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岁岁清明》民族精神才是真正的主旋律

《岁岁清明》民族精神才是真正的主旋律

程晓玲编剧、肖风导演的《岁岁清明》,不喊口号、不制造奇观,平淡如水的讲述着人、自然与茶道的和谐关系,一旦被外来侵略者打破之后,平凡的人守护中华文化、独立精神,不惜牺牲性命,这种自发的抗争与坚持,才是真正的主旋律电影。《岁岁清明》基于独特的杭州人的情感、杭州人的生活、杭州人的文化,选择了最适合表达的杭州人的镜头语言。一种诗情画意妆点出的艺术气质饱满的主旋律,让我们从心底里去接受和认同其情感和主题。

明信片式的忧伤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件艺术品,但伴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经成为了更依赖于市场的商品。于是就有了文艺片导演和商业片导演两类人群,而事实上,总还有的导演很难划分。影片大多时候是将时间停留在春意阑珊的清明时节,仅有的一场风雪,也随着剧情早早转了场,这让影片的基调基本保持绿色,淡如茶香,醇如少女的初恋。也有道具和表情给这绿色点缀了红:遮掩天巧羞涩的红伞,阿敏眼中难以掩藏的忧伤妒忌,和最后出场的烽烟炮火与浴血长衫。风光明媚与故事蚀骨的冷冽有着鲜明的对比,彼时你我只是看客,故事隔着银幕,却带着戏一点点行经心境。

肖风导演的《

岁岁清明

》,并未安排太多的人物出场,开场时两人在茶园偷情的戏份也未和剧情有太多纠缠,在开始正式讲述的时候便显得有些淡然,进度蹒跚,一如上山而去的脚步,这平静和缓慢使得观众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进入早已预设的故事中,但导演更愿意坚持自己的思路,任由着演员在茶园里追逐着,躲闪着,故事在这部带着文艺范儿的片子里,并不急于显露目的与结局,像是一颗悄悄旋转的螺丝一样,一点点下沉,一点点收紧的。

气氛和情绪也是一段一段层层叠加而起的,线索始终遵循着尹家少爷进入茶园的脚步,从青涩到成熟,从稚嫩到强悍,阿敏则是那个年复一年结绳记事的人,清明与茶,是时间固执的符号与故事不能消散苦涩的味道。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