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绝密内幕:中国歼14将采用全球独一无二的气动布局 推荐

绝密内幕:中国歼14将采用全球独一无二的气动布局 推荐

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的F-22和F-35这两种第四代战斗机实现了实用化。其中的F-22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发展四代战机的“范例”。各国在四代机的研制,尤其是在对各项性能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都以达到或超越F-22作为目标。目前,美军自己已经拥有顶级的F-22。而不久的将来,其性能和价格相对较低的F- 35将开始大规模装备美军和其在中国周边的盟国如日本和韩国以及南亚的印度,甚至最终将直接出售给中国台湾省。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美制四代战机保卫的国家。这对于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峻挑战。美国的航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强大的,因此他的四代机得以追求全面的“4S能力”。中国在军用航空等相关技术方面,与美国相比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那么,作为美国首要假想敌和扼制对象的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四代机时究竟该以哪种性能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来抗衡美制四代机呢?我认为,应该突出的隐身性、高敏捷机动性和航电系统
我一直认为,四代机之所以具有如此优势,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以美制F-22为例,通过使用雷达吸波涂料和吸波复合材料,以及对总体气动布局的优化设计,其雷达反射截面只有三代机的百分之一。这就使美军在与其他国家三代机对抗时占有绝对优势。同时,F-22的 APG-77相控阵雷达空对空模式下最大探测距离达270公里,如果与缺乏隐身性的传统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交手,将出现这样一种情况:F-22的雷达配合综合电子战系统中,可以在100多公里外发现三代机。配合其新型远程空对空导弹,可以在100多公里外对三代机发起超视距偷袭攻击。而此时的三代机由于机载雷达无法探测到F-22,甚至连对手都不知道在哪。则极有可能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被对手击毁,如此将构成F-22对三代或三代半战机的单方面屠杀。同样的,强大的隐身能力以及其所带来的高隐蔽和高突防能力,加之先进的航电系统和远程空对地打击武器,也正是F-22敢于挑战S-300等先进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他可以看到对手,对手却不能看到他。
面对这种危险局面,有很多网友认为,中国的四代机如果能够具备强大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则可以依仗速度优势尽快冲到F-22附近,依靠火控系统和近距离导弹,在近距离格斗中将其击落,这样可以部分弥补隐身能力的不足。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存在严重漏洞。
首先,这属于最典型的“近身肉搏、拼刺刀”战术。要想取胜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保证可以冲击到F-22附近近程空对空导弹有效射程内,而这种战术早就出现过。在震惊世界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当时装备有新型美制F-16A,与之对阵的则是叙利亚空军的苏制米格—23MF。实战中,作为三代机的F-16A在近距离格斗中对二代的米格—23MF占有绝对优势。唯一不足的是,当时的F-16A属于早期型号,缺乏中距空战能力。因此叙利亚的米格—23MF总是首先发射苏制R-23R“顶点”中程空对空导弹,力争在30公里射程内抢先击毁F-16A,尽可能避免卷入和F-16A的近距离格斗。而以色列的F-16A为摆脱这种劣势,通常都会以最大速度全力冲击到米格—23MF附近进行近距离格斗。一旦进入近距离缠斗,F-16A对米格—23MF就占有绝对优势。
尽管有这个先例,但我认为,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现在与当时的情况相比有很大不同。米格—23MF对F-16A两者诸多性能,尤其是在隐身性和探测能力方面与现在四代机和三代机对比有巨大差异。由于F-22在隐身性上对比三代机具有绝对优势,三代机根本无法在远距离上发现对手就会被对方在近百公里外击毁。试问如果连对手的位置都无法确定,又往哪里冲锋呢?而四代机则可以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将三代机逐一敲掉。如果在隐身性能上无法作到和F-22相抗衡,则中国未来的四代机势必在远距离超视距空战上处于劣势。
因此我认为,中国国产四代机必须将隐身能力作为绝对首要技术指标。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战机隐身性能主要是靠使用吸波涂料和吸波复合材料,以及优化机体结构和气动布局设计来达到的。目前,中国在雷达吸波涂料和吸波吸波材料技术上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已经在国产新型战机如歼-10和歼-11B上普遍使用,收到良好效果。未来的国产四代机如果要达到同F-22匹敌的隐身能力,在复合材料如特种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环氧树脂材料,以及雷达吸波涂料的使用比例至少要达到占机身总体的30%以上。此外机体气动布局设计同样重要。近年一系列航展上展出的多种国产概念机模型,以及歼—10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歼—10B 的外部优化设计表明,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展。那么,除了这两种传统受外,还有没有其他辅助手段弥补中国四代机可能在隐身性上的不足呢?
这就是电子对抗。目前三代或三代半战机通常是将电子战系统,以及火控雷达等作为不同的子系统进行分别设计的。尽管可以通过数据总线或光纤网络实现交联,但与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电子战系统和火控雷达等基本上是各司其职。我认为,未来的中国四代战机必须在初期设计时,就将电子对抗系统与机载雷达和其他航电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整体进行统一的一体化设计。而综合一体化航电、火控和电子战系统正是未来战机的发展方向。如果中国四代机自身能够具有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将可以有效压制美国四代机上的机载雷达系统。如此将可以有效弥补隐身能力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
如果能够在隐身能力上和美国四代机打成平手,那中国四代机就获得了与对手放手一博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将是很多人认为早已经过时的作战模式——近程高机动缠斗。而这正是为什么我将高敏捷机动性作为中国四代机仅次于隐身性的重要性能的重要原因。
目前,现代化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可以用雷达探测到对方,然后才能使用远程空对空导弹进行攻击。排除电子干扰等其他因素,四代机之前的机种由于不具备隐身能力,因此双方的机载雷达都可以远距离发现对方,可以在近百公里的距离上相互发起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对抗是对等的,但四代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由于具有强大的隐身能力,四代机可以在对方根本发现不了的情况下单方面对敌机发起超视距攻击。而三代机在此情况下甚至可能还没有发觉就已经被摧毁。这种作战方式已经成为只属于四代机如F-22自己的“超视距攻击”,将直接导致空战呈现一边倒的单方面屠杀!
但我认为,如果中国四代机可以在隐身能力上达到与F-22相匹敌,那空战将呈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局面——由于双方机载雷达都看不到对方,远距离超视距攻击也就无法进行。如此,双方只能在冲到近距离后展开近程格斗。如此,四代机出现之前早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近距离空中格斗将重新成为一种重要空战模式。而这就需要中国四代机必须具备达到或超过美制四代机的高敏捷机动性。只有如此,才能在近距离空中格斗中占的先机。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