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我看老子——前言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万物作而弗辞也,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不居,是以弗去。
【解读】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天下:指中国或世界。
2、皆:两个“皆”字均作副词。可译为“都”或“全”。
3、知:两个“知”字均是知道,了解的意思。
4、美:两个“美”字中,第一个是指一般意义上美,即美好或美丽的意思;第二个是指老子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概念,即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称之为美,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符合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规律的认识称之为美。也就是赋予了美以“真理”的含义。
5、之:本章十个“之”字均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亦可不译。
6、为:本章四个“为”字均是作为或当作的意思。
7、斯:两个“斯”字均作指示代词。可译为“这”
8、恶:丑,与“美”相对。此指老子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概念,即人们对客观事物错误的认识称之为恶。也就是赋予了恶以“谬误”的含义。
9、已:作副词。可译为“已经”或“完成”。此指美与恶,真理与谬误,善与不善是一对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哲学范畴,即一个概念产生的同时另一概念也已经产生了。
10、善:两个“善”字中,第一个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善,即好,好的意思;第二个是指老子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概念,即人们实践真理达到预期效果的称之为善,也就是说,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实践过程称之为善。
本四句意为:世界上都知道的美这个概念能作为哲学概念上的真理吗?也就是能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的判断标准吗?反之,世界上都知道的恶这个概念能作为哲学概念上的谬误吗?也就是能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错误认识的判断标准吗?依此类推,世界上都了解的善这个概念能作为哲学上判断已达到预期目的的判准吗?也就是能作为人们检验实践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判断标准吗?反之,世界上都了解的不善这个概念能作为哲学上判断未达到预期目的的判准吗?也就是能作为人们检验实践活动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判断标准吗?
二、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
1、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和先后:是六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喻指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意识思维的一切领域中。所谓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凑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叫做声。”
2、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3、恒:通“常”。可译为规律、准则。有些版本作“常”。
本七句意为:有与无这对相对的概念各自以对方的产生而产生,难与易这对相对的概念各自以对方的形成而形成,长与短这对相对的概念各自以对方作比较而存在,高与下这对相对的概念各自以对方所处的高度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音与声这对相对的概念各自以对方的合凑或独凑而有别,先与后这对相对的概念各自以对方在时间或空间的不同点而确定。这就是它们的规律。
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教;万物作而弗辞也,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不居,是以弗去。
1、是以:作复合式连词,是一种固定习惯用法。可译为“因此”或“所以”。以后各章中的“是以”均是此意。
2、圣人:古时候人们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根据《老子?第七十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老子是用圣人暗指帝王。以后各章中的“圣人”均是此意。
3、处:处理,安排。有的版本作“居”。
4、无为:是指没有违背规律的行为或无用的作为。此指遵循自然与客观规律。以后各章中的“无为”均是此意。
5、行:做,实行。
6、无言:不用说教的方式(实施教化)而是采用效法自然的方式。
7、作:做起来,活动或运动起来。
8、而:三个“而”字均作连词。可译为“却”或“并”。
9、辞:言辞,解说。有些版本作“始”。
10、生:草木生长。此泛指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
11、有:占有。
12、为:作为。
13、志:心意,意志。此指人类的意志与自然规律相违背或相冲突的意思。有些版本作“恃”。
14、功成:事情完成,事业成功。
15、弗:六个“弗”字均作否定副词。与“不”的用法不同是“弗”含有“不……之”的意思,从形式上看“弗”所修饰的动词不带宾语,但在语义上有宾语“之”。“之”可根据上下文的情况决定是否译出。以后各章中的“弗”字均是此意。
16、夫:作句首语气助词,亦称“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要阐发议论的语气,不必译出。以后各章中句首“夫”字均是此意。
本八句意为:因此,帝王不做有悖于自然规律、客观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情,在教育方面并不推行说教方式,而是崇尚效法自然规律的方式。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最大特点是只做不说,能使事物相互转化却不占有它们,对它们有作为却不与规律相冲突,自然界这种顺应规律、完成使命后并不停止运动与发展,却是又进入到下一循环周期。所以、自然界的一切物质永远都不会消失和灭亡。(待续)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