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袁腾飞的七宗罪

袁腾飞的七宗罪

袁腾飞的七宗罪
——《铁血强宋》作者黄如一炮轰不尊重历史者
  
  前段时间一直忙于《铁血强宋》的创作,连常去的论坛都很少光顾,更遑论看电视了,前几天终于定稿、出片,稍微闲下来一点。很巧的是,刚闲下来就看到《百家讲坛》的广告:世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讲解《两宋风云》。配着《精忠报国》的背景音乐,很壮烈。我当时别说有多高兴了,心想:有人说2007年是明朝热,2009年该是宋朝热,果然,吾道不孤矣!

  《百家讲坛》捧红了一个又一个专家学者,电视把这些本应在象牙塔里钻故纸堆的教授们带到了寻常百姓面前,既扩大了专家教授们的名利,也给普罗大众带来了一股普及历史文化的春风,可以说使当代国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以及人文修养都上了一个台阶,可谓皆大欢喜。

  当然,《百家讲坛》也并非完全没有争议,易中天、于丹、阎崇年几位当红主讲都曾广受质疑,甚至爆出过“十博士炮轰”、“掌掴”等严重冲突事件。但凭心而论,我认为这不是坏事,恰恰相反,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研究历史文化热情高涨的表现,堪称是人文界的一个盛世。首先,无论专家们的观点是对是错,他们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其次,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讨论,互动提高,十分有助于国民的人文素养建设。而一些貌似“草根”的民间历史爱好者比如纪连海老师等也纷纷走上讲台,更将这场盛世推向高潮。也就是在这时,世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登上了讲坛。

  然而当我真正看到《两宋风云》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第一次正式看袁老师在《百家讲坛》上的演讲时他已经讲到了岳飞在北方打游击。袁老师面带微笑、口若悬河的讲到:岳飞不听王彦的将令,所以王彦很恨他,还要杀他,正是宗泽救了岳飞,所以后来岳飞就在宗泽的手下打仗了。

  是的,当时我就惊呆了。

  我不太清楚袁老师讲这一节是根据什么史料,就我看过的几本相关史料《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都说是岳飞擅自脱离建制,这确实是死罪,但王彦看岳飞明知是死罪,还敢带着部队归建,可见此人虽然犯错,但确也是条好汉,值此国家用人之际,不轻易杀人,只把他打发走,然后岳飞才去投奔的宗泽。这几本都是相当可靠的正史,如果没有争议,一般来说是可以相信的,那袁老师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好吧,或许还有人说这种细枝末节不必过于考究,《两宋风云》本来就是个大众普及讲座而已,袁老师也只是个中学教师,何必那么较真儿。

  我说这其中问题可就大了,我们中国的史书最擅长从一些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如果按正史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岳飞和王彦这两人的性格大致如下:

  岳飞:年轻、不成熟,但大义凛然,明辨是非,勇于承担责任,是可造之材。

  王彦:号令严明,但又懂得审时度势,为国家保留人才。

  但是在袁老师的调调下就变了味儿。王彦成了一个心胸狭隘、打击报复的小人,岳飞则成了一个不听军令的滑头、逃兵。

  诚然,每个人读历史,自然都会掺入自己的理解。但是,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能够站在讲台上这样解读历史吗?更何况他现在站的还不是一个小小的学校讲台,而是当下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电视栏目讲台,面向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电视机前的千家万户、人民大众。我不禁疑惑了。但随着观看进度的继续,我的疑惑很快转变为惊讶,甚至愤怒。

  这位所谓的最牛历史老师,您到底牛在哪儿?牛在您根本不懂历史也能拿到历史老师的执照么?

  对不起,我只能这样理解了。

  后来又看了袁腾飞的几集讲座,发现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不得不说他犯下了七宗罪:
  
  一、根本不懂正史,却又不懂装懂
  尽管袁老师在他的博客上堂而皇之的将《宋史》等一大堆正史列入他的参考书目,但我可以比较确信的说:他最多翻了翻《宋史》,至于《三朝北盟会编》、《金佗稡编》这一类相对较生僻的正史他应该见都没见过,只是听说这些是关于宋朝的史料,于是就把书名收进来了。我甚至怀疑,如果只给袁老师三分钟,让他在网上把《三朝北盟会编》的网络读本搜索出来,他都不一定找得到。实不相瞒,这本书确实不好找,我当年找过,三分钟确实找不到。
  《两宋风云》中的史料错误太多了,有位好事的网友搜录了他的错误,据说是平均三五分钟就要出一次错,而且这位网友自称宋史水平还不算很高,他所指出的这些错误都是常识级别的。有些错误简直令人苦笑不得,比如把李成说成曹成,提前让宋徽宗死掉,让宋高宗多流亡了整整六年,还把《柔福帝姬》这类网络小说当成正史,说什么韦太后隐瞒年龄,在金国生了两个儿子之类,不一而足。
  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史料的错误可以纠正,更何况大众不是史学专家,确实没有多大必要抠住史料的细节。一般人听听故事,了解了解就行了。或许这次听到一种说法,下次听到不同的说法,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证,不感兴趣就算了。关键在于袁腾飞这种对待历史的不懂装懂心态传染给大家就非常有害了。
  
  二、心态浮躁,狂妄无知
  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治学态度应该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袁腾飞自己也曾说过最欣赏钱穆的史学观点:要对历史怀有敬意。但从他的实际行动来看,很难说他真的怀有哪怕是一丁点儿敬意,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最浮躁、最狂妄的一人。
  袁腾飞不懂宋史,这也就罢了,他还要站上讲台讲宋史专题,这也罢了,毕竟上电视的机会不多,抓住了就该好好表现表现,即使出了很多错,只要你谦虚一点,大家是可以一起来探讨的。可袁腾飞却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把他那些根本拿不上台面的观点大肆抛售,完全不顾及历史最起码的尊严。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举一个例子:袁腾飞讲到宋金两国达成《绍兴和议》,金国送归宋徽宗梓宫和宋高宗生母韦太后,但拒绝送归宋钦宗。讲到这儿袁老师面带笑容的说宋钦宗哀求韦太后,回去一定帮他求高宗把他也要回去,韦太后回去就跟高宗说了这事儿。说道这里袁老师伏下身来笑嘻嘻的说:“高宗就说了:‘你这老太太怎么这么不懂事儿啊,他要是回来,还有我什么事儿啊?我这皇帝还能当吗?’(大意)。”他这个动作使我立马想到了高中时很多老师都有这个习惯,先抛一个错误的观点出来,让所有同学都上了当,然后伏下身来语重心长的说:“谁告诉你们△=0的时候只有一个实根,是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揭示了掩盖在事物表面下的真理,因此加深了印象。由此可见,袁老师确实是个真正的中学老师,也并非冒牌。但问题在于:他真的是在揭示真理吗?抑或是在胡说八道?
  我相信任何正史都不会记载高宗说韦太后“不懂事”这类细节,这必然是袁老师想当然而出的场景。一个普通的数学老师,确实可以说方程在△=0时有两相等实根,但一个普通的历史老师,或者说一个普通的现代人,能够那么趾高气昂的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以自己的小人之心说出这么可笑的流氓调调来吗!不是说应该盲目崇拜封建统治者,但是对历史的基本尊重,还是应该保留吧!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以最卑微的心理去揣测古人,这是历史研究中最不可取的态度!
  哦,差点忘了,不能说袁老师是在“研究”历史。
  
  三、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处理
  历史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不太清楚袁腾飞是学什么专业的,但基本可以肯定以上三者他应该一无所知。但就这么无知的一个人,居然可以嬉皮笑脸、居高临下的去评论那些历史上杰出人物,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狂妄无知。
  事实上不仅是袁腾飞,很多人在看待历史问题时都难免有这种倾向,在宋史问题上尤为严重。宋代处于一个人类社会大转型的时期,政治、战争、经济问题异常复杂,很多学者花费了大量精力也只能研究其中一小部分,而袁腾飞脸皮一嬉,就囊括干净了。比如说到宋军为什么打败仗,就一句“重文倾武”、“缺乏尚武精神 ”,甚至为了印证这种说法,把胜仗都要说成败仗,进一步凸显宋朝的败仗很多。如果你真的对宋史有一点研究的话,就应该知道,宋军的胜率是超过50%的,“ 宋军经常打败仗”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那些所谓的“论据”就更是谎言了。袁腾飞不统计、不考证、不推理,用一些根本不能作为论据的话来证明错误的命题,教坏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