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大宋三百年之建国大业

大宋三百年之建国大业

楔  子

关于人类社会的终极规律,早在600年前,历史小说家罗贯中就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事实正是如此。即使堪称中世纪极乐世界、理想社会典范的大唐皇朝,最终也要落得如此结局。唐王朝自从李渊建立以来,经历了280多个春秋,最后走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各地军阀割据,哄抢地盘,皇朝实际上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皇帝大人不幸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看各地军阀你打我我打你,一点都不给朝廷面子,但礼貌上对朝廷多多少少还有点表示,逢年过节也得送点礼问个好,谁也不敢率先撕破脸皮,毕竟要推翻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要有超强的军事力量,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一副超厚的脸皮才行,社会舆论的力量同样不能小看,凡是非正统的都叫乱臣贼子,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

    半死不活的局面就这样一直维持着……直到一个混世魔王的出现。

    他叫朱温,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小名就叫朱阿三。

    公元852年的一个阴冷漆黑的冬夜里,朱阿三出生于砀山县(今安徽砀山县)午沟里的一个农民家庭。爸爸是普普通通、沉默寡言的农民,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样,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他的出生显然在计划之外。不过,他出生的时候还是搞出了一点小动静,朱家的茅屋中放出道道红光,据说看起来就像着火了一样,所以邻居们都赶紧提着水桶过来救火。到了跟前,才知道虚惊一场。

    后来,爸爸死得早,妈妈就到了邻县一个大户刘崇家里做保姆,朱阿三和两个哥哥也一起跟了过去。可是朱家三兄弟在人家里不干活,好吃懒做。刘崇恨得直咬牙,早就想把他们扫地出门了。

    不过,刘老太太坚持要留住他们,倒不是因为她的菩萨心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老太太路过朱家兄弟睡的大通铺,无意间看见被子里面躺着朱阿三,被子上面还躺着一条红色的大蛇,人和蛇都在那呼呼大睡。事情很蹊跷,也没有再发生过第二回。主人刘家却开始对他们雇佣的这一家人另眼相看了。

    也许自己也觉得在人家里白吃白喝不太好意思了,朱阿三主动请缨,跟他二哥去山上打猎。你还别说,他打猎还真有一手,每天总能带回一些野味,给大家改善伙食,就没人再说他了。他自己也怡然自得,很有一点成就感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有一天上山打猎在路边休息的时候,朱阿三看见两乘大官轿从旁边经过。山路不好走,官轿的帘子一晃一晃的,竟然被他偷看见里面的人物,是母女二人,一老一少都长得相当漂亮,看那穿着打扮,显然不是本地人。在这荒山野岭,平时就是女人也难得见到几个,要不是今天撞了大运,这样的美女哪辈子能见着?青春期的朱阿三咽了咽口水,决定跟过去。轿子最后停在一座庙宇前面,他也跟着走了进去,还借故靠近美女,看了个仔细。姑娘真是比天上那七仙女长得还好看,还水灵。不问不知道,一打听,才知道她们是当地太守的妻子和女儿。

小伙子很受触动,这样的美人儿难怪平时很难见到,原来她们都被那些当官的娶走了。陷入暗恋情结的朱阿三决定不打猎了,他打定主意要出去发展,捞个一官半职。

他先是入伙在山里当了强盗,专门干一些劫道的勾当,继而被当时闹得轰轰烈烈的黄巢收编进了革命队伍。小伙子混得不错,很快就独当一面,统帅好几万人马,在起义军中打起了主力。而且,甜蜜的爱情也找上门来。原来他在攻城拔寨的时候,无意中救起了当年的梦中情人,美女以身相许,甘心做了朱阿三的压寨夫人。

后来起义军遇到疯狂反扑,被迫进入低潮。朱阿三抓住时机又做了一笔投机生意,他倒戈投降了政府军。

他的公开倒戈给了起义军致命一击,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唐僖宗给他封了官,还特地给他改了名,叫朱全忠。还真把他当卧底了。

朱全忠本人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对他来说,这既是一个笑柄,又是一个紧箍咒。不过不要紧,名字不就是一个符号吗?如果不喜欢,还是可以改的。虽然对他来说,要改掉皇帝大人的赐名,目前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又经过几年的打拼和积累,朱全忠的实力越来越强。后来竟然跑到皇帝身边,做起了辅命大臣,大唐皇朝的空架子就这样落到了他朱全忠的手上。

又过了若干日子,他觉得没有意思了,朱全忠干脆把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杀了,又设法处死了皇室宗族,还有数十名朝廷重臣,彻底推翻了大唐皇朝。反正祖上18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不怕你骂。

公元907年,朱阿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梁,历史上称为后梁。

    终于可以改名了。他给自己取名叫“晃”,意思是象日光一样普照天下。凭借这个名字,朱阿三先生创立了一套全新的命名体系。朱氏命名法很受欢迎,后来被广泛使用,比如,后汉高祖刘知远改名叫“暠”,北汉的刘崇改名叫“旻”,宋太宗赵匡义改名为“炅”。皇帝就是不一样,都是“日”字辈。

    就这样,李渊父子创立的大唐皇朝象蛛丝一样被农民出身的朱阿三轻轻抹去,很多看起来完全不可逾越的障碍,被他不经意间就跨过去了。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统一了将近300年的中华大地从此又开始四分五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除了后梁占据了大部分中原地区以外,周边地区还零零星星出现了楚国、蜀国、吴越、南汉等一些小国家。而实际上,汉人政权只有很小一片疆域,盛唐时期的大片土地,大部分被崛起的契丹、党项、吐蕃等外族部落瓜分。
第二章 只身投军(2)

不过,赵匡胤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和冲击,也算非常走运了。还多亏了爸爸的进取心不强。

近20年来,爸爸赵弘殷的官职没有得到升迁,一直是个小小的禁军教头,手下也就几百号人,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你改你的朝,他换他的代,为了生活,我都忍了,接受改编继续当我的小军官。所以全家都平安无事。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健健康康地活到了21岁,毫发无伤。但一个平常习武练拳的大男孩,又到了血气方刚的年纪,雄性荷尔蒙不光影响着他的身体,也影响着他的心理。他早就想去从军了,尤其在辽国人入侵中原的那段时间里,赵匡胤每天在家摩拳擦掌,要出去杀敌,可是父母不太放心,一直没有放行,毕竟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

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了,爸爸妈妈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娶了一个姓贺的姑娘。姑娘长得也还算漂亮,于是燕尔新欢,免不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两口子过起了幸福甜蜜的小日子。

偏巧这时候辽主耶律德光死了,辽兵大部分撤回了北方。日子也比原来好过多了。就这样,时间匆匆,转眼又过去了一年。

后来,爸爸带兵出去打仗,旗开得胜,感觉也更有奔头了。

捷报传回家乡,全家都很高兴。赵匡胤又涌动雄心,但老婆不同意,妈妈也舍不得,这可不是出去旅游,出去是要玩命的,也难怪她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赵匡胤整天发呆,干什么也没有心思。

几天后,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条黑影悄悄溜出赵家,背着一个小行李包,大步流星地走了。

赵匡胤终于离开了家门,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路上一定想起了前辈李世民。300年前,李世民也是这样独自离家出走,从太原赶到雁门关投军的。只不过赵匡胤现在已经 22 岁了,李世民当时只有16岁。

他在路上写了一封信给家里,告诉妈妈和妻子,自己去找爸爸了,请他们放心,不要挂念。此行的目的地是凤翔(今陕西宝鸡市附近),因为爸爸的军队就驻扎在那儿。可是,从开封到宝鸡,少说也有几百里地,而他所能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有自己的两条飞毛腿。而且路上也不太平,兵荒马乱,路途艰险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赵匡胤来说,就更不容易了。

不过,在路上,他又改变了主意。

他遇到了一个美女。姑娘名叫赵京娘,湖北人,在烧香的路上遭遇劫匪,要抢回去做压寨夫人。赵匡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赤手空拳打散了劫匪,一路护送京娘回到湖北。路途也不近,估计也得走个十天半个月的。赵姑娘很感动,又是个帅哥,她就起了爱慕之心,有意以身相许。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