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一场气候政治博弈 别迷恋哥本哈根 精华

此外,穷国之间围绕谁得到资金扶持,分别得到多少、多长时间的扶持也在“内斗”,富国之间围绕资金、技术提供同样也矛盾重重。岛国联盟和非洲国家认为自己身处气候变化威胁前线,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甚至连中印这样的国家都应该予以扶持;中印等国则认为自己也该得到资金扶持,尤其是技术共享。欧盟虽然率先做出资金承诺,但美国迄今态度暧昧,更是坚决不愿资助中印等国。
  
    中美之间的唇枪舌战,空穴来风的“中美气候共治论”和中国方面的全力辩驳,也让哥本哈根的竞逐更有看头。其实,这场气候政治大博弈,承载并投射的乃是冷战后整个国际政治舞台的竞逐和争斗:历史VS现实,强者VS弱者,北半球VS南半球,传统霸主VS全球新贵……哥本哈根的“争斗”是如此纠结,以至于国际社会不少学者从集体行动理论出发分析指出,这次会议注定无功而返。
  
    但是,正如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分析的那样,此次会议博弈的结果无非有三种选择:一是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二是通过一份政治宣言;三是混合了若干共识、政治宣言和未来达成约束协定期限的共识文件。第一种选择无疑过于理想,从目前看几乎无望。第二种选择可能太过悲观,毕竟会议后期纷至沓来的首脑们都不愿白跑一趟并落个骂名。第三种选择则极有可能实现。
  
    照此看来,如果你对这次气候会议有过于浪漫主义地憧憬,那送你一句网络in语:别迷恋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只是一个传说。但如果你对哥本哈根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秀场甚或闹剧,那就另送一句:尽管这事不能说太细,可大家来哥本哈根可不是躲猫猫,毕竟不差钱的国家还是不少,大家无非要么做承诺,要么“被承诺”。毕竟,抛开舞场秀技艺、剧场演大戏、战场拼拳脚,各国政府代表回到国内面对自己的民众时,减排和低碳生活还是硬道理。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