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时占用生命通道、驾车行驶中随意抛洒杂物、网络上“随兴”编造言论、随意毁坏公共设施——这些“习惯性违法行为”不仅触犯了相关法律
[url=http://www.110.com/fagui/]法规[/url],而且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北京贷款公司对如何约束“习惯性违法行为”进行了调查。
96.5%的人:
“习惯性违法”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在此次的调查中,有96.5%的人反感驾车时占用生命通道、驾车行驶中随意抛洒杂物等“习惯性违法行为”;3.5%的人则对这些行为无所谓。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权利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文明素养却在降低,逐利意识很强,缺乏合作意识和谦恭礼让。
有的“习惯性违法行为”已经到了侵权的边界,甚至已经构成侵权。因此,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和伦理观念,培养公民的荣誉观念、文明理念。
“你认为这些 习惯性违法行为 为什么会长期存在?”
56.12%的人认为,违法成本低甚至没有成本,缺乏对法律和生命的敬畏,使得违法行为成常态;
43.88%的人认为,好的行为是在长期的他律约束下逐渐养成的,关键要有严格的法律来监督执行。
对后果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是“习惯性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这些“习惯性违法行为”法律都有明文规定,但囿于实际执法难度大,执法成本高,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成为“习惯性”。此外,公众对自身安全的认识不够、违法成本低也是主要原因。
“你认为这些行为对社会有危害吗?”
对于这一问题,有96.5%的人认为有危害,有的习惯性违法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害人害己;
只有3.5%的人认为,“危害不大,至少对我的生活影响不大”。
69.63%的人:
对守法宣传再多都不如严格执法
“你认为哪些方法对约束 习惯性 违法行为有效?”
对于这一问题,有69.63%的人认为,对遵纪守法的宣传再多,都不如严格执法;
有20.67%的人认为,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增大违法成本,促使人们自律;
9.7%的人认为,平时多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活动。
要在道德风险易发领域加大法律责任,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习惯性违法行为”,因为处罚也是教育。
一位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社会恶习积累和影响的结果,其中有特权的低成本违法示范。对特权违法的有效惩罚将起到正面的示范效应。”
“你怎么看这些 习惯性违法行为 的 制造者 ?”
对于这一问题,有37.84%的人认为,法不责众,处罚力度不够,很多人都对法律置若罔闻,明知故犯;
36.25%的人则认为是个人素质问题,在他律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更谈不上自律;
另有25.91%的人认为,守法吃亏,绕开规则却能获益。
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习惯性违法行为”,靠道德约束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对于那些不常发生的“习惯性违法行为”,应该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