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儒家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生何意    时间: 2011-10-10 04:06     标题: 儒家人格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儒家文化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物质的与精神的、思想的与文化的、先进的与落后的、健康的与腐朽的,一起涌进国门,使人们的信仰理念、道德观念出现多元化,甚至一些人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信仰归属。而统一的、明确的、公认的新价值系统还没有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完全确立起来。人们一味沉迷于世俗生活的感性快乐,外表上富丽堂皇,内心里空虚寂寞,更有甚者,成为现代性行尸走肉和精神乞丐,“精神家园”因陷落而一片荒芜。此时,儒家人格思想投射出特有的光芒。儒家人格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我们祖先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也可以通过重新审视中国儒家理想人格的精神生命和道德价值,积极探寻并改造其中的积极元素,为当代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继承发扬对当代人的积极进取具有推动作用

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上,它对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它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对于当代人保持身心常态,应对现实社会,积极拼搏进取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其意思是说,有德的君子要以日月经天为象征,代写论文刚健有为,永远向前。在儒家思想的理想设定中,自强不息是所有修养良好、道德高尚的人都必须具有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孔子认为仁人君子一定要具备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这正是孔子身体力行自强不息精神的独白。荀子也一再倡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一代代的传承,融入了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激励国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这正是中国人积极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这种精神,表征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成为中华民族堪以立世、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竞争出效益,竞争出活力,竞争促发展。对于身处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当代中国人来说,自强不息精神正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操守与意志力量。意志对于个体行为、个人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在客观条件对等的情况下,更是决定行为成败的关键力量。所以,我们要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精髓,将它内化到个体的意识和行为中。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发掘潜质,提高能力,在社会中建立并拓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全民族的层面上,我们也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勇敢面对挑战,压倒一切困难,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二、重义轻利价值取向的准确重拾对当代人的拜金主义具有制约作用

儒家倡导的重义轻利价值取向对于维护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生产力与人性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直接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所以在当今中国,久被压抑的物质欲望,被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所“激活”,整个社会笼罩在物质利益的强大“势力范围”中。不少人在金钱的耀眼光芒下迷失了自我,标榜“一切向钱看”,失去了理想信念,道德因素也逐渐在其生活领域中变得暗淡。不讲公德,只讲私利;不讲助人,只讲利己;不讲诚信,只讲利益;不讲简朴,只讲骄奢,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面对这种情形,传统儒家人格思想的重义轻利价值取向就凸显出了时代性价值。它可以和市场经济追求物质利益的价值取向相辅相成,产生互补优化的效应。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主张在合乎道义的前提下,采取适宜的方法获取利益。这一原则对于我们今天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去追求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欲望,但是必须以“义”为取舍的标准。这个“义”当然不再指儒家设定的封建思想道德,而是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以公平、正义为基准的法律。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法制经济,它要求各个行为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法规原则和运行规范,以此来制约和引导市场中个体的行为,维护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市场经济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既着眼于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又恪守基本的道德要求,严格遵守各项法律,社会经济才会具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人们也才不会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蜕变为纯粹的经济动物。

三、和而不同相处之道的大力倡导对当代人的个性张扬具有引领作用

“和”与“同”的辨别在儒家的理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所谓的“和”,就是对不同事物的协调,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性进行互补,从而发挥不同事物的整合功用。这种由事物多样的统一所成就的和谐,在儒家看来是可以促使万物兴旺发达的。所谓“同”则是指相同事物的排列和相加,不但不可能产生互补的整体效应,甚至会导致相互排斥和挤压。儒家认为“同”不仅对事物没有益处,而且不美,容易引起纷争。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对个性发展与张扬的呼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个体差异的强调,不仅契合了当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现状,而且能够鼓励人们渐渐地从传统的禁锢中走出来,普遍认识到人是有个性的多样性的存在,认识到“人之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7]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和而不同”的观点,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同时追求整体的和谐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急速膨胀的个性发展要求,积极引导社会中张扬的个性,多方面地丰富发展人的个性。但同时,我们也要在注重个性、注重差异的基础上,求得“不同”基础上的和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天人合一和谐理念的深刻启示对当代人的科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在古老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基本上是利用手工工具来改造自然,所以人们对自然的影响很有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基本上保持着固有的有序结构和动态平衡。但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参与改造自然的手段从高度机械化向更多地使用智能化、自动化的工具过渡。人们征服陆地、海洋、天空甚至太空,对自然的影响,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对自然的大肆掠夺,在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8]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黑洞,生物圈退化,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严重,物种大量灭绝,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它不但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9]*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和十七大报告中都曾深刻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理论中蕴涵的合理成分,对于当代生态危机的解决、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正如我们常讲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认清发展规律、革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 易道璇玑    时间: 2011-10-10 15:44

重义轻利价值取向的准确重拾对当代人的拜金主义具有制约作用
作者: 把杖当烟拿    时间: 2011-10-10 22:21

天人合一和谐理念的深刻启示对当代人的科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 珍惜每一刻    时间: 2011-10-11 04:52

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继承发扬对当代人的积极进取具有推动作用




欢迎光临 110互动论坛 (http://bbs.110.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