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肉类机械挑战

肉类机械挑战

肉类加工机械的机遇与挑战

据统计,中国肉类总产量实现了19年的连续增长,2001年总产量已达到了6333.9吨,占世界肉类总量的27.2%,人均占有量50.54Kg,已远超世界平均水平38.51Kg,但是,中国的加工总量很小,还不足总产量的10%,加工水平很低,出口量还不到1%。
  目前,中国肉类加工企业少说有3000多家,资产近400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21个省200多个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肉类加工机械设备200多台(套),江苏省也有少量进口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对提高中国肉类加工能力和产品现代化、多样化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中国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光靠这些设备对一个畜牧大国、产肉大国,人口13亿的民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省更是如此。而且国外设备的价格昂贵,平均价格为国产设备的10倍左右,如:班宰1000-2000头生猪屠宰线国内设备约需100多万左右即可,而进口设备要1000-2000万元。这么高的价位与中国的国情不相吻合。而中国国内的肉类加工机械技术装备水平还很低,比较落后。所以说,作为肉类加工企业的后勤部、装备部,该怎么办,深感责任重大。
  十多年以来,虽说肉类加工机械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94年中国肉类研究中心举办第二届肉类加工机械交易会当时我也参加了,参加的单位还不足10家,而现在已发展到100多家,而中国这100多家企业的机械制造能力又如何呢?简单讲不够理想,除少数个别制造水准尚可外,大部份都较为落后,年产销能力超千万的很少,而低于100万的很多,甚至还有个别三无企业从中捣浆糊,乱了市场,乱了价格,偷工减料,质量低劣,而中国这些企业是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谁也难于左右谁,真所谓是群雄逐鹿,各占山头,对整合、集中、技术优势、研发新品放慢了脚步。为此,中国肉类加工工业的后勤部、装备部,如何来规范自己,自律自己,提高自己,赶超先进,缩短差距,提出如下问题,供探讨研究:
  如何尽快制订行业规范、行规、行标,使中国的肉类加工机械标准化、系统化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行业管理机构(肉类加工机械商会或协会都可以),实行监督、管理。
  众所周知,中国肉类加工机械厂家的产品专业性强,品种规格多,而市场面较为狭窄,不可能进行规模生产,流水作业。这就决定了中国这个行业适合小型厂家生产。同时,产品技术高低参差不一,很大部分生产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一个简陋普通小厂,凑合就能进行生产,导致微型及三无企业出现,竞争无序,搅乱了市场,损害了行业的信誉。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肉类协会及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中国这类企业,制订行规、行标;加强肉类加工机械标准化、系统化来提高产品的总体质量;建立一个有效的行业管理机构(肉类加工机械商会或协会),实行监督、管理。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