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谁在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转】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空    时间: 2007-12-5 17:01     标题: 谁在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转】

企业的本质就是逐利的,没有利润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我”怎么能要求企业和老板不在乎“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呢?又怎么能在“我能为公司做什么”都没搞清楚之前首先问“公司能为我做什么”呢?  

谁在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  
  


听完上海银朵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乃诗先生所作关于“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职业道德宣讲报告,说实话,笔者是略感失望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宣讲报告主要站在企业甚或老板的立场上,重点强调员工职业道德,没有充分顾及员工感受、与员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其次是宣讲报告吸纳了诸多流行的员工管理理念,但却没有融会贯通,致使“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主题缺乏完整的思想体系支撑;第三是宣讲报告故事和案例说明相对欠缺,过于概念化和政治化,略嫌苍白无力和枯燥乏味。  
所以,那天下午在中电电气南京科技园大礼堂举办的课程培训就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使得现场呈现出明显的受众听觉疲劳现象。虽然大家都知道田乃诗先生是国内著名融资策划专家、2004年度中国十大经济名人,曾长期供职于马钢,在职场上无疑有自己很独特、很深刻的经历和感悟,也知道那天下午他还是抱病来的,在台上讲得很辛苦……  
其实,本来课程培训提出“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对于企业是如此,对于员工也是如此。  
关于“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发问源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一句名言:“不要问这个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你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所涉及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且这个问题还是由演说者自己提出来的,其中的“你”字很明显地代表着“我自己”。  
而“你能为公司做什么”涉及的则是个人与公司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也可以类比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因为作为企业公民的个人对于企业的感情确实是很难与作为国家公民的个人对于国家的感情同日而语的。而且,一旦离开了具体可感的语境,“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是谁也变得模糊不清了,到底是企业甚或老板,还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第三者,抑或是潜在的“我自己”?  
这就是说,排除开企业与国家的不同,“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是谁对于受众接受程度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作为企业公民的一分子,“我”显然比较容易接受来自“我自己”或者不相干的第三者的提问,而不容易接受来自企业甚或老板的提问。这也是人情之常。  
所以,如果“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是企业甚或老板(事实上正是如此),那就要看这一提问能否转换为不相干的第三者甚或“我自己”的提问了。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情感转换问题,也是一个很简单的换位思考问题。对于主讲人是如此,对于参训者也是如此。  
那么,“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到底能不能从企业甚或老板转换为不相干的第三者甚或“我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作为企业公民的个人显然也有必要思考并解决“我能为公司做什么”的问题,无论“我”是不是想与企业共同成长,也无论“我”是不是想在企业长期服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身处“只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市场经济时代,“我”所面对的职场就已不再是国家计划体制下的职场,而端在手里的饭碗也不再是“铁饭碗”甚或“金饭碗”,而是“瓷饭碗”甚或“泥饭碗”。作为企业公民,“我”首先是企业人,其次才是中国人(国家人),在工作时间内,“我”作为国家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是透过企业来完成的,而国家也透过企业为“我”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  
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和老板就像是“我”的养父母,虽然从情感上也许“我”只是迫不得已才选择养父母的,但一旦选择了,“我”就不得不割断脐带。这就是说,是“我”的现实处境决定了“我”必须思考并解决“我能为公司做什么”的问题,否则,站在企业和老板的立场上,人家又为什么要“收养”“我”呢?  
且不说连“我”现在端在手里的“瓷饭碗”甚或“泥饭碗”都还很不安稳。因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发达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规范,中国企业面临的全球化、国际化竞争压力正日益加大,一方面是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日益细化和提高,另一方面是主动或被动裁员、经营亏损或倒闭日益成为家常便饭。而与此同时,随着1999年以来中国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加大,中国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化”发展阶段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加大也正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普通员工早已供大于求了。  
既然“我”是如此有必要思考并解决“我能为公司做什么”的问题,那么,“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又如何能从企业甚或老板转换为“我自己”呢?  
这就是“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必须做一项很微妙的情感转换和很简单的换位思考工作,从企业甚或老板立场向员工立场作一定程度的位移,将员工职业道德问题转换为企业职业管理和员工职业规划问题。  
显而易见,一旦“你能为公司做什么”的提问者从企业甚或老板转换为不相干的第三者甚或“我自己”,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因为作为企业公民,员工职业规划和企业职业管理的问题将是“我”不可能不去关心、不去正视的。  
当然,客观地说,排除开田乃诗先生所作宣讲报告存在的传播策略问题,宣讲报告中强调的员工职业道德、员工管理理念还是很值得每一个企业公民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即使在情感上有点不愿意,也必须从企业人的现实处境和职业人的生存规则出发,做好这项很微妙的情感转换和很简单的换位思考工作。  
作为“我”的养父母,作为社会组织和社会人,每一个企业和老板都有自身不同的背景、经历、个性和人格,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以至缺陷,就像“我自己”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一样。试问,没有问题和缺点的企业曾经存在、确实存在、可能存在吗?尤其企业的本质就是逐利的,没有利润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我”怎么能要求企业和老板不在乎“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呢?又怎么能在“我能为公司做什么”都没搞清楚之前首先问“公司能为我做什么”呢?这也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不是吗?  
“我能为公司做什么”呢?这既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更是一个职业能力问题。如果“我”有与众不同的能力,那就要创造价值,以优异成绩证明给企业和老板看;如果我缺乏与众不同的能力,那就要加倍努力,以勤勉成为企业和老板的“自己人”。这才是一个企业人应有的态度和素养,也是一个职业人可循的成长和成功之道。  
所以,在笔者看来,无论“我”是不是想与企业共同成长,也无论“我”是不是想在企业长期服务,“我”都必须深入思考并彻底解决“我能为公司做什么”的问题,因为“我”一旦选择企业,就成为企业利益共同体的一分子了。而如果你还认为中电电气还是有希望、有前途、值得追随的企业,陆廷秀总裁还是有眼光、有能力、值得信赖的老板,那就更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与企业和老板一起正视和解决从经验型的指挥-控制管理模式向知识型的指导-协调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你说呢?  
兹以笔者多年拚搏企业职场的几点心得与中电电气全体新老员工共勉未来:  
场所和机会是别人给的,所以要对公司利益负责,时间和精力是自家出的,所以要从职业生涯出发。  
如果你不管好自己,你就要被别人管,如果你又不想让别人管你,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没人管你!  
先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再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有个人品牌的人。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