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抗日英雄韩德勤 推荐

抗日英雄韩德勤 推荐

注:转自灵璧县人民政府网站。即便是官方网站,如果尊重事实,也不难透过“官方”烟雾看到事实的本身。
=====================================
         
                    被遗忘的队伍--国军游击队六年敌后抗战

一、水乡游击区
  黄河决堤后,黄水滚滚而下,经豫东平原,淮北大地而入苏北平原。汹涌的黄河水倒灌下来,泥沙淤积,河道堵赛,扰乱了苏北大地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系,沼泽地扩张泛滥,造成了严重的水患。
  国民党的游击军便在这水乡泽国、河湖港汊、芦苇丛中,展开声势颇为豪壮的游击战,狠狠打击日伪势力。
   在这一地区的游击军有韩德勤的第89军,第6独立旅,江苏省保安第10纵;李明扬、李长江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所辖的十一个纵队;陈太运的税警总队 (后改为苏北挺进军,编有若干个纵队)。共十六万兵力。统由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苏北游击总指挥,反共“摩擦专家”韩德勤中将节制指挥。
  此外,在苏北长江入海口的三角地带,还有直属军委军统局领导的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若干,以及其他抗日游击武装,如“陈太运部队”等。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后,苏北地区的地方保安团队和水警部队,就在敌后打响了抗日游击战的枪声,紧接着,游击队迅速发展壮大,游击战争蓬勃而起。
  1938年5月底,徐州失守后,时任苏北兵团总指挥的韩德勤将军率领所部第89、第57两个军,留在了苏北敌后坚持抗战。
  日军占领徐州后,立即分兵数路,清剿韩德勤的部队和其他游击部队。苏北游击军一边与敌战斗,一边利用河湖港汊有利地形,与敌周旋。日军虽出动大批兵力,却未能捕捉住游击军主力,仅占领了一些县城而已。
  6月28日,在黄河花园口决堤后第十九天,苏北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系,本已水患严重。日军为了捕捉韩部主力。并阻止其在后方的大举反攻,便打开了苏北运河大堤,顿时,洪水猛犯,遍地汹涌,苏北数县境内尽成泽国。
  这可以算作中日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决堤事件。日军干下这桩罪恶勾当后,还在广播、报纸上大肆宣传攻击中国,说这次苏北大堤决堤防水,也是中国军队所为。
  在武汉大会战期间,韩德勤指挥第89军等部队,在苏北敌后的运输、运河沿线,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攻。6月30日,痛歼阜宁之敌,攻克阜宁城。游击军乘胜进攻,分两路包围了盐城日军,激战数日,歼敌一部,于7月2日攻克盐城。7月26日,游击军又攻取了东台县城。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为了巩固后方,立即调动了大批兵力,准备扫荡苏北游击军,企图将其彻底扑灭。
   11月2日。韩德勤接到蒋介石电报,指示:日军正抽调其野堪军团主力,会同由山东南下之百川部队,在徐州、皖北地区集结,在东边的连云港地区,敌已有五 个海军陆战队正处于待机状态。敌之企图是分进合击,一举歼灭苏北游击军。蒋介石指出,苏北敌后抗战武装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令其倍加注意。
  11月7日,日军果然从徐州和皖北的固镇出动,向苏北发动了大扫荡。
  从固镇出动的日军为小川部队,他们自灵璧东犯,当天即侵占了泗县。
  从徐州南下的日军,以坦克、装甲车开道,步炮兵随其后,浩浩荡荡地向游击军杀来。驻守睢宁的游击军与敌展开血战,日军多次攻城均遭失败。
  11月22日,拂晓。日军一千五百余人来到宿迁城外,先以六架轰炸机对县城猛轰滥炸一阵,接着以重型火炮长时间轰击,之后,日军步兵向北门进攻。
  守城部队为韩部第33师胡文臣团的两个营,这支部队原为两淮盐警部队,在苏北地区的游击战中发展壮大,后被改编为正规军。团长胡文臣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练武术,技艺高强,此人挥掌可劈碎十块青砖,单臂能举起百余斤重的东西,被人誉为武林豪杰。
   胡团长率领两个营的将士坚守孤城,全体官兵与敌人反复冲杀,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有一回,日军从北门冲了进来,双方展开肉搏战。胡团长拿了一把大刀 片,大吼一声,冲入敌阵,与十几个日本兵拼杀,只见他手中大刀挥舞。风声嗖嗖,寒光闪闪,转眼间就砍倒了好几个鬼子。官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终将敌人 打退。
  后来,日军援军赶到,将县城四面包围得水泄不通,敌机再次飞来轰炸扫射,城内一片火海。
  日军以集团兵力发动冲锋,许多阵地上守军伤亡殆尽,阵地被突破,敌人扑进城来。游击健儿们誓死不退,展开顽强的巷战。
  胡文臣团长在同日军肉搏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全团官兵多数战死。宿迁县城被日军占领。
  1939年1月下旬,苏北游击军发动反攻,夺回了宿迁县城。
  2月中旬,日军调集了第21师团,第5师团和第20师团等部,从徐州南下,大举进攻苏北游击区,意在扑灭这一地区的游击战争烈火。
  日军首先出动飞机,分别轰炸了睢宁、泗阳、宿迁、沐阳、淮阴等处的游击军驻地。
  第21师团主力和第20师团一部,以多路向韩部根据地核心淮阴进攻。韩部和第27军112师在宿迁一带血战数日,双方伤亡惨重。
   3月2日,韩德勤部放弃淮阴县城,向东转移。第112师师长霍守义带领部队向东南转移,他们到达阜宁县境时,在黑夜里突然与日军第5师团的追击部队遭 遇。该师团是日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作战十分凶悍勇猛。当时,韩德勤带领战区副总司令部和省政府机关人员,也刚好到达此地,情况十分险恶。霍师长指挥全师 将士,拼死掩护韩部机关的转移。双方在黑夜里激战了一夜,第112师死伤奇重,但韩德勤及其机关人员得以脱险。
  各路日军继续扫荡,3月3日,第21师团占领了淮安,3月5日,第20师团占领宝应;3月7日,第5师团占领阜宁。
  韩德勤率领第89军主力和机关人员从淮阴转移到泰州地区,不久,又转进于东台地区。
  4月初,苏北南通、如皋、海门、启东、泰县等六个县的游击队汇聚海门近郊,向县城之日军发动围攻。游击队冲进城去,打死日军特务主任答尼和警备队长长久留等四十余人,一度占领县城,威胁南京至上海的长江水运交通。
  39年冬季,苏北敌后的游击军,直接投入冬季大反攻战斗的有四万五千余兵力,主要攻击了运河下游地区之敌。游击军曾攻克江都、高邮等县城。
转自摆渡
-------------------
韩德勤虽居国民党要员高位,但也尝尽人间酸、甜、苦、辣。韩德勤是个家乡观念很强的人。,韩德勤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河镇米市街人。 韩德勤在家乡人眼中:人品很好,虽然是国民党将领,每次回家,贵为主席,但他每次回家,快到村镇时,便下车下马,以步当车,表示对家乡人民的尊重。颇得乡 党赞许。泗阳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会说泗阳话,就把皮条挂”。“皮条”是指军队军官用的武装带和驳壳枪的皮套。只要是泗阳人,在他手下总能弄个小官当当, 可以挂上武装带,挎起驳壳枪。 重视教育是20世纪,许多有民族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的共识,韩德勤也不例外,在抗战中的38年,泗阳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初中毕业的学生要到外地才能继续深 造。当时任省政府主席的韩德勤决定在泗阳办一所高级中学。不久日本侵略军占领泗阳县城,于是在王集西小刘圩办起一所高中,定名为:“江苏省第九临时高级中 学”,校长由县教育局局长张天麟兼任。后来更名为“树强中学”。树强者,“树立自强,建我中华”之意也。由于战乱,虽时办时停,但陆陆续续培养不少人才。与此同时,为淮阴地区培养了大批师资。韩德勤在台湾退役以后,尚念念不忘故乡泗阳。 人到晚年,一切仇怨似乎都可以随风飘逝,难忘的似乎只有那化不开的乡情。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