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建党伟业108位明星导演还明星不够大

建党伟业108位明星导演还明星不够大

建党伟业108位明星导演还明星不够大
由一百多位明星参演的《建党伟业》今日起在全国正式公映,很多年轻观众肯定会走进电影院,像《建国大业》那样“数星星”,而和《建国大业》不同的是,该片从主演到幕后团队,有不少80后的身影,片中的很多领袖人物都并未采用特型演员出演。该片的编剧董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的时髦电影。”
当被问及《建党伟业》是否有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时,导演韩三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许多关键岗位,比如编剧、作曲、剪辑、制片,都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和我们一样热爱中国电影,热爱我们的历史。最重要的是,年轻团队的感觉更接近现在的电影观众,这是我的根本出发点。”
《建党伟业》原本召集了178位明星出演,但出于片长考虑,仅留下了108位明星的戏份,而且戏份都不长。从第一个出场的任达华(微博)到最后一个出场的姜武(微博),明星密集到让人目不暇接,而像邓超、吕良伟 (微博)、林永健、王珞丹、范冰冰 、刘涛、韩庚等成了不折不扣的绿叶,几乎都是一晃而过,稍不留神就错过了。
对此,导演韩三平说:“我发现明星们不在乎戏多戏少,而在乎他们的角色是什么样的。我只用一句话就能打动他们:你们演的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片酬打对折 刘烨超越周润发
《建国大业》中众明星都是零片酬出演,但《建党伟业》演员都按拍片时长领取片酬。饰演毛泽东的刘烨自称在《建党伟业》中的片酬超过周润发,聂远(微博)说多劳多得,叶璇(微博)说大家都是折后价。刘仪伟透露:“这次演员们不是以腕大腕小来论片酬,都是按天来计算。最后拿到手的,差不多是平均身价打个对折吧。”
刘烨扮毛泽东神形兼备
刘烨出演毛泽东下了一番苦心,不仅点痣,还增肥修剪了眉毛。无论是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还是在北大图书馆与李沁(微博)扮演的杨开慧感情戏中,刘烨扮演的毛泽东都很出彩,尤其是后者更是体现出革命家的浪漫主义精神。
赵本山被曝倒贴钱出演
在媒体看片会上,赵本山饰演段祺瑞引发观众笑声,据刘仪伟爆料,赵本山每次都开私人飞机来拍戏,燃油费不报销,属于“倒贴钱”。
周润发用眼神演绎袁世凯
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无论从外形、神态,还是语言上都相当抓人。特别是签订“二十条”的时候,周润发一句“谁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就要和他血战到底”,让袁世凯这个人立刻丰满起来。
二、三段式内容揭秘建党始末
《建党伟业》全景式地讲述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准确地呈现中国*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段:讲述建党前传
电影以武昌起义胜利开场。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间中国出现了两次帝制回潮,换了三任大总统,爆发了四场内战,出现了一批拥兵自重割据地方的军阀。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依旧,社会思想观念陈旧腐朽依旧,而长期的军阀混战更是使得人民的苦痛和民族的危机极度加剧。
第二段:介绍建党精英
张勋复辟失败后,不仅两千年以来的旧理念旧思想受到知识阶层的质疑,军阀混战和共和制度不完善也引发反思。新文化运动从改革文风到变革体制,这其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杨昌济这样的知名学者,也有毛泽东、张国焘、蔡和森这样的青年学生,正是这样一群人,领导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让工人阶级强大,更让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传入中国,学者和知识青年开始关注布尔什维克和马克思主义。
第三段:揭示建党初期
随着1919年3月共产国际的成立,中国学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筹划成立自己的政党。1921年的7月,中国*在上海成立,当时这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只有57名党员,这个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总共只有13名代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
三、争议
海报党徽疑有误
在近日公布的一组海报上,不少网友发现,海报上的党徽不是现在熟悉的“镰刀和锤头”,而是“镰刀和斧头”,
导演黄建新解释说:“在中国*最早的党徽中,就出现过镰刀和斧头的形象,当时是为了实现工农联合,所以加入了一些农民元素在里边。此后,在秋收起义中,何长工等人为中国*设计了第一面党旗,之后党徽中的斧头才逐渐变为象征工人阶级的锤头。”
据《中国*党旗党徽的历史演进》介绍,中国*早期受苏联苏维埃影响,党徽是锤子与镰刀,在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改为镰刀和斧头。因为“斧头”图案代表中国手工业者,“镰刀”图案代表农民。
偶像代替特型演员
《建党伟业》延续《建国大业》的风格,启用明星来扮演历史人物,开创了不采用特型演员的新方式。对此导演韩三平说:“你仔细看吴彦祖(微博)的造型,和胡适的相似度达到了90%。其实我们还不够大胆,美国导演更大胆,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来演《胡佛传》里的胡佛,他是一个青春偶像演员,居然能演FBI的传奇人物胡佛,可见观众要看的只是一个银幕中的形象,外形像不像不是最重要的。从《建国大业》开始我就说了,选演员的标准是形神兼备,还要有一定成就、广受观众欢迎,这就一定要用明星。”
被删明星不进演员表
据《法制晚报》报道,《建党伟业》戏份被删的明星中不乏大腕,包括汤唯、余少群(微博)、徐铮等,但他们的名字都不会出现在演员表中,只是出现片尾“感谢”一栏中。
四、明星过多对剧情的影响
云集了众多大牌巨星的《建党大业》在媒体看片会后获得不同的声音,《武汉晨报》认为明星的参演为主旋律电影增色不少,李沁饰演的杨开慧,第一次遇到刘烨扮演的毛泽东时,首先是比划了身高,随即爆出了一句哥哥你好高啊,顿时给影片增加了一股清新气息。片中杨开慧和毛泽东互相以“润之哥哥”和“开慧妹子”称呼,两人一起看烟花的时候,毛泽东甚至把她举了起来。毛泽东原计划是要去法国,而杨开慧生怕他会不回来了,毛泽东深情款款地说“出去就是为了回来,再说,这边还有你”。
不过也有评论认为,主旋律电影青春偶像化,很不容易把握平衡,很可能把革命历史人物变成言情剧角色,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感。
《北京日报》则认为选用全明星阵容进行商业运作,为主旋律电影走近观众赢得市场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由于明星太多,也影响了电影的故事性。“很多观众进影院纯粹是看明星,而忽视了电影的剧情。电影为了照顾每个明星的戏份,也导致故事的线索太分散、零碎。”影评人韩浩月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娱乐性很强,甚至盖过了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即使在前期宣传中,各种有关明星戏份的花絮新闻非常之多,直接对电影故事核心的宣传却很少
说起影片中的明星阵容,韩三平表示,“你仔细看吴彦祖的造型,和胡适的相似度达到了90%。其实我们还不够大胆,美国导演更大胆,让莱昂纳多来演《胡佛传》里的胡佛,他是一个青春偶像演员,居然能演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可见观众要看的只是一个银幕中的形象,外形像不像不是最重要的。从《建国大业》开始我就说了,选演员的标准是形神兼备,还要有一定成就、广受观众欢迎,这就一定要用明星。”
有网友推测,在《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之后,可能要再拍《建队巨业》或者《建军宏业》。对于网友的这种猜想,韩三平笑着表示,“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大家在议论和关注它,这说明了我们的影响力。是不是还要拍下去,我们可以再商量,但我们主观上确实是想发展出一种新的类型电影。”
发新话题