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缅甸,对中国的普通大众而言并不陌生,但也仅仅是名称上不陌生而已。今日的缅甸至少有三次曾经形成统一的国家,这就是历史上的北宋时期 “蒲甘王朝”、明朝后期的“东吁王朝”、清朝中期的“贡榜王朝”,大多数时候是分裂的部族并多数时间特别是上缅地区(北部)作为中国内地政权的一部分。缅甸现今人口不足6000万,但民族却有一百三十多个,其中缅族为主体,占到60%以上。最古老的骠族和孟族已逐渐转化、同化为缅族。缅甸各民族绝大多数来自青藏高原东部的氐羌或羌戎的分支。与中南半岛地区东部的老挝、柬埔寨、越南来自百越支系有一定差异。因此,缅甸的现今的民族诸系是“诸羌”与“百越”以及南下汉族交汇而成的,内部组成和源流极为复杂。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缅甸没有能够实现政治和文化统一,与其复杂的民族结构有十分明显的关系。
中南半岛的历史与中国内地息息相关。战国时期,楚国内乱,楚庄王之孙“庄豪入滇”,秦朝时期“赵陀入越”,是有史记载的这一地区逐渐内附的历史肇始的标志。这些地区的分治以及文化异化,导致其在历史中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反反复复。在盛唐时期,古“骠国”开始朝贡、元朝忽必烈大帝因蒲甘国杀了元朝使臣被灭,其东北部孟族建立的“汉达瓦底勃固”王朝兴起,后为“东吁王朝”所灭。汉末“诸葛南征”、明朝之初“沐英入滇”、明朝末年“桂王入缅”等,对于确立中原政权之于缅甸的宗主地位都有着一定作用。尤其是明朝在中南地区实行“宣抚”、“宣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缅甸的内附以及华人社会的形成。因此,缅甸是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
对缅甸还有着重要影响是印度。这种影响在“英属印度”时期获得一种快速增强。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逐渐征服了印度,使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英国人进入印度是在莫卧尔/蒙兀尔帝国后期进入的。东印度公司通过帮助莫卧尔打败荷兰殖民者获得莫卧尔的好感,从而获得特权,进而在其本土获得行政和建立军队的政治许可,逐渐成为莫卧尔帝国的国中之国。
莫卧尔帝国是中亚历史上著名混球贴木尔蒙古帝国的南下伊斯兰化突厥分支。大印度地区的伊斯兰化大概与此有关。顺便说一句,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化,一从海上通过阿拉伯地区逐渐东渐,二从中亚的贴木尔帝国以及莫卧尔帝国作为接力逐渐进入的。
今天中南半岛区西半部特别是马来半岛的伊斯兰势力以及印度种族人口的增加,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快速向东扩展。以一个国际贸易公司完成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占领,在人类历史上,英国人是首创。可媲美的就是俄罗斯通过几百名罪犯就占领了广阔的西伯利亚。亚洲人的“傻人傻思”,这可作为历史明证的一个“殖民奇迹”。英国人控制和占领缅甸是通过三次缅甸战争实现的,每次战争相隔20-30年。第一次战争初期,英国人企图从陆上跨越那加(Naga)-若开(Arakan)山,结果竟然被缅甸人击溃。
然后英国人从海上在伊洛瓦底河口登陆进迫仰光,迫使缅甸军力回防。但第一次缅甸战争,英国人损失了15000 人,比弱智的大清王朝对付八国联军强多了。所以,今天还有少数弱智企图为弱智的大清王朝开脱历史罪责,对比一下缅甸蛮子英勇的抗英斗争,就知道不仅仅是弱智的问题了。这一仗,英国人被迫息了二十多年才缓过劲来。其后,英国人终于发现了占领缅甸的窍门,就是从南面的海上进入缅甸。今天的缅甸军政府,将首都从仰光向北迁入靠近东面山区的“内比都”,大概是缅甸人的“历史经验”在起作用。
缅甸具有独特的地形特点,东北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掸泰高原的一部分,西面与印度最东部的阿萨姆邦之间是那加-若开山脉,中间是著名的伊洛瓦底山间谷地。伊洛瓦底江蜿蜒其中,西濒孟加拉湾,南滨安达曼海,具有明显的两山夹一谷的总体地貌特点。缅甸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出口,如进入藏区和印度洋海上贸易的著名的“茶马古道”,也因此,其对中国的重要性无法估量。西面的那加-若开山脉不仅地理分界线,分隔西侧的喜马拉雅山以南恒河平原地区的大印度和东侧的华夏人文地理圈,在历史上,也是重要的军事分界线。大印度的民族扩张很难越过该山地界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继承了部分英国人扩张的成就,完成了大印度地区历史上一直很难完成的政治统一。但随着宗教问题的出现造成的孟加拉独立,使得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军事地理和政治安全心理障碍,从而使得阿萨姆邦呈现出显著的“战略突出部”。这就是印度不计后吞并锡金并力图控制不丹消除地理瓶颈的重要原因。印度的“西藏战略”,估计与日本的“琉球主权战略”心思相似。因此,从政治和军事两个角度,我们可以推测到印度一定会不惜代价保有实控藏南即今日印度宣称的所谓阿鲁那恰尔(Arunachal)地区。
但在另一方面,英国殖民的遗产,还使得印度轻松获取了本不属于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安达曼群岛本是东印度公司用来流放印度各族政治犯的。原先的土著只是不开化的吃人的矮黑生番。军事化的安达曼群岛将对整个马来半岛以及中南半岛西部产生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其作用,类似今日琉球对中国东部以及台海地区军事部署的影响一样。既可减低缅甸走廊的战略价值,也可威胁南面的马六甲海峡国际通道。
我们做三个假设,即,一是在美国唆使下并出于自身安全的战略需要,中印之间发生冲突;二是在美国唆使下,缅甸军政府转向,讹诈中国;三是美军登陆侵占缅甸。对于中国而言,那只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如何防御那加-若开山脉“防线”彻底崩溃,使得西南出海通道受阻;或者,换一角度,如何利用那加-若开山脉的军事前锋功能,维持缅甸走廊对于中国的战略功能?或者,如何利用其战术屏蔽功能,确保缅甸走廊对于中国前出印度洋的战略功能?或者,利用那加-若开山脉的军事前锋功能,在藏南地区一旦发生战事,可钳制印军,使印军产生令其震颤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