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兴唐后传》武将和兵刃杂评

我对尉迟恭这个名字颇感兴趣,鄂国公尉迟恭(字敬德),好咱们来说说他的典故吧: 话说:隋朝末年,太原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带兵围困洛阳王世充,王世充派单雄信为先锋,与李世民对阵。一天,李世民带十几个人去察看敌营,被单雄信的500士兵包围。单雄信头戴凤翅盔,着甲束袍,双手持矛紧随追至。在这危急关头, ..

呵呵,这好象不是“典故”,而是关于尉迟恭的民间故事。

历史中的尉迟恭的故事:
1,尉迟恭投靠李世民后,跟着唐军去剿灭河南的王世充。这一仗打得很苦,唐军将士纷纷逃跑,尉迟恭的部下寻相也逃跑了。李世民的四弟李元吉等人认为尉迟恭也要逃跑,所以下令绑了尉迟恭,准备斩首。幸亏李世民及时阻止了,把尉迟恭松了绑,带入自己营帐,说“大丈夫肝胆相照”,希望尉迟恭不要把刚才的不快记在心里。如果尉迟恭记恨刚才的事,想要离开唐军,李世民决不阻拦,还送上一箱金银,作为回家的路费。这下把尉迟恭感动得要命。
次日,李世民去侦察洛阳城的敌情,敌方猛将单雄信出阵挑战李世民。李世民还未答话,昨日被李世民感动得一踏糊涂的尉迟恭抢先拍马出阵,打跑了单雄信。

2,河北窦建德率十万大军来援助王世充。李世民决定给窦建德一个下马威,于是让李世勣、秦琼等将各率几支二三百人的小分队沿路埋伏,自己则和尉迟恭带着五六个随从去窦建德大营前示*威。
窦建德大军的守门将士正觉得奇怪呢,不知道这七八个人是来干什么的,只见李世民一箭射死窦建德军的一个校尉,大喝道:“我是秦王李世民。”这下可炸了马蜂窝,窦建德立即派几千兵马出营追击。
李世民让其它随从先撤离,自己和尉迟恭殿后,缓缓而行,作为引诱敌军的诱饵。两人相顾说道,李世民执弓,尉迟恭执矛,天下谁能挡得住?
河北军追上前来,李世民一箭射死一个,尉迟恭两枪挑落一双,所向无敌。河北军恐惧,但又不能不追,只能隔开一段距离,慢慢地被李世民引入了伏击圈。
结果自然是唐军伏兵四出,窦建德军大败。

3,李元吉也是一员十分骁勇的猛将。他一直对尉迟恭使长矛的本事不服,一次酒宴中,提出要和尉迟恭比试比试。
尉迟恭说,自己手中的长矛去掉枪头,李元吉的长矛则不必。
比武开始。由于尉迟恭的动作太快,众人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电光火石的一刹那,李元吉的长矛就到了尉迟恭手中。一连三次如此。
历史中没有演义小说中那种排名,诸如谁是天下第一好汉,谁又是天下第二,等等。但尉迟恭使长矛(马槊)的功夫天下第一,这基本上没有疑问。

4,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是最重要的一名打手。
李世民先一箭射死了他的大哥李建成,但在杀他四弟李元吉时,不知是手软了还是怎么了,竟然失手了,反而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了咽喉,命在旦夕。幸亏尉迟恭上前,一枪刺死了李元吉。
李氏兄弟自相残杀,这一仗当然很不光彩,所以后来李世民对此闭口不谈。但李世民心里清楚,这一仗,尉迟恭有救命之恩。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始终把尉迟恭称为兄弟,并封为公爵,还让尉迟恭上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此后,一直到尉迟恭老死,李世民都待他不薄。

5,玄武门之变给李世民留下了抹不去的心理阴影,后来睡觉时,经常被恶梦缠绕,诸如李建成的鬼魂来索命之类。
于是,李世民让尉迟恭和秦琼这两位猛将身穿戎装,在皇帝的寝宫门口把守。这一招心理安慰的效果很好,从此李世民几乎就没做过恶梦。
这一典故流传到民间,从此,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就成了千家万户的门神,直到现在,某些农村还能见到。

6,尉迟恭脾气暴燥。一次朝廷会议前,李世民还没到,他开始向坐在他前面的大臣找茬,问那个人的功劳哪里能与自己相比,凭什么坐在自己前面。说着说着,动起手来,不仅殴打同事,还把前来劝架的李道宗(皇帝的堂兄,也是皇亲国戚兼开国功臣)的眼睛打伤了。
李世民出场,见状大怒,严厉批评了尉迟恭(但也就这样了,没有其它惩罚,李世民待他真的不薄),并上思想课云:刘邦建国后杀功臣,一方面固然是刘邦薄情寡恩,但另一方面,那些功臣居功自傲,为非作歹,杀之不冤。自己绝不做刘邦那样的人,但也希望大臣们好自为之,希望君臣和谐,共享富贵。尉迟恭汗流浃背,伏地不起。

7,尉迟恭老后,爱穿华丽的时装,爱吃丹药,深居简出,不再过问国事。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