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关中秋

中秋佳节
  中秋祭祀,收获喜悦;中秋为节,蹉跎岁月。“中秋”一词,虽较早出现于《周礼》;然则,古时记述岁时节令之专著《荆楚岁时记》,唯独不见中秋佳节记事之说。远古之中秋祭祀,或许逐步演化为赏月佳节。
  中秋为节,或源于唐。魏晋之前,史籍不见中秋为节之记载。《唐书?太宗记》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有人以此提出,唐初中秋固定为节日之说。此时,民间已兴有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中秋为节,或起于宋。有人认为,唐代成书之《初学记》,不见关于“中秋节”之文字记载。又传说唐明皇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或许《唐书》中秋节应为民风之记述,因为唐时中秋称为“端正月”。而宋代太祖之时,朝廷方正式确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南宋时期,杭州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中秋为节,演化蹉跎。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社制,平民百姓亦有中秋祭月之风俗。后来赏月重于祭月,庄严祭祀演变为轻松欢娱,中秋赏月之风俗,实为唐代兴起,宋朝盛行,明清尤甚。明世宗修建“夕月??”,每三年必亲祭“夜明之神”。而清代宫廷民间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至今,我国各地仍遗存 “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诸多古迹。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为仅次于春节之传统迷人佳节。
  何年中秋初见月,何时佳节思念多。
  滚滚不尽东逝水,悠悠汇聚深情说。

中秋今俗
  中秋风俗,祭月根源;古今演化,气象万千。丰富多彩之纪念活动,依稀可见古风痕迹;多姿绚烂之浓郁乡情,仿佛追述遥远梦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秋今俗华夏翩跹。
  中秋今俗,遗风农事。四川嘉定中秋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山东浦庆云县之农家,每当八月十五日有祭土地、祭谷神之习俗,称为“青苗社”;即墨等地祭月后,吃一种食品叫“麦箭”。或许中秋源于先民农事喜庆,后人娱乐之风俗,万变不离其踪。
中秋今俗,拜月繁纷。江苏无锡中秋夜烧斗香,香斗糊有纱绢,绘有月宫景色;福建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河北省万全中秋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广东东莞青年未婚者,中秋于月下焚香燃拜月,乞求月老为牵线佳偶。或许中秋源于古人尊月崇拜,后人节日之多姿,亦留尊月之情。
  中秋今俗,欢娱师承。陕西浦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江西新城中秋佳节,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之于街市,热闹非凡。泛舟登崖可追溯唐代,欢宴游乐宋元明清。
  中秋今俗纷繁幻,民风演变情缘深。
  长江滚滚浩瀚势,源水涓涓会聚因。

中秋美食
  中秋美食,首推月饼;绵延千古,流传至今。或许初为祭奉月神,或许之后寓意团圆, 成为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欣赏团圆之月亮,品尝团圆之月饼,陶醉团圆之天伦,品茗美满甜蜜与安宁。
  美食月饼,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江浙就有一种纪念闻仲之“太师饼”,或许此为月饼之“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制作增添辅料,乃出现以胡桃仁为馅之圆形饼,名曰“胡饼”。
  美食月饼,偶然得名。传说,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明月,吃胡饼。玄宗喜爱美食,厌恶“胡饼”之名。贵妃仰望皎洁明月,心潮澎湃, “月饼”二字随口而出。从此,“月饼”之名称,方于民间逐渐流行。
  美食月饼,演变纷繁。宋代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代之月饼,以把嫦娥奔月之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深受人们青睐之中秋佳品。
  美食月饼,寓意深情。明代《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咏月饼诗》,其中有“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制作、亲友互赠,到家宴赏月,叙述无遗,满怀深情。
  祭月虔心思胡饼,千年演化幻纷行。
  中秋月色尝美食,摇梦团圆寄深情

中秋赏月
  中秋云淡,满月临空;天上一轮,人间万众。远古明月令人万千遐想,中秋明月令人无限崇敬。帝王将相为之折腰,文人骚客为之命笔,平民百姓为之憧憬。尊月拜月赏月之演化,多少美丽希冀梦幻中。
  祭月之制,历史悠久。上古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之社制。春祭日之时为二月十五早晨,秋祭月之时为八月十五晚上。《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即为此意。唐代之前,虽无中秋之节,帝王祭月民间祭月,却成为重要之习俗。
  拜月之俗,演变中秋。中秋祭月拜月,本为“以食为天”之遗俗,岁月悠悠,果腹之希冀,演变为企盼之中秋。据《新编醉翁谈录》记载时人拜月之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赏月之风,遍布神州。或许以往祭月拜月重于企盼,或许果腹温饱后人们寻求寄托,祭月拜月遂演变为赏月。唐宋以后,赏月之风于民间甚为普遍,《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之夜,“贵家结锦台榭,民间争占酒楼观月”。文人雅士金轮抒情言志,团圆之家以玉镜茗天伦,客居游子冰盘来寄托忧愁。
  祭月虔虔踪难觅,中秋暗暗祈心悄。
  皎洁青光凉如水,丝丝缕缕泪痕交。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