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之歌颂少奇同志的事实
邋遢道人之歌颂少奇同志的事实
邋遢道人在《给<论据与事实>网友补充一些“大跃进开始时,刘少奇虽然不满,行动上仍随波逐流”的论据和事实》中所举的刘少奇记录,实在是高。
中央的旨意,贯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毛泽东同志8月4日到了河北的徐水,看了那里的共产主义,党的主席去了,表态了,你国家主席怎么办?
你如果不去,怎么?你不紧跟吗?你敢不紧跟吗?这是立场问题,态度问题。
现在的很多小朋友肯定不懂得紧跟两个字的份量,基本上这就是你政治生命之门,是美女,还是野兽。定你是紧跟的,那么就是这条线上的人,否则,就不是这条线上的人,文革尤其如此。不是这条线上的人,怎么办?打倒!
现在的事情也是啊,书记去了,肯定了,你省长市长敢不肯定?
所以,破老道所说的,刘少奇不满,但行动上仍随波逐流,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不跟是不行的,这才有后来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雷人雷语。
事实是这样的:当国家主席都不得不言行不一的时候,政治上是个什么氛围呢?是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么?
当大家都说权大于法的时候,少奇也得跟着说。但当他拿出《宪法》请求保护的时候,权已经注定他的悲剧不可改变。因为已经决议大于一切,而决议又让位于群众运动!
国家主席服从组织,组织已经发热,所以只能大家一起发烧。这于国家是个悲剧,而于刘个人确实是歌颂,其组织原则就是这么强,那么后来讲“人相食是要上史书的,”则在原则之上显示了宗旨。邋遢道人确实说明了这个事实。
当松林同志拿着自己的〈道说天下〉文稿找到刘源同志,请他写序的时候,道人会不会对刘将军说:令尊在大跃进开始时,可真的言行不一啊。请您在序上署名吧,不管言行不一与否。
附:
给<论据与事实>网友补充一些“大跃进开始时,刘少奇虽然不满,行动上仍随波逐流”的论据和事实
( 邋遢道人 2010-03-03 17:21:14 ) 1440字 ( 2/156/3 )
1956年中央开始分一、二线,刘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会。
1958年6月全国妇联会上提出大食堂设想,认为会吃得饱些、好些,还节省粮食。预言15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15年等于三、四个美国。再有40年、50年中国可进入共产主义。
6月30日谈话:要开始共产主义基层组织试验,工农兵学商。提出三、十年可进入共产主义。
7月5日石景山讲话:赶上英国不是十几年,而是两、三年。超过美国也就是七、八年。报纸上所以不提二、三年赶英,七、八年超美,是为了麻痹敌人
7月中旬视察山东江苏。山东寿张县汇报社干部:玉米、谷子,亩产3万斤至5万斤,地瓜30万斤,籽棉亩产1.5万斤。刘说:这是“压倒了科学”,“是一个革命”。 江苏常熟一个乡的党委书记数实现稻谷亩产1万斤。刘反问道,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嵖岈山“放卫星”是6月12日,亩产3821斤,就算有假,也还靠谱。刘视察讲话后,全国各地的实验田纷纷地把原来几千斤的牌子,换上了几万斤。大田亩产几千斤的报导,也跟着改变了腔调,变成了亩产数万斤。
7月19日天津讲话:并为一乡一社,政社合一。工农兵学商,生孩子也有人管,实际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这是共产主义公社。
8月,刘派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带着康有为的《大同书》到河北省徐水县搞共产主义公社试点。徐水书记立即宣布“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成立公社,树木归集体,房屋也由公社统一分配,社员实行工资制,计划一亩山药产120万斤,一棵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并在9月1日上人民日报。9月13日李先念视察,徐水已经是政社合一,一县一社,统收统支,全部供给制。
注意:以上讲话一是在8月底结束的,宣布实行大跃进的北戴河会议前,二是在8月6日毛泽东视察新乡七里营就新集体组织起什么名字好时说 “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之前。
9月10日,视察徐水,当地说山药灌狗肉汤,亩产可以收120万斤时,刘即说:“那么做真有效果吗?哈哈!你们可以养狗啊!狗很容易繁殖吗!”消息见人民日报。
13日,审定人民日报《高举人民公社旗帜前进》,强调妇女全部参加生产,全部自留地、自留牲畜和大型工具公有。未请示毛泽东,删去北戴河会议决议关于6条中关于集体经济过渡到全民经济“一般5、6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中“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一段。(该句是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专门加上的)
9月24日在河南发表过渡到共产主义5个条件。去掉了北戴河会议6条中讲到的“社会产品极大丰富,道德和教育提高,消除三大差别,内部阶级矛盾消失等”内容。推广“家庭革命”设青壮年男子班、青壮年女子班、老年男子班、老年女子班、少年男子班、少年女子班。分别各自到各自的营房住宿,每周团聚一次。
10月视察江苏,讲“如何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及培养人民共产主义精神”依然是那5个条件。在南京说::“农民吃饭不要钱,搞供给制,乡社干部势必跟着走,乡干部一改,县干部、省干部,直到中央的也都要跟着改。地方上改了,军队也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