乎又在南亚次大陆“卷土重来”。据《印度防务》网站周三报道,为了应对未来可能遭到的核打击,印度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核快速反应部队,以提升印军在核条件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   

各军区均成立快速反应部队

根据印度国防部的命令,印度各军区内均建立了一支核快速反应部队,并专门成立了一支特种部队来保卫首都新德里的安全。这些部队装备了检测和降低核污染的特种作战装备。对于在前沿部署的部队,印度国防部也提供了一些个人防护装备,并为部队人员进行了有关减轻核辐射的技巧和人员撤离方面的专门训练。

印度国防部还表示,印度军队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核生化武器防护研究所,为来自各军种的人员提供一旦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如何进行自救和保持作战能力方面的训练。“这些受训人员回到部队后,将把他们在此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其他人”,印度国防部人士指出。同时,印度国会的防务常务委员会还建议印军的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学习处理人员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杀伤方面的治疗措施。

印度认为核威胁正在加大

为什么印度突然成立核快速反应部队呢?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国会日前在提交的报告中指出,“非常规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战争的威胁正在增大”。在印度看来,正在增大的遭到核攻击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巴基斯坦,二是恐怖分子。

虽然近年来巴基斯坦没有再进行核试验,但巴在加大运载系统的研制力度,不断进行具备搭载核弹头能力的导弹的试射。像其具备搭载核弹头能力的“高里”系列导弹对印度形成了较大的威胁。而且印巴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依然处于准战争状态,并且双方都不放弃在冲突中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选择。与美苏核对峙不同,印巴是刚刚跨入核门槛的国家,双方的核对峙关系尚不成熟。在核武器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有关制度正在形成;双方领土相邻,预警时间只有3—5分钟,一旦出现事故,根本没有时间判断、处理,易于引起连锁反应。

此外,由于印度境内的极端宗教势力十分活跃,不排除极端分子窃取、走私核材料甚至核武器用于发动袭击的可能。而且,近年来,国际核物质走私现象日趋严重,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显示,在2003至2004年的2年期间,该机构成员国申报的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盗窃、非法占有、运输和交易事件达到121起,其中2004年发生93起,是该数据库自1993年建立以来成员国申报核物质走私事件数量最多的一年。这使得恐怖组织制造“脏弹”发动袭击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防御核攻击能力差

对于印度成立核快速反应部队的做法,印度国内有意见认为,一旦印度遭到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相较于武装力量,平民的损伤可能更加严重,因此不仅军方要加强应对措施,更关键的是政府的各机构之间要进行密切的跨部门合作,以强化整个国家应对核攻击的能力。

据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过的印度核物理专家拉马·贾亚孙达指出,尽管印度拥有核打击能力,但是在防御核攻击方面却不堪一击。印度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库马尔·达什也指出,目前印度只有两座核磁共振仪,即使现在病人要进行检测也要经过6个月的等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旦发生核袭击,印度根本无力对受辐射人群进行检测。而且印度的卫生部门、国防部门与核工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还存在很大的缺陷,需要重新进行认真的审视和规划。

来源:环球时报 特约记者左渐晓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印度成立核快速反应部队主要防范巴基斯坦----------------相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冲突的机会会远远大于与中国的冲突.所以说主要防范巴基斯坦是可以理解,但一定有针对中国的训练.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南亚公路显示中国想当亚洲霸主
在曼谷泰国商务部常务秘书长皮萨努.连玛哈善(Pisanu Rienmahasarn)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清晰地标示出了中国正在修建的南亚公路的位置和走向,这条全长1170英里的南亚公路从中国西南部的昆明出发,经过老挝,最后抵达泰国南部的港口城市曼谷。这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计划明年建成通车。
  
  预计这条公路明年建成通车时,将极大地缩短中国与南亚国家通商和旅行的时间,这条公路不仅能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而且也将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泰国政府专门负责通商事务的官员皮萨努.连玛哈善解释说,这是中国与南亚国家加深关系的一个典型例证,他说,这条公路将使中国成为南亚地区的主导力量。
  
  皮萨努.连玛哈善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不过,现在他说,他发现学习汉语远远比英语有用。
  
  在美国为中东事务和朝鲜问题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不动声色地和南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发展关系,包括泰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这些传统的美国盟国现在都有向东看的趋势。
  
  一些专家预测,中国最终会成为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力量,中国在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地位和影响最终会发展成为类似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情形。
  
  在经济方面,中国经济不仅在继续腾飞,而且还在加深与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南亚国家在经济方面越来越仰赖于中国。在政治方面,中国正在编织一个囊括了几乎所有南亚国家的地区网络,北京正在成为这个网络的中心结点。在互惠互利精神的指导下,中国的南亚战略进展地非常顺利。
  
  但是,中国在军事方面还非常软弱,而且在国内经济转型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转型为自由市场经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垄断优势就将面临挑战。从目前的情形看,这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挑战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地位并不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因为美国并不会轻易让步和退出。如果中国因为这一问题而与美国发生冲突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事实上,在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国家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它们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联系丝毫没有减弱。同时与美国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显然能使这些国家得到更大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国家日渐密切的关系并非罕见,事实上,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关系也在得到加强。
  
  2005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300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20%,这已经是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西班牙和日本的公司决定退出之后,中国公司资助了12亿美元参与修建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北部工业区的铁路。这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意义的开端。
  
  今年5月份,第一艘装有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抵达中国,这是澳大利亚与中国250亿美元能源交易的一部分。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带动下,澳大利亚也享受了十多年来罕见的经济繁荣。
  
  一些分析人士开始为此感到担忧,因为与中国的密切联系势必会削弱澳大利亚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一旦美中两国因为台湾问题发生冲突,澳大利亚的态度和立场将不得不受到重视。
  
  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独立智囊机构——罗伊学院(Lowy Institute)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在不久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与中国的密切经济联系已经使一些南亚国家的政治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相关资料:

    "南亚公路"全长1170英里,从中国西南部的昆明出发,经过老挝,最后抵达泰国南部的港口城市曼谷。这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计划明年建成通车。有报道认为这是中国与南亚国家加深关系的一个典型例证。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中印联手竞购油田 美国头疼
据印度当地报纸《金融快报》14日披露,中印两国石油巨头中石化和ONGC合力花约8亿美元将哥伦比亚OMIMEXDECOLUMBIA公司的50%股份收入囊中。这家公司在哥伦比亚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产。

中印长期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双方在能源需求上有着同样的饥渴,并曾在国际能源资产争夺战中多次交锋。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两国公司选择这次“化敌为友”呢?   


中国:单独出击恐遭美强力抵制

近年来,因为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动作以及军事力量逐渐引起关注,中国一直被美国视为巨大威胁。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夫尼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美国总统布什去年8月8日签署的《2005年国家能源法》有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附带条款,该条款要求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跨部门进行协调,评估中国能源消费行为对美国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受此影响,中国不得不因为石油问题而更多地卷入国际商业政治之中。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失败就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海外争夺石油的担忧。收购本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却在一开始就被蒙上了政治色彩。美国国会和部分议员所宣称的所谓中海油收购“威胁美国能源安全”纯属借口。美国准许日本的帝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开采原油,而帝国石油公司在海外也拥有众多资产,这些海外资产显然是没威胁到美国安全的。

此外,哥伦比亚地处拉丁美洲,这里一向被视为美国的“后院”。近年来,俄罗斯开始在这里频频活动进行渗透,而玻利维亚也与古、委一起签署三国经济一体化协议形成反美“铁三角”,这些都令美国坐立不安。查韦斯曾宣称,只要美国对其稍动手脚,他就会将每天送往墨西哥湾炼油厂的石油产品转送到中国或印度。在这种敏感的局势下,中国公司若单独对哥伦比亚石油公司收购,势必会遭到美国的强烈抵制,引发中美间再次激烈争夺。

印度:实力不足难“独当一面”

过小的规模使印度的石油公司在海外的大型项目中显得底气不足。在收购安哥拉、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厄瓜多尔等国油田的竞争中,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输给了中国竞争对手。

根据路透社的数据,印度12个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上个财年的净利润为53亿美元。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子公司的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达到了54.7亿美元。去年,印度石油部长表示,他希望对几个国有石油公司进行整合,从而缔造一个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公司。

一位长期研究亚洲油气行业的人士还表示:“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在拉美没有业务,因此,有中石化作为合作伙伴,将风险减少一半,他可能会非常高兴。”

再看美“携印制华”一厢情愿

事实上,这次合作并不是中印第一次联手海外竞购。在2005年12月,印度ONGC这家国有石油商和中国头号石油巨擘中石油首次联手竞标,以5.73亿美元从加拿大石油公司购得其在叙利亚油田37%的股权,开创了中印能源合作的先河。今年年初,中印两国还签署了包括分享信息等在内的五项能源合作协议。

而美国和中国的能源争夺却在不断升级。为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实现石油进口地域的多元化,美国近些年来也加速海外找油的步伐。为制衡中国在拉美、非洲等地不断加强的影响力,美国非常看重印度在南亚地区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试图利用印度对中国的戒备之心、印度综合实力的提高来搞所谓的平衡。

但美国兰德公司的南亚问题专家罗丽娜博士认为,美国要想“携印制华”只是一厢情愿。“印度虽然想同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印度不可能为了对冲中国影响,而同美国结成同盟。印度将会非常不情愿为了美国而卷入同中国的冲突。中印两个毗邻大国的关系紧张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一位专业人士表示:“最近的这笔交易进一步证明,中印两国对待合作非常认真。双方正处于建立信任期的阶段,如果进展顺利,双方联合进行的交易数量将对全球能源交易产生重要影响。”

这样看来,中印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携手能源合作,恐怕又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

相关链接 哥伦比亚简介

哥伦比亚全称“哥伦比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邻委内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尔、秘鲁,西北角与巴拿马相连,北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

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哥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居第五位。出口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居第三位。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百度一下“中印竞购油田”共搜索到813篇。以前,在中印两国石油公司竞购海外同一石油资产时,由于竞购激烈最终导致过高的溢价。两国石油公司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而中石油和印度国家石油公司去年底成功联合竞购叙利亚油田就是一成功例子。此后,两国政府更将其提升至国家间在石油领域战略合作的高度。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中印尚未摆脱互相猜疑 两国关系缺乏规范性内容
目前,中印双边贸易已恢复了活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两国的贸易交流堪称典范。就像当年玄奘对佛教表现出的极大兴趣,中国企业家和官员如今对印度的软件颇感兴趣。印度的成功给中国提供了参考模式,中国正加大努力吸引印度信息技术企业。印度当然也希望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但直到2005年,印企业在涉足中国市场时仍小心翼翼,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设置了一些障碍。

  尽管印度在双边贸易中享受顺差,却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事实上,印度是全球寻求以“反倾销”对付中国的最主要的国家之一。虽然表面上印度想在两国间“软件”和“硬件”方面寻求互补,但从根本上印度还是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制造业上。

  尽管相对贸易关系来说还发展较慢,中印政治关系也取得了进步,双方已采取措施增强互信,比如开放乃堆拉关口。而目前,美国把与印度的新关系当作扩大自己在该地区影响力的途径。在把崛起的中国当作可能的战略对手时,华盛顿把新德里视为一种平衡力量。当印美新关系建立后,中国并没袖手旁观。近几个月来,北京加紧了与其南邻接近,与印度建立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

  中印关系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建立新战略关系后——让政治和贸易以外的交流变成一种必需。近年来,谈论中国在印度已成为“时尚”。几十年来一直忽略中国的印度开始贪婪地获取有关北方邻居的一切信息。印媒体纷纷派记者常驻北京,印学术界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

  中国也对进一步了解印度表现出极大兴趣,尽管远不如印度给予中国的关注。然而,已在中国许多城市开分店的印度餐饮业“印度小厨”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对印度文化产品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印度瑜伽学校和电视剧也在华走红。

  尽管中印文化联系日渐加强,但双方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互相了解的进程不断加快,但从根本上说,两国还是没有摆脱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为建立一种比地缘战略更加稳固持久的关系,中印需要找到新载体,一个类似古代佛教在两国之间所起到的纽带作用的新载体。

  但凡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都是建立在超越国家利益之上的、以普遍价值观和准则为基础的某种关系。但当中印目前关系缺乏规范性内容时,华盛顿却与新德里分享着一系列根本性政治价值观。美印关系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更为深远和成熟。因此,现在就认为中印可以一道重组世界秩序似乎为时尚早,但不妨说它们已具备这种能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建铁路、拟登月 印度为何急着跟中国比
印度计划要仿照青藏铁路,修一条“喜马拉雅铁路”,使喀什米尔能与印度内地相通。一时间,国际舆论又开始讨论“中印竞争”的话题。这几年印度一直有“跟进中国”的趋势,比如,印度的载人航天、登月计画已进入日程;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之间也要像中国那样建成大城市间高速公路网;“让孟买赶超上海”的蓝图也在启动。这些都表明印度急于要跟中国比。

  印度传统不鼓励“争”

  不过,传统上印度并非如此。印度文明的传统是与人无争、逆来顺受。所谓“求同存异”,中国人更重视“求同”,有时甚至容不得异己,印度人更强调“存异”,很难众志成城,大国沙文主义更难以滋长。印度历史上多半是被外族侵略,印度人当“顺民”。在精神状态上,印度人没有西方人那种“天之骄子”的蛮横。这点虽和中国人差不多,但没有中国人那么浓厚的民族感。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从小受英国教育,他任总理期间,和英美元首平起平坐。早在1939年,他就认为:“今天世界上令人敬畏的两大强国是俄国和美国……将来世界的强国是印度和中国。”印度文明程度高、人才济济、和西方精英同在一个平台上,又是人口超级大国,自然会有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有声有色的主角的雄心壮志。从历史上看,印度虽然自我感觉比中国优越,但却并没想通过打击中国来抬高自己。老子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似乎变成了尼赫鲁外交战略的指南。

  为何要和中国比

  然而,现在的印度对中国却有特殊的情结。在印度人看来,印度地处东西交通要道,从古到今外来的人物和思潮络绎不绝,相比之下,中国就显得有些封闭。英国殖民者把印度称为“王冠上的钻石”,连英王王冠上的钻石也来源于印度。孙中山在1917年《中国存亡问题》文中反复强调如果没有印度,“大英帝国不过世界之三等国”而已。

    一个多世纪来,印度知识精英既接受西方影响,也对西方做出贡献。人们说,印度拔尖人才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美国总统艾森豪访问印度讲演时公开表示,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博士的英文比他好得多。印度是亚洲工业化最早的国家,1949年之前,印度经济处处都超过中国,可是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在各方面都飞跃进步而把印度抛在后头,这对印度人的自尊心当然有很大打击。如今,暗暗想和中国较劲,自然是情理之中。

  再则,印度的这种心态也与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经验有关。早在1940年,印度就有原子能研究,但尼赫鲁反对制造核武器。1972年,美国第七舰队驶进印度洋,当时任印总理的英迪拉是尼赫鲁的女儿,她一边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一边决定搞“两弹一星”。印度要像中国那样不受人欺侮,最终1974年印度第一次核爆试验成功,1998年又搞了第二次核爆。

    前几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写信给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印度旁边有核邻国(没指名中国),因此不得不成为核国家。其实,印度并不是要和中国军备竞赛,只是对西方表示不满:中国不信邪、顶着西方压力搞核武器就受尊重,印度逆来顺受、不搞核武器就成世界二等公民。着名印度战略专家苏伯经常这么抱怨。

  第三,印度对中国极端关心和中国对印度关心不够形成鲜明对比,印度急于要跟中国比,中国对印度却不够关心。在中印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上,印度要证明自己能取胜。印度发展采取的是温和的“民主”路线,中国则是西方人称的“权力集中”制的路线。差不多所有比较中印发展经验的学者,都离不开这两条路线的课题——有人认为民主拖印度后腿,有人认为民主政治优越性最终会使印度赶超中国。

  1950年3月17日,尼赫鲁给各邦首席部长的信中说:“尊敬的国会议员莫克济建议我们学习中国……也许,中国政府比我们效率更高,我们当然应该在这方面向他们学习。”莫克济是印度共产党领袖。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共产党及其左派联盟在政治生活中一直赞扬中国,使非共产党执政当局不得不“紧跟”中国发展,印度国大党政府1991年起实行中国式的“改革开放”就是典型例子。可见,印度内部政治斗争也把印中“比较”闹得沸沸扬扬。

  印度舆论比中国敏感

  近年来,印度统治精英“朝东看”,想通过东盟的跳板与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建立起发展伙伴关系来,目的就是通过与中国的频繁接触,认清自我,以判断全局。现在,印度舆论常说,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而印度正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两国发展的未来谁是胜者,就看谁转型更快。

  除此之外,印度人还看到了中印比较的另一面。在当前的全球化中,各大跨国公司把工业品的制造转移到了劳工大军低廉的中国,把制造过程需要的调研、设计等程式转移到了软体大军低廉的印度。比如,摩托罗拉就把组装生产线设在中国,却把40%的新产品软体发展设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如果美国大公司把两国发展当作自己的机遇,加大投资,在全球范围内与对手展开竞争,那么,对两国自然是福。一旦大公司们把中印两国崛起视为威胁,就会像19世纪欧洲列强视美国崛起一样,加以抵制,那对两国则必然是祸。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印度学者也开始提倡“中印联合论”,认为两国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不必“自相残杀”,而应“紧密联合”,与西方开展竞争。尼赫鲁的崇仰者、印度商务部长兰密施更是发明了一个新的英文字“CHINDIA(中印)”。这样的讨论,印度媒体中常见,中国媒体相对之下却缺少敏感性。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印度海军印象
印度是一个海洋大国,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部以锥体深入印度洋中部,海岸线长约5560公里,大小岛屿1200多个,专属经济区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沿海港口150多个,对外贸易的95%以上都是经过海上运输。
印度海军成立于1947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正逐步成为一支以航母为核心,以驱护舰和潜艇为主力,具有近海、中海作战能力的区域性海上武装力量。
  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印度海军推行“区域性威慑与控制”战略,目标是夺取印度北部地区的海上优势,控制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印度海军明确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远洋舰队,控制印度洋,实现印度洋是“印度之洋”的目标。
  印度海军总兵力为5.55万人,指挥层次分为4级,即:海军司令部、地区海军司令部、舰队、中队。海军司令部通过机关各职能部门对各地区司令部及舰队、基地和院校实施统一领导。印度海军司令部是海军的最高指挥机关和最高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海军的作战、训练和行政管理等事务。印度海军现有东部、西部、南部、远东4个地区海军司令部;有东部和西部两个作战舰队,下辖26个舰艇中队和18个航空兵中队。此外,印度海军还有潜艇部队、陆战队、特种部队、海岸警备队。
  印度海军借助国内高科技领域和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并采取了5个方面的措施:重视提高舰艇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增加大中型作战舰艇的比例、建立均衡合理的兵力结构、提高新装备研制的起点、重视主要舰艇的现代化改装。
  据印度南部海军作战部部长巴布介绍,印度海军逐步认识到夺取信息优势是赢得未来海战的重要条件,在通过国外采购、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等形式加强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又依靠国内科技资源优势,加紧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印度海军现有各型舰艇近200艘,总吨位38.6万吨。其中主战舰艇70艘,包括航母1艘、导弹驱逐舰8艘、导弹护卫舰14艘、导弹艇24艘、巡逻舰7艘、潜艇16艘;各型飞机约160架,其中“海鹞”式战斗攻击机20架、“图”-142型反潜巡逻机8架、“伊尔”-38扫潜巡逻机5架、“道尼尔”式巡逻机24架、“卡”27/28反潜直升机22架、“海王”式反潜直升机31架,另外还有教练飞机若干架。印度海军对这些装备都将陆续进行现代化改装。
  在努力打造现代化装备的同时,印度海军也十分重视培养和提高官兵的现代化素质。印度南部地区海军参谋长辛格少将说,印度虽然是“软件大国”,但海军的兵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印度海军在加紧提高士兵的信息化知识,广泛举办网络技术、数据通信、电子战等培训班的同时,还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院校教育,进一步打牢学员信息化知识技能。印度海军现有各类院校和培训中心达20多所,无论是作战指挥学院、还是海军工程学院、潜艇学院,尽管每所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分别制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训练大纲,均开设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并将其作为学员的主要课程进行考核。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8

应对中国青藏铁路计划 印度赶建边界公路网   
  

综合报道,继中国青藏铁路7月1日通车,并计划延伸至中国与尼泊尔边境之后,印度政府9月3日表示决定将在4年内沿印中边境地区兴建27项公路网计划,并为此专门拨款90亿卢比(约2亿美元)。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21世纪属于中国还是属于印度

印度内政部官员表示,除了沿印中边界兴建长达862公里的新公路,印度政府还考虑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不丹边境地区建设更多的公路。

早期报道:印度建喜马拉雅铁路 凸显赶超中国决心图

中国专家:印度喜马拉雅铁路极具争议


据印度PTI报道,印度政府决定开始赶工兴建的上述印中边境公路网计划,也是早已拟订的国家第七期工程计划,目标即是“均衡边界敏感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与管理,以及增强边境居民的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印度政府宣布加大边境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前,今年7月1日通车的青藏铁路首条支线将于明年开始动工,通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修建这条支线铁路将耗时3年。日喀则市区到中尼边境约400多公里,未来也将由两条支线铁路连接起来,其中一条将通往亚东县到中国西藏和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

据环球时报早前报道,印度“ZEE新闻”电视台所属网站日前以“青藏铁路将进一步延伸到中尼边界”为题,报道了有关消息。据悉,印度各界对青藏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反应并不相同。印度中央政府及军方则普遍表现出一定的担忧。印度国防部知名智库国防分析研究所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铁路的建成大幅提高了中国军事力量的机动能力及装备物资供应,借此“中国不但将增加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力,同时还会使自身战略影响力进一步向南亚地区渗透”。

相关消息:青藏铁路向边境延伸:尼泊尔印度感受各不同

印度已经有些鹰派学者把中国与尼泊尔的友好往来视为“对印度的威胁”。今年7月底,印度知名专栏作家萨卡尔在《政治家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利用尼泊尔国内局势的发展来增加影响力,这种渗透需要印度高度警惕”。


来源于环球风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9

浅谈中印边境问题:中国犯了大错误吗?

来源于 军事历史

中印边境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网友们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大都是印度占了中国六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领土,而且都把矛头指向了1962年的那次边境战争,认为我们犯了个大错误,白白丢掉了土地。



  我以前也这么认为,十分疑惑为什么仗打胜了,地却不占,这一点不符合毛泽东的一贯做法呀。大家想一想,为了朝鲜、越南,我们不惜与美国人大干一场,为了黑龙江中的那座小岛,又与苏联开了一仗,我们敢跟两个超级大国掰手腕,怎么对一个印度是这么的客气。我无意中看到了一幅详细描绘中印边境的地形图,仿佛明白了一些原因,又通过看一些有关此问题的材料,使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位西方军事学家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要搞清这场战争,就必须先弄清它的政治背景。


  印度独立后,企图继续享有原来英国殖民者在西藏的一切特权,如口岸通商权、驻军权等等。西藏和平解放后,虽然印度为了与中国搞好关系暂时不提这些特权,但是他也从未宣布完全放弃。1959年西藏叛乱,达赖出逃,印度庇护了达赖喇嘛,同时对中国开始有效的控制西藏十分担心。因为印度的这些特权很大程度上是与达赖集团签订的协议,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以前达赖在西藏统治时,印度可以就此与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现在达赖叛逃了,它的政权已经被中国政府解散了,西藏已经被有效控制起来了,印度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了。印度不愿意丧失这些利益,一方面帮助美国扶持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另一方面加强对边境的侵占。像现在已属我国的亚东地区,当时就有印军大量驻扎。控制像喜马拉亚这样的山区,只需控制住重要的山隘和高地,就相当于控制住了一大片地区。到了1962年,印度趁着中国经济困难,侵占行动达到了顶峰,中印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印军由于认为中国无力对它发动反击,准备不充分,结果大败。此仗下来,我军控制了中印边界上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像前面提到的亚东地区就是此后才正式成为现在的西藏自治区亚东县的。由于只要过了这些重要的山口,就是一望无边的恒河平原,此时印军东北部的主力已被打垮,处于恒河平原上的印首都新德里已无兵无险可守,如果中国军队继续前进,攻占新德里也不是没可能。此时印度阵脚大乱,一方面忙着全国总动员,甚至做好了迁都的准备,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哭诉中国侵略,来个恶人先告状。由于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又因为此时我军的处境也很危险,见好就收,撤回了边境.

为什么说此时我军的处境也很危险呢?


  首先,在国际上,六十年代初我国已与苏联交恶,与苏联为首的所谓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也因此恶化;美国继续奉行敌视中国的战略,对我国的所谓新月形包围圈不断加固。台湾的蒋介石更是趁大陆经济困难,发起了反攻大陆的新高潮。此时我国在国际上相当孤立,美苏对我的军事压力很大。


  其次,国内经济困难,对印作战是勒紧裤腰带打的,无力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


  最后,由于喜马拉亚山脉的缘故,部队补给相当困难,补给要靠牲畜和人力,部队行动也受地形限制,所以参战的兵力并不多,大约只有一个军左右。我军的胜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印军准备不足,依靠突袭取得。印军大部是被打散,并未全歼。如果继续向平原进军,一方面国际压力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补给会出现困难,而且兵力本来就少,还大多是山地部队,没有坦克等重装备,没有空中支援,这对于平原作战很不利。所以,在完成对战略要地的抢占后,部队又撤回了边境线。


  至于说为什么会放弃一些地区,我想各位有幸看一下中印边境的地形图就会明白的。我军被迫放弃的都是平原地区,而重要的山隘和高地一块都未放弃。如果说原因,还是因为喜马拉亚山脉的缘故。印度处在山脉南麓,与它的腹地恒河平原相连,而我国在北麓,它的后面是青藏高原,交通哪方便利毋庸多言。


  试想,如果我军同时还占据平原,补给便是大问题。在平原作战中所需要的坦克等重武器如何运过去,大量的兵员如何运过去,这些都成了问题。毋庸说六十年代,就是现在的青藏线上,运输也相当危险,还要分季节,而且人员入藏大多要坐飞机。去往南麓的那些口岸当时也不过是一些只可用畜力运输的小道,就算是修了公路,补给及不及时也很难说。而控制山地就不同了,战略位置好,易守难攻,而且人员不用多,一个连就可以控制一大片范围。而且补给量相对少了很多,在现有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印军如果想进攻,山地作战可是相当困难的。在阿富汗的美军尚感到山地作战的艰难,以印军现有的水平就更困难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前几年,一个伊斯兰游击队占据了印控克什米尔的一座山峰,印军几千人围攻了十几天,大炮飞机全用上了,死了上百人,也没完全攻上去,最后还是人家自己主动撤下来的。


  所以,分析这场战争的得与失,不能用单纯的占了多少地方来衡量。而且,到底是谁侵占谁的更多也说不清。因为历史的原因,西藏与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只有一个长期形成的所谓习惯控制线,这条线从未详细勘定过,而且双方控制地区犬牙交错,所以双方一旦较起真来,只能是各说各的理,纠缠不清。而麦克马洪线则是把习惯控制线像我方推进了几十公里,而且把很多战略要地划归了印度,我方当然不满意。而现在的实际控制线基本是按照习惯控制线走的,而且战略要地已全在我手中,这就使得我们在未来的谈判中取得了优势地位。这场战争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打胜了,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毛主席事后说的,这一仗,可以至少保持中印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达到了战略目标,主动放弃一些“鸡肋”地区,使之不会束缚我们的手脚,还博得了美名,这才是大家风范。而印度国内对于中印边境问题则闭口不谈它已占领一些地区,而总是哭诉自己被抢占去了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印度军方也耿耿于怀,发誓要复仇。不排除有得寸进尺的心里在作怪,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战略要地都在中国手中,没了这些战略要地,西藏是无法再渗透进去了,而他们已经占领的地区也会始终处于战略包围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看到的那幅改变我想法的中印边境地形图上,有一块被三面高地所包围的平原,平原只有南部一个狭长的出口。平原被标注为印度控制区,而三面的高地则全是中国控制区。这种情况在地图上很普遍,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耿耿于怀的原因。



  至于现在的中印边界谈判,我想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双方各退一步,最终承认现今的实际控制线。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丧权辱国,我想印度也会有很多人认为印度政府丧权辱国。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眼光要放远一点,是不是丧权辱国要看谈判是不是平等。像清初康熙与俄国人签署的《尼布楚条约》,我们让了些土地,但后人大多认为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为什么呢。因为谈判是平等的,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中印边界谈判如果成功,那么我们与邻国间的所有陆上边界问题都已解决了,我们虽放弃了些局部利益,但维护了边境稳定这个大局,使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搞建设。。


  我们现在的目光要盯着高手,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尽快壮大我们的实力,这才是我们现在的第一要务。再说,现今早已不是谁面积大,谁强大的时候了。英国面积不大,可它曾经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印度面积不小,可以前它不过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现今比的是综合国力,等到我们实力发展到与美国不相上下时,会有很多地区自愿服从我们领导的,现在东南亚的发展趋势就很像。也许到那个时候,像蒙古这些以前分出去的地方,会强烈要求回归呢。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9

不断推出巨额军购案 印度海军欲向远洋扩张   
  

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说过:“印度要称雄大陆,必先称雄海洋。”如今,印度正按照这一宗旨急剧扩张其海军实力。据《印度防务》网站报道,9月3日起,印度国防部长慕克吉访问法国,争取法国积极参与其海军现代化进程,以推进印度到2012年建成拥有145艘战舰的远洋海军的宏伟项目。不过许多防务专家认为,凭借印度现有国力,其海军的扩张动作实在是太夸张了。

与法国联合研发巡航导弹

9月4日,慕克吉同法国国防部长阿利奥-玛丽进行会晤,双方达成共同开发舰载巡航导弹的合作意向。根据印方提出的设想,印度国防研究及发展组织(DRDO)同法国主导的欧洲MBDA集团之间将实现技术共享。印度有望得到法国在激光陀螺仪等方面的设计帮助,有利于提高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MBDA集团则有机会获得印度布拉莫斯导弹公司的股份。



印度海军现役的俄制塔尔瓦级隐身护卫舰


另外,根据一项高达35亿美元的合同,法国要在2012年前后向印度提供6艘配备有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鲉鱼”级潜艇及SM-39飞鱼潜射导弹,并保证印度掌握这些武器的制造能力。

对于国防部长此行,印度媒体大都给予高度评价。《印度时报》等多家媒体认为,印度在防务上和法国走近,除了可以提升自己的国防实力之外,还可以摆脱对俄罗斯和美国的过分依赖,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争得更多主动权。

2012年前装备145艘战舰

其实,与法国共同研制巡航导弹还只是印度海军扩建计划的一小部分,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印度海军已经为自己的将来绘制了更宏伟的蓝图:2012年前部署包括航空母舰、常规潜艇和核潜艇在内的大约140-145艘舰船,现有的135艘主战舰艇中至少淘汰70%。目前印度海军的远洋舰艇与近岸舰艇的数量比为4︰6,到2012年将调整为6︰4。



印度海军德里级导弹驱逐舰
印度海军目前只有一艘老掉牙的“维拉特”号航空母舰。为了确保亚洲第一航母大国的地位,印度不得不开始新一轮造航母计划。未来印度海军将以两个航母战斗群为核心。排水量为4.5万吨的航母“维克拉马迪特亚”号(原为俄海军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正在整修,将在2008年服役。而印度科钦造船厂也在2005年开工建造代号为“防空舰”(ADS)的航母。

为了保卫这两件“宝贝”,印度海军还在国内外采购了27艘新型护卫舰艇。此外,印度正在协商购买美国海军“特伦顿”号两栖船坞登陆舰,加强其战略海运能力。印度海军还有两个完全平行的潜艇工程:“75号项目”将恢复马扎冈造船厂建造潜艇的能力,通过从法国和俄罗斯购买特许生产权,建造24艘“鲉鱼”级和“阿穆尔”级常规潜艇。另外还有一个“先进技术艇”项目(ATV),以俄制“查理”I级核潜艇为蓝本,建造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

印度海军参谋长阿朗·普拉卡什设想,到2012年,印度海军在“沿海防御-区域控制-远洋进攻”的战略原则指导下能在更广阔的区域承担更多责任,不仅有效控制200海里(370公里)的专属经济区,还能到达西亚、东南亚甚至远东地区。

“金砖之国”为军费所累

西方媒体将印度封为未来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金砖四国”(BRIC)之一,近年来,印度经济虽然有所进步,但它的军费开支却更加超前。印度2006年国防预算合197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0%,海军军费比例达到25%。即便如此,这样的拨款力度也只能保证印度海军每两年引进一艘新的主力舰,而根据上述蓝图,印度海军需要保持每年引进2-3艘主力舰的速度。



现实情况是,印度制定的海军扩张计划总是非常庞大,却因实力不济,许多计划都无疾而终。新德里思想库的防务专家巴拉特·卡纳德素以冷静思维而著称,他担心印度在没有强大经济力量作后盾的情况下“豪赌”蓝水海军难以维持下去。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是否有能力持续维持航母、潜艇及各式庞大舰船的巨额军费,十分值得怀疑。
《环球时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9

《亚洲时报》:印度海军矛头向东指 部署航母核潜艇抗衡中国
日前,《亚洲时报》的一则消息吸引了世界军事观察家的注意。报道称,印度海军正计划在其东海岸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型海军基地,以抗衡中国在印度洋和缅甸的影响。

  该海军基地计划是自去年5月位于卡尔瓦尔的亚洲最大海军基地——卡达姆巴海军基地投入使用后,印度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海军建设工程,同时也是印海军执行“东进”战略的重要举措。

  据报道,计划修建的海军基地位于印度东海岸的安得拉邦兰比利地区和埃拉曼齐利地区之间,距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所在地维萨卡帕特南海军基地约50公里,基本属于是对该港口的扩建。

  一直以来,维萨卡帕特南港是印度在东海岸惟一的一个大型海军基地,但这个港是一个军民两用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以及数年来的良好经营,其货物吞吐量始终位于印度港口前列。

  然而,不断增加的海上及陆路交通量却带来了让海军头疼的问题,该港口日趋拥挤,严重影响了印海军舰队的军事活动和战备状态。而且维萨卡帕特南港口也不具备停泊和维护类似航空母舰等大型舰只的能力。

  扩建维萨卡帕特南港口的计划曾一度在印度海军考虑之列,但由于种种原因搁浅,这次再度被列上海军基地建设日程。根据该计划,建成后,这个军事基地占地面积约5000英亩。目前,安得拉邦地方政府已划给海军500英亩的土地,其他部分也将在不久后到位。

  部署自建航母 控制孟加拉湾

  据印度国防部人士称,该基地建成后,印度海军会将正在自行建造的“蓝天卫士”号航空母舰部署在那里。该航母可搭载30架飞机,包括海军轻型作战飞机、米格29K多用途飞机、“海鹞”战斗攻击机以及印度自制的LCA战机。

  除此之外,印度海军以租借形式变相购买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部分两栖作战舰只也将部署在新基地。《亚洲时报》援引新加坡国防和战略研究协会海上安全项目研究员劳伦斯·普拉巴卡尔的话指出,新基地将更好地适应印度新世纪海军战略的发展,为印度新一代装备提供良好的保护和维修设施。

  自2004年推出《海军新作战学说》后,海军转型成为了印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由“近岸防御”向“远洋进攻”转变战略和“西出、东进、南下”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印度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海军司令部都加足马力,积极进行扩军转型计划。

  其中负责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海域防御的东部海军司令部更是印度建设的重点。此次筹建的新基地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其位置靠近马六甲海峡,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大大增加印度海军对该海域的控制。

  新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未来印度海军前进马六甲海域,甚至进入东南亚和南中国海的前进基地。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司令苏雷什·梅赫塔中将指出,在东部沿海修建新基地,凸显了印度海军的“东进”战略。东部舰队未来将形成一支拥有300架军用飞机的强大海上力量,成为执行“东进”战略的中坚。

  变印度洋为“内海” 声称抗衡中国

  为实现海军强国的梦想,将印度洋变为印度的“内海”,印度海军对于其他世界大国海军在印度洋海域的活动一直十分敏感。随着实力的日益壮大,印度对于本国海军的信心逐渐增加,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根据新世纪的海军发展计划,印度海军已经提出了将其触角延伸到深海的宏伟计划,印度将其南部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从非洲东海岸到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广阔水域都视作与其利益相关的海域。

  由于印度绝大多数货物,尤其是石油都必须经过海上通道,因此控制海上交通线对印度实现世界强国的梦想至关重要,而新基地的建成将帮助印度建立一支能够在东方维持海上生命线的海军舰队。

  分析人士指出,从政治战略意图角度考虑,新基地不仅会在贸易方面为印度“东进”战略注入活力,而且也为印度同其他大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博弈提供更多筹码。

  印度媒体还称,中国海军实力的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也是促使印度建立该基地的重要原因。因此,新基地建设将强调全面的防空、反潜和两栖能力,建成后将大大增强印度在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海军实力,并希望以此制衡中国海军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增长。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9

印度海军矛头向东指 部署航母核潜艇抗衡中国

  日前,《亚洲时报》的一则消息吸引了世界军事观察家的注意。报道称,印度海军正计划在其东海岸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型海军基地,以抗衡中国在印度洋和缅甸的影响。

  该海军基地计划是自去年5月位于卡尔瓦尔的亚洲最大海军基地——卡达姆巴海军基地投入使用后,印度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海军建设工程,同时也是印海军执行“东进”战略的重要举措。

  据报道,计划修建的海军基地位于印度东海岸的安得拉邦兰比利地区和埃拉曼齐利地区之间,距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所在地维萨卡帕特南海军基地约50公里,基本属于是对该港口的扩建。

  一直以来,维萨卡帕特南港是印度在东海岸惟一的一个大型海军基地,但这个港是一个军民两用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以及数年来的良好经营,其货物吞吐量始终位于印度港口前列。

  然而,不断增加的海上及陆路交通量却带来了让海军头疼的问题,该港口日趋拥挤,严重影响了印海军舰队的军事活动和战备状态。而且维萨卡帕特南港口也不具备停泊和维护类似航空母舰等大型舰只的能力。

  扩建维萨卡帕特南港口的计划曾一度在印度海军考虑之列,但由于种种原因搁浅,这次再度被列上海军基地建设日程。根据该计划,建成后,这个军事基地占地面积约5000英亩。目前,安得拉邦地方政府已划给海军500英亩的土地,其他部分也将在不久后到位。
2006-10-31 8:08:26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各界人士郑重倡议:全国纪念九·一八,设立国耻日!老语




印度海军矛头向东指 部署航母核潜艇抗衡中国 
部署自建航母 控制孟加拉湾

  据印度国防部人士称,该基地建成后,印度海军会将正在自行建造的“蓝天卫士”号航空母舰部署在那里。该航母可搭载30架飞机,包括海军轻型作战飞机、米格29K多用途飞机、“海鹞”战斗攻击机以及印度自制的LCA战机。

  除此之外,印度海军以租借形式变相购买的俄罗斯“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潜艇,部分两栖作战舰只也将部署在新基地。《亚洲时报》援引新加坡国防和战略研究协会海上安全项目研究员劳伦斯·普拉巴卡尔的话指出,新基地将更好地适应印度新世纪海军战略的发展,为印度新一代装备提供良好的保护和维修设施。

  自2004年推出《海军新作战学说》后,海军转型成为了印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由“近岸防御”向“远洋进攻”转变战略和“西出、东进、南下”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印度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海军司令部都加足马力,积极进行扩军转型计划。

  其中负责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海域防御的东部海军司令部更是印度建设的重点。此次筹建的新基地位于孟加拉湾沿岸,其位置靠近马六甲海峡,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大大增加印度海军对该海域的控制。

  新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未来印度海军前进马六甲海域,甚至进入东南亚和南中国海的前进基地。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司令苏雷什·梅赫塔中将指出,在东部沿海修建新基地,凸显了印度海军的“东进”战略。东部舰队未来将形成一支拥有300架军用飞机的强大海上力量,成为执行“东进”战略的中坚。
2006-10-31 8:08:42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各界人士郑重倡议:全国纪念九·一八,设立国耻日!老语





  变印度洋为“内海” 声称抗衡中国

  为实现海军强国的梦想,将印度洋变为印度的“内海”,印度海军对于其他世界大国海军在印度洋海域的活动一直十分敏感。随着实力的日益壮大,印度对于本国海军的信心逐渐增加,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根据新世纪的海军发展计划,印度海军已经提出了将其触角延伸到深海的宏伟计划,印度将其南部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从非洲东海岸到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广阔水域都视作与其利益相关的海域。

  由于印度绝大多数货物,尤其是石油都必须经过海上通道,因此控制海上交通线对印度实现世界强国的梦想至关重要,而新基地的建成将帮助印度建立一支能够在东方维持海上生命线的海军舰队。

  分析人士指出,从政治战略意图角度考虑,新基地不仅会在贸易方面为印度“东进”战略注入活力,而且也为印度同其他大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博弈提供更多筹码。

  印度媒体还称,中国海军实力的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也是促使印度建立该基地的重要原因。因此,新基地建设将强调全面的防空、反潜和两栖能力,建成后将大大增强印度在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海军实力,并希望以此制衡中国海军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增长。



资料由巡洋舰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29

变印度洋为“内海” 声称抗衡中国

 为实现海军强国的梦想,将印度洋变为印度的“内海”,印度海军对于其他世界大国海军在印度洋海域的活动一直十分敏感。随着实力的日益壮大,印度对于本国海军的信心逐渐增加,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根据新世纪的海军发展计划,印度海军已经提出了将其触角延伸到深海的宏伟计划,印度将其南部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从非洲东海岸到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广阔水域都视作与其利益相关的海域。

  由于印度绝大多数货物,尤其是石油都必须经过海上通道,因此控制海上交通线对印度实现世界强国的梦想至关重要,而新基地的建成将帮助印度建立一支能够在东方维持海上生命线的海军舰队。

  分析人士指出,从政治战略意图角度考虑,新基地不仅会在贸易方面为印度“东进”战略注入活力,而且也为印度同其他大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博弈提供更多筹码。

  印度媒体还称,中国海军实力的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也是促使印度建立该基地的重要原因。因此,新基地建设将强调全面的防空、反潜和两栖能力,建成后将大大增强印度在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海军实力,并希望以此制衡中国海军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增长。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0

印度五年出走二千名軍官 軍隊士氣低迷
據《印度斯坦時報》近日獨家披露,過去5年有超過2000名軍官不願繼續服役,他們或下海經商,或另殖雎贰S《溶婈牨緛砭腿耸植粔颍?罅寇姽佟俺鲎摺睙o疑讓原來的難題更加棘手。

  該報記者從印度陸軍和海軍獲悉的資料顯示,過去5年來,有2712名軍官要求提前退伍,其中2061名申請者得到許可。印度空軍拒絕提供相關資料,其理由是這些資訊“可能會影響部隊士氣,進而危及國家安全。”據稱,印度軍方一直對軍官流失問題諱莫如深,面對媒體總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到了“紙裏包不住火”的地步,因此才首次向媒體公佈上述這些資料。

  岡拉夫•阿亞曾是一名陸軍少將。他兩年前離開軍隊,現在印度有名的維普羅科技公司擔任高級經理。除了公司的工作之外,他還有一份業餘工作,便是幫助部隊的同事在社會上尋找更好的崗位。“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軍官的簡歷,他們都想馬上離開軍營,到外面大幹一番。我很理解他們,所以我會盡力幫助他們。”據稱,經他聯繫,有很多軍官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差事。

  印度媒體指出,印度軍官急著脫下軍裝,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收入有差距。一個陸軍少將一年最多只能拿30萬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的工資。這和在私人企業裏打工掙的錢相比差了不少。在印度北部邊境服役的一名軍官說:“我其實很喜歡軍人這個職業,但一想到我的同班同學在銀行工作,他的工資是我的兩倍還不止,我就打不起精神,而且妻子總是抱怨我無能。”他說自己很難在如此懸殊的收入差距面前保持心理平衡,一旦有好的機會他就“跳槽”。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這些“人在曹營心在漢”的軍官提供了機會,因為很多公司都在擴充人力資源。

  其次是工作壓力大。印度陸軍前總司令馬立克將軍說,軍官流失,一方面確實是經不住物質利益的誘惑,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軍營生活單調乏味,而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特別是在反恐前沿和敏感地帶,由於人手不夠,很多軍官不得不延長服役期限,長期與家庭隔離,而且得不到休息,繃著神經度日如年。在印巴邊境服役的一名軍官表示,即使到外面掙錢不多,也不想在軍營過緊張而乏味的生活了。

  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就是,軍營內自相殘殺現象非常嚴重。據《印度時報》報道,僅在10月印度就發生多起士兵槍殺同事的血腥事件。每年幾乎都有上百起士兵或者軍官自殺或他殺的案例。“流血事件讓軍營內形成一種人人自危的局面。很多人不是擔心戰死疆場,而是擔心被同夥殺死。”一位陸軍少將憂心忡忡地說。

  “軍官流失已經嚴重影響到士氣,特別是少將軍銜以上的軍官‘跳槽’。”馬立克將軍說。現在很多人不願晉升軍官,就想早點服役完離開軍隊。據悉,印度軍隊120萬人中,至少短缺1.3萬名軍官。軍隊有些工作只好臨時雇人處理,事務繁忙的時候還要進行“外包”。(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0

关于用中印边界问题拖垮印度的建议书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中兵伐交,下兵伐战。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上,曾经用下兵伐过印度,差一点儿占了印度首都新德里,最近几年又通过与巴基斯坦的交流遏止了印度的发展。当今时代,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发展自己,追求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好意思这是共产主义)。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呢?

  在国内,一提到中国与印度,首先就被人想起中印之间的还没划分的边界问题。我觉得这么想的人眼界实在是太狭隘了,你们难道就不想要得更多吗?不要忘记,印度也是一个大国,这么一个大国睡在我们的脚下,你们晚上睡得好吗?

  我建议:以中印边界问题作文章,用军事竞备拖垮印度。

  首先,我们要知道印度是一个有上百个宗教民族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英文是这个国家较通用的“国语”。这个国家50%的人口是文盲,有十亿人还不实行计划生育。印度的GDP大约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70%石油却依赖进口。这个国家没有实行过共产主义式的土改,基上是富有的人占有富裕的土地,穷人占有贫瘠的土地,还有相当数量的无地农民,这部份无地农民在印度国内生存极端艰苦,可惜的是印度的“民主”政治制度不能给他们带来一分福利,无地农民已组成自己的农民武装-印度毛派。

  了解了印度的一些国情,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坚持软硬两手的政策。

  一,定期在中印边界进行军事演习,请东盟.南盟与印度军官进行观摩,可以美名为:军事交流。实际上就是威吓,逼迫可怜的印度不得不准备与中国进行军事竞赛,可怜的印度国力又不如中国,所以,印度想保持一只与中国相抗衡的军力,就必需要从印度国民的治理民生问题的经费上抽到军事竞赛上来,这样,印度的文盲率不会降低,印度的农民依然无地。

  二,我们要注意改变印度军事竞赛的实质。如果我们只是影响印度军队与中国军队在技术上的竞争,还不足以拖垮印度。我们要充份利用如伪装,徉动部队的方式,吸引印度军方的注意力,让印度人误判中国军队随时就可以进攻印度,并且认为这次进攻,中国人决不止要拿回过去失去的东西,可能会把印度变为一个省,从而迫使印度大量装备现役部队,压缩花在未来军事技术的储备上的资金。

  三,我们要在全世界与印度抢石油。印度这个国家国土面积比中国就小一点,但石油储量却远不如中国,印度经济不如中国,但对外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远高于中国,倒楣的是印度周围的产油大国不是被美国控制了,就是被中国控制了。而石油是印度发展经济,发展工业的必需品,没有一个强大的工业,就不会有一个强大的国防。所以,我们的口号是:决不让印度得到一滴油。日前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成功击败印度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这无疑是中共一次意义非常重大的成功,足可以让印度人流泪到天明。

  四,向东南亚进军。过去的一场中印战争中,我们是从两个方面进攻的。在未来,我们要从无数个点向印度进攻,让印度前后顾命而不及。我们可以在东南亚驻军,从而对印度施加压力,印度若不想后院起火,必需要与中国争夺这片地方的势力,而这一切都要钱啊。可是,印度的外债已高于其外汇储备了。印度如果再借外债,势必就会沦为外国资本殖民地,如果不借外债,自己印票子,印度国内本来就很高的通货膨胀就会更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投资于这么一个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印度会更加贫穷。当然,如果我们进入东南亚地区,我们也会花钱,在此我的建议是:与东南亚各国达成协议,用人民币作结算货币,这样就算钱花出去了,最终这些钱还会回来,拉动国内经济,美国佬就是这么干的。

  五,支持巴基斯坦海军。说到海军,印度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海军对其无比重要。如果我们同印度的竞争过于激烈了,印度可能会把海军的军费移到陆军上来,这样就不能达到我的目的了。所以,要加强巴基斯坦的海军,这是一只非常重遏制印度,从而让印度在陆上与中国竞争的时候,也不敢忘记海上的威胁,而且支持巴基斯坦海军,还不用我们花钱,巴基斯坦会比我们更主动的购买中国海军装备。

  六,离间美印关系。实话讲,就算不离间,印度与美国也不相互信任。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让印度人看得更清清楚楚罢了。方法与第三条差不多。一方面我们要控制除美国控制外的所有石油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中东留给印度一条很细很细的缝,由于印度长期自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二大国,就让其在中东这个火药桶上插上一脚,看看美国会不会给其留口汤喝。

  七,加强中哈关系。随着中国崛起,世界的格局正在变化着,我们可以想到当中国崛起到一定程度,由于地缘政治昔日的“盟友”会变为防备的对手--俄罗斯。俄罗斯就开始用印度,及前苏联加盟国来制衡中国了。我们要想破解这个问题,就要先下手为强!看看世界地图,哈萨克斯坦是这一环上最关键的。我们可以保护石油管线为名进驻哈国,一方面打击“三股势力”,另一方面防止俄印联手,中国变夹心饼干。进而不排除控制里海,可以讲,控制了里海,就像控制了世界岛-欧亚大陆的心脏。

  最后,我要讲的是,要实现以上措施,前提条件是中国自己必需强大。要强大就必需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势,中国人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国家,我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多元文化给我带来更优秀的智慧与文明,我们都是书写历史的人,是如萤萤之火只照亮自己,还是有崇高的理想将我们多元的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更高峰,这是一个愤青的责任。历史总由愤青推动的。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0

北京学者:中印边界谈判 印度必须让出达旺
凤凰卫视9月28日消息 据台湾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宏纬在27日表示,尽管中国和印度的边界纠纷很复杂,但从印方近年改变态度来看,解决问题的前景是乐观的。

王宏纬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在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举行第六轮会晤前,他曾与印度外交界人士讨论有关问题,当时对方就中印能否就边界问题达成协议的回覆是:解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他说,过去印度外交人员与他谈到两国边界问题时,总是态度强硬,又或形容这是复杂的问题,从来不会使用上述评论。

此外,去年底他也曾与印度政府的国家安全咨询顾问讨论中印边界问题,对方也曾首次表示会认真思考中方的立场。

王宏纬说,与过去比较,印方人士在边界问题上的态度是有所改变的,而且是从强硬中松动过来,这令人觉得中印解决边界的前景是乐观的。

整体上,近几年印度也改变过去敌视中国的政策,改为以交往为优先,其次是设法解决双方分歧。

他认为,中印至今未能解决边界问题,与印度国内仍然存在不同声音有关。

就中印边界纠纷而言,王宏纬说,目前双方最大争议之处是“麦克马洪线”东段的达旺。

他说,英国统治印度时,从中印双方的传统习惯线往北推,划定了“麦克马洪线”,但由于未获中国及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因此,英国只占领了该线以内少许土地,不敢过分行动。

但印度于一九四七年独立后,翌年派兵北上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东段的色拉,接著于一九五一年占领达旺,五三年把东段以南九万平方公里土地占领了,从中印的传统习惯线向北推向“麦克马洪线”。

王宏纬表示,中国从北伐时期的袁世凯、国民政府,以至今天的政府,都不接受“麦克马洪线”;而英国当年也因为中国及国际社会没有接受,并未占领防线以南大部份土地。

他说,英国没敢占领的地方,印度独立后就马上占领了。

对于中方在东段问题上的立场,王宏纬揣测,这可能有三种看法:一是传统习惯线以北土地都是中方的,印度应该让出来;二是英国占领的不算,印度应该让出来;三是印度独立后占领的,必须让出来。

他个人认为,第三种看法比较合理,但要印度完全符合要求,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印方至少要把色拉山脉以北包括达旺地区让出来,这样的话,双方才可以重新划定边界。

王宏纬说,从中方的角度看,印方必须在东段的达旺作出实质性让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1

印度海军:中国人连自己落后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中国人连自己的海军落后人家印度海军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印度海军正在建设的全球第一支“全超”全球作战能力的印度海军是什么概念,有多强大,有多大的野心

永远认为自己是亚洲老大!不需要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及经验

造了几只“元”就看不起日本,看不起印度,就敢对日本喊打喊杀

不要忘了自己最先进常规潜艇的也不过是那几只“基洛”

但这些不懂军事的人怎么会明白人家日本的“亲潮”有多先进呢,怎么会明白正在建造的AIP潜艇有多先进呢

他们怎么会明白:印度是全球装备“基洛”最多的国家呢!印度“基洛”装备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装备俄罗斯几乎所有先进武器系统
日本的“亲潮”已经加装消音系统,比“基洛”还要先进和安静
他们不知道自己海军落后人家日本什么,他们这些不懂军事的人怎么会明白:日本潜艇正以退役一只,装备一只的全球最高更新速度发展自己的潜艇!中国一年装备多少只先进潜艇啊?日本正以每年装备2-3只最先进驱逐舰的速度来发展自己的海军,而中国一年装备多少只先进驱逐舰?

印度海军正在实现其建造20只包括核潜艇在内的庞大潜艇发展计划,正在实现其建造32只包括最先进驱逐舰.护卫舰在内的被《简》防卫周刊称全球前所未有的海军造舰计划。印度人的野心不只是印度洋,还包括南中国海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

他们不明白一只海军离开了航母会是什么样,航母对海军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正因为这样,日本海军装备了随时可以改造成航母的万吨两栖攻击舰,得益于朝鲜核试验,日本的16DDH将明确以可以起降多架F-35战斗机的航母来发展,不久就可以装备海军。韩国海军已经装备了可以起降多架F-35战斗机万吨两栖攻击舰,目前正在研制自己的航母。而中国海军拥有了什么
他们不明白印度海军现在有多强大------------------

为了实现那句“控制印度洋就可控制亚洲的”愿望,印度海军现在正在建造1-2只“国产防空舰”的航母,购买俄罗斯的航母也在进行最现代化改造,印度海军还将购买英国“无敌”航母-且2004年英国已经现代化改造过。印度海军对航母永远不会觉得多,反而会少。因为印度海军要控制印度洋地区.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孟加拉湾海域,而且正在向南中国海扩张!

印度海军有多强大?美国海军已经告诉了全世界:在世界各大洋中,只有印度洋没有美国大型舰队存在,只在迪岛有少量舰艇----因为印度政府印度海军不会容忍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存在!当印度总理接见美国布什时,布什希望加强印度洋地区力量-和印度加强军事合作时,印度总理说了这样一句话:印度海军维护印度洋的和平安全已经显示出了重要作用!

印度海军将是全球第一支“全超”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

印度海军的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类的小艇正在全面换装“布拉莫斯”多用途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印度海军潜艇也在加装“布拉莫斯”,海军和空军战斗机也在试装“布拉莫斯”导弹系统,甚至连陆军也装备了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世界上那只陆军装备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呢?

2005年和印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美国海军指挥官在得知印度海军正在全面换装备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后惊讶说:真是令人吃惊!

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的军舰携带的都是亚音速反舰导弹,射程都在200公里内,而印度海军包括连300吨的小艇携带的都是射程达到300-50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

中国海军,你面对一只拥有舰载机,大小舰艇普遍携带16枚超音速巡航导弹,印度海军最新建造的护卫舰安装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携带32枚“布”超音速巡航导弹或“俱乐部”超音速导弹系统,核潜艇和潜艇也携带远程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岸基战斗机也携带超音速巡航导弹系统的-------这样一只“全超”全球作战能力的印度海军,难道到时才明白自己落后人家吗?
中国海军离“全超”全球作战能力的距离有多远。

面对一只不论是舰载机,还是大小舰艇,还是潜艇或核潜艇,还是岸基战斗机普遍携带16枚以上超音速巡航导弹的---- 一只印度海军“全超”航母作战集团,而且它的导弹射程普遍是300-500公里远射程


资料由myblog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1

雅鲁藏布江:中国的重要筹码。

用战略性眼光看淡水资源也是一种战略性矿产,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现在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来看,淡水资源必定会不断的减少。水是生命之源,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中东、中亚、非洲等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国家必定会围绕着淡水而展开战争!降水空间分布均匀是我国淡水资源状况的又一个特点,大体是东南多西北少。中国的淡水资源令人担忧,水是生命之源,在战争中要是一方的淡水被对方所控制住,或者淡水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那么它就只能失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为突发的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储备。
  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因为领土而发生战争,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又因为石油而战,那么未来的战争会因什么而战呢?受张庆祥博士的《军事地质学》的启发.我认为未来战争应该是—为水而战.而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资源造就了它必将在在未来的军事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的一个宏伟蓝图
  院士的宏伟蓝图:  
  何祚庥教授是理论物理学家, 科学院院士,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目前其知名度超过任何一个科学院院士.他认为, 在21世纪,中国将实现大规模的改造大自然的计划,实现东线,中线,西线的由长江向 华北和黄河的南水北调工程,同时还要由雅鲁藏布江等河调水 2006亿立方米.何祚庥是一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专家, 他所勾绘的"改造自然"的宏图,透露了中央决策层雄心勃勃的计划.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后来,由长江流域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具体化为: 由长江向华北地区和黄河调水的东,中,西三线方案.水利部事后就发现, 用不了30年的时间,长江流域就无多余的水量可以北调, 于是又提出从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向长江,黄河调水的计划,最后达京津地区.    从上面的材料我们已经看到我国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性,它已经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我再来了解一下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她属印度洋水系,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折向北、东,继而又急转南流,于巴昔卡出境流入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又流经孟加拉国与恒河相汇,最后由孟加拉湾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全长2057公里,年径流量约1395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三位;流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流域面积为24.048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的总落差达5400余米,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河源至里孜为上游段,长268公里,此段河谷宽阔而较平坦,多湖泊分布,支流库比藏布汇入后改称当却藏布(马泉河)。里孜至派区为中游段,长1293公里,以宽谷为主,为典型的河谷特征。里孜以下方称雅鲁藏布江。派区以下至流出国境处为下游段,长496公里。
  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5条,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曲、帕隆藏布。其中拉萨河河流最长、集水面积最大;帕隆藏布年径流量最大。雅鲁藏布江流域巴昔卡一带的年径流深可达3000毫米以上,上游地区则不足100毫米。径流的年际间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多的月份,其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大。此外,该流域还具有枯水期水量较大而较稳定、悬移质泥沙含量少、下游地区推移质严重、河水温度低、河水矿化度小、总硬度低等特点。
  雅鲁藏布江拥有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具有良好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全流域水能蕴藏量超过1.1亿千瓦,约占全国的1/6;其中干流水能蕴藏量近0.8亿千瓦,居第二位。以单位河长或单位流域面积的水能蕴藏量计算,则为中国各大河流之首。目前,中国已初步在雅鲁藏布江中小支流上已兴建多座用于灌溉或发电的水利、水电工程,但其剩余可开发资源还是极其巨大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它的经济价值,但是它跟重要的是它的军事价值.
  因此我们再看一下它的军事价值.
  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这几条江是国际河流,不归中国一国所有.世界上国际河流很多(如流经7国的亚马逊河, 流经9国的尼罗河) ,大的国际河流就有214条,涉及50多个国家,涉及全世界47%的土地和40%的人口.国际河流的用水分水矛盾, 往往是国际冲突的导火线.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麓, 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再经孟加拉国与恒河会合,注入印度洋.澜沧江发源青海唐古拉山北麓,经云南流入缅甸,称湄公河,然后经老挝, 泰国,柬埔寨,越南流入南海.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南麓,经云南进入缅甸,然后流入印度洋. 而中国和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国际协议来共同管理国际河流水资源.因此这里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这几国争论的焦点.
  那么怎么处理好这个辣手的问题将是对我国未来外交的一次挑战,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外交的重重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爆发一场关于水的战争。有挑战就有机遇,如果我们处理好这个问题,那么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过就会在水资源方面有求于我们,将成为我国和他们外交的一个筹码。
  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通过外交途径能在雅鲁藏布江建设一个大坝,那么在未来一旦我们和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发生战争,我们就可以切断他们的生命线,达到依照制胜的目的。


资料由yzclmy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1

胡锦涛访印,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吴永年:中印之间有些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不等于中印关系遇到麻烦。
  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记者 刘晓丹)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将出访印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室研究员吴永年表示,目前中印在经贸、边界问题等方面有未尽如意之处,两国应通过增进互信,促进双方的合作。

  胡锦涛主席将于21日晚上抵达新德里。胡锦涛此次访问的背景是什么?

  吴永年近日在中评社香港总部接受采访时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曾与中国签署了有关边界问题的协议。去年四月温家寳总理访问印度,也取得不少成绩。但总的来说,中印关系的发展不十分满意,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中印之间的经贸发展不足。中印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额只有200亿美元,是很少的,而且中印双方的投资也不多。这是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第二是中印边界问题。尽管中印签订了边界协议,但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吴永年指出,此次胡锦涛访印,有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增进中印互信。中印之间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因为双方互相理解不够,特别是印度对中国有所误解。在增进互信的基础之上,中印高层要根据历来的发展的方向,促使中印关系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

  二、解决中印经济贸易的问题。印度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问题是很严重的。另外,中方对印度的商品进口检查不多,而印度边防对中国商品出口的检查是很严格的,在这方面双方也要加强互信;

  三、促使双方更多的能源合作。

  吴永年说,虽然中印之间有以上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不等于中印关系遇到麻烦。相反,中印几千年来的文化和各方面的交流,致使中印两国本身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在谈到美国中期选举的影响时,吴永年指出,美国中期选举对南亚的影响不大。他说,近年美印关系不错,主要反映在两国签订了“美印核协议”。而对于如何解释和完成此协议,美印两国国内都有不同的声音,所以这个协议如何执行,还有待观察。


资料由过路人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1

中印关系内涵超双边范畴 龙象共舞战略意义重大
中新网11月17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从11月15日开始对越南、老挝、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四个国家均是中国的近邻,而且是友好国家,因此这是中国领导人的一次友谊之旅,也是继续稳定边疆、巩固睦邻关系、促进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繁荣的战略之旅。期间,胡锦涛主席还将出席11月17日至19日在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印度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胡锦涛这次踏足印度,是继去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对新德里访问后的又一次高层访问,足见中国领导人对这个南亚大国的高度重视。印度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国情,都是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近几年来,印度改革开放政策持续深入,社会发展较快,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左右。印度的信息技术已经有相当的规模,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文章说,尽管中印边界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但这并没有阻碍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在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加强了联系。加强睦邻友好、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一致意愿。中印自2002年扩大经济联系后,双边贸易规模呈大幅上升趋势。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激增37%,达到187亿美元。今年双边贸易有望达到200亿美元。去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中印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适逢“中印友好年”,友好的气氛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而不断升温。两国在今年先后举办了40多个交流项目,涉及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和国防等多个方面。

  文章指出,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的首次访印,但他过去两年已在多种场合同印度总理辛格进行过会晤,就许多国际重大问题交换过意见,并就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双方官方人士一致指出,中印关系目前正处于1962年以来的最好时期。

  文章表示,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达2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5。近几年中国和印度经济迅速发展,在能源和其他一些战略物资上需求量上升,国际上有些人就认为中印是竞争对手,经济迅猛发展必将使两国在能源和其他原材料上展开激烈竞争。但中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更愿意把印度看作是合作伙伴。中印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竞争,但这是有利于两国发展的良性竞争,是能够给彼此带来合作机会的竞争。两国可以通过竞争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只有中印加强合作,取得共赢,才有整个亚洲的团结、稳定和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印关系的内涵已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具有重大的战略和世界意义。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1

胡锦涛将访印度推两国合作 石油与投资是重要议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星期一(11月20日)前往印度赴经济峰会。有报道指,这次峰会将会把目前国际上两个发展最为迅速并且有可能改变国际格局的两个国家的领导人聚在一起,推动两国合作,但巴基斯坦与美国则对中印关系有着微妙影响。

  胡锦涛将在星期一到达新德里,成为十年中首次访问印度的中国主席。在为期三天的访问中,胡锦涛将会见印度总统卡拉姆以及总理辛格。

  早些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胡锦涛以及印度领导人将会向世界显示中印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两国的发展提供机会,而且还能够为世界和平以及发展作出贡献。

  美联社指出,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在二十年前几乎不存在,而今年预计则可以增长到两百亿美元。两国在去年7月重新开放了喜马拉雅通道,该通道在44年前双方的国界战争中被关闭。

  据BBC报道,在中印两国作出了策略合作声明的18个月之后,中印两国的关系仍然比较紧张。

  对于投资以及石油供应的竞争,长达十几年的国界争议以及中国作为印度的主要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的盟国以及主要武器提供国等问题都给双方关系带来了阴影。

  华语媒体分析指出,中印之间的合作不一定如一些西方学者所看的只是一胜一负,或者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评论说,中、印两国可以互惠互利。中印双边贸易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中印两军关系今年来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不过,美联社分析认为,两国的合作关系上还可能受到一定的局限,因为胡锦涛将在离开印度之后在星期四(23日)前往巴基斯坦,他计划在那里签署有关贸易,文化以及教育的协议。

  报道说,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巴基斯坦来制衡印度,但北京方面在策略上却需要迎合印度。印度和美国方面的友好关系以及有可能要建立美印核能源合作,有可能让中国在自己的西北边境感受到美国的存在。



资料由过路人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1

言论引不满 印要求中国召回大使
米尔军情网消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二十日即将抵印度访问之际,中国驻印大使孙玉玺突在电视台访谈中触及两国最敏感的边境争议问题,声称印度东北的阿鲁纳查省全属中国领土,结果引发轩然大波。印度外长穆克吉驳斥说,阿省主权属印度所有,阿省首长辛赫则要求中国立即召回孙玉玺。
  中印边境争议由来已久,最近更因胡锦涛即将到访,印方学者和媒体纷纷撰文,要求胡锦涛此行能带来有利印方的解决方案,孙玉玺则是日前接受印度CNN-IBN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的立场是,印度东北部的整个省,包括其中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的大旺争议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那些土地的全部主权。

  对印方希望胡锦涛来访时能够带来解决方案的架构问题,孙玉玺也表示,以务实而言,中印边境争议由来已久,牵涉颇广,两国目前尚无解决此一问题的时间架构。

  孙玉玺虽在新德里外交界向有直言不讳之称,但他的上述谈话已经让印方感到不悦。新上任的印度外交部长穆克吉立即驳斥指出,阿省主权不容置疑,是印度领土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尽管中国外交部立即做出解释,声称孙玉玺的谈话只是阐明中印两国在解决边境争议上的战略目标而已。但阿省行政首长辛赫今天在接受CNN-IBN专访时表示,拒绝接受中方的解释,并坚持中国必须立即召回孙玉玺。

  新德里外交界人士也表示,今年是中印之间的「友好年」,双方至今已做了许多相互表现友好的工作和活动,但在中国十年来首次有胡锦涛这么一位最高领导人到访之际,孙玉玺捅了这么个大漏子,不仅胡锦涛难堪,孙玉玺是否能再上新德里的外交台面,都难讲了。

  中国历届政府从不承认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查省。该省位於中国西南部、 印度东北部之间,中国称为藏南,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管辖范围。阿省也是喜马拉雅南部山麓最肥沃的土地,雨量丰富,亚热带气候,距离川藏和滇藏公路生命线近,对中国进行战略部署极为重要。

  现年五十五岁的孙玉玺,曾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二零零二年出任首任驻阿富汗大使,随后又于二零零五年转任驻印度大使,研究南亚问题已有十年之久。在出任印度大使之初,快人快语的孙玉玺曾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表示,在解决中印领土纠纷方面,应「友好协商、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尽早解决」。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2

90年代以来印度军事战略调整
90年代以来,印度仍然奉行“地区威慑”军事战略,其根本原因是这一战略仍未能满足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但是,印度也根据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对其具体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


  一、调整的背景

  由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加速向多极发展,世界和地区安全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印度来说,这些变化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其有利因素是:①两极格局完结后,印度可以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游刃有余。对于俄罗斯,印度既是其军火的最大买主和硬通货的可靠来源,也是其维持大国地位必须依靠的战略伙伴。对西方,印度是“第三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是按西方价值观塑造世界可以借用的力量,因此印度既可以从俄罗斯、又可以从西方得到军事援助。②冷战结束后,发展经济成了各国关注的重点,这给印度提供了“独特”的机遇。首先,印度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列为必须大举进入的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其次,印度处于中东的门户,扼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想获得或控制中东石油的国家,都要和印度建立某种默契或战略合作关系。再次,南亚各国要搞经济区域化,有求于印度,给其提供了在南亚搞地区霸权的机会。③南亚的战略格局向更加有利于印度的方向倾斜。印度认为巴是其称霸南亚的重大障碍,一直谋求在南亚建立削弱巴的战略态势。在1973年巴基斯坦被肢解后,南亚的战略天平向印度倾斜。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由于不再起遏制苏联南下的“绊马索”作用,加之其伊斯兰特性,在西方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渐下降,而印度却似乎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左右逢源,南亚的战略天平再度向印度倾斜。④“中国威胁论”的再度泛起,为印度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遇。苏联解体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从冷战思维出发,认定中国是潜在的敌人,因此,“中国威胁论”不时泛起,尤其美国和日本,不时散布“与中国的冲突”的怪论,毒化亚太安全环境。印度视中国为仅次于巴基斯坦的敌人,当然认为这种形势是可以大加利用的。

  其不利因素是:①虽然冷战后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小了,但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战争频繁发生,世界仍很不稳定;常规武器的扩散仍很严重,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军费仍在增长。印度认为自己没有分享到冷战后的和平红利。②海湾战争表明,现代局部战争往往是高技术战争,这对印度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冷战后国际裁军和军控深入发展,机制日趋完善,使印导弹武器发展和“核选择”战略受到了极大压力。④中国的崛起对亚太和世界战略格局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印度看来,这与其说是竞争或挑战,不如说是巨大的威胁。⑤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犹存,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仍无缓解迹象,阿富汗内战的前景仍难预料。⑥在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利用冷战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时候,印度国内却党派斗争激烈,政府更换频繁,民族宗教冲突不断,经济发展缓慢。

  总之,在印度看来,90年代的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挑战还会出现”。因此,印度对军事战略作必要的调整,以便迎接挑战,更好地推进其国家利益。


  二、主要内容

  1、在安全威胁的判断上,更加强调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在印度看来,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虽然是现实的和第一位的,但是由于巴在国力和军力上相对于印度都是一个弱国,而且冷战后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印度对来自巴的威胁并不十分忧虑。印度对巴的担心,与其说是其军事威胁,不如说是其宗教威胁,因为印度境内有1亿多伊斯兰教徒。而对于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印度虽然认为不是迫在眉睫的,但却是战略性的、长远的和最为严重的。在这方面,可以说印度是得了“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综合症”。因此,冷战结束后,印度对“中国威胁论”的重新泛起推波助澜。虽然一方面谋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下大气力在军事上“联西”(联合西方)、“稳俄”(稳定印俄联盟)、“拉东”(拉拢东南亚国家),企图构筑阻遏中国的军事圈。1998年人民党执政之后,印度政界和军界更是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作为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的借口。1999年初,印度国防部长宣布,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建立第四个海军司令部,其目的固然与把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的霸权野心有关,但更与抗衡中国的战略意图有关,即一旦印中发生战争,印度可据此扼守马六甲海峡,阻止中国舰队从海上配合陆上进攻,从而避免印度腹背受敌,重遭惨败。

  2、在战争威胁的判断上,突出局部战争(低强度战争)的威胁。冷战结束后,印度认为,世界大战威胁在减小,但局部战争威胁在增大;印五个安全利益相关地区(南亚次大陆,海湾与西亚、中亚、亚太与东亚、印度洋地区),都可能发生威胁印安全的局部战争。1998年10月,印陆军司令在三军司令会议上讲话认为,由于印巴都拥有了核武器,印、巴、中三国间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减小,而发生低强度冲突的可能性增大;印未来作战主要样式是低强度冲突。总之,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8年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之后,印度战争准备的侧重点已从准备打一场全面战争(对巴可能是核战争)和多场局部战争(对中国及其他邻国,以及海上冲突),转到准备打多场局部战争。

  3、在军事战略思想上,核威慑思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加速向多极化过渡的历史时期,印度认为,将准核威慑能力转化为正式的核威慑能力,意义非同小可:(1)将可基本免除战争的侵害;(2)将可遏制中、巴用武力夺回被占领土的企图;(3)将可在南亚地区确立“绝对霸主”的地位,并可争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乃至多极世界中一极的地位。因此,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试图进行核试验。印度人民党在执政以后仅两个多月就进行核试验,只不过是将上述企图变成了行动,总理瓦杰帕伊于1998年8月4日称,“印度核政策的基础是保持最低限度的、可靠的核威慑”。目前,印正在为建设这样一支核威慑力量而努力。

  4、在军队的使用上,赋予军队维护国内社会稳定的任务。印度建国后曾规定军队不能干预国内政治。但是,60年代,印度为对付频繁发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或暴乱,不得不引进“反叛乱作战原则”,允许军队有限度地参与镇压民族暴乱。进入90年代以来,印民族、宗教等矛盾进一步激化,有10多个邦的少数民族要求自治或独立,并常因此而发生流血冲突,有些冲突事件死伤严重、震惊世界。因此,印度又进一步制定了“低强度作战原则”,打破禁规,不但允许军队参与“镇压民族暴乱”,而且赋予“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这样,印军的职能由单一的“对付外侵”转为双重的“御外安内”。印陆军的一位副参谋长曾经说过:陆军每年有80%的人执行治安任务,在旁遮普和克什米尔邦,常年有40个营的部队在那里干警察工作。

  5、在作战指导上,日益强调联合作战。在80年代,印度对苏军的大纵深立体作战思想推崇备至,主张在作战中,把战争推向“敌方”领土,使用大兵团对“敌方”实施大纵深、高速度、立体进攻。这种作战指导思想在1986年印中边境“铜钉”军事演习中得到充分体现。冷战结束后,印作战指导思想在悄悄发生变化。变化起源于对海湾战争经验的研究和借鉴。印军认为:现代局部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打击准确、杀伤力强、进程短、投入兵力有限,各军种如不联合作战将不能取得胜利。因此,印军目前不但在极力克服空海、海击协同落后于陆空协同的平衡状况,而且正在着手将这三种协同作战能力转化为三军联合作战能力,革新作战理论,制定相关作战条令。

  6、在军队建设的战略指导上,重视稳步提高质量。在研究了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后,印认识到,未来战争将是高技术战争,主要靠军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取胜。为此,90年代以来印度将军队建设的重点转向质量建设,主要措施是:(1)停止扩军。为实现地区争霸的国家战略目标,印一直推行扩军政策,印军员额从60年代初的50万增加到80年代的120多万人。自1990年以来,由于对军队的数质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印度停止了扩军,军队员额一直保持在120万左右。(2)保持军费的稳步增长。冷战结束以后,印度发展经济、摆脱“经济落后大国”地位的压力相当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始终保持军费增长的势头,使其从1990财年的1542.7亿卢比,增加到1997财年的3562亿卢比,绝对值翻了一番;1998财年一下子增加12%,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120亿卢比。估计这种势头仍将保持下去。(3)制定军队长期发展规划。1994年,印度制定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自主防卫十年规划”,目标是,到2005年国产武器装备的比例将由1994年30%提高到70%,另计划在今后10到15年,更换一大批三军主战装备。


  三、主要特点

  1、重视维持军事战略的连续性。虽然这一次军事战略调整的幅度很大,但有三个基本方面没有变:一是做军事大国、为“地区称霸”的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总目标没有变;二是保持军事战略的外向性、进攻性不变;三是坚持“地区威慑战略”的基本战略原则没有变。这些原则包括:以巴和中为主要敌人;对巴保持军事优势和进攻态势,对中国保持军事压力和攻势防御态势;确保对南亚的有效控制;扩大对印度洋的控制;全面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重点是战略威慑能力。

  2、重视地缘政治思维。印度地缘政治思想根深蒂固。从独立之日起,印就以近似于西方的地缘政治思想确立国家利益,谋划国家安全,制定国家军事战略。90年代后印度军事战略调整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着地缘政治烙印:南亚是印度的势力范围,印度洋是“印度之洋”,印度是亚洲的中心,中、巴是妨碍印实现上述地缘政治利益的障碍,印军事战略必须以维护这些地缘政治利益、排除维护这些利益的障碍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3、重视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发生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高技术特点的局部战争,其经验教训,不但交战双方——美国和伊拉克在吸取,而且任何认为自己的利益可能受到威胁的国家都在吸取。不难看出,印度军事战略上述六个方面的调整,都与其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研究和吸取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有关。

  4、重视利用国际环境的变化。印历来注意在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中窥测方向,乘机谋取军事利益。在上述军事战略调整中,可看到印是怎样抓住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机会,谋取战略好处的。最明显的是,利用“中国威胁论”重新泛起,将“准核威慑”政策调整为“正式核威慑”政策,企图问鼎“核大国地位”。
(作者单位:军科外军部)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2

中印边境军事斗争的历史和现状

98年5月,印度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5次核试验,开创了1945年7月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以来所没有的纪录,令世界震惊不已。印度为何有恃无恐,它的核弹主要是对准谁?对于这个问题,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写给八个国家的信件中讲得十分明白。他说,印度试验核武器是为了对付来自邻近大国的威胁。他讲的“邻近大国”无疑就是指的我国。

  早在1964年,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时候,瓦杰帕伊在印度联邦院发言时就说过一句话:“回敬原子弹最好的东西的就是原子弹,别无他法。”瓦杰帕伊在1996年的13天执政期间,就向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原子能局发出了准备进行原子弹试验的信号。那是在149个国家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然而,就在核试验还有两天就要进行时,瓦杰帕伊政府就下台了。继任的高达的联合阵线政府,可能是害怕左派政党的反对,拒绝继续进行核试验。实质上,在发展核技术的道路上,印度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自1974年印度爆炸第一个核装置以来,近于国内外压力,没有再公开进行过类似的试验,但它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认为这是对无核国家的岐视,同时,一直在秘密进行核技术的开发。它现在的内政部长阿德瓦尼,早在1974年就说过,“近年来,只有两次可以看到人们如此兴高采烈。第一次是印度军队进驻达卡,解放孟加拉。第二次就是现在印度进入了核俱乐部。”可见,印度人对原子弹是非常感兴趣的。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视我国为潜在对手。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兰德斯便迫不急待地宣称“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敌人”,并污蔑我们在西藏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武装缅甸军人政权等等。现在看来费尔兰德斯并非是在大放厥词,而是在为主要针对我国的核武器试验作舆论先行。

  印度为什么这样敌视我国?中印之间有些什么样的利害冲突?中印斗争的实质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对中印关系和中印边境军事斗争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些回顾和思考。


  一、中印领土争端的由来

  中印边境争端是围绕我国大片领土归属问题展开的。从1914年西姆拉会议英国殖民当局炮制“麦克马洪线”算起,中印领土争端已经持续了84年。分析中印斗争的形势,首先应当概略地了解西藏情况和中印领土争端的由来。

  1、西藏概况

  西藏位于祖国西南,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与之交界的国家有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边境线全长3850公里。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约4000米,生存条件差,突出的问题是高寒缺氧。 

  西藏地大物博,有几项突出的资源优势。一是牧业资源。全区宜牧*地有8亿亩,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5倍;二是林业资源。拥有森林面积62000平方公里,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0倍;三是水能资源。全区水能蕴藏量达2亿多千瓦,占全国蕴藏量的三分之一,超过美国水能总量的15%;四是矿产资源。现有资料证明,西藏矿种丰富,其中硼砂、锂矿等已知储量居全国之首。但是,西藏的重要资源除了宜牧*原以外,都集中在藏东南边境地区,其中大部分在印度非法占领区内。

  西藏总人口为219万,其中藏族211万,占96%。由于绝大多数藏族同胞笃信藏传佛教,因此,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西藏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唐代起,西藏与内地的政治关系就已经确立起来。到13世纪中叶,西藏已正式成为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中国建立后,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继而进行了民主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项事业都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西藏社会发展主要存在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经济问题。西藏自给水平低,连年巨额赤字,严重依赖中央的财政补贴。从1952年至今,国家给西藏的财政补贴高达200多亿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藏大部分重要经济资源都集中在印度非法侵占区内。因此,公正合理地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西藏经济的振兴。二是安定问题。从内政方面看,西藏社会还存在民族分裂势力造成的严重不安定因素。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之所以能闹成一定的气候,从内部因素讲,是“文革”恶劣影响的后果;从外部因素讲,是印度和其它西方势力支持达赖集团进行“西藏独立运动”的结果。印度长期豢养达赖集团,就是企图威胁我西藏稳定,胁迫我们在领土问题上让步。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西藏动乱问题时指出,“有人想把西藏拿过去,我看他没有这个本事”,这就深刻地点明了西藏动乱的实质。

  总之,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状况,是我们进行对印军事斗争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

  2、中印领土争端情况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600、450、650)。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其中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1987年2月20日,印度公然宣布在这一地区成立“阿鲁纳恰尔邦”。以上三段加在一起,我国领土成为中印争议区的总面积为125500平方公里,控制在我手中的仅占27%,被印度非法侵占的达73%。相当于一个浙江省或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10倍。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是现代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此外,受印度控制的不丹也强占我国领土约1170平方公里。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

  3、中印领土争端的由来

  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一是传统习惯线。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二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913年11月,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字同中国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于1914年3月24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里炮制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了印度。这一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民族,从人种、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而与印度民族毫无共同之处。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非法的、无效的。英帝国主义也作贼心虚,秘密换文后一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方地图直到1937年才以“麦线”显示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在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然而,印度独立以后,其扩张野心就渐渐滋生起来了。它公然宣称:喜马拉雅山脉顶部形成的分水岭就是中印之间的天然边界;这条线已经得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换文的确认;该线以南地区历来受印度管辖,与西藏无关。在这样的霸权思想指导下,印度把它在东段的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向北推进到“麦线”附近。1951年,印军越过色拉侵占达旺,强迫我西藏地方政府撤出。到1953年印度全部控制了东段地区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1954年,印度又在这里设立了所谓“东北边境特区”。为了公正解决领土争端,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赴新德里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谋求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但印度拒绝了中国提出的一切合理建议。1962年,印度又挑起大规模边境武斗冲突,遭到我严惩。1987年,印度正式在这里成立了“邦”。

  三是双方实际控制线。50年代,印度利用我国的暂时困难之机大举北进,于1959年在东段抵达其单方面主张的“麦线”;在西段,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建立入侵据点,并制造流血事件。为确保边境安宁,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11月7日致信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双方武装部队沿东边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的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1962年1月15日,周总理在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将这条线正式称之为“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这条实际控制线在东段与非法的“麦线”基本一致,在西段与传统习惯线基本吻合。但是,印军无视这条线,他们扩张到哪里,就把哪里说成是实际控制线。1959年后,印军越过实际控制线继续向前推进,并在西段建立入侵据点43处。印度的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我方的抵制,从而形成了实际控制线上的斗争。

  旧中国历届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虽然都历来坚决拒绝“麦线”,都谴责英国和印度对西藏的侵略,但都无力加以制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出于和平解决争端的良好愿望,对印度的扩张行为作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和最大程度的忍让。但印度却把我们的忍让视为软弱可欺,一意孤行。并在中印边境全线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终于触发了1962年的边境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军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忍不拔,浴血奋战,以4个师14个团共43000人的兵力,在山南和察隅两个方向上以及西段,对入侵印军3个师13个旅约5万人发起快速反击。我军以伤亡仅千人和无一被俘的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全歼印军3个旅,部分歼灭5个旅,毙敌4100多人,俘敌3900余人的重大战果,打出了一场高水平的边境局部战争。印军在吃了大亏,老实了许多年之后,于1986年又开始越线向北拱,蚕食我国领土,再一次造成了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1987年4月,我军遵照军委、总部的指示,与印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旺东、克节朗、朗久等关键地区,采取以进对进的手段,设立边防点,与印军据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有效地配合了外交斗争,遏制了印军的蚕食行动。同时,也是由于我们的克制,才避免了一场武装冲突。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具体形象地说,就是三条线之争。一是我国政府主张的中印传统习惯线与印度坚持的非法的“麦线”之争,这个斗争决定9万平方公里应当属于谁,中印争端的是非曲直主要原因集中在这两条线的斗争上。二是实际控制线之争,这条线的斗争,又直接关系到中印边境的现状和稳定问题。1987年以来,中印之间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10轮政府级谈判,对缓和边境的武装对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第10轮谈判后,双方在旺东地区各自后撤了两个点,对峙的强度有所减轻,但对于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言,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我在中印边境的控制状况,总体上讲是十分薄弱的,在许多点上,我军都处在印军的瞰制之下。在一些关键地段上,双方对峙仍然是十分尖锐的。


  二、对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剖析

  中印争端,是第三世界两个最大国家间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中印之争,不仅是维护我国9万平方公里领土主权,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统一和西藏的稳定。

  1、所谓“西藏问题”是帝国主义入侵的结果

  西藏地方自13世纪以来就属于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地方政府一直隶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在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藏以前,它同其他各民族地区的政府一道,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领土的完整。数百年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否认过西藏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西藏的宗教各派虽然各自与贵族结合相互争雄,在地方上有时这一派掌权,有时那一派掌权,但都要遵奉中国大皇帝的权力,并取得了他的封赐后才有合法的地位。所以,从13世纪直到19世纪后期的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西藏问题”。西藏地方内部曾经发生过各种各样的纠纷甚至冲突,但都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均由中国中央政府自己解决。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殖民主义在吞并全印度后,不断扩张其势力,向喜玛拉雅山区进攻,企图分割中国侵占西藏,于是才有了所谓的西藏问题。1774年,东印度公司派人进入西藏了解情况,确定了入侵西藏的计划;1888年,英国利用种种借口发动了第一次侵略中国西藏的隆吐山战役(亚东方向),正式揭开了外敌侵略西藏的序幕。此后,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他们占领印度的势力,趁中国内忧外患特别是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机,于1903年11月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即从亚东方向的则里拉入境,于12月21日占领帕里,于1904年4月11日占领江孜,最后英军长驱直入,于8月3日占领拉萨。在英军占领拉萨的前4天,13世达赖已秘密离开了拉萨,清政府革去了达赖的名号,命九世班禅曲结尼马(22岁)代替达赖名号,但班禅不接受,并反对英军入占拉萨。英军正帅荣赫鹏恫吓清政府,逼迫签定了《拉萨条约》,割据亚东以南春丕沟一带我国领土,并向英国赔款50万英镑。这个条约签定后,英军于1904年9月22日撤离拉萨。英军掠走了400多驮珍贵文物。电影《红河谷》就是反映江孜保卫战的一个侧面。

  2、中印争端是印度继承英国殖民主义思想造成的

  1947年英国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实现了独立,结束了殖民地的地位。但印度独立后,英帝国主义的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一方面,从殖民地获得独立的印度,要求发展,要求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它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存在着较深的矛盾;另一方面,印度的大资产阶级和英帝国主义培养的统治阶级及其人物,又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但要继承英帝国主义在南亚的地位和特权,而且有着强烈的向外扩张的欲望。在我建国初期,印度政府就一直干涉我和平解放西藏,给我制造种种麻烦。印度政府于1950年10月至11月间3次向我国政府提出照会,干涉我解放西藏。60年代初期发展到对我进行武装入侵。从此以后,直到90年代初期,印军在中印边境的蚕食行动几乎没有停止过。印度的这种霸权行径,完全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思想。

  3、对中印关系的简单剖析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回顾,我们可以对中印两国关系作这样几个方面的判断:

  第一、中印是亚洲两个相邻的古老大国,有着经受外敌侵略的相同历史和类似的建国条件,存在着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当前,两国都面临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和平相处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有利于亚洲稳定与世界和平。这是我们一贯努力争取的目标。

  第二、中印两国历史不同,走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国社会制度不一样,发展方式也不一样,国家安全观念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两国之间具有竞争和对立的一面。

  第三、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留下的一个历史问题,也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障碍。由于历史观念的不同,两国对此在认识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印度当局不仅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主义思想,而且还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这就构成了两国关系中始终具有对抗性的一面。由于我军在1962年的自卫反击中给印军以沉重打击,使得中印边境保持了30多年的安宁。这本身说明,在中印之间的边境斗争中,军事斗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

  第四、中印边界问题的实质是领土争端乃至西藏的地位问题。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没有放弃把西藏变成中印之间缓冲国的企图。他们同西藏的分裂主义分子在战略上有着殊途同归的利害关系。印度在对华关系中的基本目标,是要先让中国承认它在中印边境东段已侵占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而达赖集团提出的所谓“西藏自治”,其核心是要把共产党赶出西藏,将政权交给西藏原来的农奴主。达赖以印度支持其方案为条件支持印度的主张;而印度则以达赖的方案为本钱要挟我国承认其要求。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我让出对西藏的主权,只是在先后次序上有所区别。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在西藏方向是内忧外患并存。随着印度国力与军力的增强和分裂主义势力的发展,中印边境争端比较容易再度激化。


  三、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与对华政策

  印度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地区霸权主义者(其余3个为越南、以色列、南非),又是我们的近邻,这就决定了我们和它的斗争始终是长期的、艰巨的。

  (一)先谈谈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

  印度独立之后既定的国家战略可以归纳为:在南亚与印度洋建立以印度为中心的势力圈;走富国强兵之路,以科技带动经济与国防;先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建立以印度为中心的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都有共同目标的地区性集团,并实现对领土要求,成为地区超级大国,然后再争当世界强国。了解它的这个战略目标,对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大规模的核试验就不难理解了。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当政时就讲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印度的这种霸权主义思想,说到底是从英国殖民统治遗留的精神垃圾中滋生起来的。

  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有这样几条基本原则:一是逐步控制南亚中小国家,首先是控制巴基斯坦,并向印度洋扩张。二是更加灵活地在大国之间搞平衡,使东西方都能结好印度。首先是继续保持同俄罗斯的关系,争取援助和支持;努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便获取高技术;加紧发展与日本、西欧的关系,以获得经济实惠,并借势提高自己在大国中的地位。三是利用不结盟运动提高声望,扩充称霸的政治资本,力图充当第三世界特别是印度洋沿岸国家利益的代表。四是敌视和排除我国。印度虽然公开表示愿意同我改善关系,和平共处,但暗地里始终以我为主要的潜在对手,在各方面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展开竞争,取得至少能同我国相并列的大国地位。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以武力作后盾,企图通过外交谈判获得有利于印度的政治解决。五是侵占邻国领土。印度的这些立场,经受住了历届政府更替的考验,显示出十足的顽固性,无论谁执政,都是很难改变的。

  印度的国防战略,是与其地区霸权战略相适应的地区进攻性战略。它谋求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速军队的现代化,稳步发展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具有强大威慑形象和打击能力的国防力量,能够同时打击巴基斯坦和对付中国,巩固既得利益,并伺机向周边国家和印度洋扩张。印度的防务专家认为,“对于印度来说,只有将它的军队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顶时,才能确保它的防务”。当前,印军实行“攻势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个方针,是印度对华战略防御思想的重大发展。具体地讲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支实战与威慑并重的军事力量,在边境地区保持对我的军事压力。二是以巩固和扩大领土利益为目标,加强在边境地区的蚕食活动,力图保住东段、守住中段、夺取西段。三是有重点地建立攻守兼备的军事部署,准备与我打一场不同强度和规模的战争。目前,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包括中锡边境)地区部署的陆军有2个军8个师共21万多人,而且在纵深(靠近错那方向)还部署了1个军作为预备队;空军有9个飞行联队、1个导弹分队。与60年代初相比增加了4倍,已对我形成局部优势(7倍以上优势),远远超过了它防御的需要。而且印军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明显优于我,尤其是空军力量和导弹力量较强。印军现有各型飞机1800架,其中有40架幻影2000,100架米格27,63架米格29,120架美洲虎,40架苏30MK。与我相比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

  (二)谈谈印度的对华政策

  印度一贯认为,在它的邻国中只有中国能够对它构成严重威胁,并有能力阻止它称霸南亚。因此,印度始终把遏制中国作为坚定不移的长远战略目标之一。这个“遏制”具体讲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用大国关系遏制中国。在冷战时期,印度主要是通过与前苏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苏印关系为战略依托,同时利用中苏矛盾来遏制我国。而现在又极力发展印美、印俄关系,利用其对华遏制的共同要求来对我施压。二是利用西藏问题分化中国,企图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中印之间缓冲国”。三是利用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巨大的天然障碍分割我国领土,并对我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印度官方认为,靠印度的力量是不能打败中国的,最好的选择是利用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天然障碍把中印两国隔开。这种以维护自己安全利益为借口,要求分裂别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对印度历届政府的影响是深刻的。多年来,印度插手西藏事务,支持达赖分裂祖国,从根本上讲是基于这一战略考虑,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围绕遏制中国这个战略目标,印度的对华政策是:在政治上以中国为主要对手,企图抵销我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在外交上故作与我改善关系的姿态,而在实质问题上毫无诚意,甚至处处设置障碍;在经济上维持象征性的贸易关系,谋求在竞争中压倒我们;在军事上,企图以优势力量控制边境地区,保住既得利益。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基本点:

  一是千方百计遏制中国;二是排除中国对南亚的影响;三是坚持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并怀有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野心。

  总之,印度的对华政策具有强烈的地区霸权主义性质和反华色彩。因此,即使我们能绕过领土争端或作出单方面让步,也难以实现真正的中印友好。印度推行反华政策的基本手段就是“一面旗帜、三张王牌”。目前,印度在处理中印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策略是,坚守已经侵占的我国领土绝不退让,并伺机继续蚕食我国领土,借此施加压力迫我屈服;以边境地区的局部军事优势遏制我可能作出的反应;通过外交途径来安抚我们以缓和气氛。根本点是维护既得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中印边境存在着不稳定因素,甚至潜藏着武装冲突的危机。

  四、对加强对印军事斗争的几点思考

  从1959年算起,我们的对印斗争至今已近40年了。40年来,我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胜利,积累了斗争的经验。回顾对印军事斗争的历程,自50年代起,印度从阻止我军进藏,加紧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要求保留英国殖民当局在西藏的特权,发展到策划西藏武装叛乱和支持分裂势力,激化了两国矛盾,挑起了大规模的边境冲突。这段历史,迫使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这场斗争的实质。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印边境军事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面对印度迈进核门槛后,对我国家安全带来的新威胁,需要我们在吸取对印斗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树立新观念,寻找新对策,有效地把握对印斗争的主动权。

  1、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对印斗争的战略地位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试验,在南亚地区导致了核竞赛,同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震惊,这无疑会给我对印斗争带来新的影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委关注的重点是对台斗争问题,而台湾问题最终解决,必须依靠我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威慑力,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这是最为有利的办法。除此之外,从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看,与我有直接的根本利益冲突,能够对我构成威胁的主要是印度。虽然这种威胁是潜在的、局部的,但我与印度围绕领土争端展开的斗争,是国家主权利益之争,是民族之间一对不可调合的根本矛盾。历史经验已经证明,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中印领土争端,保证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只是我们的良好愿望,实际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中印领土争端的最终解决,只能依靠军事手段。因此,应在保证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需要的基础上,适当的调整战略布局,腾出一些力量来加强对印斗争,改善中印边境防务薄弱的状况,为运用军事手段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创造较好的条件。

  2、从全局着眼,合理确定对印军事斗争的目标

  在中印边境军事斗争中,40年过去了,但我国领土被侵占的情况基本没有改变,军事斗争长期被动的局面未能扭转,我在力量对比中的差距还在拉大。确定对印军事斗争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服从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去确定对印斗争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从基本目标上讲,就是要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对周边安全环境的要求,依靠驻藏部队自身的力量,应付中小规模武斗冲突,确保边境稳定。这个目标的着眼点,就是以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重,保证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受冲击,不影响主要战略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以谋求边境相对缓和,稳定边境现状,立足西藏境内的军事力量应付战术规模的军事冲突。从最终目标上讲,就是要围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打赢中印边境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部分或全部收复中印边境东段的领土。这个目标的着眼点,就是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从根本上解决中印领土争端为目的,立足有关战区的力量完成任务,以保证不牵动国家建设的战略全局,不给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带来被动。

  3、根据情况变化,采取灵活的对印斗争策略

  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我边境军事力量状况以及中印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中印争端的解决需要时间,当然我们也有条件争取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

  首先,要确立灵活的策略思想。这个策略思想,我认为就是“刚柔相济,针锋相对”。即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着眼发展,把解决东、中西段领土争端问题联系起来,通盘考虑。既不急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又要针对印度的霸权行为和情况变化,敢于与印度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谋求边境相对缓和的前提下,加紧对印斗争准备,尽快把各项建设搞上去,创造对印斗争的有利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则要把对印斗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各种斗争手段加以解决。

  其次,要注意发挥外交手段对印度的遏制作用。比如,可充分利用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和禁止核试验的强大舆论,进一步揭露印度的侵略扩张和霸权主义野心,争取国际社会更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为有效遏制印度扩张,公正解决中印争端创造有利条件。又比如,可充分利用印度与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矛盾,发挥“大外交”的作用,尤其要进一步改善我与美、俄的关系,争取它们不插手或少插手。再比如,可以采取“依靠两边,拉住中间,遏止制印度”的策略,放手支持南亚中小国家反对印度的称霸,进一步发展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加强与缅甸的合作,维护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国的独立地位,尽可能牵制和消耗印度的扩张力量。此外,印度公开支持越南侵占我南沙群岛,支持达赖集团在境内从事西藏分裂的活动,我也可以针锋相对,激化其党派或民族间的矛盾,对其实行“分化”、“弱化”等等。

  再次,要加强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的协调配合。军事斗争必须服从并适应外交斗争的需要,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但同时,外交斗争也应关照军事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外交上调整具体策略和方针可以比较快,难度也相对小些;而在军事斗争上要作相应调整的话,周期就比较长,困难也大得多。因此,在外交形势好的时候,可以根据长远需要维护军事斗争的地位;当谈判桌上遇到麻烦,需要运用军事手段配合外交斗争时,应恰当地向有关战区的部队特别是边防部队赋予任务和提出要求。

  4、适应斗争需要,加强对印斗争的军事建设

  江主席在有关讲话中指出:“虽然印度进行核试验并不影响整个国际格局,也不会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但毕竟从一个方面向我们敲起了警钟。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保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历史使命。军队只有适应新的形势,把各方面的建设搞上支,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紧工作,应兴则兴,应革则革,不能迟缓,不能松懈。”对印斗争的军事建设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力量建设、武器装备建设、战场建设、后勤建设等等,都需要切实加强。军事力量作为政治外交斗争的坚强后盾,是其它力量不可替代的。中印争端的最终解决,取决于中印双方国力和军力的对比。在中印边境地区我仅有克制是不行的,尤其是缺乏以实力为后盾的克制,容易被对方理解为示弱,这一点,已经成为印度长期以来得寸进尺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慎重地考虑对印军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要本着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要求,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和对印斗争的特点,平战结合,军民共建,长期建设,逐步完善,全面加强边防建设,为实现对印军事斗争战略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转自米尔军情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2

在中印领土问题上中国没有让步这一说
●消息(据凤凰网)

  中方不让步,传印取消与华召特别安全会谈

  据印度《论坛报》报道,印度取消了原订与中国举行的特别安全会谈。

  中印双方原订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周一访问印度之前,两国将就双方关切议题如边境争议等举行特别代表级的会谈,但由于中方在解决边境争议问题上,摆出相当强硬的态度,令印方觉得无趣,只有临时取消特别会会谈。

  报道引述印方人士指,举行特使级会谈首由印方提出,并决定由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与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代表两国会谈,原订会谈日期是上周四。

  据印方外交人士表示,中方拒绝在胡锦涛访新德里期间讨论边境问题,使印方颇为失望,认为如此一来,胡锦涛之行毫无实质意义可言。稍早,印度其他观察家已经预测,胡锦涛此行只着重双边经贸问题以及签署若干经贸、文化合作协议。


  胡哥访问印度,是一种高姿态,据报道这是十数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印。

  多好的事情哟,中印两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这些年又都在国家的发展上,有所成就。两国应当就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相互间的“历史友谊”,做出更多的表示和努力。要是在改革开放前,国家主席出访,肯定要有个人民日报的社论,要有一系列的文章,表达两个大国间的“友谊”和发展。没有啊,一点也没有。
  
  表面上看,有的可比。本质上看,两国根本不是一回事。要说是发展中国家,那是一回事。可要说其他方面,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民族构成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发展的道路也不同,还有...还有。

  印度为什么要在胡哥访问时提出领土问题呢,说的简单点,就是把占领的中国领土合法化。你中国主席不是要访问印度吗,好啊,咱们两国没有大的问题,只有一个领土问题,表个态吧,谈谈吧,把领土问题解决了,咱们好各干各的事。这是典型的印度式的乌托邦嘴脸。

  誰都知道,中印两国为什么在上世纪的1962年打了一场边境战争,那不就是领土问题吗,那不就是你印度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够强大,正处在自然灾害三年时期吗。有苏联的支持,有老主子英国的支持,还有美国也在抛媚眼,你印度还挂着个不结盟国家领头人的官衔,精气神十足。摆弄出古印度武士的豪迈姿态,向中国发起了挑战。结果,结果是被“因三年自然灾害已经毫无战斗力(请参考英国人马丁著《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一书)”的中国军队狠狠的教训了一番,狼狈哟、惭愧啊,举国已然为全民族玉碎做准备了。这段历史不会忘记了吧。

  这些许年,印度的经济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军事的实力也上了大台阶,导弹有了,核武器也有了,口气也就大了。但也有烦心事,中国巴基斯坦的亲密和友谊,印度看不惯,烦;中国经济近10年20%的飞速发展,印度看不上,烦;中国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国防建设,印度看不好,烦;中国西藏丰富的水利矿产资源,印度看不来,烦,等等。自身的夜郎自大,铸就了伟大印度的老大风范,他要拿中国开一小刀,如果把中国制服了,还有谁在亚洲能跟印度叫板呢,说不准巴基斯坦还要回归印度呢。

  中国重视中印两国的关系,从来都是本着睦邻周边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几千来中华民族对待周边国家的基本政策,不是现代中国才有的。如果不是有睦邻周边的历史传统,那朝鲜半岛、中南半岛等等早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了。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受过的苦难已经很多,中国不会再在领土问题上有任何闪失了,不然上对 中华民族的祖先,下对不起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结下,中国也愿意跟印度交好,交好是为了两国人民,为了两国间历史友谊,为了两国间共同的利益(什么利益偶也说不好,顺着写下来喽)。可你印度就要领悟喽,领领这个情吧,中国的面子不是好给的。印度偏不干,非要做一回男人不可。那这出来了满地球人都知道的:中国悍然强硬的问题。

  中国自有中国的道理,主席出访是对伟大印度人民的尊重,对两国间的友谊和发展负责。但领土问题免谈。因为在这个领土问题上,没有什么可谈的,只有中国何时拿回来的事。

  印度啊,你还是坐下来,做好一切欢迎比你还伟大的邻邦领导人的接待工作吧,把烦心事放一放,考虑下两国在经济发展上有什么互补,贸易上有什么促进,国家和人民间的友谊如何加强吧,千万别再拿领土问题说事了,因为你还占着中国的领土呢。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2

专家:中印边界问题急于解决不利中国

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在亚太高峰会后访问印度的消息宣布后,新德里即希望双方以更大的努力解决边界纷争,北京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不过,近日印方对中方提出的调整方案表示强硬立场,并且向媒体透露谈判动态,为谈判设置了阻力。中国驻印大使孙玉玺重申中国对有争议领土的主权,表明中国在领土问题上不会轻易作出大的让步。

“麦克马洪线”对中国并无约束力

笔者认为,北京对于与印度的领土纠纷,不必急于解决,时间对中国是有利的。

中印边界问题,是亚洲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一条传统习惯线,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中段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沿喀喇崑仑山脉。中印双方的主要分歧存在于东段和西段。

在东段,印度主张以所谓“麦克马洪线”为界。中方则指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一九一三年参加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和当时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的情况下,于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用秘密换文的方式产生的;西藏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本身并无缔约权力,“麦克马洪线”对中国并无约束力,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印双方东段争议地区涉及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西段,印度提出争议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新疆所属的阿克赛钦地区和西藏阿里地区的一部分,面积共为三万三千平方公里;这些地方一直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在中段,印度提出争议的地区历来属于中国,面积约二千平方公里。

现状既成事实化对中国不利

一九五九年西藏发生叛乱后,中印关系出现了紧张。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也浮出水面,并最终导致了一九六二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印爆发短暂战争,中国收复全部失土,但很快又退回到实际控制线。

一九七六年中印恢复互派大使,中印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先后举行了八轮边界会谈。中方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五点原则,即“平等相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全面解决”。消息透露,北京曾提出“西段换东段”方案,强调印方只有在东段边界地区作出调整,中方才会在西段作出相应让步。但印方没有接受中方的建议。

从一九八九年到现在,中印已举行了十五轮会谈,得到的成果是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采取“分两步走”的新方针:第一步是通过签订有关协定,保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第二步是在条件成熟时最终解决边界问题。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江泽民访印,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双方同意裁减在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军事力量;任何一方都不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地区进行超过一个师规模的军事演习;双方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地区进行超过一个加强旅的重大军事演习,应事先通知对方。

从目前形势看,中印边界保持和平与稳定,但现状既成事实化,对中国不利,因为印方控制的东段地区面积是九万平方公里,中方控制的西部地区只有三万三千平方公里。

不久前,印度媒体透露,北京再表示愿意在西部疆界展现弹性,但印度必须在东部边界有所让步,也就是印度应让出位于东部的沙拉山口。不过,印方拒绝。当时,笔者认为,东部有争议面积达九万平方公里,北京只提让出沙拉山口,要价可能太低。

北京不能轻言放弃

《印度时报》日前报道,中国专家在官方机构主持的秘密会议中,建议印度应先归还原属西藏但目前被印度划入阿鲁纳查省(阿鲁纳恰尔邦)的达旺地区,作为双方解决纷争的首要条件。

原先北京提出的沙拉山口,距离达旺地区的中心七十多公里,如果印度的报道是准确的话,那说明中国不但坚持原来的要价,而且还大大加码了。无疑,这从扞卫中国领土这个核心利益方面、从领土谈判策略方面,以及中国的亚洲战略及全球战略看,都是正确的。

东部纷争地区有九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台湾的面积,一个江苏省,而且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是西藏及喜马拉雅山最富庶的地区。虽然现在为印方控制,但中国不能轻易说不要。从谈判策略看,若整个中印争执地区最后双方大致均分,即东部西部都一方一半,像东北黑瞎子岛一样,其实中国也可以接受。因此,如果北京准备让出西部控制区的一半,在东部的要价就不能低。

根据中俄均分黑瞎子岛的经验,北京在中印边境谈判的最好结果是,在东段拿回四万五千平方公里,而在西段让出一万六千五百平方公里。但是,印度不会轻易接受,所以目前最好就是拖。

过去几年,中国实施睦邻政策,对印度不断展现友好,但是,印度一方面在大战略上“以美制华”,一方面在经贸方面限制中国。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多次指出,中国的投资活动受到印度政府的限制,敦促新德里取消对中国设立的不公平限制。目前共有一百五十多家印度公司在中国两千多个项目中投资,但只有五十多家中国公司打入印度市场。

综合各种因素而言,北京难以拿回失去的东西,但也不能轻言放弃,任何一任中国领导人都担负不起丢失领土的责任。也不要以为轻言放弃,就可以换来中印永久友好。因此,北京在对印领土谈判还要从长计议,寻求中国的最大利益,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可以等,不必急。(凤凰视点)

刘斯路 资深评论员


资料由过路人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3

墨脱公路通车了:怪不得中国敢敲打印度

从拉萨回程10月29号晚上到达波密,这几天都拿着地图看着波密到墨脱也就90多公里路,在想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季了是否还可以进墨脱,就到波密县城的墨脱货物转运站打听,可惜没有人,后就到波密公路局问是否通路,他们首先问我开的是什么车,当看到我的是飞腾回答是前几天还可以进,这两天就不知道。我再问公路局的人说我的车平时一箱有可以跑四百多公里不知道一箱油是否够来回,他们回答说不一定够说里面可以买到油只是比较贵。问完了才注意到在公路局门口有一张4A纸写的公告大概意思是:大货车进墨脱需要经过波密县政府审批同意才可以进,一般越野车最多载5人,丰田4500最多7人,摩托车不可以载人!

次日早上到加油站把车加得满满的油,因为没有带备用油桶在波密县城也找不到备用桶就不带了,最多是到了才买贵油加(到了才知道不是一般的贵)。

墨脱县是门巴族(藏语是守门口的人)的聚居点,历来以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而出名,而且每年有半年时间都会因大雪而封山,与外间隔绝.波密去墨脱的山路实在太险了,很考司机的耐心和定力可以说是我开车以来最难走的路(除了玩隔火带穿越).但沿途的风景还算漂亮…..有雪山,清可见底的冰湖,大大少少的瀑布及穿越原始森林特别是溪水看上去都是翠绿色的。

24K,52K,80K,100K都是到墨脱县城前的必经之站,K就是公里,意思是24公里、52公里、80公里、100公里处都有一个站, 每个站都有小小的饭店和接待站,方便徒步者、挑夫、马帮住宿,沿途的住宿床位都是10元/人。 80K则像一条少少的村镇,80K以前的路都基本可以通过4吨以内的货车, 80K到墨脱还要走一段更险的路,只可以走越野车了,货车根本是走不了,特别是有几个转弯地方越野车都要慢慢的通过。而且基本上一年里超过350天晚上都会下雨,导致该路经常塌方,当地人亦跟我们说是非常危险。 遇上塌荒除非有直升飞机把我们吊过去,否则要等一个月以上。

墨脱县的海拔大约1200m,四周都是4000~5000m的高山,形成一个大漏斗,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雨,我进去的那晚上运气好没有下雨,由于冬天大雪封山52K以前的路不通,夏天大雨80K以后的路经常塌方,所以一年当中只有6、7、8、9、10这几个月是可以断断续续直接开车从波密到墨脱县城的(越野车),一般包车费用是3500~4000元/台(老丰田或战旗),而且要做好被塌方堵在路上的心理准备。墨脱县的物资供应是在80k有一个大仓库,夏天把物资运输存放在这里,等冬天雨水不大时将80K以后的路修好让小货车把物资运往县城,这时通往县城的路只能单行,一天进、一天出。
在进去路上听那些司机说,你们还是别进去啦,要是晚上雪山下雪你们就只可以到明年3月才可以走了,或者把车放在县请向导带你们走路出去,给那些司机说得心有点发毛,但既然近来了就不可以后退,最多是第二天立刻溜。我要看看全国唯一不通公里的墨脱是怎么样的。我进时候是开始冬季在路上没有碰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旱蚂蝗。只是经常听司机说那里那里在什么时候就翻了车下去,那里那里翻了马帮的马摔下去。

两天的山路就象是越野拉力赛那样,但真正辛苦的不是路况,虽然有几个弯不用四驱和不倒倒车是转不过去(旁边就是雅鲁藏布江峡谷很深,车靠近点边都怕压垮了路而翻下去)而是怕塌荒而被堵上几天和封山出不去的压力。承受了两天这样的压力回到波密后感觉很疲惫但感觉很爽象从另一个世界回到家那样。当地司机因车的质量和要拉货拉人一般走全程都需要两天。他们走得很慢。我进去加上塌荒堵车就走了约15小时,出来运气比较好只堵了不到一小时也没有碰到大车会车,10小时就回到了波密。全程都用低速四驱二三档加油跑。进藏路的通麦天险和墨脱的路比简直就是豪华路面。通麦天险因我赶时间到波密是晚上就点多通过的。

照片基本都是在80K内拍的,80K后面的路况我顾着开车没有拍,感觉是在热带雨林穿越那样。

照片是从24K开始照的,过了24K往后看红色的是座寺庙,过了24K就开始上雪山,刚上就要和一两产车会车还好,路面比较宽轻松过了。

过了雪山部分冰雪路开始下山,下山的路也好漫长,不敢快路面好滑,都是好颠簸只是路面还算宽,只有一个弯比较急和窄对于货车就必要要倒倒车才可以转,下了雪山就是大块石头的和烂泥路,烂泥路是比较好走的不怎么颠簸。

走到下午4点刚过了80K不远碰到了一个转弯的地方被水冲垮了,只好停车等候,在我前面的几辆从80K仓库运货进县城战旗是早上等到下午了,在等候的时候钻到车底下检查底盘,只看到前保护底板给撞了好几个痕迹。过了这路就看到出来拉货的马帮,和马帮相会就比较简单停下车等马过了再走就是了,但要是前面有马帮要超越就麻烦了,要更马走到比较宽的地方让马停下来才可以慢慢的过,硬超越就很容易惊吓到马匹。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晚上11点到达了墨脱县城,和一起堵车的那几个司机在一家小餐馆吃饭,叫了六个很普通的川菜小炒,吃完结帐居然要280元,在我们这里我估计最多也就一百元。和那些司机聊起来才知道,墨脱所有的用品食物都是要靠外面运进来。价钱是外面的三倍以上,我们这里的伊利软包装奶是2.5元一盒.里面要卖10元,蔬菜全部超过10元一斤,就连土豆也卖15元一斤.

饭后住在了县城的鱼庄(是有一个建在鱼塘边有钓鱼项目的客栈),因是那些司机介绍就50元一个普间.

次日一早把我另一个越野牌留在鱼庄的楼梯口墙上作为进来的纪念,就找那些司机帮我去买油,我的车进来油表显示已经用了半箱油.怕不够出去就买点油保险点.在一个小店找到了卖油的师傅,一问油价真的不是一般的贵,需要10元一斤,用称来称.没有办法就买了20斤.加了油匆忙的跑到县政府门前照个照片留念就溜.

出来时候随便拍的几个小景,照片都是在80K前照的,80K后的路太窄而且大部分都沿雅鲁藏布江峡谷走,顾着开车没有拍。从上看下面的雅鲁藏布江水流很急.到了波密已经是接近晚上7点了.

出来以后就有点后悔早知道就应该拉一车的货物进去,卖了肯定可以赚不少油费!呵呵...

回到波密次日早上去修理厂检查车辆,车给升起来后吓我一跳,两只前减震已经和车身脱离了.怪不得出来时候听到前减震那么响的.经检查是两个减震的顶胶完全走烂了.底盘其他部分就完好,就右前摇臂给撞凹了,没有移位变型!

听当地司机说墨脱的公路回在08年修好,估计那时候会设立边防检查站,当地人说墨脱县城翻过南边的一座山就是印度,有时候印度部队演习他们都听到炮声.但按照地图显示墨脱县城距离边界还有90多公里的啊,真搞不懂.

可以敲打敲打阿三了,稳定,稳定住西部后方。

汉武帝平北方时,第一仗是在南方打的。
想起以前的一个新闻:

阿三也要修高原铁路啦

阿三也要修高原铁路啦
据《泰晤士报》14日报道,中国青藏铁路工程刚结束,印度政府正耗资数十亿英镑,准备如法炮制出一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天路”。该铁路途经地震、严寒和冲突地带,途中需要洞穿总长120公里的岩石隧道,而一条拱高383米的铁路桥甚至比目前全球最高的法国米洛高架桥还要高出40米。

相关专题: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21世纪属于中国还是属于印度

巨大挑战

全长900公里,2009年完工

据报道,这条铁路始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皮尔潘甲(Pir Panjal)山脉,穿越印度内陆心脏地带,止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全长900公里,预计2009年完工。铁路通车后,由印度内陆前往印控克什米尔查谟市的旅程将由原来的12小时缩短为6小时。

印度媒体称这条铁路是“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

困难重重

严寒、高山、地震带、分裂分子……

要打造出这条印度版“天路”绝非易事。除了高原缺氧、强紫外线照射之外,施工地段大都位于荒无人烟、没水没电的险峻地带,许多地区常年为积雪覆盖,气温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

为了克服沿途的一座座高山,工程人员必须凿出全长约120公里的诸多隧道,其中最长的一条隧道长度超过11公里。更为艰险的是,铁路一路上需要穿越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带。

承建这一工程的印度“北部铁路”公司总经理维诺·N·马什尔称:“从技术难度角度来说,这条铁路所遇到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

工程队还受到反印度的克什米尔分裂分子的死亡威胁,印度当局特意为总共约1200名铁路工人配备了一支全副武装的安全部队。

战略意义

一次可轻松运进三个师

目前,印度在整个喜马拉雅山麓只有一条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这条总长约60~80公里的铁路只能行驶一种迷你的爬山火车,仅供游客观光用。

查谟大学政治系教授雷克哈·查德哈利认为:“克什米尔的大部分问题都与它在地理和政治上的封闭有关。当地百姓由于无法轻易前往印度内陆,自然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离心倾向。随着未来铁路的开通,这一现象势必大为改观。”

军事研究人员则认为,一旦该铁路建成,其能力能一次运上三个作战师,从而让印军的战略运输能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编辑:秦晨)
资料由过路人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3

中印领土争端:中国已全面进入战略进攻阶段
漏斗兄,我觉得这次孙大使高调宣传中国在藏南的立场是对一个对争议领土收复或谈判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实力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启动领土进攻战略达到外交目的,这同中国一贯的领土回收战略一致。

首先,谈判的基础在乎实力,从进军西藏开始触及英遗留领土问题第一代领导人就已经制定了边疆领土战略,其原则后继者不断修正完善执行而已。在第一阶段是中国领土的战略防御阶段,以稳定内部,经略边疆为主要的任务,西藏,新疆莫不如此,从新疆领土的守备和对苏谈判可见端倪。从西藏与印度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看,进藏初期强硬的领土政策引发的西藏内部危机必须慎重考虑。以我看来毛周的对印谈判政策和东段换西段战术不过是放低姿态,隐藏目的而已。

中央政权对西藏的主权落实是在1952年以后,以往对西藏的主权宣示更多是名义上的,宗主权更能表述现实状况。由于军队入藏打破了西藏的统治基础和引发的社会变革需要坚实的民族政策和社会改造来完成西藏的中国化,此时的中印领土争端一旦我方失败,引发的西藏反对势力的里应外和的反扑势必动摇藏区的统治基础。这也是为什么从52年到62年十年中中国对印度的蚕食政策隐忍不发的主要原因,周的以西段换东段等谈判战术无疑是拖延推诿做法。

第二阶段是领土战略对峙阶段,62年中印战争是转折点,59年西藏叛乱开始标志着西藏社会改造的完成,八年经略,西藏达赖统治基础已经削弱,战略控制西藏的目的已经完成,西藏叛乱不过是一个契机将西藏千年的统治阶层一举摘除,不过为了不与藏民族结下世仇,毛亲自部署的炮兵部队静静的目送达赖部众渡过拉萨河流亡印度。59年开始中印的领土争端从前面的退让到摩擦阶段,至62年中国在西藏平叛剿匪完成后西藏社会改造任务完成,中国正式着手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引发了藏南领土战争。对中印战争中方的胜利我更愿意认为是三年积极战争准备的结果,但是中国在西藏与印度战争潜力的实力对比后,毛明智的选择东段领土维持政策,军事胜利后回退至藏南59年实控线无疑是精确的战略作为和实力计算。反观西线争夺不仅没有让步,反而扩张了领土,牢固占据收复的战略要地,威逼新德里,这也是西线中国与印度实力对比的结果。

此后的四十多年中国和印度在藏南的对峙更多的是战略僵持阶段的结果,由于西藏地理的限制,军事解决的优势并不中国一方,西藏经济,交通等的瓶颈限制了军事潜力的升级,藏南实控线的稳定更多在于中国在麦线战略要地的拥有。期间中国跟印度的战略平衡更多的表现在对巴基斯坦的全面军事援助和战争支持,对缅甸的经略,对孟加拉的政治扶持,对斯里兰卡的反印援助等,将集中在藏南的焦点劣势转化到对印度全线的战略进攻优势中,期间任何军事解决藏南问题的做法中国不仅不得其利,反而会动摇对印度的战略封锁,丧失国际道义,引入他国势力介入,危及战略机遇期发展大计。89年中苏关系解冻和中美蜜月期中国密谋军事解决藏南问题时机的放弃更多的还是实力对比的结果,这一平衡政策的实力失衡以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为标志,中国对印度领土争端正式进入第三阶段战略进攻阶段。

印度对中印实力变化的敏感应当比中国更直接,毕竟印度对中国是局部威胁,而中国对印度则是顶头巨石。中国在青藏铁路完成后装甲部队的运输问题的解决显示中方陆权的优势形成,边境机场的升级和我战略俯冲势态显示中方制空权的掌控,而战略导弹部队的部署更是印度心腹大患,未来青藏铁路延长线完成后麦线中印实力天平倾倒中国毫无疑问,以中国实力外交和领土强硬立场,面对越南在75年西沙海战、88年南沙岛礁争夺战失败的实例,印度有理由恐慌争议领土谈判己方的色厉内茬。而反映在印度对华政策的经济政策中对中资的的保守和排斥中国企业也从侧面显示了印度政府的忧虑和焦躁。印度近年来不断动作的西联美国,合盟日本,争控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举动也是突围中国封锁,竭力牵引战略平衡向自方摆动。

在胡主席对印度访问前夕,孙大使的强硬发言向印度敲击显示了中国地缘优势的现实和对印度对华政策,外交政策的强烈不满。虽然孙大使此刻的发言有配合减轻巴基斯坦战略压力的考究,是中美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但是如此强硬立场的表面化显示中印关系从此将进入一个冲突频发阶段,将来更多的表现在中国的主动出击上,领土争端的军事解决将来需要选择合适时机完成,谈判中强硬立场从背后转入公开,印度市场的开拓更多的以国家层面推手印度保守大门,企业拓荒团跟进的方式,印度经济发展的成果引来国际大鳄的觊觎,中国身在其中怎可错过?

中国的利益不仅仅表现在领土的回收上,还表现在市场的争端中,印度在实力外交的国际政治丛林中将不得不以经济利益的转换,战略从属等等利益让渡换取中方领土立场的弱化,中国藏南领土解决的拖延战略可能将进入新的阶段-零敲牛皮糖的阶段,在中国对印度有所要求的时候以领土的强硬立场换取印度其它利益的妥协,这种噱头可一再使用,以狼来了的警告疲劳印度,直到真正的狼到来!在中方隐忍印度多年后随着第三阶段战略进攻阶段的来临,印度被中国围剿的困境期终于展现在印度有声有色的大国雄心面前。尼赫鲁对印度设计的两难选择——有声有色的大国和默默无闻的失败国家考验着印度统治精英。

胡主席的印度之行选择在冬季,看来势必要在印度人的心中刮起凛冽的寒风。

                              来源:中华网 作者:飞鱼哈哈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3

印度不满胡锦涛此行访问在印四天而在巴七天
 中国主席胡锦涛将于11月20日抵达新德里。而四周之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在东京向辛格总理展示他眼中的“新亚洲秩序”(有所指地把中国排除在外)。

  胡锦涛的访问将是中印友好年的顶点的标志,但安倍的则是一种谄媚的邀请,邀请印度坐上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桌。安倍把它称之为基于共同民主价值的四角对话。日本不再提印日中三方战略合作。相反,他们强调印度在2002年超过中国成为“日本海外发展援助”的最大接收者。

  安倍在他《走向一个美丽的国家》一书中表示,“如果在另一个十年日印关系超过日美和日中关系,这并不奇怪。”他认为,“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对日本的国家利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关系鼓吹一种年份久远的世系。除了日本佛教神殿和印度神的文化联系,泰戈尔在1916年至1929间的五次访问、钱德拉·鲍斯(Subhash Chandra Bose)的战时同盟、以及鲍(Radha Binod Pal)在东京战犯审判上的异议都势必造成一些影响。印度在技术上是二战的胜利者,但放弃了美国为首的旧金山会议,拒绝赔偿,并单独签署一份不提及战争的和平条约。

  但印度拒绝积极回应安倍,避免令中国不愉快。中印贸易的增长到176亿美元,威胁要赶上印美贸易的268亿美元,而印日的贸易衰退到只有65亿美元,这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边界辩论从1962年喜马拉雅之战后就举棋不定。

  因此,辛格宣布,印度将不参与牵制中国的战略。这也是为什么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在6月以国防部部长身份访问东京时,违逆日本对中国军费增加和缺乏透明度的表述,回应说中国的军队一向庞大。但在印度洋和平区的老问题上,穆吉克提出印度人对中国的不安,这让人想起邱吉尔对苏联的描述,“一个笼罩在疑云里的迷”。

  新加坡李光耀建议印度人不要对中国“偏执和猜疑”。但即使国会的左翼都不会为一个从西藏用数百导弹瞄准印度的国家辩护。尽管在信息行业的联系加大,全球战略利益上还没有交汇点。

  有人认为如果日本必须为战时暴行道歉,那么中国也应该为1962年的入侵道歉。有人问,为什么胡锦涛此行在印度花四天而在巴基斯坦花上七天。人们猜想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强大外交和军事/核联系只是一个制衡印度的工具。它怨恨中国占领阿克塞欽并宣称阿拉那契佩拉德主权,同时享受克什米尔不属于巴基斯坦的那部分领土的赠与。

  只有明白日本对中国军事化和不透明的忧虑才能解释官方最近的决定,如加强对达赖喇嘛的达兰萨拉(McLeodganj)总部的外交,对中国投资者施加严格的安全限制,并把他们从机场、海港和电讯、信息等敏感行业中排除掉。

  向胡锦涛之旅承诺的在学生交流、投资保护以及地区贸易等事情上的12条协议不能结束这种警惕,除非胡锦涛宣布走出去年的领土解决方案的“政治参数和指导方针”协议,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界问题。

  无论安倍“新亚洲秩序”会否实现,他的邀请会令胡锦涛介怀。让他以为四方对话已经搁置并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外交在于选择和选项,不在于确凿的事实和机会的丧失。(作者:Sunanda K Datta-Ray)

                               来源:中华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3

胡锦涛访印“将签核能协议” 两国军方已会面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20日开始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印,也是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
  
  胡锦涛主席在对印度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中,将与印度政界、商界、学界进行广泛接触,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印关系的政策主张。胡锦涛计划在新德里会晤印度总统卡拉姆以及总理曼莫汉·辛格,他还将访问阿格拉和孟买两座城市。
  
  边界问题不影响贸易
  
  在胡锦涛访印前,两国军方已在双方有主权争议的“阿鲁纳恰尔邦”会面,商讨边界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上周重申,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清楚的,主张通过友好协商寻求公正合理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她强调,尽早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双方共同的战略目标。在边界问题解决前,双方也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中印边界之争由来已久,但有分析指出,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将有助于双方的贸易发展。分析指出,中印的双边贸易在20年前几乎不存在,而今年预计则可以增长到200亿美元。此外,2005年7月,双方还重开喜马拉雅中断44年的一段过境通道。正如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所说,中印发展经贸合作是“平等互利”的,发展迅速而且潜力巨大。
  
  推动中印FTA
  
  有报道称,中印自由贸易区问题也是胡锦涛此行的主要议题之一,崔天凯就此表示,中国和若干国家正在就自由贸易区的安排进行谈判,这符合中国和相关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中方希望这些谈判都能取得进展,能够尽早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自贸区的安排。
  
  此前,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11月5日在2007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透露,继7月在中印边境重开乃堆拉口岸后,我国政府正在考虑与印度谈判自由贸易协定(FTA)。
  
  早在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就曾建议建立中印自贸区。不过,由于印度政界和工商界对中国可能带来的竞争力和影响十分谨慎,对此事积极性并不高。访印期间,胡锦涛还将出席中印友好年庆祝活动及在孟买举行的中印经贸投资合作峰会及CEO论坛会议。
  
  将签民用核能协议
  
  另据印度官员透露,中印两国将在胡锦涛访问期间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双方有望在周四发布联合声明期间宣读这份协议。目前,中印两国核问题专家正在印度就此合作协议进行最后的磋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美期间,美印双方也是在最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宣布了美印签署核合作协议。对此,有分析说,在美印之后,中印也签署核合作协议,标志着中、美、印三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3

印度拟改变武器采办政策
[《印度快报》2006年11月20日报道]   印度国防部长安托尼表示,印度将可能实行中期国防采办政策评估,以防止武器采办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保证采办程序的透明性。
  印度国防采办程序每2年进行1次评估,主要把采办中获得的经验加以补充,并合并新的合同条款以保证公正。安托尼向议会咨询委员会人员表示,如果急需对政策进行评估,无须等2年就可以进行。
  安托尼还强调,国防采办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每一步必须谨慎,以确保武装部队的装备物有所值。武器采办的时间框架必须削减,国防采购委员会负责的评估和采办过程也将进行调整,为武器评估而进行的战场试验也应日益透明。

                    转自亚东军事网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3

印度成功试射可携带核弹头的“普里特维-2”导弹
[本刊综合2006年11月20日报道]   印度19日上午在奥里萨邦军事基地成功试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空军型“普里特维-2”导弹。这是在4个月前“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试射失败后,印度首次进行的导弹试射,也是针对巴基斯坦16日试射“哈塔夫-5”中程弹道导弹的回应。本月晚些时候还将进行多次该导弹的试验。
  “普里特维”导弹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自主研发的5种导弹之一。“普里特维-1”导弹1988年首次试射,射程150千米,可携带常规弹头或小当量的核弹头,主要针对兵团和装甲编队而设计的,它的两种改型“普里特维-2”和“普里特维-3”射程分别为250千米和350千米。
  “普里特维”是一种地对地导弹,使用液体燃料,拥有惯性导航系统。“普里特维-2”在1996年首次试射,当时在飞行250千米后准确命中了孟加拉湾的预定目标。


                        转自亚东军事网 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中国印度海军特种部队战力比较
演练中的印度海军突击队

  中印海军特种部队战力比较

  ○高 鹏

  中印两国毗连相邻,有很长的国境线,也有双方记忆深刻的历史恩怨。近年来,两国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不过,两个国家发展的重点不同而已,中国主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与武器装备,海军又是印度军事发展的最优先项目。印度有一支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海豹”的海军特种部队,几乎无人不知,但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突出的战斗力几乎很少向外界透露。

  无独有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阅兵队伍中,有一支头戴迷彩钢盔,身着蓝色迷彩服,手持“95式”自动步枪的迷彩方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首次在国庆大阅兵中亮相的迷彩方队就是被人们誉为“军中之军,钢中之纲”、“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可以从空中到陆地、从海上到水下、从天南到地北迅速发起攻击。这是海军序列里最年轻的一支部队,更是一支神奇的部队,是多次被外国元首称为“东方海豹”的海军特种部队。

  中印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因此,本文试将这两支海军特种部队的战斗力做一比较。

  发展渊源,极为相似

  中国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独立兵种,最早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是陆战第一团。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

  早在1953年,为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华东军区以陆军1个步兵团和2个步兵营为基础,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1954年12月9日,在陆战第1团和水陆坦克教导团的基础上,合并华东军区水兵师师部及所属水兵第2团,组建了第一个海军陆战师。朝鲜战争结束后,部分援朝部队被拨入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1955年,中国海军在福建成立了海军陆战学校,培养两栖作战指挥人员。1957年1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海军陆战师被撤消。

  1979年,为因应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的快速部署任务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并以旅的编制配属三个舰队。1980年5月5日,南海舰队陆战第1旅在海南岛龙洲河畔正式成立,不久,东海和北海舰队也都组建了陆战旅。各陆战旅辖有3个陆战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1个通信营,各陆战营辖有3个陆战连、1个防空导弹连、1个迫击炮连,旅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并直辖有潜水连、防化连、工兵连、汽车连、卫生连、警卫连、教导队、两栖侦察分队和直升机分队等连级单位,每个陆战旅拥有5000人以上,分属北、东、南三个舰队。据军报报道,1998年7月1日又有一个陆军旅“整建制”收编为陆战队某旅,主要兵源来自第31集团军。如此一来,中国海军陆战队实际作战兵力大约40,000人,其规模仅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17万余人,为三军外独立军种)。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要担负两栖登陆、反登陆、抢占礁岛、渡口、桥梁及应急作战等任务。其艰巨和危险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每个海军陆战队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坚强的意志。

  与中国海军陆战队相比,印度海军特种部队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根据英国《国外领土内部防御计划》,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中队(SBS)开始从印度海军中挑选军官和士兵,按照海上特种行动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印度海军培训首批特种作战队员。

  为了发展自己的海军特种部队,1955年,印度海军在科钦市建造了一所轻装潜水员学校,被称为“蛙人队”,主要由英国专家担任教官,对其进行单独训练。第一个分队的基地设在孟买,主要参与西方舰队的行动,第二个分队基地在维沙卡帕特南,参与东方舰队行动。刚建立的时候,这两支蛙人部队主要负责清除沿岸障碍、实施水下爆破、营救和打捞遇难船只,后来,蛙人队开始在东巴基斯坦(今日的孟加拉国)实施了数十次突击行动,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作为海军陆战队两栖分队,印度海蛙人部队能随时在任何条件下行动,完成任何任务,在当时成了印海军唯一的特种部队。印度海军司令部为其专门制订了水下爆破行动实施指导方针,但未提出海上或海岸登陆实施突击行动的任务要求。

  随着国力的发展,也是为了因应来自印度洋上的威胁,印度大力发展武装力量的心情非常迫切,1986年,印度海军开始组建一支真正的现代化特种部队,主要执行海上特种作战、沿海侦察、反恐等特殊任务。1986年,来自潜水员和水下爆破专家中的志愿者,仿照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突击队的模式,组成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分队。为了提高职业技能,大部分队员被派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市“海豹”突击队训练基地进行培训。新建的这支海军特种部队任务更加广泛,从事一系列水下、海上、沿岸、敌后特种作战任务,其中包括反恐、海上钻探平台防护等。

  1987年2月初,作为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部队的“印度海军特种部队”(IMSF)正式成立,首任指挥官是刚从美国科罗拉多“海豹”突击队基地结束了为期一年培训回国的阿尔文德·辛格中尉。1991年,印度海军特种部队更名为“海军突击队”,又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海豹”。

  印度海军突击队共分3个行动大队,每个大队都有自己明确的作战方向,共约2000人,下辖10个连,每连200人。每个连内,直接从事特种作战行动的官兵只有120人,其余80人属于所谓的“支援和保障队伍”,提供后勤保障。另外,每个行动大队还下辖一支加强排编制的反恐分队,即快速反应部队。

  印度海军突击队除了要完成最主要的特种作战任务外,还要进行海上搜索和营救行动、海上侦察行动,搜集到的所有情报上报海军情报局。

  由此可见,中印两国海军特种部队的发展历史不仅相同,成立的原因也极为相似。从这一点看来,中印两国海军特种部队的发展渊源有惊人的相似。

  武器装备,难分伯仲

  中国海军陆战队是一支具有惊人战斗力的队伍,主战装备以国产武器为主,包括59式坦克、63式两栖坦克、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122毫米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炮、“红箭8”反坦克导弹、红樱-5和前卫-1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等。近年来,随着国产ZTS63A式两栖坦克、新型两栖装甲输送车、722Ⅱ型全垫升大型气垫登陆船、直8重型运输直升机以及GPS卫星导航仪的大量列装,标志着中国海军陆战队整体作战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升。

  中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也相当先进,以轻型装备为主,近年来,随着97式自动步枪、海洋迷彩服等先进单兵配备,GPS卫星导航仪和多种登陆舟艇的大量列装,形成了反应自身作战任务的特色武器装备。63式水陆两用坦克有口径为85mm口径的62-85Tc式线膛坦克炮,7.62mm并列机枪和59式12.7mm高射机枪各一挺。

  另外还装备可肩射也可枪挂的35mm榴弹发射器。这种榴弹发射器最先是作为驻港部队的QBZ95式自动步枪枪挂式榴弹发射器而亮相的。整个武器系统中有4种型号:

  QLL91肩射式防暴榴弹发射器;

  QLG91挂装56-1式或56-2式冲锋枪;

  QLG91A挂装81式或81-1式自动步枪;

  QLG91B挂装QBZ95式自动步枪。

  近年来,印度海军突击队也逐渐成为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队伍,装备有各种各样的射击武器,突击步枪主要使用印度国产FN FAL步枪、美国M16、苏制AK47步枪,主要装备快速反应部队。狙击手使用PSG-1狙击步枪。冲锋枪是印度国产“斯特林”型、以色列乌兹型、各种德国MP5改型。手枪主要是格洛克手枪。重型武器装备中有苏制RPG-7火箭筒、苏制RPK机枪。无声武器主要使用强弩。

  潜水装备有呼吸器、潜水服、脚蹼、罗盘及从德国采购的最新型闭循环装置等。水下交通工具是双座和四座拖船,“宇宙”型拖船还是在1990年购买的,能运送2名携带武器装备和必须物品的蛙人,距离在25海里以内。这种水下拖船装配有专门运送射击和工程武器装备的装置,另外还配备有通信设备、观察和导航仪等。水面交通工具有轻型充气艇、摩托艇、兽皮船等。在实施大规模行动时,海军突击队可动用部署在维扎加的小型舰队,使用巡逻艇和登陆艇向敌后运送突击队员。1998年6月,印度海军开始生产T-80型高速巡逻艇,该艇装备2门20毫米自动化火炮,带激光瞄准仪、测距仪及特种行动必须的所有设备。另外,海军突击队还可支配6架“海王”Mk.42C型直升机和数架“猎豹”轻型直升机。

  对于特种部队的装备,只能做一般性的比较,很难做出系统全面的优劣评价,性能优劣是一方面,人机工效又是另一方面,而且,武器装备几乎都在不断更新,随时装备特种部队。

  印度军队身经百战 中国队员百炼成钢

  中国与印度两国的海军特种部队,是两支任何对手都不能轻视的部队!

  他们或者是百炼成钢,或者是身经百战。中国海军陆战队被称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印度海军突击队则被称为“印度洋上的蛟龙”。

  印度海军特种部队成立伊始就投入了战斗,虽然战力有限,但所有行动都有非常详细的计划保障,在特种分队进入敌后之前,先根据地图和航空照片研究目标地区地形情况,汇总、分析敌方情况,预测当地居民对侦察分队的可能态度,之后选择空降(登陆)方式和地点,同时做好应对不可预见情况的预案。通常会向一个目标(地区)依次派出2~3个侦察分队,比较、印证他们得到的情报。

  早在1987年,印度海军特种部队参加了打击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恐怖分子的行动,代号“孔雀舞”,一直持续到1991年。最初是第340独立旅特种分队镇压叛乱队伍,随后由海军特种部队负责。1988年,印度海军特种部队45名队员经过3天急行军,穿过原始森林,分3个小组强攻叛乱分子一个巩固哨所,消灭了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大部分游击队员。在另外一次行动中,特种部队官兵成功抓捕了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两名地区领导人。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到1988年11月,印度海军特种部队在打击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行动中表现出色,令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大吃一惊。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将目标转移到马尔代夫,由46名武装分子组成的队伍劫持了两艘货船及27名人质,其中包括马尔代夫教育部长,试图发动国家政变,印度海军突击队发动代号为“仙人掌”的空降突击行动,乘坐两艘军舰迅速追赶,经过精心准备后,顺利实施了人质解救行动。11月6日,海军特种部队队员从两架“海王”直升机上空降到被劫持的船上,对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发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行动。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海军突击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所谓的“反恐”战争,镇压克什米尔邦境内的叛乱。海军突击队先后以不同方式派出3个分队进行设伏、侦察,详细侦察随后突袭目标。海军突击队最常用的战术是伪装成叛乱队伍,以假乱真,趁机发动致命一击。他们严格挑选当地居民,精心组织伪装队伍,然后把这种部队投送到游击战地区,查明分离主义武装分子队伍后,突然发动袭击消灭他们。因这种特殊方式的行动,武装分子称海军突击队队员为“制造混乱的士兵”。1998年,印度海军突击队直接从水下发动了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突击行动,摧毁了叛乱分子几艘运送爆炸物质和武器的舰船,使武装分子元气大伤。

  1999年,克什米尔地区的卡吉尔和塔尔托克发动了大规模叛乱,为平息暴乱,印军发动代号为“胜利”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海军突击队在最初阶段负责侦察、探明敌方详细情况(营地、人数、武器装备、行动计划),配合大部队消灭武装叛乱分子。“胜利”战役结束后,海军突击队还参加了一系列反恐行动,仅有一名队员战死。

  2000年3月,印度海军总参谋长向作战勇敢的海军官兵颁发奖章,一半以上的立功受奖人员为海军突击队官兵,其中有3名队员获得了“勇敢”奖章,1名特种队员获得了印军最高奖章“马哈维查克拉”勋章,到目前为止,印度全军只有10名海军官兵获此殊荣。

  与美英等过特种部队相比,虽然印度海军特种部队历史并不悠久,但身经百战,具有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大有追赶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英国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等世界顶级特种部队的架势。

  与印度海军突击队相比,中国海军陆战队虽然没有经历过像印度海军突击队那样的战斗,但他们的人员素质及特战技能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已经达到了百炼成钢的境界,可与美国“海豹”相妣美。

  中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服役期间,除了掌握海、陆、空、警多达上百件武器外,还要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驾驶、擒拿格斗、方位判断、地图识别等本领。此外,还需掌握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等获取情报资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码通信联络等多渠道传递情报的技能。两栖侦察队是海军陆战队的“队中之队”,他们担负着潜入敌岛侦察、突击等特种任务,与其他一般队员相比,他们的身手更加不凡。

  海军陆战队的新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要想加入中国海军陆战队,首先必须在陆战队的野外训练基地接受“兽营”式训练的考验,散打、擒拿、格斗、刺杀、硬气功等军事科目,是每个陆战队员必须掌握的。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合格者才能跨入海军陆战队的行列。耐高温、耐严寒、抗眩晕是对海军陆战队员身体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每个新兵必须先过体能训练这一关。耐高温训练的标准是在列日下能顶住3~4个小时的暴晒。耐严寒训练是在零下30度的野外仅靠一床棉被与一件军大衣过夜。基础科目训练包括泅渡训练和越野训练等。在泅渡训练中,每人要游3000~5000m,全副武装负重20kg要游300m。在5km越野训练中,每人全副武装负重20kg要在20分钟完成。此外,每天的基础课目训练还包括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90多个挥臂,100多个跨步,100多个蹲下与起立。新兵在完成第一年的体能和基础科目训练后,第二年开始特种专业训练,即按照特种作战的要求,突出在特殊条件下对特殊设备、特种技术和特种战术的训练。训练强度和难度最大的要数野外生存训练,队员们要在荒岛的热带丛林里生存和野战5个昼夜。

  新兵在完成第一年的体能和基础科目训练后,第二年开始特种专业训练。每年在气温最高的时节,海军陆战队都要将部队拉到北部湾,接受长达25周的战术基础训练和海上武装泅渡训练,陆战队将这一训练计划统称为“海练”。

  为了让陆战队员切身体验战场上“枪林弹雨”的感觉,在未来实战中可以泰然面对,在海军陆战队战术训练时,军事教练将陆战队员赶下壕沟,然后用机枪向他们头顶扫射,用的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空爆弹,队员们必须本能地趴在地上,听着耳边的巨响。

  潜水训练是锻炼陆战队“蛙人”的特殊训练课目。在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营地20m×40m的游泳池中,“蛙人”要根据要求潜入5m深的水下,在一根绳子上按要求的尺寸精确地系上6个结,而后再按教练给的信号将其解开。只有顺利完成这一项目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水下求生”训练。

  自古以来,战场环境与临场操作完全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中印两支海军特种部队到底谁弱谁强?

  经过对比,无论从装备,还是战术特技,中国海军陆战队与印度海军突击队都是一流的,而且各有所长,很难做出一个谁强谁弱的结论,不过,从组建与战术特技的素质来看,印度海军突击队源于英国舟艇别动队,又拜美国“海豹”为师,战技似乎不错,但靠这种方式学来的东西,在战场上未必能有效发挥。特种兵执行的任务错综复杂,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很多实战技巧不能衣靠学习他人的东西,而是要经过百般磨练,把自己练成钢铁般的意志与筋骨,在临场战斗中才能运用自如,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印度海军突击队虽然有过多次实战经验,似乎比中国海军陆战队有优势,但中国海军陆战队既经过千锤百炼,又经过众多的实战演练,其战斗水平非一般部队可比,不仅如此,海军陆战队在锻炼中糅合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内外家功夫,内外结合,武功与战术融会贯通,在战场上往往有超水平发挥,与印度那种到处求师学艺般学来的战技水平是不同的,系统操作性绝对优于印度海军突击队。

                             转自大军事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力挺孙玉玺: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在胡锦涛二十日即将抵印度访问之际,驻印大使孙玉玺突在电视台访谈中触及两国最敏感的边境争议问题,声称印度东北的阿鲁纳查省全属中国领土,结果引发轩然大波。现年五十五岁的孙玉玺,曾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二零零二年出任首任驻阿富汗大使,随后又于二零零五年转任驻印度大使,研究南亚问题已有十年之久。孙玉玺是日前接受印度CNN-IBN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的立场是,印度东北部的整个省,包括其中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的大旺争议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那些土地的全部主权。中国历届政府从不承认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查省。该省位於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之间,中国称为藏南,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管辖范围。阿省也是喜马拉雅南部山麓最肥沃的土地,雨量丰富,亚热带气候,距离川藏和滇藏公路生命线近,对中国进行战略部署极为重要。
  
  至今印度还有更大言不惭者,他们居然还在国内说他们在1962年打败了中国。我真的无话可说...
  
  1962年的对印度自卫还击作战中,我王牌54军取得“瓦弄大捷”,给印军主力第4军——号称参加过二战、击败过“沙漠之狐”隆美尔军团的荣誉部队以歼灭性打击,威名声震印度军界。至今印度陆军军官学校模拟实战考试时,假想敌的规模不管是军或师或旅,番号总是取“54”,54军成了印度阿三的死敌。
  
  当中印边境东线大捷后,我方在西线新疆战区开始全面反击,据说当时在北京,周向毛汇报时说:“据新疆军区报告,在中印边界西线,印度国防部将一只所谓“捷特”连队从克什米尔调到了喀拉昆仑山口。”毛泽东随便问了一句:”捷特连队是干什么的?“周回答:“情报上说,是印度一只老牌部队,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英属印度时期组建的常胜军,参加过两次对中国的鸦片战争,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1860年曾跟随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火烧过圆明园,1904年参与侵略我国的拉萨。“据说,当时毛泽东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了一句”百年国耻“。第二天,新疆前线既接到总参电报---“捷特连队,务必全歼”,这是何等的气魄!
  
  自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的尚武精神便受到伦理道德和其他各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严重制约。先秦荀子曰“力者,德之役也。”加之中国文化从不张扬个性。因此纯粹的尚武精神的讴歌便从历史上消失了!
  
  中国,一个古老的文明之国,演绎了多少悲剧。由于农耕文化中善良与懦弱成分的影响,从古至今,演绎了多少“农夫与蛇”的悲剧。
  
  越南战争时,美国严格规定,不准许美国空军越过北纬17度线对北越的目标进行军事攻击。为什么?怕我们嘛!连靠近中国边境40公里都不许轰炸,哪里还敢炸我们的使馆呢?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我们民族需要的是崇高道德和伟大武功!

                                   来源:中华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胡锦涛与辛格共同会见记者。(中评社记者 苏丽闲摄)
  中评社新德里11月21日电(记者 苏丽闲)正在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会谈。胡锦涛提出,期望中印两国合作,加大力度解决边界问题,为地区及世界和平而努力。

  胡锦涛和辛格在会谈后举行了联合记者会。辛格说,中印两国关系近期积极发展,不应该倒退。目前有足够空间让印度和中国并存,两国可同时发展。

  辛格又说,印中两国会加强联系及经贸合作,合力提升贸易水平,务求2010年,双边贸易可达致400亿美元。

  胡锦涛表示,期望中印两国合作,加大力度解决边界问题,为地区及世界和平而努力。辛格则表示,边界纠纷是优先处理的问题,两国特别代表商讨边界问题取得的进展,令人欣慰。印中会敦促两国代表加快进度,谋求达成协议。

  印度是胡锦涛此次出访的第三站,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印,也是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

  此前,胡锦涛对越南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河内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印度之前,他还对老挝进行了国事访问。
资料由会员过路伙计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中印将在明年10月前成立专门小组解决边境问题

综合新华社电 中印两国昨天表示,将在2007年10月前成立专门小组,尽快解决边境问题。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继续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印度总理辛格会晤后,中印昨天发表联合宣言指出,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符合两国的基本利益,因而应将其视为战略目标。


声明说:“双方致力于通过和平途径,以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积极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分歧,包括边界问题。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


胡锦涛在会晤辛格时就边界问题提出建议:“遵循政治指导原则精神,和平友好、平等协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早日谈成一个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框架,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双方在宣言中表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已经采取步骤,并将继续努力,争取在2005年4月11日签订的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协定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将早日商定一个适当的框架,以便最终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包括中印边界各段。”宣言说,“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将根据1993年、1996年和2005年协定的规定,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在特别代表会晤的同时,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应加快工作,包括澄清和确认实际控制线和落实建立信任措施。双方同意,在已商定的参数基础上,尽早完成交换标明各自对整个实控线走向认识的地图的进程。


同时,双方将在中印边境地区共同商定的地点促进跨境合作,将两国边境从划分两国的界线变为联系合作的桥梁。在这一背景下,中印边境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近期恢复的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双方将加强现有的边境贸易,同时继续探讨在中印边境地区增开贸易路线的可能性。


此外,中方还将为印度香客赴神山圣湖朝圣提供更多便利。双方将探讨增开一条朝圣路线的可能性。


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辛格也表示,印度和中国将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解决几十年的边境争端。“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加强和深化我们的战略伙伴关系。”辛格说。
资料由会员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胡锦涛提六点建议推动中印关系发展
胡锦涛今天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议。(中评社记者 苏丽闲摄)
  中评社新德里11月21日电(记者 苏丽闲)正在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日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在会谈中提出六点建议,以推动中印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提出的六点建议包括:

  一、加强对话协商,增强政治互信。两国领导人可利用双边和多边渠道,保持经常性接触。

  二、深化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改善贸易结构,推动贸易多样化,争取到2010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四百亿美元。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贸易投资障碍,创造有利于扩大两国经贸合作的环境。早日完成区域贸易安排的可行性研究,为谈判打好基础。

  三、拓展务实合作,扩大共同利益。重点拓展信息技术、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科技、农业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四、促进人文交流,巩固友好基础。努力扩大文化、教育、旅游、宗教、新闻、体育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中国政府决定在未来五年内邀请五百名印度青年访华。

  五、推进边界谈判,保持边境安宁。从战略高度和大局出发,遵循政治指导原则精神,和平友好、平等协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早日谈成一个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框架,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六、加强多边合作,维护共同利益。加强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组织中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南南合作。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机制内的合作。


                        转自中国评论新闻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走在中国前面:印将形成200艘战舰舰队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经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并计划于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服役。西方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干、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
  



  据印度媒体报道,长久以来一直依赖外国技术设计制造战舰的印度海军已经具备设计核动力战舰以及本土建造航母和潜艇的能力。而第一艘印度本土建造的航空母舰将于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服役。它将是印度建造的最大的舰船。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这项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技术复杂性超过了印度海军的预期。迄今只有3个国家(美、俄、法)自行设计建造过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航母,而印度新航母的排水量预计将达到3.75万吨。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海军设计局高级设计师拉奥上校和瓦伊迪雅那桑准将近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最大的荣耀”是参与第一艘本土航母的建造工作。他们表示,这是印度最大的设计项目。该航母将在一些国外技术顾问的指导下实现本土建造。两人强调,该项目一刻也没有停滞。第一艘航母将在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印度海军有望订购至少一艘航母。这艘航母的舰载机将由俄制米格-29K、印度自行研制的海军型LCA轻型战斗机以及中型和轻型直升机等共同组成。

  “这艘航母的结构、推进系统和航行设备都非常复杂,是海军迄今为止从未遇到的技术挑战。”瓦伊迪雅那桑说。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打算自己造航空母舰的心思早已有之。1989年,印度政府就宣布了一项建造两艘新式航空母舰的计划。但1991年印度人民院国防委员会通知印度海军必须放弃建造大型航母的安排,转而采取类似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的方案,原因是缺乏资金。

  1993年9月,时任印度海军参谋长的L·拉姆达斯再度向国防委员会呼吁到2000年实现大型航母下水,但最终不了了之。其后,印度又将国产航母方案变成1.7万吨级的防空舰,但由于资金不足仍然难以开工。

  此后,印度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历经多次变动。直到2003年10月初,印度海军参谋长辛格在海军节前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政府最近已经批准了自建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至此,关于印度国产航母的建造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印度航空母舰(印度称其为防空舰)模型首次对外公开露面是在1999年南亚陆海军防务展上。模型显示它将采用类似西方小航母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方式。



  据西方媒体此前披露,印度本土建造的航空母舰将以西方技术为主,注重强调隐形功能,共有5层甲板,最上层为飞行甲板,其次是机库甲板,下面还有2层甲板和1层(最底层)支撑甲板。新航母的最高航速28节,以18节航速航行时的续航力为7800海里,后勤自给力45天。该航母的人员编制为1560人:1400名水兵加160名军官。该航母最多能够搭载30架飞机,其中17架能够放在机库中。

  西方媒体报道称,印度有可能在其第一艘国产航母上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据印度国防部透露,该导弹是“普里特维”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本——“丹努什”。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海军曾在2000年4月11日从孟加拉湾试射一枚“丹努什”导弹。这枚导弹当天从一艘停泊在距印东部奥里萨邦海岸线约20公里处的“萨巴哈德拉”号军舰上发射。


  据西方媒体报道,“丹努什”导弹长9米,弹径1.1米,弹重4吨,射程为150公里,可携带1吨的战斗部。在2004年的印度陆海军展上,印度对外展出携带“丹努什”导弹的航空母舰大尺寸模型。印度海军副参谋长阿朗·普拉卡什说,合乎逻辑的需要是印度必须拥有核武器的威慑力,而“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海基核力量。



印度航母大国之路不平坦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自行建造航母之前,印度海军设计局建造的最大军舰是“德里”级导弹驱逐舰。该级舰重达6500吨,是印度海军主要的打击力量之一。在建造国产航母的同时,印度还在建造3艘雷达难以监测到的隐形护卫舰。瓦伊迪雅那桑称,这是该国海军设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因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种技术。这3艘战舰将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交付使用。

  此外,印度海军还在建造27艘其他战舰,其中包括2500吨级反潜艇轻型巡洋舰、6640吨级隐形驱逐舰以及一些巡逻艇等。这些舰艇将于2008~2012年投入现役。

  印度海军从设计测量船等简易船只开始,在1972~1981年间建造了6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后来,印度海军设计局对“尼尔吉里”级护卫舰进行了改进,增加配备了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武器和传感器,从而诞生了3600吨级“戈达瓦里”级护卫舰。随后,印度海军又建造了“布拉马普特拉”级护卫舰。在此之后,印度又先后设计了“库克里”级导弹护卫舰和“科拉”级导弹护卫舰。

  据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印度海军正在服役的航母是购自英国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维拉特”号。在本土造航母交付使用后,印度将拥有3艘航空母舰,不仅可以控制印度洋,还可以同时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湾。

  国外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干、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与此同时,西方军事专家也指出,印度的航母大国之路并非平坦大道,还将历经重重困难。这表现在:建造航母除了考验一国的武器设计能力外,最能检验该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但印度的造船业从来没有自行设计过达到这艘航母排水量一半的大型船只;如果没有适合航母起降的战机和配套的舰艇,航母只是个摆设和对手的攻击目标,但由于技术原因,印度航母舰载机以及航母所用其他核心技术和装备只能依靠进口,这些因素都将大大影响航母战斗力的最终形成。★


                          转自大军事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走在中国前面:印将形成200艘战舰舰队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经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并计划于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服役。西方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干、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
  



  据印度媒体报道,长久以来一直依赖外国技术设计制造战舰的印度海军已经具备设计核动力战舰以及本土建造航母和潜艇的能力。而第一艘印度本土建造的航空母舰将于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服役。它将是印度建造的最大的舰船。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这项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技术复杂性超过了印度海军的预期。迄今只有3个国家(美、俄、法)自行设计建造过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航母,而印度新航母的排水量预计将达到3.75万吨。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海军设计局高级设计师拉奥上校和瓦伊迪雅那桑准将近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最大的荣耀”是参与第一艘本土航母的建造工作。他们表示,这是印度最大的设计项目。该航母将在一些国外技术顾问的指导下实现本土建造。两人强调,该项目一刻也没有停滞。第一艘航母将在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印度海军有望订购至少一艘航母。这艘航母的舰载机将由俄制米格-29K、印度自行研制的海军型LCA轻型战斗机以及中型和轻型直升机等共同组成。

  “这艘航母的结构、推进系统和航行设备都非常复杂,是海军迄今为止从未遇到的技术挑战。”瓦伊迪雅那桑说。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打算自己造航空母舰的心思早已有之。1989年,印度政府就宣布了一项建造两艘新式航空母舰的计划。但1991年印度人民院国防委员会通知印度海军必须放弃建造大型航母的安排,转而采取类似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的方案,原因是缺乏资金。

  1993年9月,时任印度海军参谋长的L·拉姆达斯再度向国防委员会呼吁到2000年实现大型航母下水,但最终不了了之。其后,印度又将国产航母方案变成1.7万吨级的防空舰,但由于资金不足仍然难以开工。

  此后,印度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历经多次变动。直到2003年10月初,印度海军参谋长辛格在海军节前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政府最近已经批准了自建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至此,关于印度国产航母的建造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印度航空母舰(印度称其为防空舰)模型首次对外公开露面是在1999年南亚陆海军防务展上。模型显示它将采用类似西方小航母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方式。



  据西方媒体此前披露,印度本土建造的航空母舰将以西方技术为主,注重强调隐形功能,共有5层甲板,最上层为飞行甲板,其次是机库甲板,下面还有2层甲板和1层(最底层)支撑甲板。新航母的最高航速28节,以18节航速航行时的续航力为7800海里,后勤自给力45天。该航母的人员编制为1560人:1400名水兵加160名军官。该航母最多能够搭载30架飞机,其中17架能够放在机库中。

  西方媒体报道称,印度有可能在其第一艘国产航母上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据印度国防部透露,该导弹是“普里特维”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本——“丹努什”。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海军曾在2000年4月11日从孟加拉湾试射一枚“丹努什”导弹。这枚导弹当天从一艘停泊在距印东部奥里萨邦海岸线约20公里处的“萨巴哈德拉”号军舰上发射。


  据西方媒体报道,“丹努什”导弹长9米,弹径1.1米,弹重4吨,射程为150公里,可携带1吨的战斗部。在2004年的印度陆海军展上,印度对外展出携带“丹努什”导弹的航空母舰大尺寸模型。印度海军副参谋长阿朗·普拉卡什说,合乎逻辑的需要是印度必须拥有核武器的威慑力,而“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海基核力量。



印度航母大国之路不平坦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自行建造航母之前,印度海军设计局建造的最大军舰是“德里”级导弹驱逐舰。该级舰重达6500吨,是印度海军主要的打击力量之一。在建造国产航母的同时,印度还在建造3艘雷达难以监测到的隐形护卫舰。瓦伊迪雅那桑称,这是该国海军设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因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种技术。这3艘战舰将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交付使用。

  此外,印度海军还在建造27艘其他战舰,其中包括2500吨级反潜艇轻型巡洋舰、6640吨级隐形驱逐舰以及一些巡逻艇等。这些舰艇将于2008~2012年投入现役。

  印度海军从设计测量船等简易船只开始,在1972~1981年间建造了6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后来,印度海军设计局对“尼尔吉里”级护卫舰进行了改进,增加配备了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武器和传感器,从而诞生了3600吨级“戈达瓦里”级护卫舰。随后,印度海军又建造了“布拉马普特拉”级护卫舰。在此之后,印度又先后设计了“库克里”级导弹护卫舰和“科拉”级导弹护卫舰。

  据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印度海军正在服役的航母是购自英国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维拉特”号。在本土造航母交付使用后,印度将拥有3艘航空母舰,不仅可以控制印度洋,还可以同时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湾。

  国外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干、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与此同时,西方军事专家也指出,印度的航母大国之路并非平坦大道,还将历经重重困难。这表现在:建造航母除了考验一国的武器设计能力外,最能检验该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但印度的造船业从来没有自行设计过达到这艘航母排水量一半的大型船只;如果没有适合航母起降的战机和配套的舰艇,航母只是个摆设和对手的攻击目标,但由于技术原因,印度航母舰载机以及航母所用其他核心技术和装备只能依靠进口,这些因素都将大大影响航母战斗力的最终形成。★


                          转自大军事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4

中印边境双方争议地区达到约12万5000平公里

事实上,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面临的安全压力大为缓解,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机会。中国趁此机会积极推进西、北部边境问题的解决,可以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诉求,捍卫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解决西、北部的边境划界问题,有助于中国集中精力对付「台独」,一旦台湾发生重大事变,中国被迫使用武力,将大大减少后顾之忧。从这个大的战略来考虑,中国对于妥善解决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各接壤国的边界划分问题,是富有诚意的。在十四个接壤国中,中国已与其中十二个签订边界条约或协议,划定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九成,目前只余印度和不丹两国未解决边界纠纷。

  就印度而言,如果能抓住中国的这一心理,趁机提出与中国划定边界,迫使中国接受印度对达旺地区的占领,并使印度减少边境压力、节约军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或者集中军力解决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领土纠纷等,显然也是如意算盘。因此,印度方面对于中印边界划定问题也并非是完全没有诚意。然而,尽管中印双方都有一定意愿,但在现实情况下,妥善划定中印边界的条件仍然远远没有成熟。

  首先,中印双方的立场分歧太大。中印边界长约二千公里,分为东、西、中三段,双方争议地区达到约十二万五千平方公里。显然,对于如此巨大的领土纠纷,要达到妥协,双方都必须做出十分巨大的让步。中国和印度两国在近代都曾经饱受强国欺凌,目前又都在雄心勃勃地谋求发展,因此,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都是居高不下,加上两国曾经有过直接的军事冲突,一方对全面溃败不服气,一方则对胜利后又莫名其妙地放弃不甘心,在领土纠纷上都特别敏感。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政府在解决边界问题方面所面临的国内民意压力是非常之大的,任何一方都很难做出太大让步,这决定了两国边界划定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各自发展充满信心

  其次,尽管中国对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富有诚意,但也绝不可能放弃原则,印度方面想趁机多占的图谋必定落空。诚然,解决中印边界划定问题,对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是有利的。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印度侵占的中国领土面积是台湾面积的两倍多,而且也是十分富庶的地区,如果中国以牺牲这一大块领土来换取对台湾地区的战略优势,显然是绝对的不划算。而且,印度本身也有「软肋」,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友好邻居,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也有着巨大的领土纠纷,一旦印度对中国趁火打劫,则巴基斯坦同样可以对印度发起进攻,所以印度本身也受到牵制,中国不必过于担心自己在解决台湾问题时会受到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干扰。当前,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仍然是印度的当务之急,况且客观上印度对中国达旺地区形成了实际控制,急于在边界问题上向中国要价并不符合印度的当前的根本利益。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事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可能急于求成,丧失原则做出重大让步。

  再次,中印双方目前对各自的发展都充满信心,因此对解决边界问题更乐意寄希望于未来。中国的国力正在不可阻挡地崛起,在解决台湾问题方面的战略、手段也更加成熟,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因素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把优先解决台湾问题,再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为战略考虑同样是可行的。转自

  务实做法促进友谊

  就印度而言,它也在致力于成为世界大国,当前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都在快速发展。所以,从根本利益和现实情形来考虑,中印双方都不会把解决边界划定问题作为当务之急。作为两个核大国,在目前为了边界问题轻启战端都是极其危险的、愚蠢的,而和平协商解决的条件又不成熟,所以,双方仍然都更乐意将此问题留待未来条件更成熟的时候解决。

  因此,对于中印边界划定问题,目前根本没有彻底解决的可能。中国在作出积极姿态之后,展露强硬立场,双方取消此次就边界争议问题的谈判,是十分明智的,这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为胡锦涛访问印度营造更加和睦友好的气氛。胡锦涛此行只着重双边经贸问题以及签署若干经贸、文化合作协议,而从长远来看,积极促进中印经贸、文化交流,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显然有助于为未来双方边界问题的解决积累更多有利因素,因此,这是务实而富有远见的态度。
资料由会员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5

“己欲立而立人” 胡锦涛借孔子语录消除印度疑虑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欢迎并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改善关系。分析人士指出,胡锦涛的这一表态,是要印度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放心”。

  胡锦涛将于23日结束对印度的四天访问,转往巴基斯坦。对于长期不睦的印巴关系,胡锦涛在新德里科学宫对印度企业家、政治人物、外交官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希望看到南亚国家和睦相处,共谋发展。

  胡锦涛说:“中国和印度正在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合作关系,两国将向全球证明,中印的未来光明在望,并承诺会让整个亚洲恢复生气。”他还说,中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积极改善双边关系表示欢迎。

  为消除印度对中国的猜忌,胡锦涛在演说中还引用孔子的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明中国大陆虽然自己要发展,但也希望和其它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分析家说,中印关系的障碍之一是中国一直在经济和军事上支持巴基斯坦,胡锦涛这些话的用意,是想让印度放心。

  另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胡锦涛访巴基斯坦期间,双方将签署多项以经贸为主的合作协议,必将进一步深化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观察家也指出,胡锦涛很可能与巴基斯坦签署核能合作协议。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阿斯拉姆日前则透露,中国有望宣布一项五百万美元对巴基斯坦投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拓宽喀拉昆仑公路的工程。这些协议还可能包括一个自由贸易协议(FTA)、一个经济合作的五年计划。

                                 转自星岛环球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5

中印两国要看到对方的优点
“中印两国的关系已超出了两国的范围,成为全球化世界的重要一部分”。在与印度总统共同会见中印两国青年代表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样表示。

  确实,笔者在随团访印期间也深切感觉到,共二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和印度,它们如何相处,不仅对两国本身,而且对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件天大的事。

  在会见青年代表时,两国元首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青年一代发展睦邻关系的期望。其间,胡锦涛还回忆起在22年前,自己以共青团中央书记和全国青联主席身份率团访问印度的情景。

政策调整还需要时间

  众所周知,这两个被喜马拉雅山隔开的大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不同的轨道上奔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忽近忽远。但尽管如此,双方近年来都在向对方表明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和平发展的意愿。因此,即便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两国仍然能够频繁地进行战略互动、合作以及民间交往。

  对于这一点,笔者通过这几天与印方人士的频密接触,获得了第一手更真切的观感。可以明确地说,今天的中印关系已经走出了冷战时期的对抗心态,摒弃了陈旧的思维,摆脱了因历史因素而造成的隔阂,目前已经投入了寻求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大潮。

  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两国的交往毕竟不那么密切,彼此所知并不全面和准确,甚至累积了不少疑虑,再加上还有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毫无顾虑地深化合作,还需要时间,需要重新认识和努力。

  在笔者印象中,印度对华外交政策虽然正逐步向积极方向调整,但与双方所公开表明的战略合作目标相比,目前还有一点不合拍的成分。例如,今年是“中印友好年”,但印度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还是不时地出笼。再如,印度政府部门最近宣布将制订对中国企业有歧视倾向的法律,而一些媒体则在边界问题上似乎是故意曲解中国的立场,如此等等。

  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对双方之间的战略合作存有疑虑。尼赫鲁大学教授萨赫尼对此指出,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的活动,总会引发印度在外交政策上作出负面反应。当然,如上文所述,这里面还有美印战略互动的外部因素。
 有学者说,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更像是一种弱者面对强者的反应,而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因此,中国方面今后依然有必要更多地让印度看到自己的善意。就像胡锦涛在此次访问期间邀请500名印度青年访问中国一样。类似这样的善意之举,对消除误解和猜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政治层面深入到民间

  笔者感到,这两年来的高层频频互动,特别是胡锦涛此次访印,为未来的合作基本确立了方向,搭起了舞台。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印关系有点像15年前中国与亚细安之间的关系,双方要增信释疑,不仅需要逐步进行,而且更需要足够宽阔的胸怀。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很好,假以时日,中印关系也会进入一个互信、合作的良好状态。

  很多数据都在说明,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很快,但是,目前的很多合作更多停留在政府层面,社会中下层之间、其他领域之间的互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据中国贸促会会长王锦珍透露,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与各自对外贸易规模很不相称。2005年双边贸易只有187亿美元,中国对印度贸易额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0.8%,印度对华贸易额也仅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5%。在投资上,到2005年6月止,在印投资的中国公司仅有50家,投资额仅有2633万美元。

  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两国缺乏合作空间。恰恰相反,在能源、电子和家电、机电、制药、矿业、钢铁和化工等领域,两国互补合作的潜力很大。目前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印度的歧视性政策使中国企业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遇到障碍。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直接投资,它们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这次两国达成的双边投资保护和促进协定等协议,虽然有助于把合作从政府层面推广到企业和民间,但目前依然缺少规划,包括没有确定重点合作领域。例如,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按国际惯例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中印之间还没有这项安排。

  两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又是不同的发展模式,但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印度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首先是软件业的发展,对中国工商界最有借鉴价值。中方不能只看印度外包服务的表象,而应学习其软件产业的培训与知识管理体系。应该要看到,印度软件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中国要学习印度之长

  同样,印度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有高明之处。过去,中国倾向于发展制造业,过分追求规模和标准化。而印度人则聚焦于服务,并以服务作为产业价值链的分割,突出科技含量等。印度公司提供给客户的并非是单纯的生产加工,而是技术型服务。也就是在生产任务之外,做更多的外围工作,包括设计、开发、与供应商的联系,以及为迎合需求模式变化而定制产量。
  再者,印度在国际市场开发上成绩斐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印度在美国等主流市场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人脉网络。具体而言,一方面,进入美国等国际市场管理层的印度人要比中国人多;另一方面,在社会主流层面,印度裔能积极为同胞揽项目,唱赞歌。印度在这个层面的优势容易被中国人忽略,而这正是中国在市场推介和包装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
  此外,印度同样较好地发挥了海外侨民的作用。据称,目前海外印度人大约有2000万,这批人能够以各种方式积极为印度崛起出力,其中许多人选择回国发展。印度这些海归人士不仅加强了本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往来,而且还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和海外人脉关系,使印度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

  海外的华人华侨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在新的全球化环境里,他们还可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目前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印度

                               转自联合早报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5

高招!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强硬是在给印度下套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06年11月16日

巴基斯坦成功试射一哈特夫5型中程弹道弹                        

【伊斯兰堡消息】新华网伊斯兰堡报道,巴基斯坦军方16日宣布,巴军方当天成功试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哈特夫-5”型中程弹道导弹。   

巴军方发表的声明说,这枚射程为1300公里的导弹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巴陆军战略力量指挥部组织了这次导弹试射。

巴总理阿齐兹观看了导弹试射过程。他在试射结束后说,巴有理由为自己的国防力量和核威慑能力感到骄傲。巴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安全形势,将发展足够的国防力量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威胁。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巴基斯坦试射是一枚“哈特夫-5”型中程弹道导弹。

我们知道,“哈特夫-5”型又称高里,其最大射程为1500公里。事实上,本次试射是继2004年以来的第一次。

●两年之后第一次试射,当然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我们至今仍然记得,在两年前、巴基斯坦在一周之内连续打了两次,试射后,巴基斯坦军方就宣布:“在第一次试射中,所有运行需要的参数和设计要求均得到了测试”;“在第二次试射中,运行需要的参数和设计要求均都得到确认”。

显然,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巴基斯坦在事隔两年之后,专挑这个敏感时刻、高调展示这种“技术已经得到验证”、并可将邻国印度的“大半国土纳入射程之内”的中程战略核导弹、当然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说到政治意义,我们还是得谈谈两年前的巴基斯坦两次试射“哈特夫-5”的背景。

在我们继续这个话题之前,再来看一则“相关资料”。

资料:中、巴即将达成核能合作的双边协议

【东方档字NO.200608310412】据消息透露,近日,中国巴基斯坦核能合作谈判已步入最后阶段,将有望在中国国家领导人11月访巴期间正式签署有关建造6座装机容量分别为30万千瓦的核电站的双边协议。

据巴方官员称,此前在穆沙拉夫总统访华时,与中方就核能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果的讨论,并初步商定由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在未来10年内完成上述核项目,并希望中国再提供60万千瓦的核电站。   

在建设核电站问题上,尽管美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是反恐联盟国家,但美国官方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多次表示不愿与巴方进行有关核能的合作。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巴两国若达成核能合作协议对巴来说将是极大的慰藉。

此前中国已帮助巴基斯坦建造了一座30万千瓦的核电站(恰希玛一期),而另有一座同等规模的核电站(恰希玛二期)正在建设之中。而中巴核能合作是巴实现2025年核电达到800万千瓦目标的重要部分。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档案编号显示,这是今年8月31日归档的当日新闻。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此前中国已帮助巴基斯坦建造了一座30万千瓦的核电站(恰希玛一期),而另有一座同等规模的核电站(恰希玛二期)正在建设之中。

围绕恰希玛核电站,东方评论员想补充几点:

●恰希玛二期建造合同签定的前一天,瓜达尔港附近发生的爆炸事件

首先,恰希玛核电站是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首座核电站,一期工程于2000年交付巴方商业运行。建成之后,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该电站运行状态非常之好,并被两国领导人多次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其次,恰希玛二期建造合同就是在“2004年5月份”签定的。值得强调的是,在合同正式签定的前一天,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附近发生的爆炸事件、并造成中国工程人员的伤亡,但中方“坚定表示”:瓜达尔港的工程将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为此,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公开场合亲口“深表感谢”

●一个缀在阿拉伯海岸边的小渔村何以如此重要      

我们知道,瓜达尔位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境内,是一个缀在阿拉伯海岸边的小渔村,中巴之所以在这里大兴土木,就在于它就在波斯湾的入海口附近,就在于它距离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特别是,它距离中亚、南亚“进出中东”的咽喉--伊朗,仅仅只有72公里的距离。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港口,瓜达尔的“优良品质”不是这几年才发现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就已经确认瓜达尔非常适合建成一个优良海港。

不过“建设瓜达尔”之前一直是停留在纸上。只是到了2001年秋天之后,巴基斯坦才根据这个构想采取具体行动。

众所周知,就是在2001年,借911扯起反恐大旗的华盛顿,以“不合作就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威胁巴基斯坦开放领空、并提供其它配合,从而打到了中国、俄罗斯的家门口—阿富汗的。

●“瓜达尔”与“核”这个字有着“天然的联系”

我们知道,巴基斯坦是个核国家,并有相应的投射工具。因此,美国之所以敢威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候,仗的是美国对巴基斯坦完全不对称的核优势、说白了就是一种核讹诈。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911时,悍然以“不合作就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的赤裸核威胁、来威逼巴基斯坦合作“反恐”,“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不仅严重威胁了巴基斯坦政府的稳定,也严重威胁了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

再加上布什政府出于扭己全球被动、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又重新拾拣起美印军事合作、特别是克林顿时代的南亚政策,一边不顾一切地扩展美印民用核合作(实际相当程度是在帮助印度扩充核武库),一边又在印度“拉高身份”的逼迫下、拒绝给予巴基斯坦同等待遇,这自然引起了巴基斯坦对华盛顿的极大不满与极不信任。

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所有这些,都是促使巴基斯坦决心立刻“建设瓜达尔”、下决心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安全与北京“公开绑定”的原因。

同样,美军兵进阿富汗,且巴基斯坦下决心立刻“建设瓜达尔”、也是使北京“立刻采取行动”、同意投巨资在瓜达尔援建一个深海港和海军基地、并由中国工程师负责该港口的设计和建设有了动力与可能。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合同签定前一天,负责该港口的设计和建设的中国工程师遇袭伤亡,这显然不是单纯的恐怖事件,这中间显然有着深厚的、旨在阻止“中巴”合作的“国家因素”。

在清楚了上述背景之后,我们也就不难明白:“瓜达尔”早就成了“中美”全球战略布局层面、甚至“印巴”国家安全层面的一个焦点,并与“核”这个字有着“天然的联系”。

对北京而言,建设瓜达尔港口的战略意义勿须多言,大家只知道如下几点就足够了:

●有了瓜达尔,中国将为自己的“能源管道”再添置“两个直接泵油的泵机”,第一,它是中国构建“摆脱一味依赖海湾”之能力的关键一步。在我们看来,有了瓜达尔,在“泛亚铁??陆上的能源管线没有象计划中的”欧亚非铁路网”那般四通八达之前,“中国油管”就可以“最短的海运距离”,劈开美国、印度控制的太平洋、印度洋海上运输线,“近距离”触及海湾国家,以及非洲大陆。

如此一来,除了已经小有成就的中亚--中国管道,俄罗斯--中国管道,以及“正在铺开的”、在南海合作开采石油之后、将沿“泛亚铁路”越南段溯北而上,经越南岘港、直接跨过北部湾,到中国海南岛的“南海油气开发与运输配套项目”之外,中国将为自己的“能源管道”再添置“两个直接泵油的泵机”:一个放在美国“已经布置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海湾国家、在美国人的强势范围之内抽油,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另一个是中国正在扩展影响、且美国势力相对较弱,但美军“已刚刚宣布”、并“着急”建设一个非洲司令部的非洲大陆。   

●所有这些“管线”的共同特点      

值得强调的是,所有这些“管线”,几乎都在陆地上,或者有那么一段露在海上时,也在中国军力的保护范围之内。要知道,在瓜达尔,中国是连带“民用”、“军用”设施“一并”设计并建造的。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所有这些管线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首先就是“结实”,北京是按自己的军事力量来具体规划、并提供保护的;

其次还是“结实”,北京是按“利人利已”、“共同繁荣”的“设计原理”来设计并建造的。

●通过提供“能源走廊”、巴基斯坦得到了什么      
第二,在“第一条”的基础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对瓜达尔港口到中国境内的能源管道、铁路、公路的建设,在中国为自己获取能源开辟一条陆上安全通道、也就是巴基斯坦能源走廊的同时,巴基斯坦也因为提供这条走廊而获取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资金(有消息说,中国计划投入500亿美元)、从而为巴基斯坦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也因为提供了这条走廊、而成功地让北京将“维护巴基斯坦的安全与稳定就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从无形做成了有形。

●“巴基斯坦能源走廊”这种“实例式”的“安全条约”更具效力       转自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与那份“白纸黑字”式的、“方方面面”通过多方打探、重复测试、被证实为“绝对有效”的《中朝友好条约》相比,“巴基斯坦能源走廊”这种“实例式”的“安全条约”更具效力。

事实上,这正是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即:相比其它因素而言,经济上的共同利益,才是“粘合”国与国之间战略关系“最为可靠、最为持久的粘合剂”。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难想像,一旦瓜达尔港口到中国新疆的能源管道、铁路、公路全部完成,那么,自北向南驳接中国新疆、甚至驳接中国西藏(巴基斯坦总统已经公开建议、未来将青藏铁路联通巴基斯坦国内铁路)的“这一整套”横惯巴基斯坦的“大动脉”也就运转起来了,这不仅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更能直接拉动巴基斯坦的经济。      
.com
●只要“中巴”多花费一点点儿精力,多扔几根枕木、铁轨,多扔几段铁管,那么........

第三,瓜达尔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距离伊朗“仅仅只有70多公里”。因此,谁都清楚,只要“中巴”多花费一点点儿精力,往瓜达尔朝向伊朗的方向,多扔几根枕木、铁轨,多扔几段铁管,那么,“这套”横惯巴基斯坦的“动脉套装”、必然与伊朗境内的能源管道、铁路、公路全面接??并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输送到中东、并沿“泛亚铁路”的南北路线,将俄罗斯、中亚、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中国等国“靠近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阿富汗的部分区域”联成一片、大家互通有无、一旦机会成熟、比如中东和平进程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伊朗的国家安全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就随时将铁路、或者油管铺进伊拉克、阿富汗。

●一心想从“中美俄欧”的角力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的印度、在领土问题上,如果不作相应让步,其战略处境是尴尬的

第四,事实上,“上述路线”抛开了印度,也就是说,尽管泛亚铁路规划了“南部路线”、且为中国南部-缅甸-印度-伊朗-土耳其,但是,非常清楚,在我们摆出了“上述方案”之后,也就不难发现,一心想从“中美俄欧”的中东、中亚角力中获取南亚战略利益的印度、其战略处境是尴尬的,那就是:在中国已经加强中缅铁路建设力度、从而“有可能”将中缅铁路往“东盟路线”单独发展、也就是就本将通过印度的泛亚铁路“南部路线”“南端”用中缅铁路代替,将其“北端”用中巴铁路代替之后,如果印度还想象日本曾经做过的那样、赌中国会为了经济建设而顾全大局、继而向印度全面让步的话,

那么,在泛亚铁路建设中居核心地位的北京,是极有可能让印度与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阿富汗一样,被泛亚铁路、中巴能源管道所“暂时遗忘”。

当然了,与伊拉克、阿富汗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伊拉克车站、阿富汗车站暂时无法挂上泛亚铁路、是美国不愿意;而“印度车站”很可能会因为巴基斯坦、中国的不情愿,因“非经济因素”而暂时无法挂在泛亚铁路上。

特别是,如果印度在领土问题上不向印度“上任总理”、对中国一度非常强硬的瓦杰帕依所公开表示的那样、“愿意与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谈判,甚至作出重大让步而在所不惜”的话,那么,拟定中的,连结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四国”的能源管道上,也不会有“印度油站”,在中国“完全有”将其重新设计为“伊朗、巴基斯坦、中国”的能力下,起码现在不会有“印度油站”。

●在“布局”阶段处于优势地位的北京、逼迫印度“有所进退”的机会是很大的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领土问题上,要么印度抛弃那种必须现在就解决的、“时不我待”的立场;要么,就象瓦杰帕依政府曾经说过的“甚至作出重大让步而在所不惜”,从而为尽可能公平、合理地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像中俄划界时所做的那样,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有所进退,这也是一个办法。

我们认为,尽管胡锦涛主席的“四天印度之行”困难重重,但是,正是因为随后就有“7天的巴基斯坦之行”,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想像,在“布局”阶段处于优势地位的北京、逼迫印度“有所进退”的机会是很大的、与中日角力一样,毕竟“时间”好像也在中国这一边。




                    转自东方时代环球时事
资料由会员过路伙计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6

巩固印度洋战略优势 印度造六艘天蝎级常规动力潜艇
印度国防部24日证实,为印度海军制造潜艇和军舰的印度马札冈船坞公司( Mazagon Dock Limited),已获授权建造六艘“天蝎(Scorpene)”级传统动力潜艇,将由法国造舰公司(M/s Armaris)提供技术转移,第一艘预订2012年交货,以后每年交货一艘,直到2017年。分析称此举将巩固印度在印度洋的战略优势。

  中央社报道,印度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国防部长穆克吉23日在答复国会上院质询时,以书面作了上述表示。声明说,这项在去年即与法国签署的技术转移合同已获得印度政府核准,合同总额1879.8亿卢比(约42.72亿美元)。

  这是迄今为止,印度与外国签署的最大一笔军火交易。据美国国会研究处本月稍早发布“发展中国家传统武器转移”报告指出,印度在2005年已是连续第二年,跃居发展中世界采购武器最多的国家,甚至几乎是中国的两倍。

  报告说,矢志成为区域军事大国的印度,2005年对外签署军购总额高达54亿美元,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沙特阿拉伯以34亿美元排名第二,中国以28亿美元排名第三。

  然而印度的军购目标并未止于此。据国防部官员表示,印度军方目前提出的军购建议案,大大小小超过五百件,包括空军计划采购126架多用途新型战机,总额65亿美元,而海军提出的22年现代化目标,军费总额更超过620亿美元。

  “天蝎”级传统动力攻击潜艇系列,是法国与西班牙合作的外销用先进柴电潜艇,基本构型由法国海军“凯旋(Le Triomphant)”级核能动力攻击潜艇模式改良而来,长66.4米,潜深达300米,有隐形潜艇之称,还配备可携带核弹头的法国“飞鱼”飞弹,先进的绝气推进系统,可连续潜航45天。

  据印度国防部官员表示,由印度根据许可证方式在本土造船厂建造的六艘“天蝎”级潜艇,头两艘近90%以上的设备,包括钢板、潜艇动力装置、武器控制系统、附属系统等所有零部件,都将由法方提供,此后四艘潜艇60%的零部件将由印度自己生产。

  据军事分析家表示,六艘“天蝎”正式服役后,将大大提高印度打击力量,可能打破南亚的军事均衡。目前印度海军服役的潜艇部队有十八艘,包括同属俄罗斯制造的十艘“基洛”级潜艇和四艘“狐步”级潜艇,以及四艘德国制“209型”潜艇。

  战略专家表示,印度是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地区海军大国,而印度洋是印度的“命运之洋",是印度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水道,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全球战略均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国际政治及经济舞台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印度,也了解必须加快脚步,巩固自己在印度洋的战略优势。

                                转自星岛环球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6

我们把中国赶跑了!
  最新的印度东方快讯刊发了一篇名为:我们把中国赶跑了。

  文章称:中国没有抢夺在镶金机会的。我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中国人只能老老实实躲在家里“所谓韬光养晦”。我们现在可以为美国提供逼近中国的道路。开拓打击边界的最佳途径。事实上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基本可以解决中国西藏问题。

  锡金邦问题我们2003年正式解决了,中共当局最后一个被迫承认了我们的锡金邦。这是本世纪以来我们获得的又一次杰出胜利。但是它离开上一个胜利(50年代中印战争)。实在太遥远了。

  目前我们的东部部队总兵力有7个现代化的“数字化”陆军师。装备有亚洲最先进的T80U型主战坦克。450辆。BPII型战车400辆。武装直升机AH1S124架。这样的强大的军队,面对可能是中国在西部仅有的1个野战集团军约20万人。

  他们那些部队,作战士气低落,士兵与长官时常因为“金钱”而相互殴抖。他们没有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目前还是大多数依靠老式B88C型通用电台。

  但是,我们国家的最新的武器已经可以开始部署在哪里,这对于震慑与打击中共部队,是起到了极大好处。目前,我国在于俄罗斯精密协商,商讨购买引进新型的导弹防御武器DO1M1。这是中国人拿不到的最新武器。

  在东部地区,我们派驻了60架先进的Su30战斗机。120架SU27战斗机。这远比中国部署在云南的要多很多。

  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最强悍的国际武力同盟,美国,日本。都是完全支持与鼓励我们与中国这个落后世界100年的国家,做斗争。

  目前日本在东海海域进行对华威逼胁迫政策。美国在逐步开始进入渗透南部海域。而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逼迫中国最终将西藏分化出来。使他可以独立。因此,我们可以象在锡金那样,再一次进兵西藏。然后,在逼迫中共当局交出新疆。青海。随即我们进一步威逼截至到甘肃。

  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国家的历史使命。建立大印度支那联帮。虽然中共军事庞大,但是,中国人目前十分惧怕战争。他们的后期领导人认为:钱是第一位的。而国家战略必需要让位给国家赚钱。

  30年来中国军方武力建设退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高潮。他们陆军至今还在使用前苏联制造的T55型坦克。空军除了少数部署在东部的经济要地的先进的战斗机以外,余下的依旧是老式的米格21系列。

  在核武器部队方面,中国绝对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即便是我们拿下了他的西南重要战略基地云南。他们也只能把部队转移。这主要归功于我们拥有强大的世界同盟。

  完成大印度支那联盟以后,印度将是成为亚洲新的主导领导国家。我们届时也可一成为联合国第6大常理国。

  接下来就是解决巴基斯坦问题。这个无赖国家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目标。中共自然不敢真的出兵。他们害怕。因此,最终武力解决巴基斯坦问题。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转自华岳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6

印度官员请求胡锦涛协助 把孟买变成上海
中评社孟买11月24日电(记者 苏丽闲)“上海”──就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德希姆克会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洽谈的重心。德希姆克会后向印度媒体透露,他向来访孟买的胡锦涛表达了 “把孟买变成上海”的高度意愿,希望中国可以扶助孟买稳站国际都市的地位。

  据《印度快报》报道,在半小时的面谈中,德希姆克对胡锦涛表示,“我们希望借鉴上海的经验来发展孟买”。

  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德希姆克透露,他向胡锦涛提出希望中国扶助孟买发展。德希姆克对胡锦涛表示:“中国关注上海的发展,我们正朝着相同方向走,希望中国可以为孟买雄心勃勃的发展大计提供指引。” 据他表示,胡锦涛欣然接受了其要求。

  他又向胡锦涛介绍了该邦的发展情况,表示愿意同中国加强交往,在信息、生物、工程等领域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胡锦涛23日访问孟买期间,会见德希姆克。新华社的报道也提到,胡锦涛对德希姆克表示,马哈拉施特拉邦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首府孟买素有印度“商业之都”和“金融之都”之称,也是久负盛名的国际都市。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同当地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祝愿马哈拉施特拉邦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胡锦涛还说,中国与马哈拉施特拉邦有着友好交往的传统。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柯棣华大夫就出生在这里,他的名字已成为中印友好的象征。近年来,双方在经贸、金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随着中印经济持续增长和中印关系不断发展,双方互利合作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希望双方抓住机遇,加强联系,扩大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转自中国评论新闻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6

诚意消除误解 周恩来6年四访印度
1956年11月,周总理(右一)与贺龙元帅(右二)访印受到热烈欢迎。
   上世纪40年代末,亚洲两大国家印度和中国先后迎来了独立和解放。由于有着相近的经历,两国在建国之初互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而在1951年,当得知印度发生粮荒时,新中国在自身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六次向印度提供了约66万吨粮食,赢得了印度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然而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印度想继承英国在中国西藏种种“特权”的梦想,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从1954年到1960年,在短短6年中,周恩来总理四度出访印度,展现了中国政府发展双边关系和消除两国关系障碍的最大诚意。 
  
  ●周恩来首度访印,10万群众夹道欢迎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按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第一次访问了印度。这次访问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人们纷纷猜测新中国能否化解印度对边界问题的误解。抵达新德里时,周恩来总理在机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愿中印两国友谊一天比一天发展,愿亚洲各国人民的团结一天比一天紧密,愿世界和平一天比一天巩固”。在从机场到市区的道路上,10余万印度群众夹道欢迎中国总理。有群众为周恩来总理戴上金盏花和金香木编制成的花环,高呼欢迎口号的群众从道路两侧抛下鲜花和花瓣,友好的场面令人动容。

  周恩来总理访印期间,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了6次正式会谈。在会谈中,周恩来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欣然表示赞同。6月28日,中印两国共同发表了《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两国总理重申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了与会各国的认同,接着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周总理的首次访印,可以用巨大成功来概括。

  1954年10月,尼赫鲁总理偕女儿英迪拉•甘地回访中国,毛泽东主席在会见尼赫鲁时说:“朋友之间有时也有分歧,有时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红耳赤。但是,这种吵架同我们和杜勒斯(美国国务卿)的吵架,性质是不同的。中印签订了关于西藏某些问题的协定,这有利于消除引起怀疑、妨碍合作的因素。我们共同宣布了五项原则,这也是很好的”。

  ●两月内接连两次访印,三劝达赖返回西藏

  1956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贺龙副总理的陪同下,再次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印度。中国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印度百余万群众的欢迎,“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响彻印度大地。此次出访,周恩来总理专程访问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的故乡——孟买。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西方记者针对中印关系的种种刁钻问题,周总理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答与反驳。他缜密的思维令在场的印度人极为敬佩。一位印度法官不禁称赞道:“从未见过如此智慧的政治家,果然名不虚传!” 

  周恩来访印之时,正逢十四世达赖喇嘛以中国佛教领袖的身份,出席印度政府主办的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纪念大会。就在此时,西藏部分地区发生了叛乱,部分叛乱分子在失败后逃到印度,他们勾结美国人,一同游说年轻的达赖喇嘛留在印度。部分印度政客随后也加入了游说队伍。根据最新解密的中国外交部档案,达赖抵达印度后,曾告诉尼赫鲁,西藏已经和中央政府签订协议,西藏属于中国。但尼赫鲁却在谈话中暗示:如果中国不执行协议,或西藏有困难时,印度将帮助西藏。这些暗示使达赖在回国问题上开始犹豫了。

  11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贺龙副总理和中国驻印大使潘自力的陪同下,与达赖进行了第一次坦诚的谈话。12月29日,刚刚结束了对巴基斯坦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再次飞抵印度,会见了滞留印度已有月余的达赖。周总理警告达赖:“在西藏已有人想利用你不在的机会,在那里搞叛乱。虽然此事已被中央发现,没有搞起来,但危险仍然存在!”

  针对达赖问题,周恩来在12月31日夜与尼赫鲁进行了一次谈话。在谈话中,周总理指出:达赖和班禅是印度邀请来的客人,可印度方面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此时的尼赫鲁一心想的是继承英国人在南亚的殖民体系,认为美国制造“西藏独立”的想法符合印度利益。只是出于时机考虑,尼赫鲁不得不在口头上表示“印度政府一向尊重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达赖和班禅将由原路返回西藏。”

  在与尼赫鲁谈判的次日,也就是1957年元旦,周恩来总理与达赖喇嘛进行了第三次谈话。周恩来明白无误地告诉达赖:印度政府已经“承认西藏是属于中国的”,“印度政府对西藏的态度,只是宗教上联系,没有政治企图”。同日,周恩来总理又接见了达赖的两个哥哥和随行官员,向他们传达了中共中央对于西藏问题的政策,并强调,“搞叛乱是不允许的”!通过这几次会谈,达赖终于在1957年2月回到了西藏。

  ●最后一次访印,带去中国和平诚意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分裂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公然要求“独立”。随即,一心想“继承”英国在西藏“利益”的印度政府又在朗久和空喀山口制造了两起武装冲突,中印关系也随之走向冰点。为避免可能到来的冲突,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的陪同下,踏上了第四次访印之路。

  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的专机降落在了新德里机场。与前两次盛况空前的欢迎场面不同,在机场上欢迎的仅有百余人。面对微笑着走下舷梯的周恩来总理,英国《泰晤士报》女记者韦尔娜抢前一步问道:“周总理,您的和平使命能完成吗?”周恩来两手一张,“尽力而为吧,办这样的事情,一个诚意是不够的,需要两个”。

  整个欢迎仪式进行了25分钟,便草草收场了。在此后的会谈中,虽然中方为争取公平合理地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付出了真诚的努力,但迟迟得不到印度方面的积极回应,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对一位朋友说:“我一点儿也无法使尼赫鲁松动,我想,他已经下定决心了!”

  4月25日晚,周恩来总理召开了单方面记者招待会,指出中国政府不希望在中印两国间有任何的不愉快。面对众多不明真相的印度和西方记者的无理责问,周恩来总理逐条进行了反驳,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记者,包括那些向周总理发难的记者也不得不为他精彩的回答鼓掌。周总理最后说:“我们绝不会侵略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当然我们也不容忍人家侵略我们。中印两国人民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一时的乌云是会消除的,两国边界的一时纠纷是能够解决的。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方面继续工作,如果需要的话,为了伟大的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我,或者其他人,还会再来新德里的。”(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6

印度认为中印关系没有脱离正轨存在误解需消除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唐璐报道 中国国家元首近十年来首次访问印度,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一时间“龙象为邻”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之际,本报记者就中印关系采访了印度政府前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B·拉曼、印度前财政部长顾问古鲁斯瓦米。

  印度对华友好基调没有变

  《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印度一些舆论提出要对中国保持警惕,印度公众对中国的态度到底如何?

  拉曼:印度人仍然对中国和中国人很友好。在印度,很多人都对注重实效的中国领导人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程表示十分敬佩和羡慕。印度人民一直非常敬仰中国文化,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变化。在谈论胡锦涛主席这次访印时,印度舆论在涉及中印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很强的争论,媒体上最近发表的有关文章也远远多于以前,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印度舆论对华态度突然转向。

  古鲁斯瓦米:在印度,左翼一直推动着反对与美国接近的言论,而右翼则主导反对中国舆论。从根本上说这仅仅是针对印度国内听众,他们是用此来作为抨击现政府的一种手段。目前,中国在印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和强有力的朋友,不过那些亲美的利益集团力量也相当强大。对于印度来说,十分重要的是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然而,有些人会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接近看成是对印度的不友好。

  对中国公司的担忧被夸大了

  《国际先驱导报》: 为什么印度一些安全问题专家会提出对中国投资现在才开始加以限制太晚了?

  古鲁斯瓦米:的确,安全问题专家有些担忧中国涉足印度的港口和电信领域。不过我认为这种担忧被夸大了。其实一些西方公司,比如爱立信、Nortel等在印度有很大的生意的公司也在通过他们的公关咨询公司散布对中国公司的担心。依我看,商业利益总是能够以一些非常陈旧时髦的安全利益理念来做幌子。

  拉曼:中国是首批以积极措施加以防范全球化消极影响的国家之一。不幸的是,在印度,由于情报和安全局一直把巴基斯坦和反恐作为要务,直到现在都尚未在这方面采取积极的全面措施,以往有关涉及外国投资以及国家安全的投资决定非常零散。在90年代,当纳拉辛哈·拉奥担任总理时,印度曾经就是否允许美国公司参与印度的电信服务进行过争论,后来在高达任总理时,印度就是否允许东南亚国家参与印度国内的航空服务再度引发争论。现在这个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我们规定除了对企业要进行特别审查之外,还要有一个涉及全球化和国家安全领域的全面的审查,这种规定旨在制定一些必要的指导原则,便于实施。而从媒体的报道看,它们似乎仅仅对针对中国在港口和电信领域的公司的全面审查更感兴趣。现在印度政府已经注意到这种舆论给公众所带来的错误认识,政府正在试图表明所发布的安全指导原则都应该适用于任何国家(除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外)。我个人也希望这将能够有助于消除在中国存在的一种错误认识,即中国公司在印度成为不公平的靶子。

  把边界争议限制在可控范围

  《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两国官方都表示边界不会成为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一个大障碍,但两国都存在这样一种非常强烈的声音,即边界问题不解决两国间的实质性关系无法向前进步。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两国目前都很难在边界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

  拉曼:中印政治领袖和决策者都不允许边界问题成为阻碍两国在其他领域发展关系的决定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思想主导下所产生的良好结果——中印双边贸易增幅巨大、两国领导人以及人员之间的交流来往不断增加……现在即便双方就一些敏感问题产生争论,也能控制在彼此能够适应和接受的水平。

  不过,如果中印之间不能把边界问题解决到令双方都满意的水平,那种挥之不去的记忆和对于过去的关注总是会影响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的。而这种记忆在印度人脑海中的印象远比中国人更清晰,因此,双方需要尽可能快地找到一个彼此能够共同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方案。在我看来,中印应该把那些有争议的地区分成三个部分来加以处理:首先是引起战略关注的地区,比较典型的就是达旺。中国专家把达旺看作是外界进入西藏的一个战略门户,而印度专家则认为达旺是进入包括阿萨姆在内的印度东北部地区的门户。第二部分是那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地区,这些都是有移民的地带,达旺同样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中国并没有面对这些问题,但是印度有这种问题。第三个部分是不具备战略关注也没有政治敏感性的地带。如果前两个问题能够解决到双方满意的地步,那么第三个部分也会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双方要保持目前这种不允许边界问题的任何分歧波及到两国之间全面友好关系的态势。这就需要新德里和北京之间在考虑双边关系进展和边界谈判时增加透明度,每当缺少透明度的时候,两国人民总会产生一些虚构的担心。

  战略伙伴关系还需巩固

  《国际先驱导报》:去年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何看待目前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拉曼:拉·甘地1988年访问中国时曾经会见过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自那时起,中印双方就建立起一种相互适应和接受的关系,两国领导人和决策者一直在缓慢地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现在双方“共同培育的”战略愿景已经形成,这种愿景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第一,坦率承认,从历史等因素看,中印之间还存在一些“战术性困难”,双方需以持久的和坚定的方式来消除这些差异,绝不能允许这些分歧再度加重;第二,在采取措施消除分歧时不能再产生新的分歧;第三,有必要建立起双边之间的多层次联系网络;第四,各自没有“隐蔽的动机”。同样地,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不应该被允许对中印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样的愿景能够得以维持和促进,那么中印之间将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遗憾的是,中国和印度的智囊机构的质量目前都并不太令人满意,他们陷入两个极端——一些属于“兄弟对兄弟”范畴,这些人仅仅是关注中印积极的方面,把一些负面的东西“都放在地毯上”;还有一些人属于“大呼小叫”型,这些人仅仅关注中印关系的负面因素,对于积极因素视而不见。我认为,对于两国的智库来说,应该对正面和负面因素能采取比较均衡的观点。
                                            转自新浪军事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6

印度够狂的:我们要让中国上门求和?
最新的印度东方快讯刊发了一篇名为:我们把中国赶跑了。

文章称:中国没有抢夺在镶金机会的。我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中国人只能老老实实躲在家里“所谓韬光养晦”。我们现在可以为美国提供逼近中国的道路。

开拓打击边界的最佳途径。事实上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基本可以解决中国西北部西藏人独立自治问题。

锡金邦问题我们2003年正式解决了,中共当局最后一个被迫承认了我们的锡金邦。这是本世纪以来我们获得的又一次杰出胜利。但是它离开上一个胜利(50年代中印战争)。实在太遥远了。

目前我们的东部部队总兵力有7个现代化的“数字化”陆军师。装备有亚洲最先进的T80U型主战坦克。450辆。BPII型战车400辆。武装直升机AH1S124架。这样的强大的军队,面对可能是中国在西部仅有的1个野战集团军约20万人。


他们那些部队,作战士气低落,士兵与长官时常因为“金钱”而相互殴抖。他们没有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目前还是大多数依靠老式B88C型通用电台。

但是,我们国家的最新的武器已经可以开始部署在哪里,这对于震慑与打击中共部队,是起到了极大好处。目前,我国在于俄罗斯精密协商,商讨购买引进新型的导弹防御武器DO1M1。这是中国人拿不到的最新武器。


在东部地区,我们派驻了60架先进的Su30战斗机。120架SU27战斗机。这远比中国部署在云南的要多很多。

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最强悍的国际武力同盟,美国,日本。都是完全支持与鼓励我们与中国这个落后世界100年的国家,做斗争。

目前日本在东海海域进行对华威逼胁迫政策。美国在逐步开始进入渗透南部海域。而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逼迫中国最终将西藏分化出来。使他可以独立。因此,我们可以象在锡金那样,再一次进兵西藏。然后,在逼迫中共当局交出新疆。青海。随即我们进一步威逼截至到甘肃。

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国家的历史使命。建立大印度支那联帮。虽然中共军事庞大,但是,中国人目前十分惧怕战争。他们的后期领导人认为:钱是第一位的。而国家战略必需要让位给国家赚钱。

30年来中国军方武力建设退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高潮。他们陆军至今还在使用前苏联制造的T55型坦克。空军除了少数部署在东部的经济要地的先进的战斗机以外,余下的依旧是老式的米格21系列。

在核武器部队方面,中国绝对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即便是我们拿下了他的西南重要战略基地云南。他们也只能把部队转移。这主要归功于我们拥有强大的世界同盟。

完成大印度支那联盟以后,印度将是成为亚洲新的主导领导国家。我们届时也可一成为联合国第6大常理国。


接下来就是解决巴基斯坦问题。这个无赖国家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目标。中共自然不敢真的出兵。他们害怕。因此,最终武力解决巴基斯坦问题。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转自新浪军事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7

中印发表宣言 指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符合两国利益
中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一日电(记者 于晶波)中印今日发表联合宣言指出,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符合两国的基本利益,因而应将其视为战略目标。

  宣言称,双方致力于通过和平途径,以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积极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分歧,包括边界问题。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已经采取步骤,并将继续努力,争取在去年四月十一日签订的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协定的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

  宣言称,特别代表将早日商定一个适当的框架,以便最终一揽子解决边界问题,包括中印边界各段。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将根据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六年和二00五年协定的规定,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宣言指出,在特别代表会晤的同时,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应加快工作,包括澄清和确认实际控制线和落实建立信任措施。双方同意,在已商定的参数基础上,尽早完成交换标明各自对整个实控线走向认识的地图的进程。(完)
                             转自新浪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7

印度海军总司令日前表示,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印度海军也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现在印度战舰活动的水域已经跨越了传统的势力范围。

  印度海军总司令梅塔的话称,过去印度海军活动范围只限于离岸200英里,现在印度战舰正扩大到各大海洋。

 梅塔23日在印度南部科钦海军司令部汇报时表示,印度海军现在扮演的是世界性的角色。

  印度目前正在建造一艘航空母舰,此外,新德里也为空军添购100多架先进战斗机。

                                 转自新浪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7

印度国防报:我们包围了中国他们软弱害怕
叶落归根


最新的印度东方快讯刊发了一篇名为:我们把中国赶跑了。

文章称:中国没有抢夺在镶金机会的。我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中国人只能老老实实躲在家里“所谓韬光养晦”。我们现在可以为美国提供逼近中国的道路。

开拓打击边界的最佳途径。事实上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基本可以解决中国西北部西藏人独立自治问题。

锡金邦问题我们2003年正式解决了,中共当局最后一个被迫承认了我们的锡金邦。这是本世纪以来我们获得的又一次杰出胜利。但是它离开上一个胜利(50年代中印战争)。实在太遥远了。

目前我们的东部部队总兵力有7个现代化的“数字化”陆军师。装备有亚洲最先进的T80U型主战坦克。450辆。BPII型战车400辆。武装直升机AH1S124架。这样的强大的军队,面对可能是中国在西部仅有的1个野战集团军约20万人。

他们那些部队,作战士气低落,士兵与长官时常因为“金钱”而相互殴抖。他们没有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目前还是大多数依靠老式B88C型通用电台。

但是,我们国家的最新的武器已经可以开始部署在哪里,这对于震慑与打击中共部队,是起到了极大好处。目前,我国在于俄罗斯精密协商,商讨购买引进新型的导弹防御武器DO1M1。这是中国人拿不到的最新武器。

在东部地区,我们派驻了60架先进的Su30战斗机。120架SU27战斗机。这远比中国部署在云南的要多很多。

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最强悍的国际武力同盟,美国,日本。都是完全支持与鼓励我们与中国这个落后世界100年的国家,做斗争。

目前日本在东海海域进行对华威逼胁迫政策。美国在逐步开始进入渗透南部海域。而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逼迫中国最终将西藏分化出来。使他可以独立。因此,我们可以象在锡金那样,再一次进兵西藏。然后,在逼迫中共当局交出新疆。青海。随即我们进一步威逼截至到甘肃。

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国家的历史使命。建立大印度支那联帮。虽然中共军事庞大,但是,中国人目前十分惧怕战争。他们的后期领导人认为:钱是第一位的。而国家战略必需要让位给国家赚钱。

30年来中国军方武力建设退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高潮。他们陆军至今还在使用前苏联制造的T55型坦克。空军除了少数部署在东部的经济要地的先进的战斗机以外,余下的依旧是老式的米格21系列。

在核武器部队方面,中国绝对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即便是我们拿下了他的西南重要战略基地云南。他们也只能把部队转移。这主要归功于我们拥有强大的世界同盟。

完成大印度支那联盟以后,印度将是成为亚洲新的主导领导国家。我们届时也可一成为联合国第6大常理国。

接下来就是解决巴基斯坦问题。这个无赖国家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目标。中共自然不敢真的出兵。他们害怕。因此,最终武力解决巴基斯坦问题。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编译过来不是说就是赞同。而是揭露他们丑恶嘴脸。认清楚印度的真实的战略企图与野心。友好邻邦!自然友好样子不同。看看吧是不是以后交出北京。我们于印度就更加友好了?

承认锡金邦是不是错误?是不是战略失误?还是天生胆小的结果?自己好好想象吧!中国从此失去了稳固的西南后方。美国终于可以通过印度首次接触到中国的边境了!

继续韬光养晦吧!离开北京还很远。

凤凰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7

中印两国要看到对方的优点
“中印两国的关系已超出了两国的范围,成为全球化世界的重要一部分”。在与印度总统共同会见中印两国青年代表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样表示。

  确实,笔者在随团访印期间也深切感觉到,共二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和印度,它们如何相处,不仅对两国本身,而且对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件天大的事。

  在会见青年代表时,两国元首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青年一代发展睦邻关系的期望。其间,胡锦涛还回忆起在22年前,自己以共青团中央书记和全国青联主席身份率团访问印度的情景。

政策调整还需要时间

  众所周知,这两个被喜马拉雅山隔开的大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不同的轨道上奔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忽近忽远。但尽管如此,双方近年来都在向对方表明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和平发展的意愿。因此,即便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两国仍然能够频繁地进行战略互动、合作以及民间交往。

  对于这一点,笔者通过这几天与印方人士的频密接触,获得了第一手更真切的观感。可以明确地说,今天的中印关系已经走出了冷战时期的对抗心态,摒弃了陈旧的思维,摆脱了因历史因素而造成的隔阂,目前已经投入了寻求互利共赢的和平发展大潮。

  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两国的交往毕竟不那么密切,彼此所知并不全面和准确,甚至累积了不少疑虑,再加上还有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毫无顾虑地深化合作,还需要时间,需要重新认识和努力。

  在笔者印象中,印度对华外交政策虽然正逐步向积极方向调整,但与双方所公开表明的战略合作目标相比,目前还有一点不合拍的成分。例如,今年是“中印友好年”,但印度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还是不时地出笼。再如,印度政府部门最近宣布将制订对中国企业有歧视倾向的法律,而一些媒体则在边界问题上似乎是故意曲解中国的立场,如此等等。

  这些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印度对双方之间的战略合作存有疑虑。尼赫鲁大学教授萨赫尼对此指出,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的活动,总会引发印度在外交政策上作出负面反应。当然,如上文所述,这里面还有美印战略互动的外部因素。

  有学者说,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更像是一种弱者面对强者的反应,而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因此,中国方面今后依然有必要更多地让印度看到自己的善意。就像胡锦涛在此次访问期间邀请500名印度青年访问中国一样。类似这样的善意之举,对消除误解和猜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从政治层面深入到民间

  笔者感到,这两年来的高层频频互动,特别是胡锦涛此次访印,为未来的合作基本确立了方向,搭起了舞台。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印关系有点像15年前中国与亚细安之间的关系,双方要增信释疑,不仅需要逐步进行,而且更需要足够宽阔的胸怀。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很好,假以时日,中印关系也会进入一个互信、合作的良好状态。

  很多数据都在说明,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很快,但是,目前的很多合作更多停留在政府层面,社会中下层之间、其他领域之间的互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据中国贸促会会长王锦珍透露,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与各自对外贸易规模很不相称。2005年双边贸易只有187亿美元,中国对印度贸易额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0.8%,印度对华贸易额也仅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5%。在投资上,到2005年6月止,在印投资的中国公司仅有50家,投资额仅有2633万美元。

  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两国缺乏合作空间。恰恰相反,在能源、电子和家电、机电、制药、矿业、钢铁和化工等领域,两国互补合作的潜力很大。目前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印度的歧视性政策使中国企业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遇到障碍。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直接投资,它们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这次两国达成的双边投资保护和促进协定等协议,虽然有助于把合作从政府层面推广到企业和民间,但目前依然缺少规划,包括没有确定重点合作领域。例如,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按国际惯例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中印之间还没有这项安排。

  两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又是不同的发展模式,但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印度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首先是软件业的发展,对中国工商界最有借鉴价值。中方不能只看印度外包服务的表象,而应学习其软件产业的培训与知识管理体系。应该要看到,印度软件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是其他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中国要学习印度之长

  同样,印度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有高明之处。过去,中国倾向于发展制造业,过分追求规模和标准化。而印度人则聚焦于服务,并以服务作为产业价值链的分割,突出科技含量等。印度公司提供给客户的并非是单纯的生产加工,而是技术型服务。也就是在生产任务之外,做更多的外围工作,包括设计、开发、与供应商的联系,以及为迎合需求模式变化而定制产量。

  再者,印度在国际市场开发上成绩斐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印度在美国等主流市场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人脉网络。具体而言,一方面,进入美国等国际市场管理层的印度人要比中国人多;另一方面,在社会主流层面,印度裔能积极为同胞揽项目,唱赞歌。印度在这个层面的优势容易被中国人忽略,而这正是中国在市场推介和包装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

  此外,印度同样较好地发挥了海外侨民的作用。据称,目前海外印度人大约有2000万,这批人能够以各种方式积极为印度崛起出力,其中许多人选择回国发展。印度这些海归人士不仅加强了本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往来,而且还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和海外人脉关系,使印度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

  海外的华人华侨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在新的全球化环境里,他们还可继续发挥独特的作用。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目前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印度

                                   来源:中华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7

与中国攀比对抗 印度愚蠢而又无知的选择
 提起印度,经常上网和看新闻的人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其地理位置与中国一样同处在亚洲,又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又有着不长不短的渊源,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其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与中国一样受到世界的赞扬,但是通过这几年从印度传出的消息,让我们总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从网上我们能经常看到关于印度的文章和消息,这其中给人的一种感觉是印度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发展上都要与中国比一比。往往是中国做成了一件事,印度总会有政府官员或者是著名学者站出来带着酸葡萄的心理来宣布对应中国,我们准备来做什么,可大多数是过了这个风,就没有下文了。
  
  印度是这样攀比中国的

  1、 2003~2005年,中国的经济每年都保持着7%~11%的增长率,相比之下印度只有区区的4%~5%,当时世界各大机构对中国是赞誉有加,把印度晾在了一边,于是2005年有印度官员站出来说话了,“印度未来几年要加大引进外资的速度,目标是500亿美元,要用5年的时间其经济发展要追上并超过中国” 其铿锵有力的话音至今还留在耳边。

  2、 印度的第一大城市孟买,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要在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目标等方面上要全面超越中国的上海,成为亚洲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3、众所周知,前段时间我国的青藏铁路刚刚建成通车,印度媒体便铺天盖地的发表言论,说什么青藏铁路可以一次运送30个师,又说青藏铁路可以用于我国的铁路核弹发射车,还说青藏铁路是中国控制印度的前沿。所以印度政府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站出来说也要建设通往青藏高原靠近喜马拉雅山印度的一侧的铁路,而且是一修就是13条,并为此进行了论证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4、 在军事上,看着中国研制的坦克不但自己用,而且还不断的出口,而且其最新型的98、99在国际上也是有名有姓的,又眼热了,自己也来研制一个,没想到30年的努力白费了,不得已在今年宣布终止自己的主战坦克计划,仍改从俄罗斯进口T-90。

  5、 同样是从俄罗斯进口飞机,其进口的飞机也不管自己的情况,也要比中国的先进,看着中国引进了生产线,自己也眼热了,也要从俄罗斯引入生产线,结果中国的仿制飞机连改进型号都出来了,而印度却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组装的计划,没办法自己干的太贵了。
  
  6、 今年印度新任国防部长访华时,向中国提出了用两国同样从俄罗斯进口的中国的苏30MKK和印度的苏30MKI进行一次空中对抗,看一看两国的苏30到底谁的综合能力更强一些。你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7、 看着中国自制的飞机不断的飞上蓝天,印度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研制了一种轻型战斗机LCA,还没定型,就与中国的歼10比起来了,最后的结论是LCA在多方面要超过中国的歼10。结果引来了众多中国网友的声讨。

  8、为了体现自己的有核能力,也要与中国比,他们自己造不出核潜艇,便租借俄罗斯的,并且在2006年发布了自己的核潜艇研制计划,眼看着人家都有航母,又着急了,便迫不急待的从英国买了一艘二手货,这成天还美得不得了呢,看着中国造导弹也心急,与俄罗斯合作的“拉莫斯”反舰导弹,其主要技术还在俄方手中,却硬说成是自己的。
  
  9、印度眼看着中国的洲际导弹不断的推陈出新,自己也眼气,接连的试验了核武器,又迫不急待的发展洲际导弹,最有名的要数“烈火”了,但现在最远的射程也只有 3500公里,就像美国专家说的那样,印度现在最先进的导弹只相当于中国的东风四,其技术只相当于中国40年前的水平。

  10、 印度一直也都在郁闷着一个问题,同样是亚洲的重量级大国,为什么中国可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我们就不可以呢,这不在去年,便联合德国、日本、巴西三国,不遗余力的争常,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但最后还是不了了知了。

  11、 这不眼看着中国神舟飞船和载人计划的成功,随之中国又公布了其雄壮的太空登月计划,印度又坐不住了,前几天就有人站出来,说印度要在2020年登月,其计划比中国还提前4年,这一次,恐怕不只中国人,大概全世界人都要笑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一直在以中国为竞争对手和战略对手,对比中国的一切,都要超过之而后快。其实这是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的原因的

  首先,印度的内在因素
  
  众所周知,印度一直在严防着中国,因为两国在1962年有过一次不愉快的边界冲突,当年印度被打败了,所以印度也一直耿耿耿于怀的,对于在战争中留下来的在西藏地区的边界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现在两国间还没有一个定论,这也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最大的障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的长足发展,中国对能源和安全的问题看的越来越重,而印度洋是中国能源通道的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从波斯湾进口的原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通过印度洋,而随着中国海军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近海海军了,其潜艇和战舰也不断的冲出第一岛链。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的近邻缅甸关系的不断加深,中国海军在缅甸设置了一些侦察设施。这都是中国自身安全和能源需要所决定的,但在印度看来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印度人认为,这是中国在向印度洋渗透,谋取在印度洋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印度洋是是印度传统的势力范围,这不是欺负到自己家门口来了吗?所以印度把中国定位成了一名自己海洋战略的竞争者,而面对快速发展而又咄咄逼人的中国海军,印度人感到自身受到了强大的威胁,也一直把中国海军当做自己的一个战略对手而处处加以严防,这不是没有根据的,记得有网友发贴子说:“在一次中国海军的演习中,我海军被一艘不明国籍的潜艇的跟踪,在忍无可忍之下击沉了这艘潜艇,据事后证实说这是一艘印度的潜艇,这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就是我国海军向俄罗斯订购的基洛877级潜艇回国途中,印度派飞机的舰艇不间断的跟踪和监视。由此可见印度对我国海军的防范了。

  再有,印度在南亚大陆的劲敌就是巴基斯坦了,两国本是一家,但随着1947年分治开始,两国因为克什米尔的归属和划界问题,而打了多次的战争,两国互有胜负,损失都不小,一直到现在因为这人问题没有解决,两国的关系一直不睦,边界冲突和暴力袭击事件不断。这本来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但偏偏中国与巴基斯坦是传统的友好邻国,也是多年的铁哥们了,从毛主席时代开始一下到现在的胡主席时代,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关系不断加深,在历次的印巴战争中,中国一直在默默的支持着巴基斯坦,从武器、经济到物资不断的援助着巴方,就差一个锅吃饭,两只脚穿一条裤子了,而巴基斯坦也确实是中国制衡印度的一张王牌,而就是现在,在巴军的武器库中超过80%以上为中国制造,中国为巴方提供的歼七战斗机、85式坦克和装甲车再到海军的护卫舰,在巴军中无一不占着主要的地位,中巴联合研制生产的枭龙战斗机,中国更是连技术和生产线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巴方,就连巴方对抗印度的各种导弹也无一不带有中国的影子,谁敢说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核计划中没有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还积极的参加巴基斯坦的经济建设,帮助巴方建港口,建石油城,巴基斯坦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中国人忙碌的身影。这一切看在印度的眼里是极度的郁闷,对中国的作法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总想找地方发泄发泄,对中国的恨意和不满情绪也在不断的积累,这种情况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成为一块心病了,打吧,没有借口也没有把握,也只好在嘴皮子上痛快痛快了。

  其次,印度的外在因素
  
  中国和印度作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自然会受到世界各国和各大媒体的厚爱。尤其是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和评测调查机构,总喜欢拿中国和印度来作对比,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在百度中搜索一下,这些机构在两国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实力、引进外资的多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放的透明度来作对比,而这种对比几乎90%以上都作出了中国在多方面超过印度的结果,这样印度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凭什么还比不过你们中国只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这是印度一直都不明白的,然而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印度在每年的经济增长率上都低于中国一半左右。在这方面中国的广大网友也起到了刺激印度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的网友将中国比做龙,而将印度比做象,时不时的用龙象之争不形容两国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对比,再加上中国众多的军事爱好者总喜欢拿印度的武器装备与中国的做对比,做个简评,以中国网络发展的程度而言,那传播的速度是可以预见的,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刺激着印度的心弦。挑拨着印度的神经。在这种情况下,每当中国取得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印度就要站出来说道一翻。

  美国在这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面对中国在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美国也感到孤掌难鸣,就想到了印度这根小草,便把印度也拉拢了过去,不断的像印度抛出橄榄枝,印度自然也是求之不得,这不前几天就传出了美印联合设立了监控中国海军的监控站。有了美国的支持,印度说话的底气也足了许多,尤其在海洋权益方面,印度总是有一着没一着的挑动中国,但印度做的也不像日本那样明目张胆,只不过很小心罢了。
  
  印度也一直不甘心中国对亚洲的领导权,中国无论是在国土面积、经济发展、政治影响力等方面要超出印度许多,而印度一直想要做地区的大国,想要获得在国际上的更大的发言权,而有了中国在亚洲的存在,印度就没有了发展的余地。面对中国在各方面的竞争,印度由于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影响,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无从说起亚洲的领导权了,在这方面印度一直被中国压在下面,所以印度不甘心,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各方面都超过中国,加大自己在亚洲的份量,但这又是不太实际的,所以印度一直在抗衡着中国,也一直对中国放出大话,至少也让亚洲和世界各国听到印度不次于中国的声音,在声势上不输于中国的实际行动。

  在现阶段,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导能力和高明的外交手段,再加上不断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中国在本地区和国际社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印度并不具备在各方面与中国攀比对抗的条件,也只能通过放空炮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罢了,这是印度的悲哀和愚蠢而又无知的选择。

                                 转自大军事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7

中印关系与亚洲地缘政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举世瞩目之下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他在与印度总理的会谈中指出,与印度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的战略决策而非权宜之计。他主张中印两国增进互信,加强合作,通过谈判平等协商,争取公平合理解决边界问题。

  中国与印度是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它们双双崛起和进行友好合作,必将影响国际局势以至改变世界面貌。胡锦涛这次访问,对于推进中印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国际合作与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印两国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努力促进亚非国家团结,经历过令人怀念的友好合作时期。后来由于印度支持西藏叛乱,中印发生领土纠纷与边界战争,以及印度奉行亲苏外交,使中印关系进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冷冻时期。直到1990年代两国关系才开始逐渐恢复,相互开展高层互访与经贸关系。

  中印经济有互补性

  胡锦涛的访问,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是因为中印两国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则因为它们在世界经济发展与国际局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超越西方发达国家而高居世界第四位。印度经济总量虽然只及中国一半,但已进入世界前10名。双方各有优势,中国以供应全球的制造业与对外出口取胜,印度则以信息产业与高科技服务著称于世。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印两国,正在取代日本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且使世界经济活动中心日渐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据美国金融界估计,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印度经济将占世界第三位。因此,美国主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总裁、前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认为,“美国、中国和印度三角关系非常重要,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决定世界的格局”。

  中印两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但拥有25亿人口的两个亚洲大国,至今只有200亿美元的贸易额,比不上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往来。新德里与北京之间还没有直线通航。中印两国每年人员往来只有40万人次,不及中国与新加坡的四分之一。因此,推进中印贸易发展与探讨建立中印两国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成为这次中印首脑会晤的一个重点。

  中印两国首脑会晤表明,中印双方都有发展关系加强合作的良好愿望,认为双方增进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两国关系长期隔绝疏远,中印两国人民之间难免存在很多误解,不少印度人至今还以为中国仍然停留在自行车的时代,经济发展不如印度。印度朝野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综合国力增长,也抱有相当的疑虑。

  由于印度一向以亚洲老大自居,尼赫鲁当年的“大印度联邦”思想依然阴魂不散。印度统治集团内部坚持以英国殖民时代划定的中印边界,仍是合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障碍。

  亚洲地缘政治发生变化

  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使亚洲地缘政治发生深刻变化。几十年来美苏中日四方在亚洲地区进行的大国权力角逐,由于新崛起的印度的参与而出现了新的复杂局面。现在中美日俄四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总的态势是迅速崛起的中国与力求重振河山的俄国之间合作远胜于分歧,紧密相连的美日同盟则在发展与中俄两国关系的同时,把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

  而游离于两者之间的印度,则正在密切注视形势变化,盘算利害得失,保留进行有利选择的外交回旋余地。印度与其他四方没有对抗性的利益矛盾,须与任何一方,包括中国在内,发展关系,进行合作。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加强印美关系显然是新德里的首要目标。

  布什第一次入主白宫之后就宣称要大力加强美印合作,以“确保印度成为亚洲稳定和安全的一个力量”。近年来美印之间高层互访络绎不绝,两国已经确定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不惜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签订“美印核能协议”。

  布什奉守肯尼迪的政策

  早在1960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就主张利用印度作为“亚洲民主橱窗”来制衡中国。布什实际上是继承肯尼迪的衣钵,把印度放在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位置上,以加强美印关系来制约中国。正如美国驻印大使皮克林有一次在尼克松(尼逊)中心的会议上所强调的,美国和印度的利益是汇合在一起的,双方应该为了相互的利益而进行合作。

  在这个背景下,印度与日本的关系也有所进展。日印双方已决定建立部长级的“日印战略对话”框架,在安全保障、能源、经济等领域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印度是日本援助最多的国家,日本今后三年将向印度投资20亿美元,相当于从1991到2005年间日本对印度投资的总额。日本提出建立美日印澳民主联盟的设想,就是想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把印度拉入西方,构筑一个对付中国崛起的共同阵线。

  英文《国际先驱论坛报》在一篇题为《介乎东西方之间》的评论中写道,“印度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它最终究竟是要向西方国家靠拢,还是与东方国家为伍”。

  从政治制度与思想理念上说,印度实行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和西方教育,又是通行英语的国家,被美国朝野视为美国的天然盟友。但是印度的基础在亚洲,它和亚洲国家的贸易量超过了与欧美贸易的总和。印度要像日本那样奉行脱亚亲美政策是不现实的,只会使印度陷于国际孤立而严重损害它的国家利益。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印边界问题不易解决,印度对周边邻国奉行傲慢政策,印度要想成为亚洲国家共同体内的平等成员,受到亚洲国家的欢迎并分享共同的经济繁荣,必须在外交上有所努力和表现。

                             转自大军事网
资料由会员过路伙计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最接近中国的战争---中印二次战争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二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有着悠久的边界争端。如果中国想拿下台湾。以目前局势,许多朋友会觉得和日本来一场局部战争很有必要。但不然,日本只是一个二流国家而已。打胜,打败都无太大意义。原因是日本是战败国,武器装备多是重防不重攻,而且众所周知日本不过是个诱饵,有人将它当作猎狗用。所以,既然是猎狗就没人会真的用它来捕猎大型动物,比如一条中国龙。那样就废了,就不会再有意义。日本自己不是不知道,没有战略纵深,本土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建设过于集中,是承受不住战争创伤的。所以日本才会在强硬一段时间后对东海问题软化处理..日本不足为惧。
  
  反观印度,中印之战40年前的感受如今以成往事,你没听见有些报道说,印度有人放蹶词时曾说,当年印度战败是因为空军支持不够,不然可以完胜中国。本人是想说,当时的印度应该打通时光隧道,从现在的美国进口F22,去完成历史转折啊..不然再败谁还丢得起这个人啊?不过也没关系,印度没独立的时候在英国手下混了百年,不是也很惬意吗!还个造反的英雄都没听过....可见印度的字典里根本没有羞耻二字。
  
  如果中国利用边界问题挑起边界战事,对中国利将大于弊。分析如下....
  
  一:中印同为有核国家,而且中国比印度有优势。所以核战危机不高。便于中国的掌控。
  
  二:中印战事将是陆战为主,虽然山地战并非中国强项。但赢印度不会是问题。
  
  三:外国的干预,可以想像,有些人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但在对越战争,对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有胆量可以试试三次与中国这样的陆战强国打一场持久战啊。但代价将是空前的 。
  
  四:印度阿三最近的摇摆导致传统盟友俄罗斯的强烈不满,所以就算中国打了这只饿狗,也没主人站出来为其讨公道。有人会问美国呢?我告诉你印度还不算是美国的狗,他和日本不同。
  
  五:中印都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希望争取时间来充实自己。所以都不希望打持久战,战事将是局部短促的。中国的赢面很大。但一定要打狠,打怕印度。不然这个皮厚的家伙会得不到足够教训的。反而为将来制造麻烦。
  
  六:解决印度问题后,日本就不在会多事了,最多也就是口头抗议。
  
  七:美国对台湾问题将有心无力。为什么?第一,美中无法直接开战。战线太长。第二,中国收拾了印度就将彻底打消亚洲其他国家的野心。从而谁会对亚洲准霸主的中国开罪呢?如果借基地给美国用来对付中国,除非美国一举吃掉中国,或是再扶起一个可以和中国抗衡的亚洲大国,好像除了印度,日本。就是朝鲜了..所以这样的奢求基本破灭了。在这些前提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借出国土给别国开战是不可能的。
  
  告诉我谁还有胆量协防台湾,打压中国?就算美国横了心直接干预,但就算以美国现在的实力用一半海军来交换还是没问题的,但值得吗?为了个台湾值得吗?对美国来说结果是灾难性的....
  
  以上全部分析是个人见解,批判者留些脸面......期待交流。                                   
资料由会员过路伙计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中印关系向前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会晤后表示,两国同意加速谈判边境问题,并认为,尽早达成边界协议,有利双方关系的发展, 而且及早解决问题,符合两国的基本利益,代表了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两国领导人也同意在2010年前把双边贸易额增加至400亿美元。

  这是胡锦涛这次历史性访印的最大收获,并说明两国领导人都希望尽早消除两国以往因历史问题存在的芥蒂,希望在积极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同时,也能在其它领域有所突破。

  尽管中印存在边界争议等问题,但两国早已开始摆脱了过去意识形态和边界的纠纷,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今年7月,西藏与锡金之间的传统贸易口岸乃堆拉山口在关闭44年后重开,更标志着两国走出1962年战争阴影。而胡锦涛成立10年首次到访印度的中国国家元首,显示两国关系逐渐改善。

  事实上,两国的经济交流早已蓬勃展开。今年,双边贸易额预料会多达200亿美元,而16年前的数字却只有区区的2亿6000万美元,这说明两国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竞争和猜疑,但还是可以携手合作,并且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龙象”(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巨人合作,对两国来说是利多于弊,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因为两国经济之间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截至去年年杪,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4亿美元,占全球的20%,若两国可以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这个拥有24亿人口的巨大经济圈,必然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当然,由于两国正在崛起,难免会有潜在角逐意识,加上边境争议的历史伤痕,以及中国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和美国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将会继续成为两国关系健全发展的障碍,但如果两国相互牵制、制约,只会带来巨大损失,继续扩大交流与合作,才是未来的方向。 (作者:朱运健)

                                              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中印握手有望形成喜马拉雅经济圈
中评社北京11月26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媒体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习惯用怀疑口吻说中国的印度报刊释放出很多期待,印度商界人士更是踌躇满志,称印中经贸额在未来6—7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韩国媒体也评论说,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

  印度对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期待很高

  连日来,印度主流媒体不惜笔墨,全方位报导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就在胡锦涛抵达新德里的当天,印度大报《印度斯坦时报》发表了题为《历史性访问开始了》等文章,介绍中印双方高层将就政治、投资、民用核能合作、边界问题等一系列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商谈,寻求更多共识。《印度时报》21日专门开辟了“中国国家主席访印度”的特别报导专栏,详细报导胡主席在印度期间的全部活动。特别对胡锦涛主席21日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宫同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对发展两国关系提出的6点建议进行突出报导,认为这将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新目标让印度商界兴奋不已;而印度年轻人更关注中国政府在未来5年内邀请500名印度青年访华的决定。

  环球时报报导,印度主流媒体认为,在两国关系正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战略机遇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此访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2005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2006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尤其是一些印度商界人士都表示,对中印两国来说,更大的相互理解是在政治领域,一旦政治领域的问题解决了,经贸领域将会随之跟进。《印度快报》甚至自豪地表示,值此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之际,中国的印度观察家们对他们的南部邻居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关注也更尊敬印度了。

  韩日担心受到排挤

  韩国在印度的投资相当大。对于胡锦涛主席的印度之行,韩国十分关注,焦点也集中在中印经贸合作上。韩国《中央日报》21日报导说,胡锦涛此次踏访印度意在巩固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印度政府用最高礼遇来接待胡锦涛,比如提供国会演说等。在印度,在国会演讲的机会只给那些同印度有着战略利益关系的外国领导人。

  韩联社报导说,自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显着改善。中印两国宣布今年为“友好年”,从1—10月份,各自派遣90多名高级官员相互访问交流,展现出扩大两国关系的意愿。两国将把领土纷争等问题搁置一旁,通过经贸合作的扩大,摸索出双赢的路子。韩国《世界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龙象握手”将意味着拥有24亿人口和3万亿美元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巨大地区经济圈”的出现,而且两国间在产业技术结构方面存在很高的互补性。对此,韩国政府和企业需要紧急寻找对策。

  韩国中央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安忠荣在《朝鲜日报》发表时评称,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韩国要为将在亚洲形成的“喜马拉雅共同市场”带来的挑战做好应对准备。韩联社称,进军印度的韩国企业中,90%成功地在当地扎下了根。以印度人对韩国企业的积极评价为基础,要尽快与印度推进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思索21世纪韩国的生存战略。

  21日的日本《产经新闻》刊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牵制美国,提高影响力”的报导,认为中国领导人访印度,意在牵制美国的同时,也希望借助自己日益成长的经济力量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日本经济新闻》报导说,“中国国家主席10年来首次访印,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印度对中国有戒心,但是中国强调中印同样是发展中的大国,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中国的想法是与印度实现世界性规模的战略合作关系。

  “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

  美国《纽约时报》报导说,当亚洲两大巨人进一步改善关系时,人们发现,他们间的竞争并不局限于领土争论。因为,印度和中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升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因此,他们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竞争者。但除了软体业和亿万富翁的数量方面,中国不及印度外,其他领域印度都显着地落在后面。因此,印度贸易部长说,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而开始赞赏中国。他说:“我们不是在和中国人竞赛,他们已经赢得了竞赛。”

  法新社报导说,印度外交部长很清楚地强调了印中关系的重要性。他告诉印度外交官:“我们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对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定将有日益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容否认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贸易摩擦和印度限制中国公司竞标等问题。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印度人,他们把历史上对中国的偏见同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两幅图画迭加起来,形成了新的“恐华”认识,这为两国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转自中国新闻评论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印度军事官员对中国的军力增长非常担忧
中新社25日电 印度海军总司令日前表示,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印度海军也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现在印度战舰活动的水域已经跨越了传统的势力范围。

印度媒体24日援引该国海军总司令梅塔的话称,过去印度海军活动范围只限于离岸200英里(约320公里),现在印度战舰正扩大到各大海洋。

报道说,印度正试图通过军事现代化进程,巩固其日益崛起的经济大国地位。印度目前正在建造一艘航空母舰,此外,新德里也为空军添购100多架先进战斗机。

梅塔23日在印度南部科钦海军司令部汇报时表示,印度海军现在扮演的是世界性的角色,“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媒体报道说,一些印度军事官员对中国的军力增长非常担忧。另外,还特别关注中国与印度的“老对手”———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一些官员担心,中国海军可能会使用巴基斯坦一个即将建成的港口。但梅塔在汇报时并没有明确指出,印度海军在其角色扩大进程中可能会面临来自何方的威胁。

                                    转自凤凰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日本经济新闻 中印能否改变南亚战略格局?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开始对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分别与两国达成协议,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广泛领域扩大合作关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胡主席2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发表的演讲。胡主席在演讲中说,中方愿为南亚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正在改变此前向巴基斯坦一边倒的南亚战略,转而采取一种同样重视对印关系的平衡外交。

  中印双方正式改善关系,源于2003年6月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为了搁置领土问题争端,以经济为中心扩大双边合作,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双方又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次的《联合宣言》正是双方发展关系的具体措施。

  印度希望能够切实参与到急速扩大的中国市场中去,而中国又担心日本接近印度,形成“对华包围圈”,因此中印关系的改善可以说一拍即合、突飞猛进。通过《联合宣言》,印度可以获得引进中国的核能和航天技术等实际利益。

  印度最为关心的是,中国乃巴基斯坦最大的军事援助国。胡主席24日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了会谈,同意扩大中巴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并继续对巴基斯坦民用核技术进行援助。

  但是,对于巴基斯坦在核电站援助方面的要求,中国却没有完全满足、可见,目前中国把改善对印关系放在了优先地位。

                              转自星岛环球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印度的要害永远掐在中国手里
本年度中国外交最大的意外之喜,就是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关系忽然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先是两国海军进行了共同演习,曾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印度海军来到了中国上海。之后是印度总理瓦杰帕依公开向外界表示,愿意与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谈判,甚至:“作出重大让步而在所不惜”。虽然只是个表态,但以曾经力主对中国保持强硬态度的印度人民党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中印战后,给印度留下了一个比以前简直差一万倍的地缘环境。此战后,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与印度敌对,印度倾全国之力也没能把背后站立着巨人的巴基斯坦重新合⒌接《?br>次大陆内。在与中国长期的怒目相视中,印度更是没有占住任何便宜,反而给本就不宽裕的国力增加了一个永远无法取胜的对手,其中苦楚,只有印度自己最为清楚。而中国因中印关系的交恶,不得不在自己的西南设置重兵,牵扯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财力,更带来了严重的西藏问题,在国际上相当被动。两国交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如果没有当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没有两国的交恶,以印度优越的地缘政治环境,它的势力就可以轻易地并吞巴基斯坦,直至中东,饮马阿拉伯海,控制全世界的石油战略命脉,那么印度的大国梦想将可以轻易实现,而不用象中国在崛起之初那样要在朝鲜战争等战事中付出巨大的牺牲。也许现在美国要“遏制”的对象就是印度而非中国,也许现在被拉拢的就是中国而非印度。然而历史没有也许,印度为了当年的战略失误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它的有识之士早就想改正当年的错误,找回一个稳定的中印关系,友好的中印关系,于印度有百利无一害,印度现在主动向中国示好的举措,是在弥补当年的错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外交举措,决不是突然间地心血来潮。

印度与中国对抗中的地缘劣势:

这是由中印边界的现状决定的。

当年印度在中印边界战争中惨败后,虽然中国撤回了传统习惯线,让印度在领土方面占了个大便宜,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高点全部在中国军队占领之下,这些海拔均高达五千米以上的制高点,令印军高山仰止,无可奈何。山地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后勤补给困难,山地作战一般比普通的战斗所需时间多至少一倍,向来是兵家难题,只有最果敢的将领,最具进攻精神的部队,而且要有经过高强度的训练的精兵才能在山地战中占上风,而高原作战更是难上加难,各种困难成倍于普通的山地作战。从战术的角度看,中印边界线上尤其是东线,简直是魔鬼才能创造出来的战场。1999年几十个巴基斯坦游击队员占领了印巴之间有争议的锡亚琴冰川上的一座近六千米高的山头,印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什么幻影2000,苏27战机,FH77榴弹炮诸般先进武器都用上了,在后勤保障占优势的情况下付出极其惨重的伤亡才拿下山头。可以想见在战场环境更加恶劣的中印边界线上,面对寸土必争且又以顽强著称的中国军队,实力对比并不太占优地印军又能有多大作为。

这只是战术上的劣势,如果有果敢的指挥员,有优秀的部队,有充分的后勤保障,高山并不是不能够克服的障碍。但有一个劣势印度永远也无法弥补,那就是中国西藏与印度核心地区之间的距离,打开随便一张地图,用一支普通的尺子量取中印边界线到新德里的距离,是约四百公里,而到北京的距离,是四千公里,约在十倍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印度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它的导弹武器打到中国的腹心地区,是中国的同类武器打到印度腹心地区的距离的十倍,中国只要在西藏部署一枚射程仅四百公里的战术导弹,印度要想抗衡,就必须部署一枚射程达四千公里以上的导弹,这已经是价格高昂的战略级武器了。中国的战术武器对印度来说就是战略武器,仅此一项不平衡的对比,就可以轻易抵消印度在导弹武器项目上的十年艰辛。所以印度对中国在西藏部署的几百枚战术导弹一直如刺在喉,愤愤不已。而号称强大的印度空军要想空袭中国的战略目标,除非空中加油或者是使用战略轰炸机,更何况中国还有着世界级的防空网,印度空军的战机很难突破。而中国空军要想打击印度目标,战机在西藏起飞后一个俯冲就能到达新德里上空!中国设在西藏的空颜喀拉巨型雷达站,可以俯瞰纵深并不深远的印度全境,与其说是地面雷达,不如说是不上天的超级预警飞机,印度一切举动皆在中方掌握之中,未战即已完全失去了主动权。也就是说,西藏于印度,尤如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六字真言,中国在西藏的远程威慑力量尤如一根铁链,牢牢地锁住了南亚猛虎的咽喉,使其不敢有任何异动。

对印度来说,中国占据了西藏,就占据了兵家必争的制高点,等于是紧紧扼住了南亚猛虎的咽喉。虽然印度在中印边界部署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将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和十个山地步兵师中的九个部署在这一地区,与中国对阵,号称占据了“绝对军事优势”,而且在目前的军力对比下,它的确有能力在边境线上占上风,甚至将中国边防军队赶走。但这种军事优势是纸糊的优势,印军即使凭借部队的数质量优势在战事初起时占些便宜,但中国的边防军只要能坚持一个半月,世界第一的中国陆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开上高原,印度的所谓军事优势将化为泡影,而谁都不会怀疑中国军队有能力在国境线上坚守一个半月。更危险的是,如果印军攻得太急,中国军队部署在西藏的战术导弹和战术空军情急之下,有能力将印度的中心城市打成一片火海,这对印度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大军,却尤如一群披坚执锐的武士,看似威风,却暴露于坚城之下,无遮无拦,想攻,城上箭如雨下,攻不上去,想守守不踏实,随时都有可能被从城上射下的箭雨射成刺猬。以中印边界线的战场环境,根本展不开印度面向中国的大军,它部署在中印边界上的大军实际上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紧紧守住侵占的中国领土,防止中国军队从西藏冲下来“收复失地”。中印边界的态势,在军事上可以画出这样一幅漫画,一边是披坚执锐的印度骑士威风凛凛的立在印度无遮无拦的大平原上,一边却是手执现代化狙击步枪的中国枪手稳稳的藏身于青藏高原的重重遮蔽中,胜负就是毫无军事常识的人也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感受到中国的不平等威慑,印度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展了核武器,以弥补对中国的先天性的劣势,但抗衡了中国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巴基斯坦应声而起也发展了核武器,使印度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倒事与愿违的更加恶劣了。?

对中国来说,只要西藏还是中国的领土,就等于站在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巅峰。西藏在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地位,是性命攸关的制高点,如果没有西藏,就没有稳定的大西南,西北也将糜烂,中国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大后方,就根本不会有当年的大三线工程,也谈不上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将比现在糟糕十倍。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经略西藏,给后世中国人带来的益处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同时西藏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在设想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中,最重要一段就是将雅鲁藏布江引流到长江源头,这不可避免会使印度感到愤怒,但作为优势一方,中国很可能对印度的抗议置之不理。自古弱国无外交,作为边界战争中的失败者和力量的劣势一方,印度对中国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使得中国可以毫不顾忌印度的鼓噪,专心经营西藏。在陆地上,中国远比在海上强硬。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8

中国是否需要急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现在很多人为了稳定中国周边的局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因此急于与印度解决边界问题.甚至不惜牺牲一些国土利益来换取边界的稳定.这种做法从短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有 利.但从长期来看却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会造成严重的恶果.

  要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不能只从边界纠纷的局部看问题.而要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的战略高度看问题.中印边界的这几块地的归属关系到中国和印度的长期的国家利益和国力的涨缩.

  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赛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赛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阿克赛钦海拔高资源贫乏非常荒凉.而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地势低.气候宜人.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是西藏最富饶的地区.因此许多人认为以前中国在中印战争获胜后拥有非常荒凉的阿克赛钦而放弃藏南和达旺是一个重大失误.因此许多人在解决中印边界的问题上要求现在中印交换领土.中国放弃荒凉的阿克赛钦而取得达旺和藏南.其实这些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这几块土地对中印整个国家利益的影响.

  东部的藏南和达旺虽然富饶.但它的最大缺陷是易攻难守.如果当时中国在取得边界战争胜利后留在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不退的话.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藏南和达旺紧邻印度的平原地区.印度会很容易集结大量的军队对藏南和达旺进行攻击.而藏南和达旺与西藏的中心地区间的交通极其不发达.更不说远离中国的内地了.因此中国要及时调集大量军队到藏南和达旺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一时靠中国军人的勇敢和牺牲守住了藏南和达旺.长期在藏南和达旺征战也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力.印度和越南等小国不同.它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对小国我们可以一次性重击叫它很多年都不敢出声.但对印度这样的大国则不然.即使它被击败了一次.但它可以很快又集结大量军队卷土重来.而且藏南和达旺离它的平原近.因此它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都非常容易.而藏南和达旺远离中国内地.中国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却非常困难.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中国当前的战略是东防美日.西稳中亚.把西南做为中国的大后方.因此稳定西南大后方是中国的战略要求.而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使西藏和四川云南长期处于临战的最前沿.使中国的大后方变成了前线.中国的战略后方缩后到了湖南湖北.会造成中国的长期的不稳定.更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六二年胜利后放弃藏南和达旺从整个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是明智的.

  和藏南和达旺相反.坚守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高明之处.阿克赛钦虽然非常荒凉但它的地势非常重要.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了.它居于中亚的制高点.紧临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优势远甚于藏南和达旺.如果说藏南和达旺是两块肥肉.而阿克赛钦就是中亚的镇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脏的利剑.一旦中印发生战争.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赛钦冲下来.可以轻易而举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再势如破竹得南下横扫孟买等印度经济中心地区.使印度再次战败.而且阿克赛钦紧临印巴争议地区.在印巴战争爆发时可以有力地支持巴方.让印度战而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因此阿克赛钦是高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利剑.中国所拥有的这把剑可以轻易的置强敌于死地.印度也清楚这点.所以它多次要求中国把阿克赛钦给它.就是想避免被这剑刺中心脏.同时阿克赛钦是中亚的制高点.居高俯视中亚各国.进可以制服中亚各国.退可抵挡中亚各种势力的渗入.就是由于中国拥有阿克赛钦.所以几十年来不管印度怎么发展军事.它都处在被动防守.阿克赛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了中国西南后方和新疆的几十年的安全.同时牵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大大延缓了印度的发展.

  因此别看阿克赛钦荒凉.但从国家的整体利益来看.它的价值远远高于藏南和达旺.它的一寸土地抵得上藏南和达旺的一丈土地.为了吃到藏南和达旺这块肥肉.中国会掉很多肉.但握有阿克赛钦这把利剑.印度就永远受制于中国.因此当年毛泽东主席放弃藏南和达旺而坚决守住阿克赛钦体现了一个伟人不同凡人的战略眼光.和他相比.现在那些主张放弃阿克赛钦而要回藏南和达旺的人真的是鼠目寸光的平凡之辈.

  有人认为现在是要和平发展.要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所以阿克赛钦不重要了.可以放弃了.这种人太天真了.当今这个世界虽然经济高度发达.和平成了主题.但这个世界从本质来说还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国家和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较量一天都没有停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亲兄弟都要闹分家.朋友之间反目成仇的事就更多了.以前的苏联.阿尔巴尼亚.越南.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所以任何时候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

  现在很多人急着要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是不合适的.

  要清楚的看到现在的中印边界现状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一个边界问题就牵制了印度几十年.浪费了印度大量的国力.使中国能安心的发展了几十年.只要这个现状保持下去.在未来的几十年印度还要被迫处于防守.被迫还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同时还有巴方牵制印度.因此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印度赶上中国都是不可能的.同时现在的中印边界现状对中国来说处于巨大的战略优势中.中国可以比较容易的制服印度.使得印度在今后的几十年对中国都不会形成真正的威胁.

  因此在边界问题上.中国要有清楚的认识.在任何时候中国都要有战略优势.因此关系到中国国家战略优势的地方中国万不可放弃.不然后患无穷.所以在对印的策略上要抓住几点:一.阿克赛钦是中国威镇中亚的制高点也是印度的命门.中国千万不可放弃一寸阿克赛钦的土地.二.巴基斯坦是牵制印度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控制中亚的桥头堡和稳定新疆的屏障.因此中国一定要保护和帮助巴基斯坦.有了它中国在中亚就有了根基.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9

印度成功拦截导弹举国欢呼 张召忠指其作秀
媒体一片欢呼 军方表态谨慎 印度宣布成功拦截导弹

11月27日,印度首次使用两枚具备运载核弹头能力的国产“大地-II”型导弹成功实施了导弹拦截试验。试验立即引起了印度媒体的一片欢呼,称印度终于有了像美国一样的“爱国者”导弹。不过,也有分析冷静地指出,印度这次导弹拦截试验事先对被拦截导弹的所有参数都了如指掌,只不过是“左手打右手”,这种本来误差范围高达250米的地对地导弹在真正的战争中对敌方的导弹是否也能百发百中就很难说了,况且目前就连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尚不完备,更何况印度呢。

媒体欢呼“印度的爱国者”

印度媒体称,这次导弹拦截试验的时间大约在上午10时15分左右,第一枚导弹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钱迪普尔海上军事基地发射,两分钟后,第二枚导弹从惠勒岛上的军事基地发射,两枚导弹在空中成功相撞。这两个军事基地相距约80公里。据报道,试验用的导弹是上星期刚刚试射成功的“大地-II”型地对地弹道导弹,具备运载核弹头的能力。

印度此前曾经使用从以色列进口的“巴拉克”导弹进行过成功的拦截试射,但使用自己研制的“大地-II”型导弹却是头一遭,许多印度媒体欢呼“印度终于有了自己的‘爱国者’”。

尽管印度不久前曾有过欢庆了一整天后却发现“成功试射”的“烈火-III”型导弹掉进了大海的新闻,但这一次,绝大多数印度媒体都认为,导弹拦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印度掌握了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能力。”新德里电视台称:“试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一个让整个印度都为之自豪的时刻。”《印度教徒报》表示,导弹拦截的成功“终于可以让印度松一口气,而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胆地想着邻国对印度的导弹威胁”。《印度时报》则认为,这将使印度彻底改变印巴相互面临导弹威胁的局面,使印度在印巴军事对抗中进一步占据主动地位。

地对地导弹竟击中空中目标

不过,印度军方人士对于此次试射却显得非常谨慎。一名军方官员在宣称试射“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却拒绝确认两枚导弹是否在空中真正直接相撞,而只是说“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印度这次导弹拦截试验也让国际许多军事分析人士惊讶不已。按照国际标准划分,反导导弹通常分高空和低空拦截导弹。前者一般用于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后者用于在目标上空拦截来袭弹道导弹。无论是美国“爱国者”导弹,还是以色列的“箭”式导弹,以及俄罗斯的反导导弹,无不是从防空导弹衍生出来的,具备反应时间短、命中精度高等特点,而“大地-II”型导弹却是一种标准的地对地导弹。根据印度此前披露的数据,该型导弹对地攻击时,误差范围为250米,根本不具有准确截杀来袭导弹的功能。因此,这次试验虽然可能是印度用改装导弹独辟蹊径,但也说明印度实现反导技术的突破还为时过早,毕竟此次拦截距离近,事先对目标弹的所有参数都了如指掌。

中国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研究室主任张召忠少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成功拦截导弹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在试验过程中,双方已清楚掌握对方的意图,之间会相互配合;而战争则好比冷不防地从背后突然袭击一个人,在有干扰的战争情况下成功拦截导弹要困难得多,所以印度的这次导弹拦截试验有作秀的成分。

张召忠说,导弹拦截系统是一个大型防空体系,包括预警卫星、地面雷达、地面指挥中心、导弹等多个方面在内,需要几百甚至上千种武器协同合作,光靠一两种武器是完不成任务的。虽然近年来印度试图从以色列购买“箭”式导弹,美国也同意卖给它“爱国者”导弹,但是印度的预警雷达系统还不行,买了导弹却捕捉不到目标。再加上它从各个国家买了很多武器,彼此标准不一样,现在很难把整个系统协同起来。张召忠认为,发展拦截系统比发展进攻性武器多花5倍的钱,效果还不一定好。现在世界导弹拦截系统建设比较好的首先是美国,然后是以色列,但在以黎战争中,住在以色列海法的老百姓都跑了,部署在那里的导弹形同虚设。

印反导系统防备邻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受海湾战争“爱国者”导弹大出风头的震动,加上巴基斯坦弹道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度开始萌发建立反导拦截系统的念头。1998年,印度公开进行核试验后,在发展导弹和核武器的同时,开始陆续从俄罗斯购买和租借了 S—300系列防空反导系统,并从以色列购买了“巴拉克”导弹,还加快了对国产“三叉戟”和“蓝天”防空反导系统的研究工作。2002年,印度军方专门派人观摩了美国在科罗拉多州进行的导弹防御模拟演练,并加强与美在导弹防御系统领域的对话。2004年,印度参谋长联席会议专门向政府正式提出发展反导系统的建议。2005年,印度使用引进的以色列“巴拉克”导弹成功拦截了反舰导弹,但国产“三叉戟”导弹的反导试验在多次关键试验中都宣告失败。

目前,印度导弹预警系统的探测范围约为600公里,但其导弹拦截最远距离约为80公里,最近拦截距离只有20公里,指挥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也只有200平方公里。因此,印度在反导系统的设计上带有明显的“防巴”印记,主要是为了防范巴基斯坦的导弹袭击,尤其是核打击。

但印度加快研制反导系统的目的显然并不只是针对巴基斯坦一国。27日,《印度教徒报》网站称,周边一些国家导弹打击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印度研制反导系统的步伐加快。《印度时报》今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甚至把中国列为印度反导系统防御的目标之一。这篇题为《印度今天如何才能打赢一场印中战争》的文章指出,印度的软件工程师们目前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通过复杂的运算监视所有侵入印度领空的导弹,并随时准备击毁它,避免1962年中印战争的情形重演。文章披露,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制定了“主动打击计划”,就“如果中国和巴基斯坦袭击印度,印度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进行模拟推演。文章称,印度最大的优势是秘密开发了导弹防御系统,其反导系统的跟踪和打击轨道非常精确,将能够击落任何进入印度领空的导弹,甚至是炮弹。

反导系统引发广泛争议

国际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反导系统目前来说仍是个不太实用的烧钱货。自1983年以来,美国已经在导弹防御系统项目投入了1000多亿美元,然而直到现在仍不完善,美国先后进行了10多次导弹拦截试验,但成功率仅一半左右,即便是成功的那些试验,美联社也认为存在虚假嫌疑,或者试验结果被军方夸大。

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玩得很累,像印度这样年度军费才200多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更无法对付这个“无底洞”。在2005财政年度中,印度军费预算虽然比上一年度增加7.8%以上,为8300亿卢比(约合190亿美元),可不到半年却花了一大半,其中反导系统投入就高达65亿美元,占当年军费预算的1/3以上。为了填补反导系统这个“黑洞”,印度国防部除要求增加军费外,就只能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

尽管多数印度媒体对成功实施首次导弹拦截试验一片欢呼,但也有一些人不断发出微词。就在几天前,《印度快报》连续刊发了多篇文章,指责印度军方“毫不珍惜纳税人的金钱”。印度报业托拉斯也曾发表评论称,一味迷恋反导系统,不仅会导致军费的畸形使用,影响军队的整体建设,还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印度甚至有被反导系统拖垮的危险!《印度时报》则说,导弹防御系统是个庞大的工程,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量力而行,况且如今的导弹防御技术并不完善,即使倾全部国力也未必能在短期内形成实战能力,因此,赌博式地发展反导系统无异于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印度防务评论》更指出,试图凭借核武器和反导系统实现“左手利矛无敌,右手坚盾太平”,简直就是“做梦”。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弄了几十年都办不到,何况是印度呢?(驻印度特派记者 陈继辉 特约记者 钱峰 记者 江雪晴)

                                    转自凤凰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9

中印边界分歧 北京据理力争
 本月20日至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会对印度进行的国事访问,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来首次访印。除大幅报道探讨中印经贸关系发展之外,印度媒体近日也特别着墨于中印边境争议问题,似乎希望中国能够在承认双方现行边界之外,再让出中国目前控制的克什米尔部分土地。

  中方立场一贯清楚

  面对印方最近在边境争议问题上的咄咄逼人态势,中国驻印大使孙玉玺近日接受印度电视台专访时指出,中国的立场是,印度东北部的整个阿鲁纳恰尔邦,包括其中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的达旺争议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那块地的全部主权。孙玉玺此言一出,立刻在印度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并招致印度官方与学者强烈抨击,印度外交部周二强调,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尽管有报道指,中国外交部在事后对此做出解释称,孙玉玺的谈话只是阐明中印两国在解决边境争议上的战略目标,但印度阿省行政首长还是坚决要求中国立即召回孙玉玺。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重申,中方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清楚的,中方主张通过友好协商,来寻求公正合理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她强调,尽早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双方共同的战略目标。在边界问题解决前,双方也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谈判将长期而艰巨

  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孙士海研究员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不仅涉及领土问题,还涉及宗教、文化和历史因素,谈判将长期而艰巨。他说,虽然中印已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协议》,但双方在大原则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分歧,仍需进一步统一看法,为下一步的细节磋商奠定基础。他认为,中印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草案不太可能经过一两轮磋商就得以达成。

  孙士海强调,中印是世界上两个崛起的大国,虽然彼此间还存在边界争议,但两国已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务实合作将会是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担忧中印可能会发生冲突完全是不必要的。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2003年后,双方特别代表进行了五次会晤。去年4月,两国政府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此后双方特别代表又进行了三次会晤,开始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

                                        转自凤凰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9

印外长承认失败: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媒体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习惯用怀疑口吻说中国的印度报刊释放出很多期待,印度商界人士更是踌躇满志,称印中经贸额在未来6—7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韩国媒体也评论说,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


 印度对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期待很高


连日来,印度主流媒体不惜笔墨,全方位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就在胡锦涛抵达新德里的当天,印度大报《印度斯坦时报》发表了题为《历史性访问开始了》等文章,介绍中印双方高层将就政治、投资、民用核能合作、边界问题等一系列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商谈,寻求更多共识。《印度时报》21日专门开辟了“中国国家主席访印度”的特别报道专栏,详细报道胡主席在印度期间的全部活动。特别对胡锦涛主席21日在新德里海德拉巴宫同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对发展两国关系提出的6点建议进行突出报道,认为这将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新目标让印度商界兴奋不已;而印度年轻人更关注中国政府在未来5年内邀请500名印度青年访华的决定。


印度主流媒体认为,在两国关系正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战略机遇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此访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2005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2006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尤其是一些印度商界人士都表示,对中印两国来说,更大的相互理解是在政治领域,一旦政治领域的问题解决了,经贸领域将会随之跟进。《印度快报》甚至自豪地表示,值此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之际,中国的印度观察家们对他们的南部邻居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关注也更尊敬印度了。


韩日担心受到排挤


韩国在印度的投资相当大。对于胡锦涛主席的印度之行,韩国十分关注,焦点也集中在中印经贸合作上。韩国《中央日报》21日报道说,胡锦涛此次踏访印度意在巩固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印度政府用最高礼遇来接待胡锦涛,比如提供国会演说等。在印度,在国会演讲的机会只给那些同印度有着战略利益关系的外国领导人。


韩联社报道说,自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中印两国宣布今年为“友好年”,从1—10月份,各自派遣90多名高级官员相互访问交流,展现出扩大两国关系的意愿。两国将把领土纷争等问题搁置一旁,通过经贸合作的扩大,摸索出双赢的路子。韩国《世界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龙象握手”将意味着拥有24亿人口和3万亿美元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巨大地区经济圈”的出现,而且两国间在产业技术结构方面存在很高的互补性。对此,韩国政府和企业需要紧急寻找对策。


韩国中央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安忠荣在《朝鲜日报》发表时评称,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韩国要为将在亚洲形成的“喜马拉雅共同市场”带来的挑战做好应对准备。韩联社称,进军印度的韩国企业中,90%成功地在当地扎下了根。以印度人对韩国企业的积极评价为基础,要尽快与印度推进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思索21世纪韩国的生存战略。


21日的日本《产经新闻》刊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牵制美国,提高影响力”的报道,认为中国领导人访印度,意在牵制美国的同时,也希望借助自己日益成长的经济力量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10年来首次访印,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印度对中国有戒心,但是中国强调中印同样是发展中的大国,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中国的想法是与印度实现世界性规模的战略合作关系。


“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当亚洲两大巨人进一步改善关系时,人们发现,他们间的竞争并不局限于领土争论。因为,印度和中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升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因此,他们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竞争者。但除了软件业和亿万富翁的数量方面,中国不及印度外,其他领域印度都显著地落在后面。因此,印度贸易部长说,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而开始赞赏中国。他说:“我们不是在和中国人竞赛,他们已经赢得了竞赛。”


法新社报道说,印度外交部长很清楚地强调了印中关系的重要性。他告诉印度外交官:“我们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对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定将有日益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容否认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贸易摩擦和印度限制中国公司竞标等问题。上世纪6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印度人,他们把历史上对中国的偏见同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两幅图画叠加起来,形成了新的“恐华”认识,这为两国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来源:新浪网
资料由会员过路伙计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39

中印军工能力对比:印度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

 近年西方舆论总是大发看好印度、贬抑中国的论调,在军事工业方面也常搞“龙象对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见,认真研究对比,南亚象的军工水准与中华龙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中华崛起对美、日等国带来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军事上鼓噪“中国威胁论”,抬印抑华成为西方的一种战略选择。今年7月,美日等国鼓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北朝鲜试射导弹时,印度发射了1枚“烈火Ⅲ”型中程导弹,西方却几乎没有反应。俄罗斯从地缘战略角度考虑,出售给印度的苏一30战斗机等主战装备的技术水准也高于对华军销。从尼赫鲁时代起,印度当局就一直以中国为竞争对手,近些年来总是自吹其军工水准如何了得,硬体实在无法夸耀便自诩软件占优势。若以事实相对照,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只能令人齿冷。

  中华崛起对美、日等国带来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军事上鼓噪“中国威胁论”,抬印抑华成为西方的一种战略选择。

  印落后中国二十年以上

  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在两年来连续发射成功,显示了在世界上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术,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亚次大陆上的那个大邻国。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门随后宣称,准备在五年内实现向月球发射飞船的计划,以赶在中国的“嫦娥计划”之前,显示自己在最尖端的空天领域中有更高水准。

  印度官方的这番豪言壮语对本国人可能还有自慰作用,熟悉太空技术的人闻之却无不暗笑,因为绕地球载人飞行尚遥不可及时便声言要去月球,无异于不会走路便说要跑步。今年7月印度试射的那枚“烈火Ⅲ”型中程导弹,为本国的火箭技术水准做了最好说明。这枚弹头载运量不足1吨的导弹设计射程为3500公里,假想目标是能打到中国腹地,然而刚飞出几百公里便一头栽进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门事后承认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要改进并使其发射成功至少还需1—2年。中国发射的“神舟”飞船的火箭载荷量,已经达到了8吨,准备向月球发射的飞船的载荷则需要数十吨。若将中印导弹相对比,印度这次试射未成功的“烈火Ⅲ”型中程导弹,只不过相当于中国70年代前期便已研制成功的“东风一4”的水准。西方核专家认为,中印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也至少在20年以上,因为1998年印度试验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中国却早在六七十年代就进行过这种试验。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主角是军用战机,中国自6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成第二代、第三代战斗机,近几年推出的歼一10已被国际公认达到世界上90年代的战机水准,主要销售到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只经四年时间便研制成功且已大量投产。印度80年代前未自研过战斗机,目前在研的LCA启动已20年,样机试飞仍未完成。其军方认为今后该机即使推出也会落后,已有放弃一说,印度空军今后的装备计划还是靠外购战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长期自吹是战后亚洲最早也是惟一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可惜买的都是英国淘汰品,最近又买了1艘俄罗斯旧舰。中国早在70年代便自制出核潜艇,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近年又自制万吨级的驱逐舰,技术上也接近世界先进水准。印度至今却连常规潜艇都不能自产,仅能生产三四千吨的护卫舰,主要部件还要进口。

  对陆军的主战装备坦克和火炮,中国在五六十年代便可自产,80年代研制出国际军贸市场畅销的85一Ⅲ坦克,近年装备的99改坦克又被国际军界认为属于世界先进战车。印度自研第一种“阿琼”坦克已20多年,样车制成后被军方评价为“不适于使用”。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进口,中国的火炮全靠自研,国产的PLZ45—155毫米榴弹炮还在军贸竞争中击败美国产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国采购。

  更可悲的是,目前印度连步兵武器都不能实现国产化,其陆军装备的进口步枪有好几种,其子弹有7.7毫米、北约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种标准,多数也要靠外购保障。几年前印军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尔冰川发生规模不大的冲突,便需紧急向西方购买炮弹,更说明其军工保障能力低下。中国的火炮和轻武器早在60年代便全部国产化,改革开放后还行销世界,这20年来美国枪市上也大量充斥着中国所产的步枪、手枪。

10月初,印度陆军最终决定放弃“阿琼”主战坦克计划。这使印度自行设计和制造主战坦克计划的30年努力付诸流水。

  从尼赫鲁时代起,印度当局就一直以中国为竞争对手,近些年来总是自吹其军工水准如何了得,硬体实在无法夸耀便自诩软体占优势。

  印“单骑独进”难圆强国梦

  现代武器装备是国家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准的结晶,中印自研武器的水准有巨大差距的根源正在于此。新中国成立前,中印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印度的工业基础还略强于中国。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开始超过印度,目前的差距已拉大到20年以上。换言之,印度主要工业生产能力只相当中国80年代初的水准,而两国人口却相差不多。

  以1950年中印两国主要工业产品相对比,钢产量是60万吨比115万吨,发电量是45亿度tt88亿度,中方要逊于印方,中国的铁路通车也只有印度的一半。可是到了1970年,中印的钢产量对比便是1800万吨对600万吨,发电量为700亿度对500亿度。再看2005年的统计数字,中国钢产量已达3.3亿吨,印度只是3900万吨;中国的发电量为24747亿度,印度只有6059亿度。在国民收入(GDP)方面,中国为2.25万亿美元,印度为7300亿美元。若进一步分析,印度GDP的48%来自并不表明国家实力的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产值则不足GDP的30%,双方工业产量的差距实际已达6~7倍。

  目前,中印两国工业技术水准的差距也很大,这一点在军工生产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中国早在70年代便解决了坦克底甲板变形和行驶中的履带断裂问题,印度近年制造的“阿琼”坦克行驶不超过300公里便要发生履带断裂,以致印度陆军根本不愿采购,受政府压力才勉强订购了百余辆,平时不敢轻易上阵而只能充当“阅兵坦克”。印度近年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的技术来源于苏联的萨姆一6,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研制的红旗一7型。印度多数武器购自苏、法、英等多国,型号和标准杂乱,又使技术保障出现诸多困难,其空军平时有1,3的飞机不能完好出航,有时只能靠拆东补西保障重点。

  印度多年来自夸优于中国的专案,便是所谓“软体优势”,并认为航天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印度早在1954年便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核领域的研究早于中国。在航空航太领域,中印的起步时间也差不多。然而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突飞猛进,印度便被远远甩在后面。至于印度惟一能自吹的软体业,虽说其出口量还略多于中国,至今却不能有效实现军事化和国内实用化。

  近些年印度政界和经济界人士在承认中国是“世界工厂”时,又自称本国是“世界办公室”,论据便是每年出口数十亿美元的软体,以此说明资讯产业发达,并能在未来资讯战中占优势。若仔细考察,印度软体业是依靠本国的英语教学优势,由大批科技人员承接西方软体业的外包加工,以家庭作坊形式分头制作,再销给业主赚点加工外汇,对本国经济和军事技术水准的拉动作用很有限。以IT产业总体规模而论,印度远小于中国,其手机、电脑的产量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其飞机、坦克和舰艇的电子装置也多依赖进口。

  现代武器装备要有效发挥作用,主要不是靠单项优势,而需要整个工业科技特别是军工系统的综合配套能力。以未来资讯战而论,机械化装备和火力仍是作为战斗平台的“硬”实力,电子资讯装备等“软”部件只能起倍增器作用。像印度这样自身研制不出战机、坦克和大型舰艇的国家,终日只自夸软体,其军工体系仍是一个软骨动物,摆脱不了充当它国的附庸。近年来印度总强调自己是“世界大国”,去年提出要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担任常任理事国,世界上多数国家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仅靠爆炸几枚核弹或炫耀一下软体,这种“单骑独进”并不能说明自己是强国。中国的大国地位,恰恰是靠军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综合均衡发展的实力,才得到世界的公认。

中印差距形成的关键

  一些印度人解释本国的军工落后,认为自己是民主国家,军费投入少。其实在90年代以前,中印两国的国防费长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还多于中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因财力增强使国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军费为350亿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条件看,印度远远好于中国,其独立后西方和苏联都竞相向其推销较先进的武器。中国只是在50年代得到过苏联军援,后来长期受国际封锁。自1989年以后西方又坚持实行对华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罗斯卖给中国的武器技术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这种形势下,印度的军工业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不能不从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独立以后,包括军工界在内的工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便是沿袭殖民地时代的思维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国,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自主的配套体系。除核弹买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装备始终以外购为主,自研为辅,一直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印度自行开发的装备,多数部件也靠进口。如“阿琼”坦克名为自研,120毫米炮和发动机要买德国成品,火控系统则购自英国。LCA战斗机的发动机购自美国通用公司,电子装置主要从法国引进。这些印度国内立项的重点项;目投资不小,拖延20多年却始终不能定型,灰心丧气之后又回过头来再搞外购。今年春天,印度军方又提出一个5年内斥资250亿美元外购以更新装备的计划,其政界叹息这只能说明自研的失败。

  中国从毛泽东时代开始,便强调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156项”中有44项军工企业,保证了主战装备每个零件都能国内自产,同时还建立了科技机构实行自研。60年代以后,国外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虽使中国的常规装备发展出现了滞后,却也逼出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以航空工业为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米格-21战斗机,并购买了法国的“幻影”等战机,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军装备水准看似比中国先进。在陆军装备方面,印度引进苏联的T一72生产线,所产坦克也优于中国的59式,然而其独立开发能力很低的状况却并未改变。

  自90年代后期以来,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苏一30战斗机及生产线,只能照葫芦画瓢不走样地仿制,多数部件还要进口,等于是在本国建立一个组装线。中国引进了俄罗斯的苏一27战斗机后,自己不仅能仿制还能改进,产品品质优于俄制原产品,同时又借鉴其技术用于开发国内新战机。因此,最近十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目前中国空军战机的数量、品质均优于印度,而且建筑在自我研制的基础之上。在坦克生产方面,中国自80年代后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过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独立开发充分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威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同样花钱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装备,例如购买苏一27战斗机及其生产线便用了上百亿美元。不过中国始终坚持自研为主、引进为辅的方针,引进的装备除应急之外主要作为自研新武器的借鉴,因而引进的结果是大大加强了国内自主开发能力,并促成了歼一10这类新战机问世。在国内经济建设方面,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强调从基础工业抓起,在改革开放前便形成了一个虽然落后些却完整配套的体系,改革开放后又大大提升了这一体系规模和综合技术水准。在此基础上,目前中国的军事装备除大型运输机外(近来也已上马自研),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进口一些武器的同时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国,军贸创汇导致了经济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军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备出口能力,只能以穷兵黩武方式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购买各国武器,不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还严重影响了自身经济发展,印度本国的军工业又出现了萎缩和科研人员流失,例如其坦克厂便长年处于半歇工状态。长此以往,中印两国在军工水准上的差距还会继续拉大。

  对照中印两国的国防工业发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扬印贬华的论调荒谬,还可引发诸多深层次的启迪。无情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完整和自主的工业体系,军工业就只能是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个大国绝不可能买来一个军事现代化。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建设,印度想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资讯业主导的后工业化经济的思路是不现实的。如今中国人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并追赶资讯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强基础工业建设,并与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强国之道。
资料由会员过路伙计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0

印度称其导弹可打到上海
印度陆军列装的大地战术导弹27日上午10时15分,一枚“大地II”导弹从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钱迪普尔海上军事基地发射,两分钟后,一枚型号不明的拦截导弹从距离72公里之外惠勒岛上的军事基地发射。在孟加拉湾上空40-50公里处,两枚导弹“碰撞”在一起。印度媒体称,这表明此次导弹拦截试验获得了成功。

印度官员认为这是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印度媒体说:“对于面临着邻国核导弹威胁的印度,现在可以稍微喘口气了。”

对此,军事分析家指出,印度不仅打造“防御之盾”来防范邻国,而且还企图使其攻击性导弹能覆盖巴基斯坦,甚至中国的重要城市。

密研制了数年时间印新型导弹一射成名

由于法新社等国外媒体的错误报道,外界曾一度认为拦截导弹与进攻导弹是同型号的“大地II”导弹,并对这种地对地导弹能够进行空中拦截表示质疑。但随后印度媒体进行了澄清,原来这是印度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拦截导弹。

印度防务研究和发展组织一名匿名官员说,这枚拦截导弹是一款新型导弹,并不属于自1983年启动的“综合制导导弹项目”。当有媒体问,在研制过程中是否寻求别国帮助时,这名官员回答说:“它完全是本国产的。”

负责研制这款新型拦截导弹的印度防务研究和发展组织对其具体性能讳莫如深,但在印度媒体的大力挖掘之下,该型导弹的雏形依然显露在公众面前。

据悉,目前这款导弹还未被命名,只以AXO(大气拦截系统)作为标示。印度防务科学家指出,AXO导弹是一种自制的超音速反导系统,具备对上千英里之外的来袭导弹进行拦截的能力。该型导弹长10到12米,拥有移动发射装置,具备高度机动性;弹体内装备新型推进器,末端配有惯性制导加主动寻的制导设施,使导弹实现自导引。导弹还可以与陆基和空基雷达系统通过保密数据链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参与研制该型导弹的官员称,“导弹有30秒的反应时间,一旦侦测到目标,将在50秒内发射”。

据匿名的相关科学家介绍,印度防务研究和发展组织已经在AXO导弹身上秘密花费了数年的时间。印度国防部官员强调,“尽管这次拦截成功,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美国‘爱国者’导弹以及其他国家竞争性系统的发展”。

所有这些信息都表明,印度对AXO导弹的研制保密工作十分到位,直到试射成功才被外界所认识。

印媒体欢呼“胜利”拦截导弹瞄准巴中

对于此次新型拦截导弹的高调亮相,印度媒体表现出少有的“集体狂欢”。

《印度教徒报》称,尽管印度海军曾经使用从以色列购买的“巴拉克”导弹成功地进行了海上导弹拦截试验,但这是第一次针对地地导弹进行成功拦截,意义更加重大。这家报纸的报道还特别强调说,面临邻国的核导弹威胁,印度现在可稍微喘口气了。

军事分析家指出,该报所谓的“邻国核导弹威胁”显然指的是巴基斯坦和中国。

当然也有少数媒体比较冷静,并“泼冷水”提醒不要盲目高兴。《印度时报》指出,现在就认为印度可以拦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导弹而开香槟庆祝,那还为时过早。该报指出,由于印度防务研究和发展组织主导研发的各种项目大都有拖延的历史,预计新导弹形成作战能力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该报认为,一枚从巴基斯坦发射的导弹,只需要5到8分钟就能达到印度,这给导弹拦截系统提供的反应时间很少,对印度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此次测试表明印度对战区短程导弹的防御能力取得了突破,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印度防务研究和发展组织的前顾问桑坦纳姆如是说。

印度导弹有三大家族 专家扬言可打到上海

印度试射新型反导拦截导弹,表明印度既要发展进攻性导弹力量的“攻击之矛”,又不忘建设反导力量的“防御之盾”,最终要打造一支攻防兼备的全方位导弹力量。

从攻击性导弹来看,自从1983年实施“综合制导导弹项目”以来,印度已经自制了“大地”和“烈火”两大系列导弹,并与俄罗斯共同研发“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大地”导弹是印度自行研制的一种对地攻击的先进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可挂载常规和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纵深目标,已发展出三种变型。其中“大地I”型导弹为陆基弹道导弹,射程为150公里,预计印度陆军拥有75到90枚。“大地II”型导弹供印度空军使用,射程为250公里,预计部署25枚。“大地III”型导弹专门为海军研发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为350公里,目前还在试验之中。

“烈火”导弹也有三个型号,都具备核打击能力,前两个型号为中程导弹,III型为远程。据悉,印度在“烈火”导弹上使用了精确制导系统,并研制了具有机动变轨能力的弹头,这一技术属当今世界先进技术。从烈火导弹的试射情况来看,印度已经掌握了导弹重返大气层的控制和制导技术。烈火III”型导弹的射程为3000到4000公里,在今年7月的试射中失败,还处于在研发阶段。

从目前印度导弹的部署情况来看,“大地”系列导弹由于射程较近,主要部署在克什米尔和印巴边境地区,未来一旦发生战争,主要用于对巴军进行突袭,打击巴境内的重要战术目标。因而,外界普遍认为,“大地”系列导弹是专门针对巴基斯坦的,而“烈火”导弹则是用于对付中国。

特别是“烈火III”型导弹,预定射程为3000—4000公里,外界认为最大射程可能会达到6000公里。印度防务专家也曾“自豪”地宣称,中国内地在“烈火III”型导弹的覆盖范围以内,可打击北京、上海等重要的中心城市。而目前部署在南部安得拉邦的锡康德拉巴德附近的第335导弹大队,其操作的“烈火II”型导弹也可覆盖中国的西藏地区。

“布拉莫斯”是巡航导弹家族中最优秀的超音速导弹,由印度与俄罗斯共同研发。其射程达290公里,性能优异,现已通过一系列飞行测试。由陆上机动发射器及军舰发射,可打击陆上和海上目标.



巴基斯坦“沙欣”导弹

刺激地区军备竞赛 大搞导弹不利和平

分析家指出,印度大力发展进攻性导弹力量和反导系统,无疑将加大南亚地区的不稳定。特别是印度获得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后,会使巴基斯坦失去目前建立起来的确保攻击能力,从而打破南亚次大陆的核均势。巴方将发展更具进攻性、能够撕破印度导弹防御网的新导弹“利器”。这无疑使得印巴两国的导弹竞赛呈现升级的状态。此外,印度通过导弹防御系统建立的与美国的战略联系,也将对中国构成威胁。

不过,美国克莱蒙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林长盛也表示,中国在火箭发射技术上遥遥领先印度。单就火箭发动机技术而言,“‘烈火III’相当于中国当初的东风四号,印度技术要和中国相差40年。”


分析Comment

印度的导弹“盾牌”有缺陷

受到巴基斯坦导弹技术进步的刺激和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启示,印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以本国的初级防空系统为依托,依靠外购和自研的方式,着手打造本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导弹防御系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系统,并不是仅仅依靠拦截导弹就可实现,更主要依赖前期侦察与预警和指挥控制系统的工作。目前,美国为了构筑导弹防御系统,在全世界部署了大量的地基、海基和天基侦察预警雷达,以及各种指挥控制站,以便迅速发现来袭导弹,锁定目标,计算导弹的飞行轨道,并将相关数据实时地传输给拦截导弹。

无疑,印度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很大缺陷。特别是由于印度的大量预警装备从不同国家引进,技术标准并不一致,这些装备如何实现整合,是不容忽视的难题。

从实战角度来看,为了提高导弹的拦截率,导弹防御系统应当采取三段、多层拦截方式。对于来袭导弹的初始段拦截,需要天基或空基激光系统,显然印度达不到,因而其主要着眼于对来袭导弹的中段和再入段进行高、中和低空拦截。尽管印度海军曾在2005年利用引进的以制“巴拉克”导弹对反舰导弹进行了成功拦截,但“巴拉克”导弹的射程只有0.5—10公里,只能保护舰艇免遭飞机、导弹和“灵巧炸弹”的攻击,只在有限战区范围内具备对打击海上目标的导弹进行拦截的能力。对于打击地面目标的导弹,印度还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此次印度自制的新型拦截导弹试射成功,也并不说明其导弹防御系统已接近成熟。毕竟美国的陆基高空拦截系统和海基高空拦截系统已经有多达十几次拦截成功的试射,依然还需要改进。而且从美军的拦截试验来看,普遍存在预设来袭导弹类型、弹道、攻击时间和打击区域的做法,不排除印度的此次试射也采取了这种有“作弊”之嫌的方式。(来源:世界新闻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0

中国人必看:印度对中最猖狂的一次叫嚣!

【本文摘要】 眼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印度、巴基斯坦访问,但这两天印度的各大媒体在大肆鼓吹和挑衅中国。如印度东方快讯刊发了“我们把中国赶跑了”了的文章称:《中国没有抢夺锡金的机会。我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而中国人只能老老实实躲在家里“所谓韬光养晦”。我们现在可以为美国提供逼近中国的道路。开拓打击边界的最佳途径。事实上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基本可以解决中国西藏问题。锡金邦问题我们2003年正式解决了,中国当局最后一个被迫承认了我们的锡金邦。这是本世纪以来我们获得的又一次杰出胜利。但是它离开上一个胜利(60年代中印战争)实在太遥远了。
  目前我们的东部部队总兵力有7个现代化的“数字化”陆军师。装备有亚洲最先进的T80U型主战坦克450辆、BPII型战车400辆、武装直升机AH1S124架。这样强大的军队,面对中国在西部仅有的1个野战集团军约20万人。他们那些部队,士兵士气低落,士兵与长官时常因为“金钱”而相互殴抖。他们没有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目前还是大多数依靠老式B88C型通用电台。但是,我们国家的最新的武器已经可以开始部署在哪里,这对于震慑与打击中国部队,是起到了极大的好处。目前,我国在与俄罗斯精密协商,商讨购买引进新型的导弹防御武器DO1M1。这是中国人拿不到的最新武器。

  在东部地区,我们派驻了60架先进的Su30战斗机120架、SU27战斗机153架。这远比中国部署在云南的要多得多。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有最强悍的国际武力同盟美国和日本,他们都是完全支持与鼓励我们与中国这个落后世界100年的国家做斗争的。目前日本正在东海海域实行对华威逼胁迫政策。美国在逐一步开始进入渗透南部海域。而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逼迫中国最终将西藏分化和独立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象在锡金那样,再一次进兵西藏。然后再逼迫中国当局交出新疆青海。随即我们进一步威逼至甘肃。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我们国家的历史使命,建立大印度支那联邦。虽然中国军事庞大,但是,中国人目前十分惧怕战争,他们的后期领导人认为:钱是第一位的。而国家战略必需要让位给国家赚钱。30年来中国军方武力建设退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高潮。他们的陆军至今还在使用前苏联制造的T55型坦克。空军除了少数部署在东部的经济要地的先进战斗机以外,余下的依旧是老式的米格21系列。

  在核武器部队方面,中国绝对不敢首先使用核武器即便是我们拿下了他的西南战略基地云南,他们也只能把部队转移。这主要归功于我们拥有强大的世界同盟。完成大印度支那联盟以后,印度将成为亚洲新的主导国家,我们届时也可以成为联合国第6大常理国。接下来就是解决巴基斯坦问题。这个无赖国家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目标。中国自然不敢真的出兵,他们害怕。因此,最终我们以武力解决巴基斯坦问题就变成可能》。

  印度的媒体是印度政府的代言人,在眼下双方正在进行划界谈判之时,其明显是没有诚信与中国谈判,而且印度早已将东段争议区的九万平方公里领土成立了东方邦。并对西段三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提出要求。并声称“中国不归还西段所占国土”将没有谈判的余地。这明显就是挑衅中国。我认为谈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边界争端了。
资料由会员天天都快乐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0

八,九十年代中印部队较量秘闻
八,九十年代中印部队较量秘闻
198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S师等部队正式改编为山地步兵旅。

  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山地部队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所属的山地作战步兵旅,是支曾经让敌人胆寒的雄师劲旅,这只祖国雪域高原上的铁血劲旅,在边防线上,经常与印度的山地部队,进行着针锋相对的较量,维护着国家的尊严,和中国军人的尊严。

  [1]发生在80年代的故事---生命超越雪线

  人们不会忘记,1987年夏,中国战略备忘录记载的西藏边境的那次武装对抗。那个夏天因为这个镜头而被定格:我百余名官兵手持多种现代化轻武器一线排开,怒视蚕食我国领土的400多名印军……1小时后,暴雨挟着冰雹砸下来,打得钢盔和枪管直响,我军官兵岿然不动。冰雹过后,刺眼的阳光带着强烈的紫外线洒向大地。硕大的汗珠顺着面颊流到枪管上,发出“吱吱”的响声,中国官兵依旧岿然不动,6个小时。大地,静得令人心颤。中国军人从容不迫地逼视着印军400多名“胡子兵”微颤的枪口。最后,对手竟在这无言的鄙视中潮水般地溃退下去……

  [2]发生在90年代的故事---生命超越雪线

  他的故事同这支山地部队许许多多传闻一样,都有山。他面对黑洞洞枪口的那座山海拔是5000米。

  暗夜中,中印两国巡逻队各20余名官兵一字排开,举枪对峙。一米多的距离,面对面,眼瞪眼,枪抵枪,在含氧量仅及海平面一半的稀薄空气中,印方呼出的白色气柱直扑王立枫的面孔。那股劣质烟草和油炸食品的混杂味道使王立枫一阵恶心,但此刻他没有权力恶心。他是副队长,他不能随意动一动。荷枪实弹,边防斗争,事关国威军威,任何动摇和退缩都不仅仅是个人的脸面。

  事情的开端很简单,夜间巡逻的中印两国小分队相遇了,在没有界碑的边境线地段,一口痰也能引发主权的纠纷。常常有类似的事,边界的标志物是一块石头,平日谁也不理会,倘若哪天有一个士兵站了上去,那么另一国的士兵也一定要捍卫自己的那一半。石头上只能容纳一个人,那么一出戏就开场了。

  较量的全部内涵就是僵持。看谁先支撑不住,看谁先怯阵。

  缺氧,饥寒,高原心脏病,梦一样的长夜。王立枫是怎样挺过来的,只有结局能证明。天亮了,印方熬不住了,垮了,相互搀扶着一摇三晃地退了。这是王立枫一生最辉煌的一次站立,也是他的最后一次站立。他双腿麻木,抽搐,躺下后再没能站起来。他瘫痪了。

  对峙的那9个多小时,他想了很多。他甚至想到了石头,藏族同胞把石块垛放在山顶,称之玛尼堆。玛尼堆象征山上的战神,这种战神崇拜的深层内涵是高变:于是,一夜之间王立枫将自己塑成一座大山……
来源:凤凰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0

中印两国边界争端内幕:手足兄弟如何反目成仇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界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组会议召开12次。但两国政府从未放弃努力,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第1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于今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新德里举行。

  手足兄弟的反目

  中印两国本是友好邻邦。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在抗美援朝最为激烈的1951年,毛泽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出席印度驻华大使的国庆招待会,并在会上祝贺道:“今天庆祝印度的国庆,我们希望中国和印度两个民族继续团结起来,为和平而努力。”也就在这一年,中国为缓解印度的粮荒,在自身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大米。

  当时印度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积极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同时也大力寻求解决朝鲜争端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两国官员频频互访。周恩来总理曾4访印度,共同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8年,中国在尼赫鲁的主张下参加了万隆会议。更令人难忘的是尼赫鲁访华,毛泽东与尼赫鲁话别时意外地吟诵了屈原的二行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在那一段时间里,中印两国的大地上到处响彻“中国印度是兄弟”的呼喊声。

  然而就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中印关系危机却已悄悄来临。众所周知,中印两国独立与解放之前,虽然未曾正式划定过边界线,却早已形成了一条各自遵守的习惯边界。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开始时一直遵守着这一边界。但在1954年,印度政府却修改了官方地图,把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已定国界,占领了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又在中段侵占了阿里地区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还把西段的巴里加斯划入印度版图。这样一来,印度共侵占中国领土达12.5万千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一个福建省。两国关系就此跌入低谷。

  “大印度联邦”狂想

  中印关系从手足情深到反目成仇,追根溯源主要是“大印度联邦”在作祟。

  “大印度联邦”本是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想不到尼赫鲁却对它格外欣赏。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和中亚西亚,而印度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尼赫鲁还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是以英国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1914年英国为扩张其殖民地领土,以不正当的手段与当时的西藏当局秘密换文,炮制了大致以喜玛拉雅山主脉分水岭为走向的边界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未予以承认。)。尼赫鲁甚至认为,独立为新生的印度创造了大好时机,印度要建立以自身为盟主的“大印度联邦”,并以此为基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尼赫鲁在印度独立民主运动中萌生的“关于印度的新概念”。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西藏独立。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更令人惊讶的是,尼赫鲁1954年10月访华甫归,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竟立即出现在印度官方地图上,以此迫使中国接受这一事实。直至1958年12月14日尼赫鲁给周恩来的亲笔信中还写道:“印度的这些大片土地(中国地图表明属于中国)只能是属于印度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对这些土地不存在争端。”此后,印度政府还支持西藏反动农奴主叛乱,公开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尼赫鲁甚至指责中国“没有遵守西藏同中国关于自治区的协议和对印度提出的保证。”
西藏叛乱的失败,使尼赫鲁划西藏为印度战略缓冲区的妄想成为泡影,但“大印度联邦”构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静。他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印度,中印关系随即恶化。尼赫鲁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一意孤行地执行“前进政策”,继续侵占中国领土。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困兽犹斗的尼赫鲁

  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使尼赫鲁乱了方寸。他不与任何人商量,独自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轰炸机和军队与中国作战。印度国民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失败情绪的冲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希望以此推进谈判,恢复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而印度政府却未能理解中国的善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惩罚”大大伤害了印度的自尊和体面,并把中国主动释放全部被俘人员、所缴武器和军用物资也说成是阴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诚意根本不予理睬,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反而指使其军队重新占领被中国军队赶出去又后撤的全部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印战争后,印度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与苏联签定了为期20年的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条约明确规定,双方“保证不向与另一方发生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方提供任何援助,在一方遭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应立即共同协商。”当时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说,如印发动战争,苏联将在军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并牵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与此同时,印度为了报边界战败的一箭之仇,开始了全面的扩军备战,并专门组建了针对中国军队的“山地师”部队。“中国威胁论”也从此笼罩印度大地,中印关系进入了冷冻期。

  直到1969年元旦,英迪拉·甘地政府迫于国内外局势发展的需要,表示愿与“中国进行有意义的会谈,以寻求中印争端的解决”。中国政府自然表示友好的回应。1970年“五·一”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印度驻华临时代办米什拉时说:“我们总要友好的,不能老是这么吵下去么。”毛泽东当时还请米什拉代为问候印度总统和总理。

  但此时印度国内的反华势力却依然活动猖獗。他们支持西藏叛乱分子在新德里举行活动,还把“西藏问题”和“中国在西藏侵犯人权”议案提交联合国大会。与此同时,英迪拉·甘地政府又把侵占的中印边界东段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东北边境特区”上升为“阿鲁纳查尔中央直辖区”。此时,中印关系虽有解冻迹象,但印度并没有诚意采取实质性的举动。

  曲折中的艰难进展

  直到1976年,印度才主动恢复向中国派驻大使。1979年2月12日,人民党政府外长瓦杰帕伊访华,中印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最难解的死结。1980年英迪拉·甘地与勃列日涅夫会谈时,指责中国“对边界领土的要求或侵占而产生的领土纠纷,使中印关系进程缓慢”。虽然从1981年起,两国商定轮流在北京和新德里举行边界问题谈判,却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曾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印度则要求分段解决。

  这期间,印度议会两院又于1986年将“阿鲁纳查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印度第24个“邦”,企图从法律上使占领合法化。中国政府为此提出严正抗议。直到2002年两国的边界联合工作小组在该地区核实实际控制线时也未能解决这一争端。

  虽然印度在中印边界战争中遭到了军事上的全面失败,但实际上却是既得利益者。它趁中国军队后撤之机非法占领了有争议的中国领土,此后又千方百计使非法占领合法化,这便是数十年来中印边界争端未能得到真正解决的症结所在。

  1962年中印战争后30余年来,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始终存在严重分歧,但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1988年12月19日,拉吉夫·甘地成功访华,中印双方同意通过和平方式协商解决边界争端。此外商定,在寻求办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两国间经贸与文化的交流合作,为合情合理解决问题创造气氛与条件,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和经贸科技联合小组。拉吉夫·甘地之后的V·P辛格、高达及拉奥总理也都表达了增进中印关系,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

  1998年5月,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为进行核试验大肆叫嚷“中国威胁论”,使中印关系一度受挫。但不久后,瓦杰帕伊的人民党联合政府又重新认识到,中印关系对21世纪印度发展至关重要。2003年6月23日,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双方又约定各自任命特别代表,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 来源:环球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2

中国与印度海军特种部队战力比较
少年科学画报
中印海军特种部队战力比较

  ○高 鹏

中印两国毗连相邻,有很长的国境线,也有双方记忆深刻的历史恩怨。近年来,两国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不过,两个国家发展的重点不同而已,中国 主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与武器装备,海军又是印度军事发展的最优先项目。印度有一支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海豹”的海军特种部队,几乎无人不知,但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突出的战斗力几乎很少向外界透露。
  无独有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阅兵队伍中,有一支头戴迷彩钢盔,身着蓝色迷彩服,手持“95式”自动步枪的迷彩方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首次在国庆大阅兵中亮相的迷彩方队就是被人们誉为“军中之军,钢中之纲”、“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可以从空中到陆地、从海上到水下、从天南到地北迅速发起攻击。这是海军序列里最年轻的一支部队,更是一支神奇的部队,是多次被外国元首称为“东方海豹”的海军特种部队。
  中印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因此,本文试将这两支海军特种部队的战斗力做一比较。
  发展渊源,极为相似
  中国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独立兵种,最早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是陆战第一团。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实施快速登陆和担负海岸、海岛防御或支援任务的两栖作战部队,是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的拳头,又是联合进攻行动的“尖刀”,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
  早在1953年,为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华东军区以陆军1个步兵团和2个步兵营为基础,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1954年12月9日,在陆战第1团和水陆坦克教导团的基础上,合并华东军区水兵师师部及所属水兵第2团,组建了第一个海军陆战师。朝鲜战争结束后,部分援朝部队被拨入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1955年,中国海军在福建成立了海军陆战学校,培养两栖作战指挥人员。1957年1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海军陆战师被撤消。

  1979年,为因应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的快速部署任务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并以旅的编制配属三个舰队。1980年5月5日,南海舰队陆战第1旅在海南岛龙洲河畔正式成立,不久,东海和北海舰队也都组建了陆战旅。各陆战旅辖有3个陆战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1个通信营,各陆战营辖有3个陆战连、1个防空导弹连、1个迫击炮连,旅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并直辖有潜水连、防化连、工兵连、汽车连、卫生连、警卫连、教导队、两栖侦察分队和直升机分队等连级单位,每个陆战旅拥有5000人以上,分属北、东、南三个舰队。据军报报道,1998年7月1日又有一个陆军旅“整建制”收编为陆战队某旅,主要兵源来自第31集团军。如此一来,中国海军陆战队实际作战兵力大约40,000人,其规模仅次于美国海军陆战队(17万余人,为三军外独立军种)。
  中国海军陆战队主要担负两栖登陆、反登陆、抢占礁岛、渡口、桥梁及应急作战等任务。其艰巨和危险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每个海军陆战队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坚强的意志。
  与中国海军陆战队相比,印度海军特种部队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根据英国《国外领土内部防御计划》,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中队(SBS)开始从印度海军中挑选军官和士兵,按照海上特种行动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印度海军培训首批特种作战队员。
  为了发展自己的海军特种部队,1955年,印度海军在科钦市建造了一所轻装潜水员学校,被称为“蛙人队”,主要由英国专家担任教官,对其进行单独训练。第一个分队的基地设在孟买,主要参与西方舰队的行动,第二个分队基地在维沙卡帕特南,参与东方舰队行动。刚建立的时候,这两支蛙人部队主要负责清除沿岸障碍、实施水下爆破、营救和打捞遇难船只,后来,蛙人队开始在东巴基斯坦(今日的孟加拉国)实施了数十次突击行动,但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作为海军陆战队两栖分队,印度海蛙人部队能随时在任何条件下行动,完成任何任务,在当时成了印海军唯一的特种部队。印度海军司令部为其专门制订了水下爆破行动实施指导方针,但未提出海上或海岸登陆实施突击行动的任务要求。
  随着国力的发展,也是为了因应来自印度洋上的威胁,印度大力发展武装力量的心情非常迫切,1986年,印度海军开始组建一支真正的现代化特种部队,主要执行海上特种作战、沿海侦察、反恐等特殊任务。1986年,来自潜水员和水下爆破专家中的志愿者,仿照美国海军陆战队“海豹”突击队的模式,组成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分队。为了提高职业技能,大部分队员被派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市“海豹”突击队训练基地进行培训。新建的这支海军特种部队任务更加广泛,从事一系列水下、海上、沿岸、敌后特种作战任务,其中包括反恐、海上钻探平台防护等。
  1987年2月初,作为海军陆战队特种作战部队的“印度海军特种部队”(IMSF)正式成立,首任指挥官是刚从美国科罗拉多“海豹”突击队基地结束了为期一年培训回国的阿尔文德·辛格中尉。1991年,印度海军特种部队更名为“海军突击队”,又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海豹”。
  印度海军突击队共分3个行动大队,每个大队都有自己明确的作战方向,共约2000人,下辖10个连,每连200人。每个连内,直接从事特种作战行动的官兵只有120人,其余80人属于所谓的“支援和保障队伍”,提供后勤保障。另外,每个行动大队还下辖一支加强排编制的反恐分队,即快速反应部队。
  印度海军突击队除了要完成最主要的特种作战任务外,还要进行海上搜索和营救行动、海上侦察行动,搜集到的所有情报上报海军情报局。
  由此可见,中印两国海军特种部队的发展历史不仅相同,成立的原因也极为相似。从这一点看来,中印两国海军特种部队的发展渊源有惊人的相似。
  武器装备,难分伯仲
  中国海军陆战队是一支具有惊人战斗力的队伍,主战装备以国产武器为主,包括59式坦克、63式两栖坦克、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122毫米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炮、“红箭8”反坦克导弹、红樱-5和前卫-1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等。近年来,随着国产ZTS63A式两栖坦克、新型两栖装甲输送车、722Ⅱ型全垫升大型气垫登陆船、直8重型运输直升机以及GPS卫星导航仪的大量列装,标志着中国海军陆战队整体作战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升。
  中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也相当先进,以轻型装备为主,近年来,随着97式自动步枪、海洋迷彩服等先进单兵配备,GPS卫星导航仪和多种登陆舟艇的大量列装,形成了反应自身作战任务的特色武器装备。63式水陆两用坦克有口径为85mm口径的62-85Tc式线膛坦克炮,7.62mm并列机枪和59式12.7mm高射机枪各一挺。
  另外还装备可肩射也可枪挂的35mm榴弹发射器。这种榴弹发射器最先是作为驻港部队的QBZ95式自动步枪枪挂式榴弹发射器而亮相的。整个武器系统中有4种型号:
  QLL91肩射式防暴榴弹发射器;
  QLG91挂装56-1式或56-2式冲锋枪;
  QLG91A挂装81式或81-1式自动步枪;
  QLG91B挂装QBZ95式自动步枪。
  近年来,印度海军突击队也逐渐成为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队伍,装备有各种各样的射击武器,突击步枪主要使用印度国产FN FAL步枪、美国M16、苏制AK47步枪,主要装备快速反应部队。狙击手使用PSG-1狙击步枪。冲锋枪是印度国产“斯特林”型、以色列乌兹型、各种德国MP5改型。手枪主要是格洛克手枪。重型武器装备中有苏制RPG-7火箭筒、苏制RPK机枪。无声武器主要使用强弩。
  潜水装备有呼吸器、潜水服、脚蹼、罗盘及从德国采购的最新型闭循环装置等。水下交通工具是双座和四座拖船,“宇宙”型拖船还是在1990年购买的,能运送2名携带武器装备和必须物品的蛙人,距离在25海里以内。这种水下拖船装配有专门运送射击和工程武器装备的装置,另外还配备有通信设备、观察和导航仪等。水面交通工具有轻型充气艇、摩托艇、兽皮船等。在实施大规模行动时,海军突击队可动用部署在维扎加的小型舰队,使用巡逻艇和登陆艇向敌后运送突击队员。1998年6月,印度海军开始生产T-80型高速巡逻艇,该艇装备2门20毫米自动化火炮,带激光瞄准仪、测距仪及特种行动必须的所有设备。另外,海军突击队还可支配6架“海王”Mk.42C型直升机和数架“猎豹”轻型直升机。
  对于特种部队的装备,只能做一般性的比较,很难做出系统全面的优劣评价,性能优劣是一方面,人机工效又是另一方面,而且,武器装备几乎都在不断更新,随时装备特种部队。
  印度军队身经百战
  中国队员百炼成钢
  中国与印度两国的海军特种部队,是两支任何对手都不能轻视的部队!
  他们或者是百炼成钢,或者是身经百战。中国海军陆战队被称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印度海军突击队则被称为“印度洋上的蛟龙”。
  印度海军特种部队成立伊始就投入了战斗,虽然战力有限,但所有行动都有非常详细的计划保障,在特种分队进入敌后之前,先根据地图和航空照片研究目标地区地形情况,汇总、分析敌方情况,预测当地居民对侦察分队的可能态度,之后选择空降(登陆)方式和地点,同时做好应对不可预见情况的预案。通常会向一个目标(地区)依次派出2~3个侦察分队,比较、印证他们得到的情报。
  早在1987年,印度海军特种部队参加了打击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恐怖分子的行动,代号“孔雀舞”,一直持续到1991年。最初是第340独立旅特种分队镇压叛乱队伍,随后由海军特种部队负责。1988年,印度海军特种部队45名队员经过3天急行军,穿过原始森林,分3个小组强攻叛乱分子一个巩固哨所,消灭了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大部分游击队员。在另外一次行动中,特种部队官兵成功抓捕了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两名地区领导人。
  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到1988年11月,印度海军特种部队在打击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的行动中表现出色,令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大吃一惊。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将目标转移到马尔代夫,由46名武装分子组成的队伍劫持了两艘货船及27名人质,其中包括马尔代夫教育部长,试图发动国家政变,印度海军突击队发动代号为“仙人掌”的空降突击行动,乘坐两艘军舰迅速追赶,经过精心准备后,顺利实施了人质解救行动。11月6日,海军特种部队队员从两架“海王”直升机上空降到被劫持的船上,对泰米尔猛虎解放组织发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行动。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海军突击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所谓的“反恐”战争,镇压克什米尔邦境内的叛乱。海军突击队先后以不同方式派出3个分队进行设伏、侦察,详细侦察随后突袭目标。海军突击队最常用的战术是伪装成叛乱队伍,以假乱真,趁机发动致命一击。他们严格挑选当地居民,精心组织伪装队伍,然后把这种部队投送到游击战地区,查明分离主义武装分子队伍后,突然发动袭击消灭他们。因这种特殊方式的行动,武装分子称海军突击队队员为“制造混乱的士兵”。1998年,印度海军突击队直接从水下发动了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突击行动,摧毁了叛乱分子几艘运送爆炸物质和武器的舰船,使武装分子元气大伤。
  1999年,克什米尔地区的卡吉尔和塔尔托克发动了大规模叛乱,为平息暴乱,印军发动代号为“胜利”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海军突击队在最初阶段负责侦察、探明敌方详细情况(营地、人数、武器装备、行动计划),配合大部队消灭武装叛乱分子。“胜利”战役结束后,海军突击队还参加了一系列反恐行动,仅有一名队员战死。
  2000年3月,印度海军总参谋长向作战勇敢的海军官兵颁发奖章,一半以上的立功受奖人员为海军突击队官兵,其中有3名队员获得了“勇敢”奖章,1名特种队员获得了印军最高奖章“马哈维查克拉”勋章,到目前为止,印度全军只有10名海军官兵获此殊荣。
  与美英等过特种部队相比,虽然印度海军特种部队历史并不悠久,但身经百战,具有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大有追赶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英国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等世界顶级特种部队的架势。
  与印度海军突击队相比,中国海军陆战队虽然没有经历过像印度海军突击队那样的战斗,但他们的人员素质及特战技能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已经达到了百炼成钢的境界,可与美国“海豹”相妣美。
  中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服役期间,除了掌握海、陆、空、警多达上百件武器外,还要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驾驶、擒拿格斗、方位判断、地图识别等本领。此外,还需掌握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等获取情报资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码通信联络等多渠道传递情报的技能。两栖侦察队是海军陆战队的“队中之队”,他们担负着潜入敌岛侦察、突击等特种任务,与其他一般队员相比,他们的身手更加不凡。
  海军陆战队的新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要想加入中国海军陆战队,首先必须在陆战队的野外训练基地接受“兽营”式训练的考验,散打、擒拿、格斗、刺杀、硬气功等军事科目,是每个陆战队员必须掌握的。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合格者才能跨入海军陆战队的行列。耐高温、耐严寒、抗眩晕是对海军陆战队员身体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每个新兵必须先过体能训练这一关。耐高温训练的标准是在列日下能顶住3~4个小时的暴晒。耐严寒训练是在零下30度的野外仅靠一床棉被与一件军大衣过夜。基础科目训练包括泅渡训练和越野训练等。在泅渡训练中,每人要游3000~5000m,全副武装负重20kg要游300m。在5km越野训练中,每人全副武装负重20kg要在20分钟完成。此外,每天的基础课目训练还包括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90多个挥臂,100多个跨步,100多个蹲下与起立。新兵在完成第一年的体能和基础科目训练后,第二年开始特种专业训练,即按照特种作战的要求,突出在特殊条件下对特殊设备、特种技术和特种战术的训练。训练强度和难度最大的要数野外生存训练,队员们要在荒岛的热带丛林里生存和野战5个昼夜。
  新兵在完成第一年的体能和基础科目训练后,第二年开始特种专业训练。每年在气温最高的时节,海军陆战队都要将部队拉到北部湾,接受长达25周的战术基础训练和海上武装泅渡训练,陆战队将这一训练计划统称为“海练”。
  为了让陆战队员切身体验战场上“枪林弹雨”的感觉,在未来实战中可以泰然面对,在海军陆战队战术训练时,军事教练将陆战队员赶下壕沟,然后用机枪向他们头顶扫射,用的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空爆弹,队员们必须本能地趴在地上,听着耳边的巨响。
  潜水训练是锻炼陆战队“蛙人”的特殊训练课目。在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营地20m×40m的游泳池中,“蛙人”要根据要求潜入5m深的水下,在一根绳子上按要求的尺寸精确地系上6个结,而后再按教练给的信号将其解开。只有顺利完成这一项目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水下求生”训练。
  自古以来,战场环境与临场操作完全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中印两支海军特种部队到底谁弱谁强?

  经过对比,无论从装备,还是战术特技,中国海军陆战队与印度海军突击队都是一流的,而且各有所长,很难做出一个谁强谁弱的结论,不过,从组建与战术特技的素质来看,印度海军突击队源于英国舟艇别动队,又拜美国“海豹”为师,战技似乎不错,但靠这种方式学来的东西,在战场上未必能有效发挥。特种兵执行的任务错综复杂,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很多实战技巧不能衣靠学习他人的东西,而是要经过百般磨练,把自己练成钢铁般的意志与筋骨,在临场战斗中才能运用自如,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印度海军突击队虽然有过多次实战经验,似乎比中国海军陆战队有优势,但中国海军陆战队既经过千锤百炼,又经过众多的实战演练,其战斗水平非一般部队可比,不仅如此,海军陆战队在锻炼中糅合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内外家功夫,内外结合,武功与战术融会贯通,在战场上往往有超水平发挥,与印度那种到处求师学艺般学来的战技水平是不同的,系统操作性绝对优于印度海军突击队。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试验发射运载器 印迈出制造航天飞机第一步
印度将在今年(2007年)末进行超高音速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试验,这是通往建造航天飞机的第一步。

  携带一个太空回收舱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将于2007年1月10日发射,将帮助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收集数据,研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RLV),此类运载火箭在将卫星定位至轨道后,返回地面。

  RLV技术演示器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重达1.5吨,利用了气体热力学性能,飞行速度超过6马赫数或6倍音速。该演示器计划在年底发射。

  印度维克拉姆·萨拉巴航天中心(VSSC)主管表示,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可降低发射成本,幷像飞机一样运行稳定,具有突发异常中断和紧急着陆能力。

  采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飞机可显着缩短飞行时间,在90分钟内到达地球任何角落。与携带氧气燃料的火箭不同,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是使用大气中氧气作为燃料的吸气式先进发动机。该机构表示,经过一系列地面试验,验证了稳定的超音速燃烧发动机可在7秒之内达到6马赫数。

  这次试验,PSLV-C7将携带印度本土Cartosat-2卫星,该卫星为测绘卫星,重680千克,以及重为550千克的太空回收实验舱、印度尼西亚Lapan-Tubsat卫星(56千克)、阿根廷Pehuensat卫星(6千克)。(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印最新两栖舰艇下水:和中国比差距明显
印度海军新型坦克登陆舰沙杜尔号正式服役

  据印度亚洲通讯社1月5日报道,印度海军新型坦克登陆舰“沙杜尔”号已正式服役。


印度海军最新自制登陆舰沙杜尔号

  印度海军4日在西南部卡纳塔克邦的卡尔瓦海军基地举行了“沙杜尔”号的简短交付仪式。国防部长安东尼在仪式上说,“沙杜尔”号的加盟将大大加强印度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

  “沙杜尔”号是目前印度海军的第三艘新型坦克登陆舰,用以替代1997年退役的上一代坦克登陆舰。“沙杜尔”号满载排水量为5600吨,能够运载11辆主战坦克、10辆军车以及500名士兵到作战地区,其飞行甲板可起降直升机。此外,它还装备了火箭、防空高射机枪和便携式地空导弹等武器。


印度军政高层视察沙杜尔


  海军发言人称,“沙杜尔”号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作战系统,舰载能力为750吨,可执行维和与大规模作战等多种任务。

  印度海军第三艘大型坦克登陆舰“沙杜尔”号已完成港口测试,于1月4日在位于印度西海岸的海军基地“卡瓦”交付。该大型坦克登陆舰能载11辆主战坦克、10辆军用车以及500名士兵用以两栖作战。同时,这些登陆舰还拥有飞行甲板,能起降美制“海王”直升机以及印度自己制造的Dhruv直升机。

印度海军直到现在还在建造坦克登陆舰这种功能较为单一的舰种。看看我们的大登,即有直升机甲板,又有浸水式坞舱,能携带登陆艇,简直就象一艘“小坞登”,双方在功能和用途上高下立判。

印度现在也想造坞登,可惜造不出来,只好先买一艘美军1960年代末期建造的“奥斯汀”级回来作参考。考虑到印度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印度版奥斯汀”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来源:中华网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中印边界解决方案:对“麦克马洪线”做小幅调整
印度代表谈中印边界谈判
 早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1月17日和1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在新德里举行了会晤。中印谈得怎么样、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边界问题是否会影响中印关系?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近日在接受该国知名度很高的网站Rediff网记者专访时断然否认谈判“陷入僵局”,并认为边界问题不会影响印中关系。

  纳拉亚南说,经过前5轮特别代表会晤,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主要表现就是,双方达成了解决该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他说:“此前,我们根本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现在,我们知道谈判将朝着什么方向进展。这个原则就是最终解决该问题的指南针。”这也就是说,中印边界问题最终会通过政治谈判方式得以和平解决。

如果说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那么纳拉亚南认为现在已经过了第一阶段,即达成政治指导原则,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为达成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而努力。第三阶段就是划界。纳拉亚南认为,这三个阶段相比较,第二阶段是最难的。
  当记者问现在的谈判是否陷入僵局时,纳拉亚南突然提高嗓门说:“根本没有陷入僵局!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随后说道,中印边界问题谈判正继续向前推进,因为我们的相互理解正在不断增强。如果说有可能出现僵局的话,也就是在达成框架协定的最后关头。
  纳拉亚南相信,中印双方一定会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据他分析,这个方案基本上是围绕“麦克马洪线”做些调整,但调整幅度不会很大。现在双方特别代表会晤以及其他谈判渠道正是围绕这些调整进行研究。纳拉亚南认为,如果过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就很容易走了。边界划定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边民迁移。纳拉亚南说,双方同意将不做大的人口转移。
  边界问题不会影响两国关系
  当记者问,悬而未决的中印边界问题是否会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时,纳拉亚南坚定地说:“不会!边界问题肯定不会影响中印关系发展,我们两国现在已经很成熟了。我们没有冲突,边界地区保持和平。我们现在解决边界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以后不再提起这个问题。”
  “我认为中印双方对彼此都没有敌意。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两国就像两个孩子一样好得分不开,就像一家人一样亲”。纳拉亚南说,当今世界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印度和中国同时崛起。二者都在和平崛起,都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印之间绝对没有发生冲突的理由,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纳拉亚南强调。他同时指出,印度和中国是一对竞争对手。这种竞争就和其他许多国家之间的竞争一样,是一种正常竞争、和平竞争。
  印度到底要什么
  谈起胡锦涛主席去年11月访印,纳拉亚南说,“那是一次了不起的访问。就连一向对中印关系沉默不言的人也说,中印关系是前进中的伙伴关系。这正是我们所要的。”记者追问,印度到底要什么?纳拉亚南说,“我们不是街头的乞丐,我们不是向中国要救济,我们要的是世界对印度的认可,这当然也包括中国对印度的认可。”
  舆论认为,身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纳拉亚南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印度政府的态度。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主要分西、中、东三段。其中西段的阿克赛钦现处于中方控制之下;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中印已交换了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线地图,争议不大;边界东段地区面积最大,争议也最大,这一地区属于早前英国殖民者单方面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印度政府于1951年侵占,并于1987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
来源: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701/151898.html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美报撰文:中印边界谈判将“更有活力”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月14日文章,原题:印度渴望平息印中边界纠纷,打破与东南亚的贸易僵局 印度发誓努力解决与昔日敌手中国多年以来的边界纠纷,借此改善与这个亚洲邻居的关系。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称,周日在菲律宾的中部城市宿务,印度总理辛格收到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对其访问中国的邀请。纳拉亚南对记者说,辛格访华可能今年成行。他还表示,印中将更具活力地合作以结束双方的边界争端——这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主要问题。印中1962年在边界发生短暂冲突,此后多年关系冷淡。“我们对尽可能早地解决边界纠纷抱有浓厚兴趣,(并希望)以双方都满意的方式来进行,不留下日后可能被重新提起的问题。” 纳拉亚南说。

纳拉亚南相信中国不会反对美印去年达成的核协议,在协议中,美国答应向印度的核工业提供燃料和技术,辛格和温家宝周日没有谈论这个话题。近年来,随着经济联系的扩张印中关系回暖。去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希望推动这两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间的联系——两国的总人口将达到24亿。印度商务部长卡玛尔告诉记者,今年10月,一个研究印中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的小组可望提交一份报告。

《印度教徒报》1月14日文章,原题:印中同意“更有活力地”解决边界问题 印度和中国今天告诉各自的特别代表下周在新德里谈判时要带有“更多活力和更大创新”。这个指示是印度总理辛格与中国总理温家宝进行30分钟的会谈时发出的。周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将在新德里与中国特别代表戴秉国进一步讨论解决边界争端。(王华 译)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美国媒体称印度渴望平息印中边界纠纷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月14日文章,原题:印度渴望平息印中边界纠纷,打破与东南亚的贸易僵局 印度发誓努力解决与昔日敌手中国多年以来的边界纠纷,借此改善与这个亚洲邻居的关系。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称,周日在菲律宾的中部城市宿务,印度总理辛格收到了中国总理温家宝对其访问中国的邀请。纳拉亚南对记者说,辛格访华可能今年成行。他还表示,印中将更具活力地合作以结束双方的边界争端——这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主要问题。印中1962年在边界发生短暂冲突,此后多年关系冷淡。“我们对尽可能早地解决边界纠纷抱有浓厚兴趣,(并希望)以双方都满意的方式来进行,不留下日后可能被重新提起的问题。” 纳拉亚南说。

纳拉亚南相信中国不会反对美印去年达成的核协议,在协议中,美国答应向印度的核工业提供燃料和技术,辛格和温家宝周日没有谈论这个话题。近年来,随着经济联系的扩张印中关系回暖。去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希望推动这两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间的联系——两国的总人口将达到24亿。印度商务部长卡玛尔告诉记者,今年10月,一个研究印中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的小组可望提交一份报告。

《印度教徒报》1月14日文章,原题:印中同意“更有活力地”解决边界问题 印度和中国今天告诉各自的特别代表下周在新德里谈判时要带有“更多活力和更大创新”。这个指示是印度总理辛格与中国总理温家宝进行30分钟的会谈时发出的。周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将在新德里与中国特别代表戴秉国进一步讨论解决边界争端。(王华译)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印度航天力量发展揭秘
前言
  
  如今印度军队规模、装备水平和国防科研能力等方面已在亚洲乃至世界诸军事强国中部占有一席之地,其航天力量发展出引人注目。印度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它一直将航天力量发展视作迈向世界大国、体现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卫星的发展、积极开发天战武器和空天飞机、印度大力实施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
  
  印度卫星的发展
  
  印度1975年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1980年7月,其自行研制的SLV-3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罗西尼”试验卫星送达A400公里高的轨道,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20多年来,印度共发射地球探测、地球同步通讯、太阳物理试验、广播电视、遥感卫星以及军用侦察系列近20颗卫星,现在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空间技术综合开发和应用体系。
  印度国家卫星系统计划,即区域卫星通信和气象观测计划。该系统由航天部、电信部、气象部、信息广播部等部门联合经营,其空间部分由印度卫星-1B、印度卫星-1D、印度卫星—2A、印度卫星-2B、印度卫星-2C、印度卫星-2D和印度卫星-2E组成。卫星的通信有效载荷有c波段、扩展C波段、大功率s波段和K波段转发器与移动通信转发器;气象有效载荷有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和气象数据中继转发器,部分c波段转发器租赁给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印度遥感卫星系统计划,即国家自然资源遥感计划。该系统隶属于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由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系统规划委员会进行协调与管理,其空间部分由发射的印度遥感卫星-1A、印度遥感卫星-1B、印度遥感卫星-1C、印度遥感卫星-1D、印度遥感卫星-P2、印度遥感卫星-P3、印度遥感卫星-P4、印度遥感卫星-PS和印度遥感卫星-P6组成。有效载荷有可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工作的线性成像自扫描仪、高分辨率全色照相机、宽视场传感器、模块式光电扫描仪、雷达校准用c波段转发器、海洋水色监视器、多频扫描辐射计,以及x射线天文学有效载荷一卫星数据由国家遥感局统一接收和处理,美国的公司也按其与印度航天部签订的协议进行接收和处理。
  印度军用卫星系统的发展。印度于2001年10月成功发射了首颗军用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TES),使其第五个拥有军用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该卫星分辨率达到1米级,可覆盖全球60%的地区。印度并不满足于仅发射单颗军用卫星,其后就大力开发军用卫星系统。印度成功发射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TES)只是其TES军用卫星系统的一小部分。印度的TES军用卫星系统由6颗卫星组成,今后其他5颗TES卫星还将陆续发射升空。整个TES军用卫星系统包括的6颗TES卫星,它们将组成侦察卫星星座,有望使图像采集分辨率提高N50厘米。目前印度正在开发组合复杂的预警卫星系统,印度“国家预警与反应”卫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该卫星系统计划由2颗NSAT系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3颗极地轨道遥感卫星、3~5颗低轨道地球卫星和1颗专用气象卫星组成。该系统在规模、范围以及复杂程度上都远远大干现有的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另外,印度还在加速战略侦察卫星系统的研制与发射,印度航天与研究组织正在研制地球观测卫星。印度国防部长高级顾问阿特里透露,印度已在研发天战武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其将在5年内拥有用于太空作战的激光武器。当前印度还在加紧开发反卫星系统技术,包括粒子束武器、射频武器和轨道拦截器以及信号干扰器,并计划于2010年部署动能攻击飘浮拦截器、无方向限制的射线火炮阵列和高级跨大气层空中飞行器;印度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名为“卡利—5000”的强大电子加速器也处于后期安装之中,预计到2020年可当作粒子束反卫星武器投入使用。
  印度空天飞机技术发展也很迅速。20世纪90年代左右,印度曾提出过一个“超级飞机”计划,但最终因其120亿美元的巨额成本而被迫取消。2001年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全球动力推进大会”上,印度设计的新型空天飞机模型首次露面。这种空天飞机称为“先进跨大气层吸气式研究飞行器”(AVATAR,简称“艾瓦塔”),“AVATAR”在梵文之意为“复活”,印度以此命名其新式空天飞机寓意为“超级飞机”计划重获新生。该机型体积小于俄米格-25战斗机,采用氢作燃料,可将500-1000公斤重的卫星送入低轨道。从公布的照片看,“艾瓦塔”的设计非常前卫,完全打破了美国航天飞机的框架。尖尖的机头,宽大粗壮的机身,短小的双翼,整个造型非常流畅,真有点“天外来客”的味道。当地有关专家评论,这是国际航天界的一次技术性突破,不仅可使航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有效减少阻力,而且其宽大的机身将意味着飞机能装载更多的设备、人员和燃料。“艾瓦塔”飞机主要以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爬升至巡航高度后改用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待巡航速度达到7马赫时,利用其火箭发动机加速飞行进入轨道。回收时,其离轨进入大气层后,利用自身动力系统降落。除民用航天任务外,其还可作为高空超音速飞行执行监听、监视侦察甚至空间作战等军事任务。目前该计划负责人已表示,“艾瓦塔”可在十年内用不到20亿美元的经费制造成功,并且时间还可能会缩短。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艾瓦塔”的问世是印度军事航天技术一次质的飞跃。
  
  印度大力实施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
  
  印度并不满足于仅向太空发射卫星等航天器,其长远目标为在太空建立基地。在印美两国空间合作会议上,印度总统卡拉姆就建议两国于2050年联合在火星建立基地。因在太空建基地需要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登月技术,印度为实现其在太空建基地的远大目标,正在不顾困难地大力实施载人航天和登月计划。
  
  载人航天计划
  虽然印度实现了航天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并不满足,其认为只有实现载人航天才能标志着它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目前,印度正积极培养航天员。他们曾把一名宇航员送上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但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了爆炸,印度宇航员也随之丧生,印度将这个日子视作国难日。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的决心,现在,印度又把两名宇航员送往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署进行培养,他们分别只有14岁和16岁,印度希望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储备宇航员。
  不仅是宇航员的培养,印度在硬件方面也是积极备战,现在,它已经拥有低温火箭技术,这是实现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当返回式飞
船实现着陆的时候,就标志着他就要跨进航天大国的门槛,因为飞船返回地面是载人航天的必要条件。据报道印度还将于2005年下半年向地球极地轨道发射一艘太空船,它的重量为500公斤,ISRO将利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其发射到太空。随同发射的还有一颗名为“卡托萨特-2”号卫星。进入太空之后,飞船将定位在距离地球650公里之外的极地轨道之外。这个太空船将在西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发射成功之后,太空船将在太空停留一个月,在失重状态之下进行金属熔化、分子合成、以及微生物实验。这是一艘可以回收的太空船,它将会返回大气层,然后利用漂浮系统返回地面,并在地球上安全着陆。此后,这个太空船还可以再次利用。目前,ISRO正在作发射前最后的准备工作。如果这个太空船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距离载入航天的目标只有短短的最后一步。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的五年内,印度实现载人航天,将不再是一个梦,她可能会在日本之前实现载人航天。
  
  登月计划
  印度另一个航天高科技项目,是备受世人关注的登月计划。2001年,印度开始向外界透露其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按照当时的计划,登陆月球将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向月球发射探测装置,然后发射登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最终帮助印度宇航员登月。印度将于5年内实现月球探测飞行,第三阶段也就是登月最快将在2015年完成。2003年9月,印度政府批准了在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无人飞船的计划,这标志着印度的探月工程已经启动,而且正在按计划一步步进行。在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刺激下,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4年2月宣布,“月球初航”提前到2007年或更早一些时候进行。现在印度已经成功进行了3次太空回收试验舱空投测试,并宣布发射首颗可收12放和重复使用航天器。据报道,该航天器是一个月球探测装置,可对月球表面进行三维成像和绘图,具有5米级分辨率。参加此项任务的有维克拉姆萨拉巴以航天中心、国家物理实验室、塔塔基研究所、物理研究实验室、印度科学院、印度天体物理学院以及拉曼研究院。此外,印度还将为登月计划在班加罗尔建造一个拥有9.11米天线的太空跟踪网。印度在发射完此颗回收航天器之后,印度探月飞船也将升空。
  
  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印度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对本国航天在领域的发展照顾有加,其航天力量发展也很快,但由于印度现在的航天计划同其经济和技术实力相比是不相称的,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技术不全面致使部分航天器无法实际运用印度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航天发展方面其技术不全面的问题暴露出来。印度虽然成功发射了第1颗具有军用侦察能力的卫星,但如果想用于任何军事目的,至少还要再等5年时间。1名印度高级陆军军官称,这颗TES军用侦察卫星将用于对战略地域进行标图和拍照以供印军使用,但由于印度军方目前没有相应的设备对卫星发回的图片进行较好的处理,也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
  耗资巨大印度一心想要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但一直受经济实力所限。印度目前总人口已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印度人均GDP仅430美元,排名世界100位之后,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外,最反映国家实力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印度均低于世界平均指数,印度外债高达1000多亿美元。一些著名经济评论家指出,按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使要赶上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至少也需要20年时间。发展航天力量耗费很大,其不少国内人士就指出像印度这样贫困的国家不应该启动这么多的航天计划,这笔资金可以用于解决国内矛盾和发展经济上。
  航天发展计划“空洞”科学界持批评意见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孟买举行的科学大会上揭开登月计划的序幕,出乎意料的是登月计划却受到了最意想不到的国内科学家的批评。科学界的担心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登月计划所肩负的任务已经过时,美国人已经在30多年前登上了月球,仅仅希望向世界表示,它有能力执行由发达国家所掌握的复杂的空间研究计划,就启动登月计划没有必要;印度已经拥有远程探测和发射导弹的能力,因此登月计划在军事上的收益是微乎其微的;该计划可能会产生一些附带的商业效益,但为了获得此类利益而启动一项登月计划也是没有必要的。安全隐患多的印度航天事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印度航天力量发展取得骄人的成就,但部分计划超越了科学发展规律和客观条件。
  印度航天方面存在不少安全隐患。2004年2月23日,距印度东海岸城市金奈约数十海里的孟加拉湾斯里赫里戈达岛发生了一场悲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设在该岛上的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附近的一座火箭助推剂加工厂由于意外事故发生爆炸,当场夺去6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生命,另外3人虽侥幸逃生,但也被严重烧伤。爆炸还将该厂117号厂房夷为平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数百万卢比。据报道,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自创建以来,其科技人员在进行新技术试验时就一直小事故不断。“安全”始终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剑。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和如此多的安全隐患,不仅对印度航天基础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对印度航天计划是一个打击,而且制约着印度航天未来的发展。
资料由军校小坏蛋提供
作者: 105542    时间: 2007-10-16 19:44

印度空军司令一语惊世界 航天战略向美俄看齐

--------------------------------------------------------------------------------
印度28日宣布将组建自己的太空部队,给了敏感的太空军事化问题一个最新的触动。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美俄两国有能够投入太空实战的部队。印度空军司令提亚吉当天说,为了更好地“探索外层空间”,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太空袭击”,印度将筹建“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这一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引来各种疑惑和猜测。自去年10月媒体披露美国总统布什秘密制定对太空加大军事部署的“新太空政策”之后,太空明显成了是非更多的地方。近年来致力于在各方面向大国标准看齐的印度,也明显不希望在“太空军事俱乐部”外面徘徊。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实印度要建太空司令部的想法由来已久,此次旧话重提,意味着印度可能要加快这个司令部的筹建步伐。

“印度空军需要进太空”

据印度半官方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28日,印度空军司令提亚吉在印度西部城市甘地讷格尔参加印西南空军指挥官会议期间对媒体表示,印度空军现在正在建设一个“太空司令部”,并“早已为该司令部培训核心人员”。尽管提亚吉没有透露该司令部最终建成的时间表,但他充满信心地表示,“时间不会很远”。

耐人寻味的是,印度总理辛格1月25日还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信誓旦旦地表示“不要让太空军事化”,话音还没落,提亚吉就发出了完全相反的信息。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印度各大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对此作了突出报道。《印度快报》29日报道称,印度空军一名高级军官透露,即将建成的“太空司令部”将整合印度陆、海、空三军的力量,其功能将效仿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有分析指出,该司令部的最终角色,将是集三军指挥权于一身帮助印度“赢得未来战争”的总指挥部。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自己的“太空司令部”,为什么印度要建这样的机构?提亚吉在回答记者上述问题时表示,这首先是国家防务的需要。他说,建立这样的机构是用来防御来自太空的袭击。其次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他说,印度已经拥有一支具有越洋作战能力的太空力量,这时候,印度需要太空侦察、太空通信,更需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从太空获取战略空间。另外这也是印度空军发展的需要。他说,为了保护印度的全球利益,印度空军需要进入太空。“太空司令部”将与印度的卫星、雷达、远程通信系统、战斗机、直升机等共同组成印度“新的空军”。

太空军备竞赛逼近南亚

其实,早在2000年,印度空军就把建立太空司令部的有关构想递交了印度议会,但迟迟没有下文。2005年9月,提亚吉提出为填补印度“军事利用太空”的空缺、在印南部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建太空司令部的建议。据《印度教徒报》29日报道,此提议遭到印度海军和陆军的指挥官们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印度空军将垄断这个司令部的指挥权。

新德里一名战略分析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年是印度空军建军75周年,提亚吉此举就是想在这一年对空军作出重大战略调整,使印度空军成为战略型空军。而德里大学政治学教授辛哈分析认为,“太空司令部”这个工程迎合了印度一些人的军事强国梦想,特别是高层决策人士。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工程得以先上马,等时机成熟再公布。可能是因为上周印度成功回收返回式太空舱,使得印度空军司令有勇气和信心把这个工程公诸于世。但辛哈教授认为,提亚吉这样做是不明智的,可能会给周边国家甚至其他国家传递一个消极的信号,会给一些国家军事开发太空以口实。这不利于印度安全,更不利于世界和平。

的确,从印度的邻国已经传来了担忧的声音。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伊凡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但它并不满足于仅仅是地区大国,而向往当洲际甚至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事实上,一旦印度发展太空军事力量、建立太空司令部,巴基斯坦为了维持对印度的“有限威慑”,也将不得不进行类似的研究和武器项目开发,这对地区的和平稳定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他还说,印度的国防战略绝不仅以巴基斯坦为对象,因此地区乃至国际社会都应加以高度关注和警惕。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基斯坦学者还担心地表示,印度政府尚没有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上签字,这就意味着,印度可以不受国际条约的限制进行各种武器项目的研制和开发。

国防大学张召忠少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印度通过牺牲一些常规武器的研制,把钱省下来搞核试验,搞航天技术,建立这样的“太空司令部”,实际上是要找一个制高点,拉高印度技术水平,提高军事侦察监视范围和获取情报的能力。
印度要向美俄看齐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太空司令部。一个是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它是一个以美国为主体,联合加拿大组成的多兵种“太空司令部”,1954年开始筹建,1962年建成,其建立的初衷是在美国的北方构筑一道对付苏联的统一防线。开始的任务仅限于防空作战,后来增加了导弹和飞机的各类预警系统、空间监视和跟踪系统、拦截武器系统等,直到去年美国提出拥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新太空战略计划。

俄罗斯“太空司令部”的前身是战略火箭军。200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主持,将战略火箭军中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分列出来,组建新的航天部队(即“天军”)。俄“天军”是一个独立兵种,编制人数大约为9万左右,肩负发射各种军用航天器和打击敌天空武器系统的双重任务。据报道,俄“天军”监视着8500个太空目标,能对美国全境的所有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进行全天候监视。

与俄美相比,印度是世界公认的空间技术排名第六的大国,已经掌握了自行研发、制造和发射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卫星地面控制与回收等技术,基本可以支撑其开展外层空间的军事行动,并且印度从多年前就开始了太空武器特别是激光武器方面的研究。不过,尽管有一定基础,但军事专家指出,提亚吉在最新的讲话中没有提及印度实现这一计划的时间表,显示建立“太空司令部”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张召忠少将说,“太空司令部”作为一种新的编制,它需要很强的基础,例如巨大的经费投入和严格的硬件保障等,不是一道命令在一夜之间就可能组建完成的。目前,印度在航天领域一直是“大干快上”,他们再次提出建“太空司令部”,说明印度的航天技术一直在发展,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印度虽然成功进行了一箭四星的发射,但整体的航天技术水平不用说跟美俄相比,就是跟中国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际支持和国内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所长孙士海认为,印度此时提出建“太空司令部”,撇开实力不谈,它至少拥有“有利的国际环境”。他解释说,从政治上来看,虽然印度的民主制度与西方的制度更多的只是“形似”,但却得到西方的较大认同;从大国外交上来看,西方特别是美国想把印度作为平衡中国崛起的一支力量;从印度外交政策上看,印度也在利用西方防范中国的意图,获取自己的战略利益。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会向美国作战略倾斜,获得美国对自己实现空间战略的支持。但印度不会完全“一边倒”地倾向美国和西方,它会根据国家利益作出选择,会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找平衡。

张召忠少将说,尽管印度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美国和俄罗斯对印度发展航天力量都是支持的。印度的航天技术依靠俄罗斯,俄希望从中能赚到一大笔钱;美国则希望印度能发展成为一支可以与中国进行竞争的力量。

不过,印度国内舆论则同时议论了筹建“太空司令部”面临的技术性困难。有分析认为,虽然现在太空司令部已经在建,但三军在此问题上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些矛盾不仅现在会影响该司令部的建设进程,即使建成之后,还会影响该司令部职能的发挥。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有很多部门反对该工程。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农业部强烈反对,称印度有那么多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政府应该首先把钱投在农民身上。政府现在整天就想着“扩军备战”,这是犯了方向性错误,最终必将拖累整个国家发展的进程。(任彦 孟祥麟 石华)
来源:环球时报

资料由雨蔓提供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