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一分钟也不能忽略教育工人。*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这种教育是工人的自我教育性质。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政治大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斗私批修。斗私就是群众通过自我教育使更多的大公无私者从群众中产生出来,批修就是使领导干部不变修而成为保持大公无私精神的人或被改造成为大公无私精神的人。不能保持不能被改造的领导者,就要剥夺他们的领导权,就要罢免他们的领导职务。
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应当能逐渐的消除分工的差别。由于分工,推小车的收入低于工程师的收入,这是社会现实,这是由于人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存在客观差异所致。社会主义应当能做到全面的发展人的才能和能力,使推小车者也有能力去做工程师。以推小车者和工程师进行轮换工作的方式消除或减少由于分工造成的分配不公问题。但前提是,推小车者首先要具有当工程师的能力。其次要造成轮换机制。先要强制社会地位优越的工程师必须和推小车者轮换,最后达到地位优越的工程师能自愿的主动的去搞这个轮换。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认识,有的人说它是一场浩劫,有的人说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场伟大的必要的运动。关于这一点,纯粹是一个立场问题,是决不会有一个普适的答案的。凡是经过那个时代和那个运动的人,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看不清看不明白的话,倒是情有可原。但是在改革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年,中国出现了亿万富翁千万富翁,还在那儿抱着早年的观点不放,而不承认自己的立场出了错或者是立场发生了改变,那只能说这个人是在昧着良心说话,是一个对社会根本就没有什么责任心的人。
阶级的产生社会分工是产生阶级的基础,阶级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生活资料的节余开始的。这样的结余的生活资料应当具有较长期保存的性质。这种性质能保证长期积累使之在数量上达到产生阶级的质变需要。也就是积累到能较长期的支配他人的程度,这样才会产生阶级。也就是产生了支配人的阶级和被人支配的阶级。最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具有产生阶级的物质积累条件。那时,不是物质少,而是人们不知道积累或不能长期积累。那时地球上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人们的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消费就是吃的食物。而当时人们主要食物就是动物的肌肉和植物的果实。除了坚果和干果干肉外,新鲜的肉食和浆果由于易腐败是不宜大量长期保存的。适于长期的大量的保存的食物是干肉、腌肉、坚果和干果等。而制取干肉腌肉干果以及保存它们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地一定的辅助用具。比如制备大量腌肉就需要首先能制出大量的食盐。熬制大量食盐,一般要有手工作坊,保存食物要有有利于防潮的陶器。实际上阶级产生最主要的条件应当是从能长期的保存大量的粮食开始。这要有粮食脱壳的工具要有晾晒粮食的场地和其它辅助工具。所以,阶级的产生应当在产生了专门的熬制食盐的手工作坊以后,在产生了专门的陶业和制取其它工具的作坊后,最低的前提应当是在人们学会建筑房屋以后开始的。
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的一条主要原则,就是人人都要劳动。这一观点是由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在《日内瓦书信》首先提出来的:“一切人都应当劳动。”恩格斯称赞这是一般的庸人所看不到的天才的思想。这儿的劳动当然是指体力劳动而言,是区别于人们后来提出的脑力劳动的概念的。这种人人都应当劳动的观点是和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认为劳动是下贱的思想直接对立的。孔子说,务农者,小人也。就是很瞧不起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他的弟子向他请教如何种田的时候,他由于轻视体力劳动而不愿回答他弟子的问题,并道出了他轻视劳动人民认为劳动人民是是小人的真实思想。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虽然是对阶级社会中关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社会职能性总结,也体现了其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轻视。苏联十月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1949年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实上都是依照旧国家体制建立起来的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样的国家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带有旧社会的痕迹,剥削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必然会影响到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作人员。这样的国家的工作人员很多来自旧国家机器的旧职员,旧国家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头脑中那种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思想根深蒂固。由革命队伍中自己培养出来的国家工作人员头脑中也或多或少或公开或隐蔽或自知或不知的存在着这种思想。由于革命的工作千头万绪,由于不同时期革命的重点的不同性,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过程中,革命不可能对这种轻视劳动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批判和清算。但这种轻视劳动的思想对革命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利的。它对革命队伍的思想革命化建设是不利的。它会对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的复辟起帮忙作用,会对革命队伍的成员的革命意志衰退以及腐化变质起催化作用。它是造成无产阶级革命遭遇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列宁提出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的运动,并带头参加了这一劳动。毛泽东提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把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和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提到防止修正主义的高度来认识。这在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上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的。当然这种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是有长期意义经常意义的,是向人人都应当劳动这一新社会风气转变的重大方针和举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提出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人人都应当劳动应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和某些封建帝王的象征性参加农耕,现代某些领导干部的作秀性新闻性示范性一时劳动是有本质区别的。
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权力斗争兼论文化大革命的武斗问题列宁说,政治就是阶级和阶级间的斗争。就是说,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斗争,一开始总是表现为个人的或小规模的经济利益间的斗争,之后会逐渐的发展为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有时激烈有时缓和,政治斗争也是这样。政治斗争的缓和期就是和谐期,和谐不是没有斗争而是斗争显得比较平和而已。有时和谐其实是一场不和谐的蕴酿,是一场更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前兆。政治斗争的最终发展是权力斗争。政治斗争一般表现为政策之争,立法之争,路线之争,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为权力之争。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权力之争,权力斗争会使政治斗争变得更为激烈更为残酷。勾心斗角,阳谋阴算,造谣中伤,杀人越货,甚至群殴武斗直至战争,这一切人类社会中最下贱最卑鄙最残酷的丑恶和罪恶现象都会在权力斗争的导演下引发和暴发出来。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纲领《十六条》中规定,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武斗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涉及到了权力斗争。历史上的一切当权者,不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对于受到批评,甚至很激烈的批评,甚至个人争执中挨个三拳两脚,一般都可忍受,唯独不能忍受的是权力的被剥夺和权力的丧失。这涉及到地位和尊严甚至自家性命攸关的问题,是万万不能让步不能退让分毫的。文化大革命中,有的权势者说,造反派要我们的权,我们要的是造反派的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人否定文化大革命,说他是一场浩劫。依据的理由之一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生惨烈的大小规模不等的武斗事件。特别是一些没有经过那场运动的年青人,也是从这个角度根据别人宣传的事例和观点去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但是他们没看到本质的东西。不明白事物的复杂性的一面。有些人心肠太好,以自己的好心肠看待残酷的阶级斗争,是受蒙蔽受欺负的一个很重要的根源。谁首先在否定文化大革命呢? 除了国外的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等敌对势力以外,国内当然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失败后,那些掌握实权的人物了,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就是文化大革命指导理论中所规定所界定的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了。当然 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队伍中也不乏受骗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彻底的革命者。但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和大多数受蒙蔽者都没有认真的想一想,武斗究竟是怎么引起的,是谁最先搞起的。这个问题,也可能有些有权人是明白的,但是他们不说。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就已经指出和预见到了。在这个文件的第二部分“主流和曲折”中说,“文化革命是一场革命,就不可避免的会有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时也来自旧的社会习惯势力。这个阻力是相当大的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规定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武斗还是发生了而且直接影响到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毛主席也说,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这三分错误就是全面武斗。就是说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正是这种大的顽强的阻力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这种阻力来自什么地方呢?就来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旧的习惯势力。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最主要的源头。事实也正是如此。本人亲身经历过的农村武斗事件正是当时的当权派当时手中握有实权的党支部书记一手策划亲身指挥下发生的。那是对造反派的残酷镇压,造反派根本无力与之对斗。很多文献证明,其他地方的武斗事件也都是有权势的当权派导演而成的。在造反派和当权派之间的权力角逐中,造反派始终是弱势是无能力首先挑起暴力争端的。这也是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所造成的。历史上,所有人民的起义人民的武装反抗都是统治阶级先行暴力人民使人民生存不下去了才引发出来 的。统治阶级武斗人民在先,人民的武装反抗在后。这是客观的历史规律。历史是这样,文化大革命中也是这样。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历史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和皇帝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的,而文化大革命中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是站在人民一边的。但即使是在毛主席站在人民一边的文化大革命中,客观规律的影响,在武斗中实际吃亏的还多是人民群众。这是因为走资派策划的武斗也都是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干的,使外人一时是难以分辨真假的。但历史会证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阻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武斗或全面武斗来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也是政治斗争涉及到焦点问题时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是人的良好愿望所能改变的
武斗其实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一种手段。武斗是一种暴力行为,暴力行为的最惨烈最无比的形式是战争,武斗的合法的还带有文明外衣的形式是国家的司法专政机关对被统治阶级的镇压和专政。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推行了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敢于起来革命的青年学生革命小将打成反革命,抓进了监狱,进行了镇压。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对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武斗革命造反派的最初形式,也是一种披着合法外衣的多少有些文明的武斗形式。随着毛主席《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挫败了走资派的这一阴谋。他们就采用了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武斗形式来破坏文化大革命。当文化大革命失败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重新获得权力后,做的最主要的大事就是彻底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回使用的手段还是武斗的手段,即武斗的合法的文明的形式——利用国家机器的暴力镇压机关暴力镇压手段,将文化大革命的造反派中有能量者被以三结合的名义结合进政权机构的积极分子统统以三种人的名义赶出了中央到地方的所有权力机构,有大部分远远超过当年被打倒的走资派数目几十倍几百倍的造反派投入了专政机关进入了监狱劳改队,实现了他们运动初期秋后算账的如意算盘,也达到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一党专制及人民军队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项观奇同志在《毛派应该担当历史重任》中给出了一个回答。他以“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党的领导人不讲阶级斗争不承认阶级斗争,而毛主席领导的中国*是讲阶级斗争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为理论依据,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的认识和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都是讲阶级斗争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毛泽东思想当然也是讲阶级斗争的,这固然没错,但是不是就能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呢?决不能这样认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项观奇同志走进了严重的理论误区。
马克思早就说过,发现阶级斗争,发现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是我的功劳。这就说明,阶级斗争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的最最重要功劳在于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由此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恩格斯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象阳光一样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照明了道路。马克思还揭示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必然要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所以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项观奇同志简单的把阶级斗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的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
阶级斗争就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同的社会人群或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为什么要进行斗争呢?是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斗。斗争的目的最终是要夺取能保证本阶级利益的社会权力和有镇压功能的国家机器。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手段不是核心也不能成为核心,目的才是核心。无产阶级革命目的是要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进而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特征是人类物质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以及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代替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和资本主义工厂内部的社会化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并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一切社会弊病。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就是保证公有制的实施从而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复辟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产阶级专政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应当是建立公有制消除一切罪恶的不合理的社会弊病。建立公有制就是大公无私,大公就是建立和实现公有制,无私就是消除一切剥削阶级当然也包括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所以本人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大公无私。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奋斗的一切人们的不怕苦不怕死的勇敢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勇于奉献的优良品格都是大公无私精神的表现和基本内涵。那些奉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剥削阶级们能做到大公无私吗?那些以大资产阶级的生活为追求目的的小资产阶级们也是不能做到大公无私的。那些为剥削阶级所压迫所愚弄的没有用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广大劳动人民也是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做到大公无私的。当然广大劳动人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后备军,他们加入革命队伍后,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先进革命理论的武装下当然会成为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
如何理解以阶级斗争为纲呢?又如何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们不提不讲阶级斗争的客观现实呢?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更自觉的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有先决条件的,这个先决条件就是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这个阶级斗争也是有特定的内涵的。这个特定的内涵就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离开了这一特定条件,离开了这一特定的内涵,而独立的讲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使人们被政治骗子所欺骗。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们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或者是故意的或者是无奈的走向了真正的资本主义道路,他们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他们也在自觉不自觉的进行着代表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的斗争,但是他们不讲这是阶级斗争。因为老百姓头脑中真正有了阶级斗争的概念和认识和自觉实践,在实际斗争中吃亏的倒霉的是资产阶级。因为他们是反动的极少数,他们将会失去他们到手的权力和利益。从经济决定论的观点来分析,当今的改革开放的国家领导人党的领导人都已经进入了富人阶层富豪阶层,他们从改革开放开始的资产阶级代理人角色,转变成了大资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分子而且是掌握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如果他们也打起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旗子,他们会代表人民向资产阶级作斗争吗?从这个角度上看问题,也是不能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阶级斗争的。
至于项观奇同志主张的反对封建主义反对一党专制什么军队国家化等问题,我想以项观奇同志的理论修养若从毛主席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再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再从经济利益和政党关系和政治等上层建筑的关系,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等因素考虑进去,应当会得出比您在《半社会主义》、《毛派应该担当历史历史重任》等文章中更为合理的结论来。我们期望项观奇同志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师,而不要被您生活的德国的资本主义文明假象所迷惑,不要被资本主义制度给您的优于一般工人农民的经济生活条件所蒙蔽。
答项观奇同志项观奇同志说在马列毛那儿没学到,我想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吧;*的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宣言》的基本精神就是废除私有制,以公有制而代之。毛主席讲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应当是大公无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有两点,即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即私有制。社会化生产是革命性的,私有制是反动的。无产阶级革命继承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一面,反对的和废除的是其反动性的一面。我们要的是资产阶级的社会化,反对的是私人占有性质,主张的是实行公有制。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农村首先取消人民公社,这是同时取消农村中的生产的社会化和占有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是最反动的举措。城市中,逐步的让私有经济超过了公有经济。所以我们和修正主义的斗争还是实行公有制还是实行私有制的问题。正是私有制才使中国的高官都成了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讲阶级斗争是不能离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不能离开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这个基本内容的。
项观奇同志文章中有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的主张,没有废除私有制的主张。这样的主要观点是会得到资产阶级认同的。但不会得到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认同。我基本认定你的积极拥护者李文采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不知我的认识是否正确。
另外,我觉得项观奇同志是基本认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行所谓文明资本主义的方针和政策的,你反对的是他们的不讲阶级斗争,反对的是山西黑煤窑式的野蛮资本主义。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左派则认为,实行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政策也会得到如现在甚至超过现在的经济成果。不知我的这个感觉是否正确。
孫先生的『天下為公』不是到處可見嗎?
康有為不是有大同書嗎?我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她应当是对前人优秀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扬弃。大公无私的提法在中国古代就有,不管其实际的历史内涵怎样,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都是为相应时代的正义之士所赞成所敬服的。也是为相应时代的基本老百姓所拥护的。康有为的《大同书》是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和描述,他是没有去实现的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认识的。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同历史上的大公无私没有本质区别,应当是讲的严格的按相应时代的相应法律公事公办就是大公无私了。孙先生和历史上的大公无私都有严格执法办事认真的意思,没有实行公有制的意思,孙先生搞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没有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思想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的毛主席所经常提倡的大公无私是包含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含义的。这里继承了前人严格执法办事认真的优秀内涵的一面,摒弃了其法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将其发展为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革命性的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目标的脱胎换骨的质的新生。我想这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